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武 杨屹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 100871
[摘要] OA期刊是实现OA出版的两大途径之一。通过调研分析,指出OA期刊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规模不断扩大、坚持多种形式相结合以及影响力日益扩大。同时,深入分析OA期刊出版对当前学术交流系统中的各利益关系方(包括科研人员、传统出版机构、图书馆和科研资助机构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开放存取 学术期刊 学术出版 学术交流系统 [分类号] G230
Analysis of OA Journals’ Development and Its Influence Li Wu Yang Yid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Abstract] Open Access Journals is one of the primary vehicles to implement OA publish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OA Journals are under the healthy statement of its developments. Meanwhile, 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it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main players involved in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such as researchers、traditional publishers、libraries and research funding agencies.
[Keywords] Open Access Scholarly Journals Academic Publish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为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问题,构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系统,OA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兴起。区别于传统的基于订阅的学术出版模式,OA出版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机制,在这种出版模式下,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免费地访问他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学术成果的无障碍传播。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OA出版实现途径:OA仓储和OA期刊,即BOAI(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布达佩斯OA先导计划)提出的两大措施:建立“自我存档”和创办“OA期刊”1。作为对传统期刊的直接挑战,同时由于更为复杂的出版机制,OA期刊的发展更是备受科研人员、出版机构、图书馆员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1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
早期的电子期刊大多数是OA期刊,但OA期刊真正发展起来并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则
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英国的BMC(BioMed Central,生物医学中心)和美国的PLoS(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科学公共图书馆)是目前两大OA期刊出版机构。除此之外,SPARC(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和
HWP(HighWire Press,HighWire出版社)也是致力于OA期刊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OA期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出版模式,该模式采纳以作者付费模式为主的经济模型,沿袭同行评议机制作为质量控制手段,并利用创作共用协议等相关协议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2。从整体上来看,OA期刊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1 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OA期刊的规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首先,期刊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包括新创办的OA期刊和由传统基于订阅出版模式的期刊转变而来的OA期刊。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OA期刊名录)是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OA期刊名录,该名录旨在覆盖所有学科、所有语种的高质量的OA同行评审刊。截至2005年6月28日,该名录已经收录1634份OA期刊,74851篇OA论文3。其次,期刊所覆盖的学科范围突破了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OA期刊开始出现。DOAJ目前覆盖的学科领域已经涉及农业和食物科学、艺术和建筑、生物和生命科学、语言和文学等17个学科和专题领域4。再次,期刊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开始遍布全球各大地区。DOAJ主要是收集全球的OA期刊,J-STAGE(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ggregator, Electronic)和SciELO(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则致力于收集日本和巴西的OA期刊。
1.2 多种形式相结合
表 1 OA期刊类型简表
类 型 完全OA期刊 子类及其描述 1.作者支付费用、读者免费访问; 2.作者免费出版、读者免费访问; 部分OA期刊 举 例 PLoS期刊 D-Library 1.免费访问作者支付出版费用的论文; Springer Open Choice 2.免费访问部分论文全文; 3.对部分国家或地区实施免费访问; 部分BMC期刊 OUP期刊 部分HWP期刊 延时OA期刊 在出版一段时间后可以免费访问 1)完全OA期刊(Full OA Journals)
