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少儿舞蹈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舞蹈种类,是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艺术的百花园中,它不仅起着其它艺术种类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从整个舞蹈事业的发展来看,它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就此意义而言,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可以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完善少年儿童的人格。 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舞蹈编导需要多方面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单从创作上讲它是编导个人才智和编创技法的结合体。但是,许多工作在少儿舞蹈教育第一线的老师,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无法到专业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因而进一步提高编创水平的愿望就难以实现。一直以来,在少儿舞蹈艺术的舞台上,经常会出现创作灵感匮乏、创编模式化、舞蹈语汇和编舞技法成人化的现象,这些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少儿舞蹈创作一线的老师,教师们针对这些问题往往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由此看来,缺乏专业的创编知识和合理运用编创技法的能力成为了超越自我的鸿沟。随着“小荷风采”等少儿舞蹈赛事和各项少儿舞蹈国际交流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少儿舞蹈艺术的舞台上迅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姿新貌。与此同时,对少儿舞蹈作品的质量和需求就越来越大高,这意味着对少儿舞蹈编导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舞蹈考级九、十级教材,希望在少儿舞蹈编创实践课程上填补空白,打破以往编导课程重于理论、轻于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具体可感的课堂实践,了解基本的少儿舞蹈编创方法、舞蹈构思、题材选择等舞蹈编导方面的知识内容,使广大少儿舞蹈教师初步掌握基础的、实用的专业舞蹈编创方法,增强对编导技法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高标准、高质量的优秀少儿舞蹈编创人才的目的。
少儿舞蹈编创理论部分:
一、少年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少儿舞蹈编导要求运用适合少年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的舞蹈作品对他们进行美育教育,发挥舞蹈艺术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作用,使少年儿童的那种天性活泼、好奇好动、易于幻想的特点与舞蹈艺术很好的结合,通过舞蹈作
1
品诱发孩子们纯真、质朴的感情,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那么,如何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编创出孩子们自己喜欢的作品呢?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少年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再以适合他们接受能力与年龄特点的舞蹈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依照人们约定俗成的共识,往往把十五周岁以下的孩子统称为少年儿童。在这个年龄跨度内,孩子的智力、体能、追求、兴趣、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三岁以前的儿童在心理上处于“人我已分”、“物我未分”的混沌状态。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分出我、你、他——人我已分。但是外在世界和自己之间,主体和客体尚未鲜明对立,物我还是混为一体的——物我未分。所以在幼儿心中,小动物、小植物、小玩具都是他的好朋友,他能够与之交心、对话,陶醉在物我混沌之中,不觉孤独。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的朋友远比大孩子要多得多。我们在创作中如果不重视这一特点,用大孩子的心去囊括他们的世界,这就是残酷的剥夺了孩子一生中短暂的混沌状态所带来的乐趣,还将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再比如三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发现自己是主体而不是客体,初步有了“我”的概念。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瓦龙,把孩子的这一变化时期分为“执拗阶段”、“逞能阶段”和“模仿阶段”。“执拗”表现为闹脾气、提要求,我要这样,我要那样,但真正的兴趣并不在他所要的这样、那样。而在于自尊,在于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逞能”表现为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本领,在同龄的孩子中,喜欢指挥别人,在大人面前有强烈的表演愿望。“模仿”表现为不满足自己的本领而崇拜榜样的行为。如果这时我们还给与“我是小猫、小狗”的东西,他们会感到无趣和烦躁,原因是刺伤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
根据上述例证,我们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即幼儿时期、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首先,幼儿时期从年龄阶段上涵盖了三岁至六岁左右的孩子。这部分孩子的特点是思维跳跃、兴趣广泛、善于模仿、动作表情乖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记忆力不持久等等。
第二,儿童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七岁至十二岁左右的孩子,这部分学龄儿童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拥有初步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是言行规范、是非观公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第三,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指十三岁至十五岁左右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学
2
业繁重、善于思考,人生观、道德观、心理素质以及体能变化都处于日趋成熟的阶段。
