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脑科学的发展对认知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脑科学的发展对认知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07年12月第20卷第6期阴山学刊YINSHANACADEMICJOURNALDec.2007V01.20No.6脑科学的发展对认知心理学的深刻影响袁晓松(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脑成像技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在记忆系统的认知研究中,由于引进了脑成像技术,使得多重记忆系统的模型得到了更为可靠的试验数据的支持;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个分离系统的存在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证实;再认记忆的研究,发现了“熟悉性”和“回想”两种不同形式的记忆功能。在语言产生的认知研究中,由于引进了脑成像技术,使试验结果非常好地支持了语言生成的三阶段理论。在关于思维的研究中,借助于脑成像技术,人们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顿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关键词:脑科学;脑成像技术;认知心理学;记忆系统;语言产生;思维中图分类号tB8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7)06—00107—06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伴随着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磁图(MEG)、脑电图(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多种新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直接观察大脑的认知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它似乎使原来完全漆黑的大脑“黑箱”变得渐渐透明起来。它不仅可以验证和支持认知心理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假设(比如多重记忆系统假设的验证),’而且还可以引导或直接参与对新的认知规律的揭示(比如对顿悟心理机制的揭示)。有心理学家总结说,脑科学的发展和所取得的一、关于记忆系统的脑成像研究(一)多重记忆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在记忆的研究中就提出了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系统,表象和言语系统等。目前引用最广泛的是Larrysquire的系统分类法。他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又进而将陈述性记忆分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将非陈述性记忆分为程序性记忆、启动效应等。尽管在理论上可以清楚地说明多重记忆的分类,但要想实验性地阐述这样的区分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20世纪90年代之前已经有许多行为研究和脑疾病患者的研究支持这一模型,但伴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则得到了更多的来自脑神经实验的支持。P01.drack等人的脑成像研究表明:程序性记忆条件与陈述性记忆条件相比,伴随有明显的纹状体的活动:而陈述性记忆条件与程序性记忆条件相比则伴随有明显的海马区域的活动。[2](P640)这一实验成功地分离了纹状体和海马在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中的功能,并表明多重记忆系统研究成果,为认知心理学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提供了真实的物质基础。认知心理学家JohnB.Best指出:“可以客观的说,PET和fMRI研究揭示出神经系统与认知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此,虽然认知心理学家在对情景记忆和语意记忆进行区分时,他们是在抽象的层次上进行描述的,而当脑科学的研究证据支持这种区分时,认知心理学家就可以说‘神经系统似乎也在支持在抽象的层次上所做出的这些区分。”’…(PLOT)沿着这个思路,让我们来具体考察一下。当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时,它的发展到底会给认知心理学带来什么?收稿日期:2007—04—27作者简介:袁晓松(1955一),女,上海人,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著有《理解心理学论稿》等。107万方数据 的模型在大脑中是可以找到相应的功能区域和对应的活动范畴的。我们看到脑科学技术可以为多重记忆的认知加工模型提供与严格的行为研究相一致的数据,使多重记忆系统的假设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认可。(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记忆的研究中Graf和Schacter(1985)根据记忆加工特点的不同,又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他们认为外显记忆可以通过对过去记忆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获得,而内隐记忆则可由对记忆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获得。在间接测试中被试无需意识到他们在测试中的反应和记忆有关。Roediger(1990)认为外显记忆是概念驱动过程,是有意识和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无论在加工特点上,还是在任务执行中都应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3](P5136)脑成像技术研究不仅明显地支持了这两个系统的存在,而且还证明两者的脑区定位也是不同的。Kean,Gabrieli,Mapstone(1995)试图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解释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双向分离。他们发现:“双侧颞叶受损的患者HM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记忆保持完好;而双侧枕叶受损的患者LH内隐记忆受损而外显记忆则保持完好。