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要看,考试也要过。哥信春哥,不挂科。哥支持西班牙,不解释,兄弟你懂的! 资料里有缺的,敬请各位补充。谢谢啦!
多媒体题复习资料(理论部分)
物理071 陈群
一.多媒体基本知识
1. 多媒体的的基本特征?(P5)
答: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以及集成性。
2. 流媒体的概念(P6)
答:流媒体是指网络间的视频、音频和相关媒体数据流从数据源(发送端)同时向目的地(接收端)传输的方式,具有连续、实时的特性。其中,数据源是指网络服务器端,目的地是指网络客户端。
3.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几个术语。(P10)
答: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计算机辅助学习(CAL) 计算机化教学(CBI) 计算机化学习(CBL) 计算机辅助训练(CAT) 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4. 多媒体产品的基本模式?(P14)
答:示教型模式 交互型模式 混合型模式
5. 多媒体产品的制作过程?(P15)
答:1、产品创意 2、素质加工与媒体制作 3、编制程序 4、成品制作及包装
6. 创意设计的实施包括哪几方面?(P17)
答:1、技术设计 2、功能设计 3、美学设计
7.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P19)
答:1、数据压缩技术 2、集成电路制作技术 3、存储技术 4、操作系统软件技术
8. 什么是MPC?其数据处理模式分为哪几种? P20、23
答:MPC是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意思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其数据处理模式有:1、图像处理模式 2、动画处理模式 3、声音处理模式 4、数据存储模式 5、数据共享模式
9. *数码相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P52)
答:1、CCD像素数量 2、光学镜头的规格与性能 3、快门速度 4、显示器 5、储卡 6、文件格式 7、接口形式
10. *投影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P59)不做要求
答1、光通量 2、对比度 3、均匀度 4、分辨率 5、行频 6、场频 7、光源寿命 8、遥控 9、接口形式
二.美学基础
1. 什么是美学?(P61)
答:美学是通过绘画、色彩和版画展现自然美感的学科。其中,绘画、色彩和版画被叫做美学设计三要素,而自然美感则是美学运用的最终目的。
2. 美学的作用?(P61)
答:美学的作用有:1、产生更好的视觉效应 2、内容表达形象化 3、增加产品的价值
3. 美学的表现手段。(P62)
答:美学有3种艺术表现手段,即绘画、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绘画是美学的基础。色彩构成是美学的精华。平面构成又叫版面构成,是美学的逻辑规则。
4. 艺术性与装饰性区别?对比性与调和性区别?(P62、66)
答:所谓艺术性,是指追求感觉、时尚与个性;装饰性是指追求效果、夸张和比喻。突出艺术性的作品在色彩、构图、文字与图案的搭配方面融入了设计者自己的意图和感觉,注重艺术表现。突出装饰性的作品则把对称性强烈的纹理图案作为创作的主线,强调了相对抽象的图案感觉,从而具有装饰性。对比性强调两个对象或更多对象之间的差异。调和
性与对比性正好相反,它强调两个对象或更多对象之间的近似性和共性。调和性的作品具有舒适、安定、统一的视觉效果。
5.原色包含哪二个系统?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P69)
答: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即色料三原色系统和光的三原色系统。可见光波长范围是380nm——760nm。
RGB色料三原色,色料的基本规律是: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红+绿+蓝=黑
RGB光三原色的配色规律是:红+绿=黄、绿+蓝=湖蓝、蓝+红=紫、红+绿+蓝=白
6.色彩三要素?(P70)
答:色彩三要素即明度、色相、纯度构成了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色相是颜色的相貌,用于区别颜色的种类。色相只和波长有关。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
7.影响声音美感的因素有哪些?(P75)
答:1、清晰度 2、噪声 3、音色 4、旋律
三.多媒体数据描述
1. 图像数据格式有哪些?(P77、P114)
答:常见的图像数据格式有BMP格式、TIFF格式、GIF格式、PCX格式、JPEG(JPG)格式、RLE格式、PSD格式、TGA格式等。
2.图像文件容量计算(P113)
答:s=(h*w*c)/8 其中,s是图像文件的数据量;h是图像水平方向的像素数;w是图像垂直方向的像素数;c是颜色深度数值;8是将二进制位(bit)转化成以字节(Byte)为单位。
3.数字化彩色图像的两种模式 (P82)
答:数字化彩色图像的有两种模式:RGB彩色模式和CMYK彩色模式。
RGB彩色图像由R(红)、G(绿)、B(蓝)3种基本的颜色混合而成,这3种基本颜色被称为三基色。三基色的叠加效果是:1、R(红)+B(蓝)=M(品红) 2、R(红)+G(绿)=Y(黄) 3、G(绿)+B(蓝)=C(青) 4、R(红)+G(绿)+B(蓝)=W(白)
CMYK彩色图像由B(青)、M(品红)、Y(黄)、K(黑)4种基本颜色构成,其图像文件主要用于印刷。基色的混合效果具有如下规律:1、R(红)= Y(黄)+ M(品红) 2、G(绿)= Y(黄)+ C(青) 3、B(蓝)== M(品红)+ C(青) 4、C(青)= W(白)- R(红)5、M(品红)= W(白)- G(绿)6、Y(黄)= W(白)- B(蓝)7、K(黑)= Y(黄)+ M(品红)+ C(青)
4. 有关声音(P87)
答:DB=10log(I/I0) 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声道模式三者对音频信号数据量的影响。
人耳的可听域在20~20000Hz之间。
5.数据压缩的目的与对象(P91)
答: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在传送和处理信息时,尽量减少数据量。数据压缩的对象是数据,并不是信息,数据用来记录和传递信息,是信息的载体。
6.人类对声音和图像的不敏感因素(P93)
答:一般而言,人类对某些频率的音频信号不敏感,在数据压缩时,可去掉这些不敏感成分,减少数据量。另外人眼存在视觉掩盖效应,即对亮度比较敏感,而对边缘的强烈变化并不敏感,如果对表现边缘的复杂数据进行适当压缩,也可减少数据量。
7.冗余概念(P93)
答:冗余是指信息所具有的各种性质中多余的无用空间,其多余的程度叫做“冗余度”。信息量、数据量和冗余量之间的关系:I=D-du 式中,I代表信息量,D表示数据量,du是冗余量。
8.“空间冗余”与“时间冗余”(P94)
答:空间冗余是指图像中相邻的像素之间具有相同属性。时间冗余是指相邻画面的背景图案和位置固定不变,画面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造成时间上的冗余。
9.“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P96)
答:无损压缩编码是无损压缩形成的编码,该编码在压缩时不丢失数据,还原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完全一致。无损压缩具有可恢复性和可逆性,不存在任何误差。有损压缩编码是有损压缩形成的编码,该编码在压缩时舍弃部分数据,还原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存在差异,有损压缩具有不可恢复性和不可逆性。
10.图像与图形的区别?(P110)
答:图像是直接量化的原始信号形式,构成图像的最基本元素是像点。图形是指经过计算机运算而形成的抽象化结果,由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矢量线段构成。图像和图形除了在构成原理上的区别以外,还具有以下一些区别:1、图像的数据量相对较大,图形的数据量相对较小。 2、图像的像点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在放大与缩小时,部分像点被丢失或被重复添加,导致图像的清晰度受影响;而图形由运算关系支配,放大与缩小不会影响图形的各种特征。 3、图像的表现力较强,层次和色彩较丰富,适于表现自然的、细节的事物;图形则适于表现变化的曲线、简单的图案、运算的结果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