少儿舞蹈创作者大都有着共同的体会,那就是从事少儿舞蹈创作首先要有一颗童心。那么什么是童心呢?有人说是天真纯洁的心灵,有人说是富于想象的心,还有人说童心就是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实际上“天真纯洁”、“富于想象”、“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只是童心的体现结果和体现方式,并不是童心本身。心是人们产生感情、主宰思想的器官,人的思维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了人的思维手段就等于抓住了人的心理活动中最本质的东西,所谓少儿舞蹈创作者的童心,实际上就是用儿童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去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因此我们说,“童心”实则“童脑”,是“童脑”对周围世界的特殊反应方式。从事少儿舞蹈创作的成人们,正是在掌握了少年儿童对周围世界反应特点和反应方式的前提下,才能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神奇美妙的童心世界来。少儿舞蹈创作的第一要求,就是对儿童心理的适应,只有适应不同心理阶段儿童的不同要求,才能获得积极的效果。
二、少儿舞蹈的内涵与特点
少儿舞蹈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歌,是童心童趣的绽放和展现,它除了舞蹈艺术的共同特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少儿舞蹈同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少年儿童真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充满童真童趣的神态、性格、形象以及思想感情,它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兴趣爱好,教育孩子们热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还可以促使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奥秘,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孩子们的想象力、求知欲、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少儿舞蹈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性、生活的情趣性、特有的幻想性和烂漫的童乐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越鲜明,优势就越明显。故而,童真、童趣、童幻、童乐是少儿舞蹈的生命之源。一个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必将是童心性、童趣性、童幻性和童乐性的完美统一。以下进一步说明:
●少儿舞蹈的童心性
天真烂漫是少年儿童情感和思维的特点,他们对待外界的事物与成年人有着不同
3
的思维方式和审视角度。丰富奇异的想象通常是孩子们思维活动的特点,它透明而直接,角度和方式也是独特的。孩子们的世界是明亮的、活泼的、充满朝气的。而少儿舞蹈正是展示他们心灵的宣传品,也是表现少年儿童情感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我们说,少儿舞蹈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是一个处处可见童心的作品,而童心性则是少儿舞蹈的一个重要特征。
●少儿舞蹈的童趣性
童趣性是说少儿舞蹈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和情趣,也就是在孩子们从事某种活动时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大脑的意识倾向于此。那么,少儿舞蹈在选材和舞蹈语汇上就首先要投其所好,选择孩子们喜爱的、与之息息相关的题材或形象,这样孩子们会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更容易理解并为其吸引。少儿舞蹈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算作一个高级游戏,一种有意味的游戏,而童趣性就是这游戏的核心,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好玩儿”“有意思”,只有具备了这一特点,才能充分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才会爱看、爱跳、爱参与。
●少儿舞蹈的童幻性
爱幻想通常是儿童思维方式的显著标志之一,这种幻想体现了孩子们璀璨绚丽的自我世界,是儿童行为在思维领域中的艺术化反映。在少儿题材的作品中,他们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可以在月亮上荡荡秋千,可以在家里的墙壁上随意画画,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所向披靡……。少儿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现了他们对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这是少儿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是构成少儿舞蹈艺术特色的基础。所以说,童幻性既是沟通少儿与万物交流的桥梁,又是产生夸张、变形、诙谐、幽默等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
●少儿舞蹈的童乐性
童乐性就是指少儿舞蹈活动主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非自觉性与少儿活动游戏性、娱乐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只要孩子们感到有兴趣的就立刻全身心投入而且乐此不疲。少儿舞蹈中的童乐性是以情节内容的通俗性、直观性,舞蹈语汇的易学
4
性、灵活性为表现形式的。“快乐”是舞蹈带给大众的基本功能之一,“快乐的舞蹈”一直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在少儿舞蹈教育领域倡导的理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少儿舞蹈教育再不适合过去枯燥、乏味的教育方式,而是需要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因此说少儿舞蹈作品中的童乐性在其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三、少儿舞蹈编创的特殊性
舞蹈创编有着自身的特点,它是舞蹈编导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构思出的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少儿舞蹈编导既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又要抓住少年儿童各个阶段的个性特征,要充分的熟悉和了解孩子。这是因为少儿舞蹈是成人编创给孩子看的,作品的受众体是少年儿童,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孩子的喜爱程度,而不是成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做一名出色的少儿舞蹈编导要难于成人舞蹈编导,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少儿舞蹈比成人舞蹈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夸张等特点,编导在舞蹈形式的选择上也不像成人舞蹈那样宽泛,这就要求少儿舞蹈编导既要了解少儿心理、生理特点,又要注意观察少儿的生活,反映少儿的情趣,这样的少儿舞蹈作品才可以达到感染和教育孩子的目的,才能使作品更好的为少年儿童所接受,让少年儿童感到亲切、易学、好记、趣味性强等等。