[4](r228。358)很显然通过这两个实验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结果:即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个分离的记忆系统,双侧颞叶有可能是执行外显记忆的脑区,而双侧枕叶则有可能是执行内隐记忆的脑区。这一结果在神经系统水平上支持了在内隐和外显记忆研究中,行为实验范式所得出的相同结论,为两个记忆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证据。(三)再认记忆的双加工模型。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再认记忆时提出了双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再认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熟悉性”和“回想”。在对过去事件的回忆中,可以是基于回想,也可以是基于对事件熟悉性的评估。90年代以来,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认知神经心理学家对熟悉性和回想性再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使用事件相关脑电位的技术发现“熟悉性”和“回想”有不同的脑皮层分布,因此这后的顶叶活动分别与熟悉性的回想有关。(5】(P27。30)这提示我们,熟悉性再认和回想性再认是功能分明的两个过程。而且它们分别依赖于性质上不同的神经机制。脑科学技术的实验研究支持了再认记忆的双加工模型。二、关于言语产生的脑成像研究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言语的产生被认为是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过程。大多数的心理学家认为言语产生中的词汇的通达可以用三阶段模型来概括(它是各类多阶段模型的简化和概括)。三阶段模型包括:(1)构造阶段:依照目的来确定要表达的思想;(2)转化阶段:应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化成语言的形式;(3)执行阶段:将言语形式的消息说出来或写出来。在确定说什么和实际说出来之间存在着各种转换过程,即从思维依次转换为句法、词汇和言语等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可以将此转换过程看成不同的加工阶段。[6](m58)近年来Lndefrey和,Levelt(2000)等运用脑成像元分析法得到了言语产生的大脑激活过程:视觉和概念上的引入过程涉及到枕叶、腹侧颞叶和前额叶(0—275ms);接着激活传至韦尼克区,单词的音韵代码储存在该区。这种信息传播至布罗卡区和颞左中上叶,进行后词汇音韵编码(275—400ms);然后进行语音编码,这一过程与感觉运动区和小脑有关,激活感觉运动区进行发音(400。600ms)。[7](P266~273)可以看出Lndefrey等人的脑成像元分析所获得的数据非常好地支持了言语产生的三阶段模型的理论假设。目前关于言语产生的具体过程存在着两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模型,一个是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另一个是Levelt、Roelofs等的“序列加工”模型。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认为:从语义到语音的提取有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大量的结点。最上层语义层,其结点代表语义特征。中间是I.emma层,包含大量的单词或词条,最下层为音素层。在言语产生时语义特征结点将它们的激活扩散到相应的单词或词条结点,然后它们的激活再扩散到音素结点。“交互”是指激活可以在网络中不同层次问的任何可能的结点之间传递,所有的结点之间的联系都是双向的。而序列加工理论则认为,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通达经历了两个分离的阶段:词条选择和音位编码。这两个阶段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分界,不存在相互重叠,也就是说在词汇选择之后才进行语音编码。在第一个阶段语义特征的激活会传输到多个词条上。两种形式的记忆可能有不同的神经机制。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实验结果支持双加工模型。研究发现:对健忘症病人的再认,海马区域在“回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颞中回和颞下回的周围结构则对“熟悉性”是重要的。ERP研究发现熟悉性和回想有不同的脑皮层分布。FMRI研究表明在左侧前额叶和稍108万方数据 然而这些表征之间产生竞争,经过选择之后最终只剩下一个最符合词义的目标词。此时音位编码才开始工作。如何检验这两种观点?一个基本思路是看能否证实音位信息是否能将激活反馈到词条和词义层次上。虽然在经验语误中的混合错误能够很好地被交互激活理论模型所解释,但作为一个理论假设却仍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近年来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言语产生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Dezudiearay(2000)等利用fMRI脑成像技术研究了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中的语义干扰效应,发现产生语义干扰效应时,引起了颞中回、左后颞上回、左前束状回以及双侧额叶的激活。[8](P262’265)结果提示:语义干扰效应处于音韵提取水平,这表明激活能够在概念加工和音韵提取水平之间进行扩散,可以看出该项实验结果完全能够作为支持交互作用理论假设的一个有利证明。三、关于思维的脑成像研究(一)思维与语言。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思维过程中我们是依赖抽象的语言形成的逻辑规则来完成的,还是在推理的任务中需要借用空间的表征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意见明显分歧的两种理论假设。“心理逻辑”理论认为:人们在推理过程,使用抽象的、没有内容限制的推理规则来进行有效的推理。推理是由语言信息加工过程实现的。与此不同的“心理模型”理论却认为:人们通过建构心理模型来表征外部世界那些可能的状态,并通过描述和证实这些模型来推导有效的结论。人们在推导过程中保持和操作的乃是事物的结构特征,演绎推理是由一个视觉空间加工过程来实现的。以往的行为研究在这两种理论的选择上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一致结果。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借助于脑成像技术,人们终于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重新考察这两种理论的不同观点了。