所谓的完全OA期刊、部分OA期刊以及延时OA期刊是从读者访问的角度来界定的。如果期刊论文一发表,就为读者提供免费访问全文服务,那么这种类型的期刊就是完全OA期刊(一般情况下,OA期刊就是指这种完全OA期刊), DOAJ也只是收录这种类型的期刊。为读者提供免费服务并不意味着出版期刊也是免费的,为了弥补出版成本,在完全OA期刊出版中,对作者收取一定的出版费用是最为主要的方式。PLoS期刊和BMC期刊采用的都是这种形式。同时,PLoS和BMC都指出质量是决定出版的唯一因素,对于没有课题经费支持或者来自低收入国家的作者,他们都承诺降低甚至是免除出版费用5。
当然,也有部分期刊不仅对读者实施免费访问政策,而且对作者也不收取出版费用。早期的纯电子期刊多属于这种情况,典型的便是D-Library。D-Library是一份关注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纯电子期刊,由CNRI(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制作出版,曾经受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赞助,目前由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资助。D-Library一年出版11期,所
有的内容(包括全部过刊)都通过该刊网站和在世界各地的镜像为用户提供免费检索和浏览服务6。
2)部分OA期刊(Partial OA Journals)
部分OA期刊(或称“复合”模型)是折中了传统期刊和OA期刊运作模式的期刊。其中,最为常见的做法是为作者提供选择,如果作者支付出版费用,那么其文章就为读者提供即时免费访问服务。最早实施这种策略的佛罗里达昆虫学会,该学会在1994年对其所属期刊采纳了该运作模式7。目前Springer推出的Open Choice计划和Blackwell将推出的Online Open项目也都采纳了这种模式。另外,一些期刊允许读者免费访问部分论文的全文,而对其他论文的全文访问则需要支付费用。比如说,读者可以免费访问期刊刊载的一次文献,但无权直接访问二次文献。BMC出版的部分期刊就属于这种类型,比如Breast Cancer Research8。这两种“复合”模型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从传统基于订阅模式出版的期刊平稳过渡到完全OA期刊的有效措施,而不至于承担太大的经济风险9。
除上面的两种部分OA期刊之外,允许低收入国家免费或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访问其全文内容也是部分OA的一种特殊形式。OUP(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大学出版社)就实施这样的策略。目前已有700多个机构可以免费或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访问OUP的在线期刊
10
。当然,至于在传统期刊出版中,出版商也往往允许读者免费访问文摘,这种做法只是出
版商销售其全文的一种常用的营销策略而已11。
3)延时OA期刊(Delayed OA Journals)
延时OA期刊,顾名思义,也就是期刊出版后没有立即提供免费服务,还是基于传统的订阅模式,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通过互联网公开其全部论文的全文,典型的就是对期刊过刊内容实施免费访问政策。据ALPSP (the 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学会协会专业出版商协会)2003年的调查资料显示,9%的被调查对象(主要是小型的非盈利性出版机构)实施延期开放,即在出版后的一段时间后允许用户对其进行免费访问,时滞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三年12。HWP的期刊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截止2005年6月,HWP拥有完全OA期刊是31份,而可以访问过刊内容的期刊已经达到201份13。
1.3 影响力日益增强
文摘和索引是信息服务机构对学术论文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若期刊被权威的文摘索引数据库收录,则意味期刊论文被检索和被发现的概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就意味着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更大。OA期刊发展的一个重要现状便是开始得到传统的文摘索引服务商的认可并成为它们收录的对象。据ISI期刊引文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份,被ISI收录的OA期刊已经有 239种,占WOS系统收录期刊(将近9000种期刊)的2.6%,比2004年2月份收录的192份OA期刊增加了47份14。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都达到了SCI、SSCI和A&HCI收录期刊的选择标准,并且承诺通过同行评议制度保证发表论文的高质量。虽然从数量上看,被SCI等权威文摘索引数据收录的OA期刊明显低于传统期刊,但已经显示出OA运动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即被收录的OA期刊在不断增加。
最近,ISI从影响因子和快引指数两个指标对其收录的OA期刊和非OA期刊进行比较,试图分析两者的影响力是否具有不同。研究数据表明,不管是以影响因子还是以快引指数进
行分析,尽管在不同学科都存在少数该学科的顶端OA期刊,但大多数的OA期刊都处于该学科所有期刊的中下等水平15。从理论上讲,比较OA的影响力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比较同一学科中OA期刊和非OA期刊的不同影响力,比较同一期刊OA前和OA后的不同影响力以及比较同一期刊中OA论文和非OA论文的不同影响力。但Kristin Antelman等人认为鉴于目前OA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大多数OA期刊的权威性相对不够、资源发现比较困难等问题,提出直接从OA期刊和非OA期刊入手进行比较是不科学的16。Stevan Harnad和Tim Brody则直接针对ISI做的相关研究,指出将只占ISI期刊2.6%的OA期刊与占97.4%的传统期刊进行这种比较是不客观的,并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即认为比较OA和非OA影响力的方式不是比较OA期刊和非OA期刊的引文影响因子,而应该是比较在同一期刊上发表的OA论文和非OA论文的被引次数17。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相关领域的统计调查表明,OA出版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比如,在电子工程学科中,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35,非OA论文的平均次数为1.5618;在数学类论文中,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60,而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0.8419。
