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 制浓度为 80%、 100%和 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 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 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 98.0%-102.0%之间,9 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 标准差( RSD)应不大于 2.0%。
2 .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 法为: 在 80%至 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 6 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 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 X),峰 面积为纵坐标( 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 的相关系数( R)不得小于 0.998 ,Y轴截距应在 100%响应值的 2% 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 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 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所得 6 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 准差应不大于 2.0%。 2 )中间精密度 配制 6 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 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 12 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
4 .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 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 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 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 3。
6 .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 10。另外,配制
6 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 6 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 准差应不大于 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 5%、流动相 pH值变化± 0.2、 柱温变化± 5℃、流速相对值变化± 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 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 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 ,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 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
8、系统适应性 配制 6 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 主峰峰面 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 于 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 ,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 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二、 分 析 方 法 验 证 (Validation )
进行验证, 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这就是分析方法 验证。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 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符合 检测项目的要求。 方法验证在质量控制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 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药品生产的分析检测, 方法验证是制订 质量标准的基础。 方 法 验 证 内 容 包括方法的专属性、 线性、 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等, 检测目的不同验证要求也不尽相同。
1. 专 属 性 ( Speciality / Specificity
)
n=6)
专属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将产品和杂质分开的特性,也称为“选择
性”。对于纯度检测,可在标准品中加入产品中的已知杂质,或者直 接用粗品,考察产品峰是否受到杂质的干扰,对于过程跟踪,可用 反应体系样
品来考察有没有其它的杂质干扰。必要时使用二极管阵 列检测器或者质谱检测器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一般要求产品和杂 质之间的分离度大于 2.0 。
2. 线 性 ( Linearity )
线性是在设定的范围内, 检测结果与样品中原料或产品的浓度呈线性 关系的程度。 线性是定量检测的基础, 需要定量检测的项目都需要验 证线性。一般用贮备液经过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得到一 系列被测物质的浓度( 5 个以上),按浓度从小到大运行序列,以峰 面积和浓度的函数作图,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考察分析 方法的线性。 3. 范 围 ( Range) 范围指在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 精密度和线性时, 样品中被分析物 的浓度区间。 简单的说, 范围就是分析方法适用的样品中待测物的浓 度最大值和最小值。 需要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范围进行验证, 纯度检测时,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 80%~ 120%。 4. 准 确 度 (Accuracy ) 准确度是指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的程度, 所以也叫做 “真实 度”,需要定量得分析方法均需要验证准确度。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 围内建立,对于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标准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药进 行测定,必要时可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比较结果。
5. 精 密 度 ( Precision )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 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 ( RSD)表示, 取样检测次数应至少 6 次。 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a、重复性( Repeatability ):是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较短时间间 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一般是用 100%浓度 水平的样品测定 6 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b、中间精密度( Intermediate precision ):同一实验室,在日期、 分析人员、仪器等内部条件改变时,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c、重现性( Reproducibility ):指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分析人员测 定结果的精密度。
6. 检 出 限 (Limits of Detection ;LOD) 检出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 不需要准确定 量。检出限体现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检出限的测定可以通过对一系 列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检测, 以能准确、 可靠检出被测物的最 小浓度来确定, 也可把已知浓度样品的信号与噪声信号进行比较, 以 信噪比为 3:1 时的浓度确定检出限,一般要求能够达到进样浓度的 0.05%。 7. 定 量 限 (Limits of Quantitation / Quantification
; LOQ)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检测的最低量, 其测定结果 需要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灵敏定量检测的
能力。检测需要严格控制含量的杂质,必须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 证杂质能够被准确定量。 一般以信噪比为 10:1 时相应的浓度或进样 量来确定定量限。
8. 耐 用 性 (Durability / Robustness ) 耐用性是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 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耐用性主要表明方法的抗干扰能力, 主要的变动因素包括: 流动相的 组成、流速和 pH 值、色谱柱、柱温等。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 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
方法有效。
9. 系 统 适 用 性 试 验 ( System Suitability )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主要依赖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色谱柱, 在做方法验证 时,有必要将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与实验操作、待测样 品等一起当作完整的系统进行评估, 并将系统适用性作为分析方法的 组成部分,系统适用性便是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估的指标。 一般系统适应性的要求为:分析方法能够达到 0.05%的检出限;主峰 的拖尾因子( T)0.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