在实际的创作中,首先要克服少儿舞蹈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要从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中找寻到他们的情感特点,从生活中抓到具有可舞性的动态,以此来塑造形象、发展动作,使作品表现孩子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创编少儿舞蹈要把握住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舞蹈基本能力上的差异,作品的风格和形式要符合孩子的审美接受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在反映孩子童真童趣的同时,使他们能够在舞蹈中得到美的熏陶。再有,少儿舞蹈创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它还肩负着教育后代的重大责任。孩子的舞蹈教育应该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知识于情趣之中。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喜爱歌舞活动,并积极的参加到歌舞表演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少儿舞蹈编导在选材和构思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使孩子在舞蹈活动中受到美育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情感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5
四、少儿舞蹈编导的基本素质 1、广泛的知识和舞蹈专业基本修养
舞蹈编导是作品的创作者,是作品的导演,演出的组织者、领导者。其职责就是构思和创作舞蹈作品,组织和指导排练,通过与灯光、音乐、舞美等人员的合作,最终将出色的舞蹈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少儿舞蹈编导同样肩负着这样全面而复杂的重任,这一性质决定了少儿舞蹈编导一定要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广泛而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对于一个少儿舞蹈编导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知识兴趣,较系统的学习各门类艺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像戏剧、音乐、美术等与舞蹈艺术相关联的各门类艺术。与此同时,还要有心理学、舞蹈美学、舞蹈教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舞蹈艺术是一门形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创作就是人体动作的创作,因此,舞蹈编导学习和掌握的舞蹈越多,素材越多,就可以使舞蹈创作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深化作品内涵。就像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要拥有丰富的词汇一样,一名优秀舞蹈编导也先要拥有一个丰实的舞蹈宝库。 2、熟知少年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少年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接受能力也对舞蹈艺术的教育与编创产生着特殊的要求,熟知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变化、发展和差异,对少儿舞蹈编创来说就如同拿到一把金钥匙,用这把金钥匙来开启少儿舞蹈创作之门,才能创作出适合少年儿童并为他们所喜爱的舞蹈艺术作品。否则,就会使少儿舞蹈处于一个成人不成人、少儿不少儿的尴尬境地。一般来讲,无论哪个阶段的少年儿童,由于对生活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限制,他们迫切的希望认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比如说幼儿时期的孩子,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是由于感官的认识而产生情感表达的愿望,受到生理与心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用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说幼儿的感知能力是通过对事物的声、色、形的简单感受而发展起来的,编导需很好的利用幼儿好奇、好动、求知、爱美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再运用舞蹈的形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总体来讲,从事少儿舞蹈编创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征来因人施教,认真的研究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和发展,使得创作能够适合孩子们的需要,增强他们对舞蹈艺术爱好。 3、拥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6
舞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舞蹈的创作源泉,熟悉和了解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深入观察少年儿童的身体动态是少儿舞蹈创作的首要条件。这要求少儿舞蹈编导要怀揣一颗孩童般的心,以孩子的感受为基础,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这个斑斓的世界,捕捉动作、反映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编导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观察生活、认识少年儿童生活、提炼少年儿童生活动作的能力,比如说孩子们游戏的场景、捧腹大笑的模样、鼓鼓生气的小脸以及一本正经的样子等等,都是编导们应该熟悉和观察的。反之,如果编导没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对少儿的生活漠不关心,不感兴趣,那是绝对不会创作出表现丰富的少儿生活的舞蹈作品,即使编导拥有再多的舞蹈素材,也不会创作出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舞蹈作品,因为那不是表现的他们自己,作品中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由此我们得出,优秀的少儿舞蹈编导应该是身心健康、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并且充满激情的人。这样,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更亲近孩子,用关心和热爱孩子的心态去熟悉和观察他们的生活,少儿舞蹈作品才会具有童真、童心和童趣,了解越深刻、越细致、越透彻,作品就越有时代感、有生动的形象、有思想内涵。 4、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强烈的创作激情