对此问题研究的基本逻辑可以这样来设定:如果某种特定的思维过程基本上是“语言的”,那么在进行这种思维活动时,大脑中负责语言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反之,如果某种思维过程本质上是“空间的”,则大脑中负责空间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其中。支持心理逻辑的Goel等人运用脑成像技术发现无论是完成演义推理任务,还是归纳推理万 方数据任务,都没有空间记忆中观察到的脑区的活动,而且在物体空间位置表征中至关重要的后部顶叶也没有激活。[9】(P1305。1310)因而Goel等人判断:推理是一个言语信息的Jjn-r过程而非空间信息加工过程。Knauff等人是心理模型理论的支持者。运用脑成像技术,他观察到被试在解决容易形成视觉表象或容易形成空间表征的线性三段式推理任务中都有顶叶和楔前叶的激活,而这两个脑区被认为是典型的参与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的脑区。[10]<P59-73)结合God和Knauff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线性三段推理过程中似乎总是需要空间信息加工的参与,而范畴三段推理却都没有激活空间信息加工区域。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假说——双重机制说。双重机制假设认为:在思维推理中,既可以基于逻辑结构进行推理,也可以基于以往的经验进行情景的、特意的、启发式的推理。而且人们只有在没有适当的背景知识可供参照的条件下,才会进行形式逻辑结构的推理。【11】(t)455)Goel等人的进一步研究果然支持了该理论的观点。在涉及人们熟悉和不熟悉的两种环境中,完成包含明显空间关系的推理任务时,发现人们可能采用不同的信息加工策略来解决不同的信息推理问题。在现有知识可资利用的情况下,人们会采用启发式策略,靠与语义记忆有关的额——颞叶系统来进行推理,而在没有现成知识可利用的情况下,人们会利用形式逻辑规则,靠与空间信息加工有关的额——顶叶系统来进行推理。[11](P456)从以上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我们不仅重新审视了原有的理论假设的合理性与缺陷,而且还调整并建构了更为合理的新的理论假设。双重机制理论的提出和证实可以提示我们:在思维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其判定为“语言的”,也不能将其判定为“空间的”,而只能在明确人们所采用的具体推理策略的前提下来谈论大脑的机制。这一启示不仅对思维的研究是有价值的,而且对于认知过程的任何一个局部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顿悟。自从柯勒1917年提出顿悟的概念以来,顿悟一直是思维研究中吸引人注意的话题。但是顿悟的动力过程是怎样实现的,有哪些关键的脑神经结构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神经结构又是怎样和认知过程对应的?由于技术手段的问题人们始终无法回答甚至无从涉及这些问题。随着“新近发展起来的脑成像技术(如fMRI、EPT、EEG等)为直接观察脑在处理109复杂信息时的活动状态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特别是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使得我们能够以毫米水平的精确程度记录大脑在一瞬间的活动状况,从而为研究顿悟的大脑机制提供了适合的技术手段。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罗劲(2004)发表的《顿悟的大脑机制》是历史上首次精确地记录人类大脑在顿悟时的活动状况的研究报告。罗劲认为:从心理过程上看,顿悟是一个在瞬间实现的问题解决视角的“新旧接替”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新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实现,二是旧的、无效的问题解决的思想如何被抛弃(即思维的定势如何被打破)。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展开,通过脑成像技术罗劲首先在实验中发现:在被试产生顿悟时海马被激活。进一步的脑成像研究表明:海马只有在加工与当前任务有关的联系时才活动,而且任务相关联系越多,海马的激活也就越强烈。结合海马功能的其他研究以及演化心理学的理论和动物心理学的实验,罗劲认为作为一个显著的任务相关联系的形成过程,顿悟的发生需要海马的参与。【12](P219’z.a4)而海马参与顿悟的事实又提示我们,人类思维的重新定向有可能和空间定向的过程共享一个神经机制。这一思考就涉及到在人类顿悟中的问题表征方式如何进行转换的问题。有关顿悟的表征变换理论认为:当不适当的问题表征阻碍人们有效地解决问题时,成功的问题解决取决于问题表征方式的变换,这实际上仅仅意味着把一个问题表征到能够使答案变得明朗的程度。那么这种变换是如何实现的,它是以一个线性言语的方式抑或是以一个空间视觉的方式实现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罗劲等人采用脑筋急转弯和百科知识问题作为实验对比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在得知百科知识的答案时更多地激活以左侧前额颞中回和左侧岛叶为中心的“知识语言”信息加工网络。而在得知顿悟问题的答案时则更多地激活“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包括双侧的后部颞中回、枕中回、楔前叶以及左侧海马旁回o[121罗劲解释说,在顿悟中,人们不仅需要转换思考的对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转换思考的背景,人们必须在作为信息加工对象的图形以及图形所处的参照框架之问进行操作比较,这个过程的完成有赖于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从顿悟过程必须突破思维定势人手,罗劲等人采用了“啊哈谜语”作为材料,利用脑成像技术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最终显示:在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110万 方数据中,被明显激活的脑区主要有两个关键部位,一是扣带前回;二是位于或接近左腹侧额叶的岛叶和额下回。【12J脑成像的进一步研究还证实了罗劲的理论预期,ACe活动于思维定势打破的早期阶段,起到一个预警系统的作用。综上所述,顿悟过程中新意而有效的联系的形成依赖于海马,问题表征方式的有效转换依赖于一个非语言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而思维定势的打破与转移则依赖于扣带前回与左腹侧额叶。这是我们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脑科学技术所获得的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关于顿悟的大脑机制的说明。