2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对学术交流系统的影响
图1 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交流系统
学术交流系统由正式交流系统和非正式交流系统组成。其中,前者以正式出版物为传播媒介,它的特点是传播的知识都是要事先经过评估和把关的,并以正式出版渠道进行广泛传播20。正式交流系统由于稳定性和权威性占据学术交流系统的核心地位,而学术期刊又是正式交流系统中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21。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交流系统可以用图1进行描述。显然,学术交流系统的主要参与方包括科研人员、出版机构、图书馆、中间商以及科研资助机构等。当前的学术交流系统由于在访问学术期刊方面存在“价格危机”和“许可危机”,从而不能广泛地传播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以致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科学研究本身。作为对当前学术交流系统存在问题这一现象的积极反映,OA出版试图“让学术出版控制权重新回归到科研人员手中”22。可以说,作为OA出版实现途径之一的OA期刊出版给学术交流系统中的各关系利益方已经带来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读者 图书馆 出版机构 中间商 作者 科研资助机构和政府拨款 2.1 对科研人员的影响
科研人员是学术交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与一般的产品生产和消费不同,学术研究成
果的原始创造者(作者)和最终消费者(读者)往往都是科研人员本身。对于他们而言,OA期刊出版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文献服务方式,而这种方式将能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不管是作为读者还是作为作者的需求。作为读者,科研人员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学术信息以支持自己的科研工作,但目前存在的“学术期刊危机”现象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获取文献信息及其全文。OA期刊出版提倡为读者提供即时免费服务,科研人员“通过公共互联网可以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作品,或者实现对作品全文的链接、为作品建立索引和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上述的各种使用都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的任何限制,除非是网络本身造成的物理障碍”23,从而可以为他们在获取相关研究资料方面排除了价格障碍和许可障碍,其中价格障碍的排除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或者来自经费相对不足的机构的科研人员尤其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作为作者,研究人员发表成果(尤其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报酬,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24。相对于传统基于订阅出版模式而言,OA出版模式显然扩大了期刊读者群,提高了论文的显示度,也就意味着科研成果会被更多的潜在科研人员所引用。而论文的被引频次则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学术地位的提高,在某些领域,还与科研人员的薪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5。可见,OA期刊对于作为作者的科研人员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同时,由于收取作者出版费用是OA期刊出版的主要成本弥补措施,因此OA期刊出版对于科研人员尤其是没有课题经费支持或者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据多项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的科研人员非常乐意支持和接受OA出版模式,但认为可以接受的出版费用应该在$500左右26。
2.2 对传统出版机构的影响
出版机构在学术期刊出版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将作者论文转移到读者手里的过程中,其他的中间环节可以或缺,但出版机构却是必不可少的。从传统出版机构来看,OA出版可以说是给他们带来了最为直接的威胁。OA资源的增加,一方面,导致了各大传统出版机构的期刊发行量(主要是指印本传统期刊)每年以3%-5%的速率下降27,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年以来学术期刊定价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许多由商业出版机构出版的期刊在面对相同学科领域OA期刊直接竞争的情况下,不得不适当地降低定价,如作为对Elsevier出版的Tetrahedron Letters的替代期刊,Organic Chemistry Letters的创办直接迫使前者降低了定价,同样,Evolutionary Ecology Research的创办也使Kluwer的Evolutionary Ecology不得不重新调整定价策略28。
除此之外,OA期刊出版对传统出版机构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促使传统出版机构试验OA期刊出版和修正相应的版权政策。前者典型的便是Springer的Open Choice计划。该计划为作者提供以OA出版模式出版自己论文的选择,如果作者同意支付$3000,其论文就可以在以印刷版形式发表的同时,在Springer Link上以OA形式出版。作者支付的出版费用主要同行评审、专业制作、建立CrossRef链接、提供文摘和索引服务、以电子和印刷两种形式发行。Springer的年度费用的制定则充分考虑上一年度OA论文的数量29。另外,牛津大学出版社也在2005年对其权威杂志NAR实施OA出版模式,对于非机构成员,
每篇论文的出版费用为$1500(£900),而对于机构成员,每篇论文的出版费用则为$500(£300)30。
在学术论文出版过程中,一旦该论文被传统期刊录用,出版机构出于垄断论文目的,往往都要求作者将论文的版权完全交给他们,也就是说,如果作者同意在传统期刊上发表,也就失去了论文的版权。随着OA期刊出版的发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机构出于自愿或压力已经允许作者对其论文实施自我存档。SHERPA项目对出版机构版权政策和自我存档进行了深入调查。据该调查分析,目前已经有92%的期刊和71%的出版机构已经允许作者进行自我存档31。Elsevier也于2004年6月宣布允许作者对已经在Elsevier期刊出版的文章进行自我存档。Elsevier在其版权信息中明确指出,作者在提供期刊主页链接或者论文DOI和提供论文的全面引文信息的前提下,可以将自己在Elsevier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存储在个人主页或者机构仓储中32。