在少年儿童的世界里,无处不充满着绚丽动人的生活画卷,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幻想是每一个少年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东西,星星会眨眼、太阳会微笑、小鸟会歌唱、雪花会舞蹈,就连桌椅板凳、铅笔橡皮都有思想、会做梦。由此可见,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既丰富又具体,既有形又无形,既客观又主观,在充满了稚趣童心的想象中说明了他们的思维是如此之宽泛。这些现象要求少儿舞蹈编导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童心化的想象空间,在孩子的世界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少儿舞蹈的创作,是从艺术想象到艺术形象的一个实践过程,这想象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奇思异想,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动态提炼和升华后,在脑中形成的一个具体的艺术想象,再将这想象用舞蹈语汇勾勒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给这一抽象事物赋予形态、形式、色彩、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少儿舞蹈特点。 丰富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多彩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待生活没有一份热情就无从谈起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二者是息息相关、互为依托的。同时,想象力的发展又需要对艺术的热情和激情来推动,当一个人做某件事情充满激情时,大脑就会调动起浑身细胞倾注全力来观察和思考,这时的想象之门是敞开的,很容易进入
7
一种创作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撞击出来的灵感,通过联想与想象就能萌发出创作动机。相反,如果对舞蹈创作缺乏这种激情,就很难产生这种“漫无边际”的想象,那么创作出具有童真、童趣、童心的少儿舞蹈作品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激情对于少儿舞蹈编导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基本素质。
五、少儿舞蹈的编创步骤 1、构思
在舞蹈创作中,构思是指编导在体验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对所创作的舞蹈作品从萌芽、酝酿到成熟孕育的过程,是编导在进入创作之前对一个舞蹈全部设想的总和。这个过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表现什么,二是如何表现,其中包括选择题材、确定主题、塑造形象、运用适合的表现形式等。 在构思的全部过程中,首先就是触发灵感。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大都是美妙奇幻的,充满了奇异的感情色彩,他们可以同玩具小熊谈心,可以与月亮姐姐共舞,他们赋予万事万物以灵性,将自己的爱融入到大千世界之中。作为少儿舞蹈编导,灵感就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情感上的喜怒哀乐、身体上的千姿百态都是激发编导灵感的源泉。因此,了解孩子的生活,融入到孩子的情感世界中,熟知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才能捕捉到最具有创作潜力的舞蹈形象。
其次,在构思过程中,编导还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孩子们的大千世界中自由翱翔。重要的是少儿舞蹈创编中的想象是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展开的想象,尽量向孩子思维方向靠拢,这样才能深入到孩子情感世界之中,将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用舞蹈的思维方式去筛选和设计。
儿童舞蹈的形式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选择哪种形式最适合构思中的舞蹈作品,是编导首先要考虑的。别具匠心的舞蹈形式是一部成功作品好的开始,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子”,就是吸引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少儿舞蹈创编不是难在动作的发展上,而是难在“点子”的开发上,好的“点子”一定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这是少儿舞蹈构思的关键所在。很多的编导在创编中只把设计的动作塞的满满的,整个作品是动作的堆砌,毫无童趣和意味所言,那是不可取的。少儿舞蹈不同于成人,不能仅靠一些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来取胜,还要具备一些很巧妙的点子,比如说增加一些有趣的道具、背景甚至
8
舞台声光效果来衬托舞蹈,使孩子更加感兴趣,给舞蹈增色生辉。 2、选材
舞蹈的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所反映和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舞蹈编导的选材范围一定是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的,然而舞蹈题材并不单单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写照,而是需要经过编导升华的、体现编导主体观念和审美要求的。由于每个创作者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接受舞蹈教育的不同,就会对所表现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形象。因此我们说,编导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视野等艺术修养直接影响想着作品的优和良。
选材是整个创作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材的过程就是确定作品思想立意的过程,它对作品的成功数值、社会影响、经济效益以及艺术水准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有句话说的好“选材得当,成功一半”,可见选材对作品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从生活中选材?如何获得一个较好的题材?这些对编导来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我们在创作初期往往会觉得选材是个大麻烦,“不知道编什么好”是大多数编导都面临过的问题,尤其是少儿舞蹈创作。
我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里,编导要怀揣一份热情从少儿生活的实际出发,观察生活、捕捉形象,从孩子们的性格、情感以及所处的时代出发,唤起孩子们在欣赏时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从中受益;编导要带着一丝敏感,对生活、对艺术有份敏感的本能,有意识的观察和体验周围发生的人和事及其发展;编导还要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准确,也是衡量一个编导能力的尺度。当五彩缤纷的幼儿生活向你接踵而来时,准确的判断并进行抽象思维是很重要的,因为判断准才能形象准,形象准才能动作准、表现准,使动作形象与题材寓意相吻合。
