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9.10.023摘要:本文分别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病原体的总量、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以及尽可能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四个方面介绍了奶牛场的防疫目标及其具体的实施办法,希望能够为我国奶牛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场;防疫目标;实施办法
牛奶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饮品。近年来,随着牛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8年末奶牛存栏量已经由2009年的1,260.3万头增加至1,499万头,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的数量也
奶牛场的防疫目标及实施办法
王梅
(重庆市长寿区畜牧信息中心重庆401220)
由2009年的10,144户增加至15,379户。然而,随着奶牛养殖数量以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各种疫病的发生日益频繁并且越来越复杂,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因而做好奶牛场的防疫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毒,而化学消毒剂以及加热则具有较强的消毒效力;此外,热水、灼烧、煮沸以及蒸汽熏蒸都是较为有效的消毒方法。
3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
养殖户与兽医应结合养殖场特定的病原体以及管理水平制定一套科学并且精确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相关免疫程序。应结合
1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使感染动物得到较好的治疗,同时可以帮助奶农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抗生素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一些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细菌在与抗生素作用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抗生素的使用期没有达到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这些细菌就会逐渐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一旦抗生素停用,这些细菌就会繁衍为全新的菌群。要想减少耐药菌群的产生,就必须在准确诊断以及确定抗生素的基础上,严格参照用药周期以及推荐剂量进行抗生素的使用。
疾病暴发的可能性、疾病暴发的治疗费用、疫苗的费用以及疫苗的效力对不同的牛群进行疫苗接种。
常见的疫苗通常包括弱毒疫苗以及灭活疫苗两种。弱毒疫苗就是将病毒毒力致弱所得到的疫苗,其病毒虽然可以进行正常的复制,但是并不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与此同时它们的复制过程还可以对免疫系统造成刺激从而激活了体液免疫系统以及细胞免疫系统。而灭活疫苗中病毒并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因而仅能刺激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较弱的首次抗体反应。在首次接种后的三周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可以引起机体的回忆应答,进而产生一个较为长久的免疫力。
2降低病原体的总量
要想保证动物的健康,就必须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在饲养区内必须要安装通风干燥以及排污设施,从而防止寄生虫以及病原体的滋生。此外,还需要安装围栏从而保证牛群远离牧场的池塘以及排污口。
对畜舍进行连续使用,饲养密度过高都容易导致病原体的大量聚集,进而造成严重的疾病威胁。因而,做好清洁以及消毒工作至关重要。首先,由于有机物的存在会对消毒剂的活性造成影响,因而在消毒之前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在消毒剂使用之前必须由标准的实验室来确定消毒剂的苯酚系数、稀释度、温度以及时间;虽然日光具有较强的消毒能力,但是其仅能对物体的表面进行
4尽可能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在奶牛场内,疾病的传播会受到畜舍设计、人以及牛的行动模式、牛群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牧场内以及牧场之间宠物和害虫是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携带者。此外,牧场管理者还需要充分考虑参观者、展示、交易以及溪水、径流等临近地带各种传染源的影响。一旦奶牛发生疾病,就必须要将患病个体进行隔离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需要尽快请兽医工作者寻找疾病发生的原因并做出准确的诊断,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帮助动物迅速的康复。参与过交易或者展示的动物必须要经过3周的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以后才可混群饲养。隔离检疫可以对许多高致病性的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如果条件允许,将与临近牛场之间
56中国动物保健2019.10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9.10.024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各种新型养殖技术和养殖手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应对养猪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而母猪的生产效率作为影响生猪养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些年来逐渐受到广大养殖者的关注,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母猪生产效率的调控措施进行探讨。关键词:母猪;生产效率;调控分析
作者简介:周加法(1973.12—),男,青岛黄岛区人,本科,兽医师,从事动物防疫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调控措施
周加法
(黄岛区大场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266000)
在对生猪进行养殖过程中,母猪的繁殖效率直接关系到生猪的养殖效益。因此,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提升母猪的生产效率是保证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发现,一般母猪的产仔数量可以达到每窝13头左右,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达到这一标准。针对这一情况,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提升母猪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升饲养区域的卫生条件等。
2缩短繁殖周期
母猪的繁殖周期直接关系到每年生产的仔猪头数。因此,通过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可以有效提升母猪的生产效率。在母猪进行繁殖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配种、妊娠等阶段,一般情况下一头正常母猪的妊娠时间为114d,现阶段要实现母猪繁殖周期的缩短,一般是缩短母猪配种、泌乳等过程的时间。
正常母猪一般在哺乳期结束后3~7d左右即可实现正常配种,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发情周期紊乱的现象。有些母猪会长时间没有发情表现。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催情措施进行改善。现阶段在对母猪进行催情的过程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公猪进行诱情,另一种是注射激素。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种公猪对不发情母猪进行追赶和爬跨促使母猪发情排卵,而激素法则是在母猪结束哺乳期之后对其注射促性腺激素等药物,使其在短时间内出现发情表现。这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母猪发情之后要及时进行配种工作,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实现母猪配种成功率的提高。
此外,对于哺乳期的母猪,可以采用早期断奶技术实现母猪繁殖周期的有效缩短。一般来说母猪在哺乳期由于受到体内各种激素的影响不会出现发情表现,在断奶后的几天才会正常排卵发情。因此,母猪哺乳期时间同其繁殖周期有直接关系。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依据繁殖母猪的实际情况,例如其体质恢复情况、仔猪的发育情况等对母猪进行早期断奶。现阶段很多生猪养殖场的母猪
1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母猪胎次结构的优化
在对生猪进行养殖过程中,对母猪的胎次结构进行调整可以有效的实现母猪生产效率的提升。现阶段对母猪生产胎次结构的调整方法主要是养殖过程中对母猪不同胎次的情况进行画图统计分析,如果图线中间平直的长度较大,则表明其胎次结构较为合理。要实现母猪胎次结构合理,就需要在母猪繁殖过程中对胎次进行一定的调整。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将已经生产胎次较多、繁殖能力出现下降的母猪进行淘汰。在将这一部分母猪淘汰之后,要及时进行补充。对于新补充的母猪,要从体型以及生殖能力等方面进行筛选,保证繁殖母猪种群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一般对于淘汰的母猪,其标准如下:①其生产性能低下,发情频率较低,甚至出现长时间不发情的情况。在采取一些催情措施以后这种状况依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母猪。②母猪连续两次生产获得的仔猪数量都较少的母猪。③对于一些出现习惯性流产以及泌乳情况较差的母猪也要进行淘汰。
2)在对繁殖母猪种群本身质量进行提升之后要对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进行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生产效率,因此在进行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对饲料进行合理配比,提
共用的排污系统进行改变,避免牛只使用共用的栅栏从而防止牛只进行直接接触。由于病原体也可以通过衣服、鞋子以及车辆等进行传播,因而必须要对牛奶运输、饲料传递等所有的日常来访工作
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防将病原体传播给牛群。一旦疾病暴发,应当立即采集饲料样本,将其冷冻以待后续的检查。█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