尽管目前关于顿悟的大脑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我们过去的一无所知而言,这毕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四、脑科学技术给认知心理学带来了什么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看到,在记忆系统的认知研究中,由于引进了脑成像技术,使得多重记忆系统的模型得到了更为可靠的试验数据的支持。由此该模型的理论假设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认可;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个分离系统的存在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证实,这为认知心理学家今后进一步开展无意识的试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对再认记忆的研究,发现了“熟悉性”和“回想”两种不同形式的记忆功能,使得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又向纵深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也为健忘症病人类型的甄别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在语言产生的认知研究中,由于引进了脑成像技术,使试验结果非常好地支持了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证实的语言生成的三阶段理论。这使言语生成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认可;在对言语产生具体过程的两个重要模型的验证中,脑成像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们在语言产生的f/VIRI试验中,发现了语义干扰效应处于音韵水平。它有力地支持了交互作用理论假设,使序列加工和交互激活两模型之争有了较为确定的结论。这项研究成果被心理学家视为是在言语产生认知机制研究方面所获得的一次重大突破。在关于思维的研究中,借助子脑成像技术,人们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有关思维flVIRI的研究中,心理逻辑理论(认为思维过程基本上是属于“语言”的)和心理模型理论(认为思维基本上是属于“空间”的)都得到了试验结果的部分支持。这使得认知心理学家重新审视了原有理论模型所适用的情景和条件,并综合两种模型的试验结果提出了新的双重机制理论。它深刻地反映了认知心理学家当前对思维过程的脑神经机制所达到的新的认识水平;脑科学技术在认知心理学中取得的最令人鼓舞的成果要算对顿悟的研究了。由于fMRI的应用,我们首次记录到了人类大脑在顿悟时的活动状况,并揭示了顿悟过程的实质。(顿悟是在一瞬间实现的问题解决视角的新旧接替过程。)另外我们还发现,顿悟需要海马的参与,顿悟中问题表征的转换依赖空间信息的加工网络,顿悟中思维定势的打破与转移与扣带回和左腹侧额叶有关等等。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被顿悟的话题所深深吸引,但真正能称得上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却寥寥无几。可如今,我们却在不到五年的短短时间内获得了如此众多的关于顿悟的知识和信息,这不能不说是脑科学技术带给认知科学的深刻影响。由于篇幅所限,在以上阐述中我们只是大致介绍了脑成像技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所取得的部分成就。事实上它在注意的研究中,在表象的研究中,在认知过程中的抑制和社会认知中的道德判断、社会情感以及人格研究和健康心理研究中也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心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尽管脑科学技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是脑科学技术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所有脑成像技术其空间分辨率相对于神经元大小而言,都显得太粗糙,以空间分辨率较好的fMRI来说,通过fMRI得到的一个脑激活区的体积大小至少为l胁3,按每立方毫米约los个神经元来计算,这意味着至少含有数以万计的皮层神经元在同步性发放功能均一地发挥生理心理功能,这一点很难想象。此外,基于脑电流或脑代谢变化的功能成像(PET、fMRI等)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脑代谢功能成像的激活区反映的是区域性脑血流量、脑代谢或血氧浓度的变化,不是神经元活动本身,这些变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脑功能还需要仔细研究。其次,当某脑区兴奋时,该区的抑制性神经元活动正好降低,因此代谢功能成像的激活区能否代表神经元活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P371)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应该认识到脑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的只是大脑内的脑电或生物参数,它并不是真正的心理活动,它所取得的数据也只是一些间接的数据,这些数据只能进行相关研究,而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分析。万 方数据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行为实验研究和脑成像技术代表了观测人脑心理活动的两大类方法。由于人类心理过程的复杂性,脑功能成像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心理行为和过程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否则对于脑高级功能的生理机制研究很难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脑功能成像的研究是以行为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像其它实验研究一样,运用脑成像技术进行认知研究,严格的实验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使脑科学技术获得的实验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巧妙的实验设计可以对心理加工过程进行精确的分离,能够更加有效地揭示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及脑机制。