2.3 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是整个学术交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OA出版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期刊价格不断攀升和图书馆相对疲软的经费支出之间的矛盾,因此对图书馆的影响自然是非常明显的。OA出版和OA资源的快速增长已经给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两大核心业务都带来了影响。在资源建设方面,传统图书馆在资金流和信息流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图书馆利用教育财政拨款购买相关文献资源,资金从图书馆流向传统出版机构,而信息从传统出版机构流向图书馆并最终达到用户手中。目前OA期刊的发展促使一些商业出版机构降低其期刊定价,为图书馆节约了一些订阅费用。但从长远来看,一旦如果全部的期刊都实施OA出版模式,那么图书馆在资金流中的中介作用则会大大削弱,也就是说用于资助科研和教育的大量资金将会资助学术期刊的出版,而非用于目前的图书馆购买。另外,作为传统的读者服务之一,馆际互借在OA出版环境中也将不再这么重要了。馆际互借之所以能20世纪80年来以来得以大规模的快速发展,除了技术原因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馆际互借是通过实现资源共享的形式缓解学术期刊危机的有力措施33。同样的道理,如果一旦全部的学术期刊都可以提供即时免费访问服务,馆际互借也将会逐渐消失。
但OA期刊出版给图书馆带来的这些影响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将会退出学术交流系统,图书馆在资金流方面的中介作用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图书馆作为信息流中介作用的削减,后者的作用反而将会更加凸显。图书馆在信息集成和信息分析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会直接扮演出版机构的角色。也就是说,图书馆将不用在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预算来购买尽可能多的文献资源问题上大费心思,而会更加集中人力和物力利用自己的专长收集、整理和组织OA资源,并对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尤其是在OA资源的长期存档方面图书馆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电子期刊就存在着由谁保存的问题,在OA环境下,作为具有长期保存记录作用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将会担负起OA资源长期存档的职责。此外,在OA环境下,同样存在个性化的文献服务需求,图书馆将会整合OA资源与图书馆现有的传统资源(包括印本和电子资源),然后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2.4 对科研资助机构的影响
科研资助机构是支持科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力量,在学术交流系统中主要表现为:对作者
从事项目的经费支持和对图书馆经费的补充,有时也资助出版机构(一般只是非盈利行出版机构)的学术出版等相关学术活动。科研资助机构资助科研项目的目的在于加快社会整体发展,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通过OA出版,科研人员能方便地获取他人开展科研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其继续从事相关的研究项目或直接应用该研究成果提供基本条件,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科研资助机构支持科研项目的目的。从实施层面上来看,在目前的学术交流系统中,科研资助机构一般不直接介入科研成果的出版环节。随着OA出版的发展,这些机构开始承诺为作者支付出版费用,并要求受相关资助的研究成果需要存档在某一仓储上,为公众提供免费访问服务。NIH(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NIH早在2004年就承诺为其研究人员在OA期刊上发表论文提供出版费用,并于当年 9月宣布了它的公共访问政策34。
据BMC统计,目前明确承诺为其研究人员提供发表在OA期刊上的出版费用的科研资助机构已达13家,包括 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德国学术研究委员会、奥地利科学基金会等单位35。其中,Wellcome Trust和OSI(Open Society Institute,开放社会研究所)等机构在深受OA出版发展的影响的同时也为OA出版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Wellcome Trust是英国一家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对人类卫生健康和动物卫生健康研究”的基金会,其出版的《科学研究出版的经济分析》和《科学研究出版的经济成本和商业模型》两份报告分别论证OA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声明了支持OA出版的立场36。OSI通过于2001年启动的“信息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宣传OA基本知识、开展OA相关研究以及支持OA期刊发展37。当然,OA期刊的发展对科研资助机构就如何在资助学术期刊出版费用和资助图书馆购买学术期刊费用两者之间分配和协调资金方面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这些机构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政策性的协调和平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OA出版更多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运动,但目前也引起了一些国家政府,尤其是科技政策管理部门的重视,而这也会给学术交流系统的宏观背景带来深远的影响。尽管英国下议院科技委员会提出的OA建议并没有被英国政府接受,但前面提及的美国NIH提出的OA计划在经过一番周折后终于得到了美国国会的批准。NIH的OA计划于2005年5月开始正式生效,该计划强烈鼓励所有受NIH资金资助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成果正式出版后,应立即通过PMC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免费访问服务,至少是要在论文正式发表后的12个月内实施这样的政策38。继英美两国之后,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等相关人员已经开始动员各国政府对纳税人资助的研究成果采取OA出版模式。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印度、挪威、苏格兰以及瑞士等国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行动39。
