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作者:宋梅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 要:多年实践证明,教育的落脚点应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即应该放在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这也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办教育的一个客观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在此总结了一下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际操作能力;师生关系 一、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知识终身受用、一劳永逸的事很难办到的。目前,初高中以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自学能力比较差,他们不会自学,也不习惯自学。教师不讲课就没事可做,甚至会做与学习无关之事。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已经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须这样做。在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方面。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成为一个有觉悟、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语言表达能力是关键的一环。语言是表达人的思想的,语言表达不清楚,往往说明思维也不清楚。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时时注意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寓于文化教育之中,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简明、扼要、生动、活泼,词汇丰富有感染力;语言必须语法正确、逻辑严谨、流利畅达;语音、语调也要讲究,讲解不能平铺直舒,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其情感色彩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灵活选择。
三、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应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还要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能力。如果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品德教育,则是失败的教育,目前,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来抓。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通过细微地观察,掌握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根据思想品德出现的“苗头”把工作做在前面。其次,要善于运用品德教育的心理规律。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支配的,要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应当首先进行说理教育,使学生懂得事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动机和道德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品德动机,可以说品德教育工作的一半已经完成了。第三,要具有品德教育的机智,善于巧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紧急状态下做到遇事不慌、头脑清醒,能快速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判断并巧妙提出正确教育的办法,使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并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际操作能力(也可称为技能)主要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训练而形成趋于完善的自动化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人类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都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技能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指标或规范,人在从事某种新的活动时,需要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才能使正确的动作方式巩固下来,逐渐形成完善的动作系统。动作接近自动化,复杂的动作系统趋于完整化,这标志着技能已经形成。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是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最佳时间,学校必须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在素质教育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品德表现、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意志品德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才能真正和他们交朋友。现在许多学生都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父母离异的情况越来越多,他们心灵所承受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与学生交朋友,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乃至决定教师的教学观和师生关系。首先,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存在。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是独特的个体。其次,我们必须用动态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对学生求全责备,是与发展观点相对立的。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所谓的“差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就是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对学生予以成功的期待。
3.热爱尊重学生
爱能驱除黑暗,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雨后绚丽的阳光,能融化冰封的心灵,得到美好、纯洁、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满腔热情,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青少年,把学生从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师生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共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孔庆燧,李晓林.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2]卢秀安.现代心理教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