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内外实践证明,对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进行有效引导与控制,以改善空间环境为目的,以地下交通为重点,实现高强度、网络化的地下空间开发方式,是实现城市重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规划实践,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两种预测方法、地下空间平面及竖向布局规划、控制要素的构成及要素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其他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控制积累一些经验。[关键词]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8-0054-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Of Key Districts: Sino-German Eco-park Underground Space Regulatory Planning, Qingdao/Zhao Jingwei, Wang Peng, Wang Jin, Zhang Xiaowei, Peng Fangle
[Abstract] Oversea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mproves spati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s intense and network development based on subway transportation. The paper takes Qingdao Sino-German Eco-park business district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planning case, discusses the prediction methods of underground space needs, the plan and vertical layout, control elements and indices syste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of other cities.[Key words] Central district,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control, Demand prediction, Indices system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深入推进,每年大约有1 600万人由乡村地区进入城市①,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 m2计算,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每年需要增加16.8亿平方米。此外,自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人均用地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②。完全通过地面用地外延拓展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发展用地不足的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城市外围的农田、耕地,还有悖于建设集约、高效及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城市地[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下空间资源特别是城市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是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未来我国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应体现“以改善空间环境为中心,以地下交通为重点,实现高强度、网络化”的基本原则[1],建设“可持续的社会城市”。目前,国内许多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迫切需求的城市重点地区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指导,缺乏有效的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方法和控制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设与规划的脱节[2]。本文结合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规划实践,对城市“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J01B00)、2015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QDSKL1501069)、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赵景伟,博士,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博士后。王 鹏,硕士,工程师,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海岸分院院长。王 进,工程师,现任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山东科技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张晓玮,硕士,山东科技大学讲师。彭芳乐,博士,现任职于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54
表1 国内外城市CBD地下空间开发功能类比城市重点地区深圳福田CBD(规划研究)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北京商务中心区萧山钱江世纪城上海北外滩地区武汉王家墩商务区宁波东部新城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重庆江北嘴商务区巴黎德方斯新区日本新宿地区图1 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工作流程及控制要素体系框架图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地铁、地下道路、车库、人行通道及地下街等地铁、地下道路、车库、人行通道、地下街、变电站、共同沟及中水雨水循环使用系统停车系统、共同沟、步行系统、输配环、中水雨水循环使用系统、商业和娱乐地铁、地下道路、车库、人行通道、地下街、文化娱乐、医疗、共同沟和物流地下公共空间、停车场和地下道路地铁、地下商业中心、停车场和以地下环路为主的交通转换系统地下商业商务街区、车库、地铁、地下道路和步行通道地铁、地下道路、人行通道、共同沟、车库、商业、休闲娱乐、能源和防灾地下环道、车库(约15 000个车位)、地下人行通道和地铁公交换乘中心、高速地铁、高速公路和地下步行系统等地铁、步行系统、商业和停车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方法展开研究,探索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下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工作流程、控制要素及指标体系。的建设,可逆性较差。