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门口,早上经常见到个别家长骑着车子驮着孩子就在铃声即将响起时送到校门口,孩子手中拿着豆浆或包子。孩子慌张着要往校内跑,家长还拉着衣服一个劲儿地说:“乖,再吃一口,再喝口豆浆!” 试问,这样的家长是不是真疼爱孩子?不好回答。你说她爱孩子吧,她没有早起5分钟为孩子做好可口的、健康的、有营养的早餐。你说她不爱孩子吧,她连两步路都不舍得让孩子走,“不辞辛苦”地把孩子送到校门口。那么这种爱,不是真的爱,或者说是不懂得怎么爱孩子。
这种现象看似小事,但长期下去不敢说教不出好孩子,但是对孩子的发展一定是没有好处的。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给孩子传递着教育的信息。
就这件事情,首先是家长没有尽到责任。做好早餐就是家长分内的事,让孩子吃饱吃好,把身体养好,才能更好地学习。当然,早上无论丰盛的还是简单的,哪怕是杯热乎乎的牛奶。给孩子传递的是“我爱你”,孩子懂得你的重视,他喝的牛奶已不再是杯商店里买来的牛奶,那温度里是你的关爱,是你的温情。孩子吃的舒服,喝的心安。也可能家长说,我到街上买不是一样吗?不一样!街上的东西里没有妈妈做饭时揉进去的疼爱。敏感的孩子也会感受到的是:哼,还说爱我,连早餐都不想给我做。问问经常在外吃饭的男士,就知道这个感觉,总在外吃香的喝辣的,可是,胃里总觉不舒服,总觉得缺点什么,是什么呢?是妈妈做饭的味道,是家的温暖、温情。
就这件事情,孩子的职责就是遵守学校的规定。我知道,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指定的接送地点。这一做法是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这也是为孩子安全考虑。孩子在指定地方下车走在人行道上他是安全的,排着队进入学校有值勤生和值班老师组织他是安全的。如果接送的车辆进入校门口区域多,孩子不按规矩走,人车混杂势必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危险。有的家长可能不以为然,送到门口,不更安全吗,不仅孩子少走几步,我也放心啊。
其实,当家长把孩子非要往校门口送,无形中给孩子传递这样的几个教育信息:
1.等于告诉孩子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不遵守。那么延伸到将来,这样的孩子走到社会上会多些骄横,也会将党纪国法至于后脑;
2.等于告诉孩子老师的话可以不听。老师让家长在指定位置接送,孩子在指定位置排队,家长把孩子送到门口,不是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了吗?回头孩子下车时,家长多数会说:“到学校听老师话啊,上课认
真听老师讲啊等等。”你想想,孩子会好好听吗?家长教他的就是选择性执行,他立即会模仿。孩子不听老师教导,学习下降了,行为出现问题了,谁是错之源?
3.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排队,可以锻炼孩子规则意识,可以锻炼孩子和其他孩子相处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不让孩子排队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等于剥夺了“我长大了”的成长体验。 4.等于告诉孩子做事可以不辨是非。因为有的孩子想遵守学校要求,孩子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会说:“怕啥,你没看那几个孩子不也是让家长送到门口了吗?”孩子收到的信息是:哦,我可以看别人怎么做跟着做。由此想到我们社会上议论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盲从的习惯何尝不是小的时候家长教的呢。一个人若从小对是非没有清晰的判断,对正确的事情不能坚持,长大后恐怕很难有坚定地信仰和执着的追求。
5.等于告诉孩子可以漠视生命。老师指定的地方是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的,你带着孩子在车流中穿梭,其实是对自己、对孩子生命的不重视。现在多数家庭是一个孩子,谁能承担了一次真正的意外?正确的长久之计是教给孩子方法、策略。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总要独自走陌生的路,总要独自看陌生的风景。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从校门口的一小段路开始让孩子自己走吧!相信我们的孩子——他能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