3 结论
通过调研和分析,本文认为,虽然目前有一些人员和机构对OA期刊出版持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OA期刊出版在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就总体而言,OA期刊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对学术交流系统已经在一定程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传统的基于订
阅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由于存在“价格危机”和“许可危机”已经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科研人员从事相应的科研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我们不能期望它能够完全代替目前的这种出版模式,但至少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措施。
相对于国外OA期刊发展而言,目前国内OA期刊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数量也是非常少的,在ISI的OA期刊引证分析报告(第二版)中,国内的OA期刊有以下几种:植物学报(Acta Botan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亚洲男科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以及肠胃医学世界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40。笔者认为,国内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包括科研人员、出版机构、图书馆、科研资助机构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和积极试验OA期刊出版这种全新的出版模式,为构建我国乃至全球的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系统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The Declaration of th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2002.2.[2005-6-28]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 2
李武.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5 3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2005-6-28]http://www.doaj.org 4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2005-6-28]http://www.doaj.org/expand 5
李武.开放存取运动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2005-6-28]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5282/45283/3230636.html 6
About D-Lib Magazine.[2005-6-28] http://www.dlib.org/about.html 7
Thomas J.Walker. Two Societies Show How to Profit by Providing Free Access. Learned Publishing, 2002,15(4): 279-284 8
Breast Cancer Research.[2005-6-28]http://breast-cancer-research.com/ 9
David C.Prosser. From Here to There: A Proposed Mechanism for Transforming Journals from Closed to Open Access. Learned Publishing, 2003,16(3): 163-166 10
Developing Countries Offer-Countries.[2005-6-28]http://www3.oup.co.uk/jnls/devel/countries.html 11
Sally Morris. Open Access: How Are Publishers Reacting. Serials Review,2004,30(4):304-307 12
John Cox, Laura Cox. Scholarly Publishing Practice: The ALPSP Report on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er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Online Publishing.[2005-6-28]http://www.alpsp.org/publications/pub7.htm 13
HighWire Press.[2005-6-28] http://highwire.stanford.edu/ 14
Jim Pringle. Thomson Scientific finds new opportunities in Open Access.[2005-6-28] http://thomsonscientific.com/ts/media/newsletterpdfs/2004-11/open-access.pdf 15
Marie E.McVeigh. Open Access Journals in the ISI Citation Databases: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and Citation Patterns(A citation study from Thomson Scientific).[2005-6-28]
http://www.isinet.com/media/presentrep/essayspdf/openaccesscitations2.pdf 16
Kristin Antelman. Do Open Access Articles Have a Greater Research Impact?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4,65(5):372-382 17
Stevan Harnad, Tim Brody.Comparing the Impact of Open Access (OA) vs. Non-OA Articles in the Same Journal. D-Lib Magazine,2004,10(6).[2005-6-28] http://www.dlib.org/dlib/june04/harnad/06harnad.html 18