同成人舞蹈与舞剧艺术一样,少儿舞蹈也有一定的选择范围。 (1)从少年儿童生活中直接选材
少儿舞蹈创作应该回到创作的源泉——少年儿童生活中去发现和汲取适宜表演的、为少年儿童所接受的、符合少年儿童审美的生活形象素材。这要求少儿舞蹈编导必须在少年儿童群体中亲历他们的生活,将自己的心态“童化”,细心观察、体验和积累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素材,从中筛选具有本质意义和主流走向的生活素材,比如说劳动场景、日常起居场景、助人为乐场景、尊老爱幼场景等生活场景
9
都是少儿舞蹈取材的源泉。 (2)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选材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类题材可以从少年儿童喜爱的、感兴趣的动植物入手,如小青蛙、小蚂蚁、大灰狼、蒲公英等等;从少年儿童好奇的、极富探索欲望的日月星球、风雨雷电入手,如《种太阳》、《数星星》、《我们的地球》等作品。这些题材充分可以表现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从少年儿童喜爱的寓言、童话以及文学作品中选材
寓言童话和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们学习生活中重要精神食粮,孩子们从中懂得了真善美、假恶丑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舞蹈作品可以以这些寓言童话故事为依托,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舞蹈童话形象,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由于有了寓言故事依托,这一类题材通常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如《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狐假虎威》等。 (4)根据时代发展和当前形势来选择题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少儿舞蹈的舞台更是需要与时俱进。这类题材要求编导对时代的发展,对孩子们的需求有一份敏感。比如世界环境保护日、世界节水日等主题,再比如说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奥运会申办成功等主题,都是对培养孩子们的思想品质具有重大意义的,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5)从“姐妹”艺术中选材
“姐妹”艺术为少儿舞蹈的选材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范围可谓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少儿舞蹈创作不论是从哪一门艺术选取题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以“姐妹”艺术作品为依托,对其中适宜少儿舞蹈创作的部分进行舞蹈再创造,使其演化为少儿舞蹈作品。我们将“姐妹”艺术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型的艺术,如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另一类是形象类型的艺术,如戏曲、影视等。
总而言之,少儿舞蹈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要求少儿舞蹈编导的知识面要宽,眼界开阔,想象力丰富,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广阔的空间中选取素材。但是,不论来自哪方面的题材都要突出一个“选”字,绝不可俯拾而取,照抄照搬,盲目跟风、草率移植。必须与时俱进,以少年儿童的视角予以提高和深化、发展与升
10
华。从而使少年儿童从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3、结构
舞蹈作品的主题一经确定,就应该将所选的素材按照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搭配和排列,这便形成舞蹈的结构。“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构造方法,它体现着编导的创作构思、塑造的舞蹈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语言的运用,是舞蹈作品内容外化的载体。具体来说,“结构”是舞蹈编导头脑中的创造,其主要表现为编导在思考“表现什么”的同时又在思考“怎样表现”。一方面要确定舞蹈的时间长度、舞段安排、表现风格、语言基调;另一方面要将客观的对象转化为编导的主观发现与选择,并通过认识、想象、联想等情感活动对客观对象进行深化,从而确定其表现范围和表现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好多的少儿舞蹈编导在“选材”到“编舞”的过程中,只关心怎么编,把动作视为最重要的,而忽略了舞蹈的结构。认为舞蹈就是编动作,把动作编好了才是编舞的真谛,所以在创作中就盲目的编动作,影响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吻合,阻碍了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的情感发展,使得作品七拼八凑,风格凌乱,全然没有统一的格调和多样性色彩。因此我们说,结构对于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结构不仅能使编导在明确主题时抓住最能激发情感的东西,产生巨大的创作欲望,还能通过对素材的整体分析和整合,充分展开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舞蹈形象,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定性的框架,也为创作的各部门提供了合作的基础,同时编导的构思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就为作品的实施制作了一张很好的蓝图。
●常见的少儿舞蹈结构有:
(1)情绪性结构
这种情绪性结构应用非常广泛,包容性极强,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定情绪作为贯穿舞蹈的主线,一般没有故事,只有简单的情节或者根本没有情节,表现的人物形象性格都是“共性的”,没有矛盾冲突。情绪舞主要是以动作、节奏、速度和画面的对比变化来表现舞蹈的。常见的体式有以下三种:
①一段体结构体式——是以一种情绪贯穿始终为特征的,运用重复和展开的手法来创造舞蹈意境和氛围的。
②二段体结构体式——是以两种特定情绪先后展开为特色的,在节奏处理上根据
11
作品的需要先快板后慢板或先慢板后快板,根据作品的不同有所侧重,使两种情绪出现浓与淡、舒与缓的对比。
③三段体结构体式——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绪间隔或先后出现为特征的,通常称为ABA式。这种结构体式的情绪变化和节奏变化较大,在布局中,A与B或B与A的转换处要既合乎逻辑又出乎意料。同时后一个A不能等同于前一个A,而是比前一个A更加热烈,是前一个的发展和升华。 (2)情节性结构
情节性结构也称戏剧性结构,是舞蹈中加入了情节部分,是用一条有的放矢的戏剧性主线贯穿始终,通俗的讲就是以叙述一个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故事为特色。这种结构需要紧紧围绕故事发展情节做出“前提—发展—结局”的铺排。要充分运用舞蹈的手段讲述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结构形式,它可以说是前两种结构方式的转化,与之密切相关,只不过选材是从音乐中来。就是将音乐形象转化为舞蹈形象,是两种形象水乳交融,成为视听一体的新的舞蹈艺术形象。这种音乐结构是以成功的音乐作品为依托的,要求编导首先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其曲式结构,音乐动机、旋律、节拍等,在充分理解和感受中去寻找动感鲜活的舞蹈形象和组织舞蹈语汇。
