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在以良诸古城为核心的良诸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据此判断。与该遗址居民生活的时代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2分)“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颂扬汤武功德 C.强调以礼治国
B.批评商朝暴政 D.宣扬变法图强
3.(2分)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C.缓和阶级矛盾
B.加强中央集权 D.反击匈奴袭扰
4.(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C.促进了民族交融
B.消除了民族矛盾 D.促进了道教产生
5.(2分)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第1页(共12页)
A.耕作方式的进步 C.铁犁牛耕的出现
B.冶铁技术的提高 D.原始农业的兴起
6.(2分)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南方( ) A.政局相对稳定 C.经济实力较强
B.自然条件优越 D.对外交往密切
7.(2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 A.君臣关系融治 C.君主专制加强
B.反对铺张浪费 D.饮酒之风盛行
8.(2分)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 A.印刷技术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繁荣
B.国家力量的支持 D.科举制度的完善
9.(2分)如图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 )
第2页(共12页)
A.民族自治 B.对外贸易
C.边疆治理
D.文化交流
10.(2分)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约》
D.《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
11.(2分)“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章炳麟
D.孙中山
12.(2分)“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13.(2分)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
第3页(共12页)
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最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B.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4.(2分)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 )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C.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B.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D.民众关注国家命运
15.(2分)“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完成土地革命 C.团结抗战到底
B.巩固苏维埃政权 D.组织百团大战
16.(2分)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第4页(共12页)
A.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7.(2分)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下列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理解正确的是,中美两国( ) A.分歧消除 B.结为同盟
C.结束敌对
D.正式建交
18.(2分)“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 ) A.是欧洲文明之源 C.神话影响广泛
B.法学系统完整 D.哲学成就突出
19.(2分)“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最先在哪个国家烟消云散?(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法国
20.(2分)《大国崛起》中写道:“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拿破仑( )
A.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B.扩大了法国版图
C.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消灭了反法联盟
21.(2分)“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
第5页(共12页)
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大宪章》 C.《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22.(2分)“在战争危局下,他择时打出了最后一张牌﹣﹣废奴。”这场战争是( ) A.英法争霸战争 C.英荷争霸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23.(2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污染严重 C.食物严重短缺
B.城市环境恶化 D.医疗技术落后
24.(2分)如表是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简表。它主要反映了苏联( )
部门 增长率 时期 “一五”计划时
期 “二五”计划时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143% 90% 负增长
139%
第6页(共12页)
100% 54%
期
A.商品经济繁荣 C.国际地位提高
B.工农业协调发展 D.工业化成就突出
25.(2分)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2分)25年,刘秀称帝,定都 。618年。李渊称帝,定都 。
27.(2分)司马光主编的《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应星编写的《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8.(2分)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 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 血洒疆场。
29.(2分)1868年,日本 维新开始。1933年,美国总统 实行新政。
30.(2分)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8分)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
第7页(共12页)
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杂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 32.(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该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
第8页(共12页)
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简述其历史意义。 33.(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材料中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科学发展观”于哪一年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重大意义?
34.(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第9页(共12页)
材料一: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柯麦芝
(1)说明该体制的确立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35.(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是1980年的22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在经济领城大力推行
第10页(共12页)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以“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欧盟、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挑起贸易纠纷。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中国如何应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所述现象的认识。
第11页(共12页)
第12页(共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