Pringle J. Do Open Access journals have impact? Thomson ISI.2004(5). [2005-6-28] http://www.lib.ncsu.edu/staff/kantelman/do_open_access_CRL.pdf 19
Antelman K. Do open-access articles have greater research impact?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4, 65(8):372-382 20
师曾志.基于知识增长的电子期刊质量控制研究[学位论文]. 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1 21
Crane, D. Invisible Colleges: Diffusion of knowledge in Scientific Communiti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2: 65-66 22
Alison Buckholtz. Return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to Scientists[2005-6-28] http://www.press.umich.edu/jep/07-01/buckholtz.html 23
The Declaration of th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2002.2.[2005-6-28]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 24
(美)William Y.Arms著, 施伯乐等译.数字图书馆概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76-78 25
Baser, O.Pena, E. The return of publications for academic faculty. Economy Bulletin, 2003(1): 1-13 26
Huntington, Pau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s: what do authors want? Learned Publishing,2004,17(4) :261-173 27
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 Access):现状与展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5(2):151-154 28
Mary M.Case. Igniting Change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PARC, i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005-6-28]http://www.arl.org/sparc/pubs/docs/SPARC_advances.pdf] 29
Springer Open Choice.[2005-6-28]
http://www.springeronline.com/sgw/cda/frontpage/0,11855,1-40359-0-0-0,00.html 30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5-6-28]http://www3.oup.co.uk/nar/special/14/default.html#developing 31
ReMEO Directory of Publishiers who have given their Green Light to Self-Archiving.[2005-6-28] http://romeo.eprints.org/ 32
Copyright Information.[2005-6-28] http://authors.elsevier.com/PublisherInfoDetail.html?dc=CI 33
孔令娥.电子时代的馆际互借.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 55-58 34
Public Access- National Instituetes of Health. [2005-6-28]http://www.nih.gov/about/publicaccess/ 35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BioMed Central’s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s.[2005-6-28] http://www.biomedcentral.com/info/authors/apcfaq#grants 36
Biomedical Science UK.[2005-6-28] http://www.wellcome.ac.uk/node5210.html 37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Open access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 OSI Information Program as of April 2005.[2005-6-28]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grants-awarded.shtml 38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on enhancing public access to archived pub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NIH-funded research.[2005-6-28]
http://grants.nih.gov/grants/guide/notice-files/NOT-OD-05-045.html 39
Open access in 2004. [2005-6-28]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newsletter/01-02-05.htm 40
Marie E.McVeigh. Open Access Journals in the ISI Citation Databases: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and Citation Patterns: A citation study from Thomson Scientific.[2005-6-28]
http://www.isinet.com/media/presentrep/essayspdf/openaccesscitations2.pdf
注:本文完稿于2005年6月,发表于《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2期(月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