还有一些编导在结构上进行了创新,由于还没有在质的方面形成突破,就不列举了。但是创作就是追求创新,追求突破。希望我们的少儿舞蹈编导勇于打破常规,用心去探索,只有这样老的结构体式才能出现新的作品,新的作品则更加鼓励在结构上的创新。
以下是结构计划表,是编导对构思成果的表格化表述,这不仅对后续的创作和各部门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创作过程的依据。
12
4、创编舞段
创编舞段是整个创作的中心环节,是最艰苦、最困惑、最痛苦,但也是最兴奋、最有趣、最激动的一项工作。所谓编舞,就是编排和组织能够充分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舞蹈语汇,整个编舞的过程就是将心里的构思和文字的结构外化为立体可感的舞蹈形象的过程。我们常说构思、结构是舞蹈的设计阶段,写音乐或编辑音乐是舞蹈的准备阶段,创编舞蹈则是舞蹈的施工阶段,虽然这三个阶段各有趣味,不尽相同,但是少儿舞蹈的创作关键还是落实在具体实践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创编水平,是对编导的实际考验。在这一阶段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取素材寻找形象
舞蹈素材就是我们平时学习和积累的各个民族、各个舞种、各个风格特征的舞蹈语汇。这是编导进入创作阶段所赖以依靠和发展的基本材料,就好像写文章是需要的词汇,舞蹈也一样,积累和掌握的舞蹈语汇数量和质量都将决定着舞蹈创编的质量。俗话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名舞蹈编导只有掌握大量而丰富的舞蹈素材,才有编舞的雄厚资本,否则创作舞蹈的形式和内容都将受到限制,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舞蹈编导时时刻刻都要学习和积累舞蹈素材,以此为己任,这样在创编时才能选择面更广,视野更开阔。
今天的孩子不同于过去,他们的精神面貌、个性爱好更为强烈和典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创编少儿舞蹈作品时,必须根据作品的立意、民族属性、音乐形象、地域特征等方面,结合自己熟知的大量的舞蹈素材,立足于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理、生
13
理、生活等特点进行素材筛选,将最贴切最有发展的部分作为作品的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舞蹈素材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少儿舞蹈编导必不可少的法宝,只有脑中装满了这些法宝,才能在某个灵感的撞击中感悟,在变化中出新。 (2)认识和选择主题动作
动作是人体在空间运动,舞蹈作品中主主题动作一般是单一的个体动作,这个动作在内容上紧扣作品的主题思想,在表现上是贯穿和隐现于整个作品的典型动作、典型形象。对于少儿舞蹈来说,日常生活应该是选素材、立形象的捷径渠道。编导需要从丰富多彩又富有童心色彩的生活里寻找和捕捉最有特征的典型动作,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并通过多种方法对其夸张、反复、变化,以此创造出新的舞蹈形象来。少儿舞蹈编导在生活中要做一名有心人,随时随地的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世界,将普通的生活经过加工、提炼,编织出能够讲话的舞蹈形象。
在目前的少儿舞蹈创作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少儿舞蹈作品中没有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动态,编导们似乎觉得动作越多越带劲。其结果是尽管服饰华丽、阵容庞大、技艺高超,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质量和观赏价值,因为忽略了主题动作,作品的主导部分定会黯然失色,缺乏光彩。由此可见,能否确立符合作品要求的主题动作,是对作品成功与否定基本标准,也是对舞蹈编导艺术素质的全面考验。在创编中一旦主题动作确立,作品的风格、个性、特点也就应运而生了。 就目前而言,一些少儿舞蹈老师或者幼教老师很渴望触及少儿舞蹈编创领域,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困惑就是动作的选择,舞蹈要怎么舞起来?用什么动作用什么舞姿?让人一筹莫展,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们对于少儿舞蹈动作的源流做一些简单的总结以供参考: 第一,少年儿童生活的自然形态;
第二,少年儿童心理情感演化成的舞蹈形象; 第三,各民族舞蹈语汇和外来的舞蹈文化; 第四,创新的少儿舞蹈动作;
第五,其他艺术门类(如艺术体操、杂技、武术等)中具有可舞性的动作。 (3)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
舞蹈是时间性的艺术,强调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性和流动性。动作之间要找出合理的连接并进行发展变化,这是舞蹈编导课程所要实践的核心部分。动作发展
14
既要围绕主题思想和形象特点,又要把捕捉到的舞蹈主题动作加以发展,才能构成舞蹈的句子、段落乃至整个作品。
对于这一环节,我们应该遵循动作的自身特点和变化的合理性、可能性。任何动作都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力度性的特点,那么在动作的变化上就存在着千千万万个变化可能性。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是围绕着“时、空、力”这三元素来展开的。变化动作的元素,可以保留一个,变化两个元素;或者保留两个,变化一个元素。总之,既要有保留又要有变化,不可以全不变化,也不可变得面目全非。这一部分我们会在实践部分具体练习,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提出注意的是,动作的发展变化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需要在保持作品思想立意、风格特点、典型形象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这点很重要。 (4)舞句、舞段的构成
舞句是由一个以上的舞蹈单词组织在一起的,表达出相对完整的含义,是舞蹈语言的单一片段。从舞蹈单一动作发展到舞句不是动作的叠加,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因为舞蹈作品是由一系列舞句组成的,舞蹈作品的风格特点、情感基调以及舞蹈所表现的生活内容都是由它依次呈现出来的。因此舞句的构成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舞蹈动作的形象要鲜明,其内在的含义易于观众感受和理解;其次,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要顺畅、合理,注意高低、动静、刚柔等动作幅度的对比;再次,舞蹈动作的组织排列要有编创者自身的个性,要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特色。 所谓舞段就是将舞句进行编制和剪辑从而形成的舞蹈段落。一个舞蹈作品是由一系列舞段组成的,有主题舞段、集体性群舞舞段、调度性舞段、分组舞段等等。这些舞段是根据作品需要而编织的。其中主题舞段被视为舞蹈作品的核心席位,它是主题动作的延伸、变幻、重组和发展,它的作用是使舞蹈主题思想集中体现,主题形象集中展示以及将作品迅速推向高潮。其他舞段则处于铺垫性位置,为主题舞段做出感情上、氛围上、画面上以及形象上的衬托和铺垫。