在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只有把握规划区域整体的开发要求、政策和方针,深入分析和研究规划区域的开发与建设背景,并对上位规划成果,如规划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等进行分析、解读,才能实现地下空间开发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实背景下落实具体的开发控制指标。1.1.2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是地下空间规划必要的前期工作,是对城市地下空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4]。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的现场调研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地下空间类型、规模,市政基础设施现状,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现状等内容。通过现场调研,可以掌握第一手的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资料,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为下一步的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及开发规模预测、地下空间布局规划等作准备。1.2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及开发规模预测1.2.1地下空间开发功能预测
城市重点地区一般包括城市的中心区、重要街道、广场、城市交通枢纽、古城保护地区及CBD等。地下空间涵盖了商务、行政、文化、娱乐、交通、购物、健身和市政等功能,并拥有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性化场所,体现了较高的功能复合性[5]。通常情况下,可以参照国内外城市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功能设置(表1),并结合对规划区域城市发展政策及上位规划的分析、解读,确定规划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功能。1.2.2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预测
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预测是指在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指标,其将城市所能提供的地面和地下空间资源量与城市发展对空间的总需1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
方法
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应从人的活动出发,创造开放的、动态的及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地下公共空间体系[3],本质上就是对该地区进行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下空间规划。因此,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的核心内容即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功能及开发需求进行预测,对地下空间进行科学的平面布局及竖向布局,合理确定各级开发控制要素和各项控制指标(图1)。1.1政策、规划解读及现场调研1.1.1规划区域开发政策及上位规划解读
地下空间的建设不同于地面建筑 第31卷2015年第8期
55
求量相对照[6],进而确定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预测对城市地下资源、基础设施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既要做到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不浪费或过渡开发资源,又要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两种预测方法,即参照类比法和分类综合计算法。(1)参照类比法。从国内外其他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看,地下空间开发量大致是地上建设量的30%~60%,有的地区甚至更多,如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北京CBD核心区等(表2)。因此,参照国内地下空间开发比较成熟的城市的上下部规模比经验值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预测是一种可行的预测方法。(2)分类综合计算法。将整个城市或地区的地下空间按主体内容或功能构成进行划分,根据不同比例,计算在一定时期内的地下空间需求量,再对各主体内容或各功能构成的地下空间需求量求和,得出该城市或地区的地下空间需求总量。学考虑城市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城市发展历史和文化、城市中各类矛盾的解决方法等众多因素,是基于城市区域性质和地上开发规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方针、策略,以及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和规模等要求[7],对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和有机联系的规划工作。其为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功能开发提供指引,并为下一阶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1.3.2地下空间竖向布局
在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竖向布局除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性质和功能有关外,还与地下空间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地形和地质条件等有关。其要求加强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并且强调各个单体建筑地下空间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较深层次的地下空间立体构成设计,在竖向上统一规划建设,形成更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容量,满足多种城市功能的地下分层紧凑布置,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要素指标,如用地性质、开发规模、地下步行空间、地下公共空间、停车库、层高、层数、竖向标高、空间退线和出入口等,从而实现城市快速发展下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简化操作,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城市开发建设的效率;另一方面,还要保留一定的引导性要素指标,即某些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指标,如通道参数、上下部规模比等。2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
空间开发控制案例
2.1政策、规划解读及现场调研2.1.1青岛中德生态园开发政策及上位规划简介
青岛中德生态园是根据2010年7月中德两国签署的《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在原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设的国际合作先行区。其建设旨在从经济、高端产业、生态及可持续性城市规划方面为中德两国提供合作平台,目前已完成了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等近20项规划与研究工作。该园区的规划理念是将卵石形的建设区镶嵌在自然景观和环境中,呈现出独特的外观;在建设区的边缘形成相互融合的连续生态绿链,1.4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标的确定