五、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看到,尽管脑神经科学的新技术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但是,它毕竟开启了对人类大脑考察的新纪元。它不仅可以对大脑的各部分进行成像处理,还可以观察它们在认知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协同动作,并使得心理学家可以描述人类高级认知形式的解剖结构、回路以及可塑性。今后随着ERP、EEG、MEG和fMRI技术的联合使用,精确的空间定位和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神经回路所执行的认知活动过程。更多更新方法的采用将使认知心理学家获得更准确可靠的研究数据和成果。在新的世纪里,将行为实验研究、脑成像研究、脑模型研究以及动物实验中的各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综合阐明心理活动的脑基础,是心理学必然的发展趋势。EdwardE.Smith曾在《把认知神经科学融人认知心理学》一文中预期:“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认知心理学将逐渐沿着神经科学的方向发展,而且我认为这种发展并不限于认知神经科学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发展,而且也包括把认知神经科学的发现与思想融人认知心理学的过程。”E14](P12)我们看到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为认知过程提供了大脑的数据,而且由认知心理与脑科学结合而诞生的认知神经科学也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整个心理学的面貌。[参考文献][1]JohnB.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刘昌.人类工作记忆的某些神经影像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6).1】1[3]RoedigerH.L.&GraikF.I.M.VarietiesofmemoryandhonorofEndelCOn-port,1997,8.sciousness—essaysinTulving[M].H.illsdale:[10]KnauffM,FangmeierT,RuffCC,Johnson—LairdPN.Rea.measUl℃8USA.LaereneeErlbaumassociates,publishers,1989.soning,models,andimages:behavioralandcortical[4]杨治良等.记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activity[J].JournalofCognitiveNearoscience,2003,15.[11]罗劲.应小萍.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4).[12]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36(2).[13]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4](美)罗伯特・索拉索著,朱滢等译.2l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樊晓燕,郭春彦.从认知神经学的角度看熟悉性和回忆[J].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5,(8).[6]王廷.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张清芳,杨玉芳.言语产生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学报,2003,35(2).[8]周晓林等.言语产生的研究的理论框架[J].心理科学,2001,24(3).[9]GodV,GoldB,KaputS,HouleS.Theizationstudyofdeductiveandinductiveseatsofreason:Alocal・reasoning[J].NeuroRe-(责任编辑常芳芳]Develolmm吐of吐℃BrainScienceanditsProfoundInfluenceOiltheColpfilivePsychologyYUANXiao—-song(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BaotouTeachersCollege;Baotou014030)Abstract:Thebrainimagingstudieshasmadegreatachievementsinthefieldofcognitivepsychology:themultiplememorysystemmodelissupportedbymorereliableexperimentaldata;theexistenceofthetwosplitsystemsnamelytheimpheitmemoryandthedeclarativememoryisfurtherconfirmed;thetwodifferentfunctionofmemory一“Familiarity”relationshipbetweenand“Remembrance”isfound;Thethree—stagetheoryoflanguagegenerationisthinkinglight.Keywords:BrainScience;BrainImagingsupported;theandlanguageiscognizedmoredeeply;andwehavemadeencouragingachievementsinthestudyofsuddenTechnology;CognitivePsychology;MemorySystem;LanguageGenera。tion;Thinking(上接第100页)PerfectingthePerformanceAudit,ImprovingtheGoverningAbilityoftheGovernmentWANGQun(FacultyofPoliticsandLaw,BaotouTeachersCollege;Baotou014030)Abs臼act:Theexecutionofperformanceaudithasimportantinfluenceonthegovernment,namelyitreflectsthegov—erningabilityofthegovernment,andhaseffectsontherealizationofthegoalofharmonioussociety.OnlyifthesystemofperformanceauditWasperfectedinmanyways,theperformanceauditcouldbeofthegovernmentcouldbeimproved.Keywords:PerformanceAudit;GoverningAbility;Chinamadefulluseofandthegoverningability112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