★特别提示:舞句舞段的构成切忌动作的堆砌,应有动作的丰富性和观赏性,且对比鲜明。动作与动作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
(5)舞台调度 ①概述
15
我们现在所创造的舞蹈,通常是要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也就是在剧场演出的舞蹈。此外,还有不通过舞台表现的舞蹈,如体育场的舞蹈、广场性舞蹈、影视舞蹈等。因为舞蹈主要是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我们在创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舞台空间运用的问题。编排一个或多个演员舞蹈的位置、动作朝向、运动路线,这就是“舞台调度”,也就是舞蹈动作和它所在的空间关系。 ②舞台动作的角度
以中心为交叉点,画个米字,面向观众的方向为第一点,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共8个点。这是平面图,米字画在地板上。而舞台是立体空间,上中下至少分三层,即除去地板上有米字,在演员腰、臀处以及天花板上还有两层米字。比如演员在舞台中做“探海”,面向中2点,双臂在中4、8点,而后腿则指向上6点。 ③舞台画面
按照传统习惯,用的最多的调度是“一”、“○”、“八”,就是一横排、大圆圈和八字形,或者是两横排、双圈等等。这是无数前人经验的总结。直到现在,在群舞中当用了各种画面之后,要展示整齐划一的动作时,我们还是要使用上述简单的队形。八字形是两竖排的变化,因为在观众面前呈扇形,八字对观众来说前后不遮挡。以上种种均为对称的画面。
舞台上还有许多不对称的画面,比如分组的,一组人多,一组人少,独舞或双人领舞在一边,群舞在其它区域等等。打破对称可以使画面新颖、活跃,但是较长时间不均衡就不美观。
对比的手法在艺术中也是被普遍运用的。在舞台画面中,高低、疏密、动静的对比应灵活运用,动作与画面的动和静也要运用恰当。 ④运动路线
运动路线就是舞者在舞台上的运动路线,概括起来不外乎“直线”和“曲线”两种。舞台上最常见的是直线,比如横线、斜线、竖线、折线等,什么时候采用要看具体需要。 (6)形成作品
这是舞蹈创编的收尾工作(不包括音乐),是从整体上审视创编过程是否达到预想效果、预期目的的一个环节。这时需要将整个创编过程从后往前审核一遍,以确定各个环节相互匹配,包括舞段与主题动作、主题动作与素材、素材与结构、舞段与主题思想等方面。从整体上看来与构思中的作品没有较大的出入,即可进
16
入细排阶段。
少儿舞蹈创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面向少年儿童的,需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在作品的创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创编上切忌生硬的图解生活,切忌“一是一,二是二”这样舞蹈语汇将失去美感,失去孩子们的兴趣,而是从生活中组织和提炼动作,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来塑造形象。
第二、作品选材要新颖独特,符合少年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有独到的构思和创作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第三、捕捉好舞蹈主题形象、主题动作,将其编排组织成舞蹈内部充实的舞段,注意舞段之间的连接流畅性和合理性。
第四、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注意空间和舞台调度的合理安排。
第五、创编时从最有灵感的好点子开始进行创作,不断的设置兴奋点,处理好作品的高潮部分,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上是少儿舞蹈创编的全部过程,少儿舞蹈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又要遵循少儿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这要求少儿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要符合少儿体能的驾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欣赏的审美能力,是少儿舞蹈真正成为贴近孩子生活的,受孩子喜爱的舞蹈艺术。
六、少儿舞蹈创作的音乐取向及舞美运用
1、音乐取向
少儿舞蹈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的音乐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体现童真童趣。少儿舞蹈在音乐选择上有以下几项建议: 第一,节奏感强,强弱分明; 第二,简介易记,朗朗上口;
第三,旋律性强,最好带歌词(尤其对幼儿舞蹈); 第四,形象感强,有情有趣; 第五,童真童趣,活泼明快。
运用这些特征来选取音乐,可以使少儿在感情上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为舞蹈本身增添光彩。
17
时下,少儿舞蹈音乐的来源是困扰少儿舞蹈编导的难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编导觉得能够用作少儿舞蹈音乐的资料非常少。因此,相当数量的编导只好移用成人音乐或剪辑各种流行音乐以满足创作的需要。我们渴望作曲家重视少儿音乐创作,以孩子的审美为尺度,为少儿谱写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也满足这些热情的少儿舞蹈编导们的迫切需要
以下是获取少儿舞蹈音乐的几种方法: (1)根据作品的需要创作音乐 (2)选用现有的儿童歌曲
(3)在诸多音乐素材中根据作品的需要剪辑音乐
上述的方法需要少儿舞蹈编导在平日尽可能多、尽可能广的积累各种风格、各种品类的音乐资料,积累越多选择范围就越大。
★特别提示:选用、剪辑音乐作品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尊重知识产权。当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直接向著作权人支付费用时,请向中国音乐著作权保护协会咨询有关付费事宜。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是对少儿音乐创作的有力支持。
2、舞美运用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在舞蹈作品中,人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动作、表演、色彩、光、声音以及服饰、道具、布景等共同构成了舞台的客观物质环境。舞台美术是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对烘托表演,说明时代环境、渲染气氛、揭示思想、介绍人物以及推动舞蹈情节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少儿舞蹈编导,也需要具备舞美方面的知识。少儿舞蹈虽不同于成人舞蹈,结构短小、情节较简单、但同样离不开舞美的设计和烘托。
在灯光方面,少儿舞蹈就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在舞蹈中尽情的发挥着童真童趣。因此对于灯光的设计最好突出色彩上的明亮和色彩上的丰富变化,这样更能体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当然,不同的舞蹈作品需要突出的灯光色彩是不同的,需要与音乐节奏协调配合,突出舞蹈中情节、情趣的渲染和处理,做到以舞蹈为主,以灯光为辅的设计。
在布景和道具方面要做到为舞蹈服务,布景要衬托出舞蹈所要交代的场景、环境
18