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控制通常以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及开发深度为核心。一方面,需要提出能控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功能与开发深度的规定性基1.3地下空间布局1.3.1地下空间平面布局
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布局需要科图2 青岛中德生态园功能结构分析图图3 青岛中德生态园鸟瞰图56
创造多个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享界面,每个组团内部则体现出生态多元的“城市岛”形态。青岛中德生态园依托团结路敷设的地铁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线网,以综合服务中心(D1组团)为核心,联系西侧产业中心和东侧生活居住中心,形成贯通东西的“城市活力主轴”,并以此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标志性轴线。同时,充分考虑园区的自然主导风向,塑造一条“抓马山—牛齐山—高速防护绿地—胶州湾”通山达海的“生态景观轴” (图2)。2.1.2青岛中德生态园现场调研
青岛中德生态园规划面积为11.6 km2,属新址开发建设,规划区内除原有的六个村庄外,其余均为山地和田地。青兰高速公路在基地内穿越,通过胶州湾跨海大桥与青岛主城区连接;基地北部紧邻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西海岸新区的团结路、昆仑山路和朱宋路为园区提供了优越、便捷的道路交通条件。青岛中德生态园地形起伏较大,整个基地内的最高点为牛齐山,海拔高度为225 m,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为30 m,高差达到195 m。规划区的商务居住区包括了C1、C2、D1和D2四个组团(图3),这四个组团的地势虽然相对平缓,但是高差也达到了近40 m。从各个组团看,C1组团竖向控制标高最高为65.00 m,最低为53.80 m;C2组团竖向控制标高最高为60.20 m,最低为35.20 m;D1组团竖向控制标高最高为74.00 m,最低为55.20 m;D2组团竖向控制标高最高为62.20 m,最低为35.80 m。文化、娱乐、交通、购物和居住等诸多功能,远期居住及工作人口将达到9万,该区域是青岛中德生态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重点地区。根据《交通及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方案》,规划沿园区内的团结路建设一条地铁线路,并在商务居住区内设置两座地铁车站,分别是德国中心站和中德生态园站。由此可见,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必须依托地铁车站及各组团核心空间,进行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动态交通设施、地下静态交通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能源设施、地下防灾与防护设施(地下空间人防规划专项)等地下空间功能的开发。2.2.2开发规模预测
根据参照类比法预测,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重点地区的地面建筑规模与地下空间规模的比值为1.13~2.85。如果将表2中七个城市各自的上下部规模比求和之后再计算平均值,得出的结果为1.97。可以将1.97作为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的上下部规模比的参照系数,根据地面建筑规模得出地下空间规模需求为152万平方米。该预测结果需要经过其他预测方法进行校验,或者在类比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和调整,使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开发区域的建设条件表2 国内外部分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一览城市重点地区占地面积/地面建筑规模/地下空间规模/km2万平方米万平方米4.020.501.651.322.212.50 460 100 260 300170 270 400258 50 110 105 150 170190上下部规模比 1.78 2.00 2.36 2.85 1.13 1.59 2.10开发强度/(万平方米/ 平方千米) 64.2100.0 66.7 79.5110.3 77.0 76.0杭州钱江新城北京中关村西区北京王府井郑州郑东新区核心区北京CBD核心区巴黎德方斯新区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 1.36表3 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需求分类预测类别地下停车C1设施③组团C2组团D1组团D2组团建筑面积为7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9.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8.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1.02万平方米 具体预测指标6 3107 912个户停车位4 9077 350个户停车位地下停车系6 725个地数为0.85下停车位地下停车系6 250个地数为0.85下停车位地下停车面积为235 375 m2地下停车面积为218 750 m22 10314 791个地下停车系12 570个地地下停车面积为户停车位数为0.85下停车位439 950 m24 4487 656个户停车位地下停车系6 500个地数为0.85下停车位地下停车面积为227 500 m22.2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及开发规模预测2.2.1开发功能预测
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占地面积为287.82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00.64万平方米,容纳了商务、行政、地下公共城市公共设施人均规划设施④用地为10.0~23.2 m2地上已规划公共设施建筑面积为地下公共设施需求面积为1 240 000 m2248 000 m2地下步行通道需求面积为24 800 m2地下连接采用经验取值的方法,取地下公共设施建筑面积的10%通道 地下空间开发总需求面积(含3.11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能源设施与市政设施需求面积) 为1 425 475 m2注:根据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及青岛市相关规定,居住用地的停车位按1.1车位/户配置,中小学用地的停车位按0.5车位/百名学生配置,商业金融及商务用地、医疗设施用地的停车位按1.5车位/百平方米配置,社会福利、科研、文化娱乐及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停车位按1车位/百平方米配置。 第31卷2015年第8期
57