和气氛。在空间上的处理要为舞蹈创造灵活应变的舞台支点,开辟足够的活动空间。道具使用要注意有所选择,力争把道具用的巧,用的妙,最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总之,舞台美术是舞蹈创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能创造艺术的个性,又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为舞台整体创造服务。想象力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只有设计有创造力的舞台空间,组织有想象力的舞台视觉形象,使舞台的每一个角落既神奇又充满梦幻,才能吸引住孩子。孩子们的舞蹈要贴近他们,舞台美术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能为舞台增添千姿百态的色彩,增大创造的空间,也将张扬和强化着舞台艺术的整体魅力。
19
“中国舞蹈考级”教材第九级练习部分
一、动点练习
所谓的“动点”是指身体各个部位具有可运动性的部位点,通常人们可关注到的运动部位有肩、肘、胯等关节部位,但是忽略了小关节部位的运动路线。此练习是通过即兴的身体单一部位运动,寻找身体各个关节部位的多种运动方式和运动可能性,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开发身体的能动性。 二、分割练习
这一练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以下几种分割方法使学生能够切身的体会到何为“主题动作的变化发展”。在此,先介绍一下“主题动作的变化发展”的概念。
动作是人体在空间的运动,舞蹈作品中的主题动作一般是单一的个体动作,是塑造舞蹈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即舞蹈最小的单位)。这个动作在内容上紧扣作品主题思想,在表现上是贯穿和隐现于整个作品的典型动作、典型形象。“主题动作”最多不超过8拍,最少不少于4拍。
所谓“发展变化”是指在编舞的技法中寻求一种方法,将已经确定的主题动作(或者说叫种子动作、核心动作、动机)进行变化,开拓新的动法,使“这一个”舞蹈中的动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这一个”剧目所需的动作语言并形成个性。 舞蹈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的艺术,有“可视的音乐”、“活动的雕塑”之称。而作为舞蹈的基本单位——动作,也是既占有空间,具有可视性;又占有时间,具有节律性的。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分解某一个动作,那么至少要分出: 空间——包括一度空间、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在舞蹈中是指舞蹈动作占有空间的基本样式。
时间——指动作进行时占有的时间,即长、短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规律。 力度——就是动作的“劲儿”、“法儿”。既然在动,那么从这个舞姿到那个舞姿就一定有力量在推动着,舞蹈动作中的“力度”是指这一动作中力量的主要特征。 如果以一个动作为核心,我们至少要从时间、空间、力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分解。要在分解的基础上保留一部分和改变一部分,这就是动作变化的基本方法。开始可以保留大部分只改变一小部分,然后在加大变化成分,使观众在视觉上有延续的感觉。
20
虽然有三方面的变化,只是每种变化的程度不同。一般最容易变的,也就是最活跃的部分是舞姿,就是我们所指的空间。时间的变化关系着动作自身节律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演员情绪、情感和心态。但最需要保持的是力度,因为力度保证着“味儿”、“法儿”,变不好就容易跑“味儿”。当然,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有些时候力度也可以变,要看根据实际的动作发展而定,因为不同的核心动作在某一方面可变的程度不同。总之,方法可以千变万化,应当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练习方法:将选择好的主题动作进行分割练习,在主题动作这个“一”上,运用分割练习的方法变化生成“二”,从“二”生成“三”,如此往复,从主题动作中就会变化发展出源源不断动作。因为是从主题动作中发生变化而来,因此动作不会变味儿,仍会保留原主题动作的风格特点。
分割方法有①上身变化、下身不变;②下身变化、上身不变;③动作不变、变换方位;④动作不变、变换空间;⑤动作不变、变换力度;⑥动律不变、变上下身动作。
三、元素与调度练习
时间、空间、力度是舞蹈的三元素,在这个练习中,运用元素的变化与调度的变化来寻找动作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学生先设计四个动作造型,随意摆放在教室的四个空间点上,再用连接动作去连接这四个动作。待熟悉之后,再将这四个动作在时、空、力上进行变化,调度不变;然后再用动作不变,变化调度的方法来练习。
四、情绪练习
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身体语言,都表达着一种情绪。学生找出一个八拍的连续动作,分别做出几种不同情绪的感觉来;或者运用元素与调度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调度上做出不同的情绪,一定要细细体味元素动作的语义、调度的感受是否与你表达的情绪相符,以此来分别认识动作与情绪、调度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 (1)情绪练习——抒情的 (2)情绪练习——欢快的
21
“中国舞蹈考级”教材第十级练习部分
一、调度单元
舞台调度我们在“少儿舞蹈的编创步骤”第五点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此单元我们安排了四种调度方式,有: 1、横线调度(以横线为调度的舞段)
2、曲线调度(以曲线为调度的舞段,包括S线、卷心菜等) 3、斜线调度(以斜线为调度的舞段,包括Z线、斜线等) 4、表现性调度
舞段调度之间存在着表现性倾向,同时舞段结构也存在突变性(包括突聚和突散)。要求动作、音乐情调、调度协调、恰当。
二、交响练习单元 1、赋格练习
赋格在音乐中是指同一主题多个旋律交织的对立统一的段落组合。在舞蹈中是指将在空间、时间和力度上不同侧重点的短句交织在一起的段落组合,该短句要符合赋格的要求,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2、卡农练习
卡农在音乐作曲法中是指同一主题、同一乐句完全模仿的表现手法。将音乐作曲法中的卡农技术运用到编舞中,是指选择在空间、时间及力度上有对比的短句进行同一主题、同一舞句的完全重复。该短句的选择要注意具有卡农性质。练习中选4—8个动作,用不同的分组、不同的调度、不同的模仿进行卡农练习,练习节奏可快可慢。
三、主题练习单元 1、动静高地对比练习
要求舞段与调度中同时出现的静与动对比,高与低对比的动作及画面。 2、单舞步、大齐舞练习
所谓的“大齐舞”就是指由单一主题动作发展出来的舞段,这个舞段往往是群舞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对于编导来说也是最要“功力”的一部分,因为它是纯动作的展示,不掺杂其他因素。
22
单舞步线形调度就是指在各种调度的线路中选择一种可以自始而终的舞步,这个单一舞步要具有行进性或流动性,以配合调度的练习,因此在舞步的选择上需经过一番思考。
四、快乐小舞星教材赏析 示例一:傣女 示例二:狮子王 示例三:萤火虫圆舞曲 示例四:坐火车的小老鼠
课程实践部分:
一、描述出一份自己的舞蹈结构,并以书面的方式呈现。 二、找出一首音乐,口述出你即将要编创的舞蹈意境。 三、独立完成第九级独舞技法练习的1-2个练习。
(以上实践练习学生任选择两项完成,并纳入考试范围内)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