从表3可以看出,利用分类综合计算法得到的地下空间需求规模约为142.5万平方米。如果再考虑为未来预留一定规模的地下空间,总开发需求基本能够达到参照类比法所预测的结果。事实上,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中,考虑到未来不断增长的由机动车保有量增加所引发的停车需求,将C1、C2两组团之间,以及D1组团与地铁德国中图4 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功能组团及道路交通分析图图5 青岛中德生态园地下空间布局结构分析图心站之间的公共绿地地下空间作为预留空间进行保护和控制,预留开发规模为9.96万平方米,由此可以确定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总量为152.46万平方米,基本上与参照类比法所预测的结果相同(图4)。 各级控制要素一空间使用规模及容量二三地块划分开发功能开发深度共划分为55个地块第三级控制要素具体指标地下铁路、地下道路、人行系统、基础设施、地下停车库、商业、休闲娱乐、能源中心及防灾D1组团-10~-20 m2~4层D2组团-10~-12 m1~2层地下停车设施112.16万平方米基础设施1.27万平方米C2组团-10~-12 m1~2层轨道交通设施1.84万平方米预留地下空间9.96万平方米开发规模下限值地下公共服务设施24.75万平方米地下通道2.48万平方米合计152.46万平方米2.3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布局
2.3.1地下空间平面布局
青岛中德生态园地下空间功能布局规划上下部规模比300.74万平方米/152.46万平方米(1.97)开发强度152.46万平方米/2.878 2平方千米(53.00万平方米/平方千米),其中,C1组团为32.46万平方米/平方千米;C2组团为55.31万平方米/平方千米;D1组团为130.58万平方米/平方千米;D2组团为42.69万平方米/平方千米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依托规划的地铁M6号线,形成沿团结路的一条地下空间发展主轴,构成“321”总体平面布局结构。其中,三个一级节点分别为依托地铁德国中心站和中德生态园站,形成与D2和D1组团在地下连通的两个车站地下空间节点,以及D1组团的地下空间节点;两个二级节点为C2组团的地下空间节点和C1组团的商业中心节点(图5)。通过加强地块内各地下车库之间的联系,实现相互连通的集约化建设,并应尽量采用整体开发策略,避免各组团孤立地自成一体,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干扰[8]。2.3.2地下空间竖向布局
由于各个地块的竖向高差较大,规划在空间竖向布局上采取了两种方案:一是对小地块单独进行地下空间开发,与周边地块无连通关系。二是对相邻小地块进行连通,但在连通空间上要结合各地块连通层的竖向标高特点进行布局。例如,地块Ⅰ的地下一层可能与地块Ⅱ行为活动组合及建造地下动态交通(轨道交通、地下步行、交通换乘、地下道路、附属设施等)以及商业文化娱乐设施(商业街、文化娱乐设施、综合体、健身休闲设施、其他设施等)均由图集、图则标定空间竖向布局设计层高(净高)地下一层相对标高空间退界覆土厚度出入口通道参数历史遗迹文物保护设计下沉广场引导地下广场天窗、天井标识系统灯光照明地下商业、步行通道及广场≥4.0 m-6.5 m,且相互人行连通的设施高差控制在2.0 m以内,竖向上优先采用自动扶梯、电梯来连接停车设施、建筑设备空间≥3.5 m-6 m地铁车站≥5.5 m-9.0 m,与其相连接的地块高差可利用地下广场(下沉广场)过渡,面积大于等于400 m2不应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室一层底板的垂直距离)的0.7倍,且大于等于3 m负一层顶板上表面至地表覆土厚度大于等于2.0 m,且应满足地面景观树种种植需要由图集、图则标定两侧无店铺,通道宽为6~8 m;两侧有店铺,通道宽为8~12 m;地下车库连接通道宽为8~10 m(两侧有人行道)本规划区内无大型≥4个,每个不小于400 m2;小型≥4个,每个大于等于200 m2大型≥1个,每个不小于300 m2;小型≥8个,每个大于等于150 m2在后续的建筑设计中通过天窗、采光天井直接引入自然光,构成一种明亮、开放和舒适的地下空间环境明确、易辩,具有地方特色地下空间人工照明普通作业必须有500 lx,同时提倡地下空间采用太阳光导入系统环境小品、装均应达到地面空间的环境质量,且在装饰装修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简洁、明快、柔和的色彩以及难燃材料饰装修等配套设施静态停车库交通其他停车位总数大于等于32 045个,C1、C2两组团之间预留9.96万平方米,停车位2 840个由图集、图则标定市政由《中德生态园管线综合规划》《中德生态园防洪排涝规划》《中德生态园通信专项规划》《中德生态园智能电网规划》《中德生态园设施交通及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方案》等确定人防建设选址设施建设面积使用性质平战结合人防转换具体由《地下人防工程规划》确定图6 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标构成示意图和空间发展需求[5]。根据分类综合计算法预测,依据青岛中德生态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成果可知,商务居住区地下轨道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与市政设施的需求面积为3.11万平方米。在不考虑战争灾害影响的情况下,该区域内没有物资储备需求。对商务居住区内的地下停车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及地下连接通道的开发需求分类预测如表3所示。58
的地下二层连通,同时又可能与地块Ⅲ的地下三层连通。因此,在竖向布局规划中,不以“地下×层”进行控制,而是采用各个地块某地下层的具体标高进行控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条件下,使地下空间的竖向控制非常直观、清晰。以D1组团为例,地铁中德生态园站作为一级空间节点,向北连通C1组团7号地块的地下商业设施,将地下通道作为主要轴线展开布局,贯穿整个地块。通道两侧为商业店铺,主要为零售及无明火餐饮业态,同时提供过街通道的功能。通过设置五处下沉广场,减小由高差所带来的影响,并与地面产生联系,提供一定的休闲空间。在空间连通上,根据“标高相近、功能相同”的原则进行连通。例如,D-1-11地块的负三层(标高为52.00 m)与D-1-05地块的负一层(标高为53.50 m)连通,D-1-11地块的负二、负三层(标高分别为56.00 m、52.00 m)与D-1-08、D-1-10地块的负一、负二层(标高分别为56.00 m、52.00 m)连通,其他地块与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3结语
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功能及规模预测,以及地下空间的平面布局、竖向布局和指标构成的研究,能够确定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的各级要素及具体指标,有利于形成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规模效益,达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规划实践的探索,提出了由地下空间使用、规模及容量、行为活动、组合及建造、配套设施五个一级控制要素,以及若干个二、三级控制要素所构建的要素指标体系,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在我国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下,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的方法、控制要素的指标体系,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既合理又便于操作的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或思路,实现城市重点地区上下部空间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为其他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控制积累一些经验。[注 释]①根据《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14/2015)》,截至2013年末,全国有设市城市658个,城镇常住人口为73 111万,乡村人口为62 961万,城镇化率达53.73%,已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比2012年上升1.16个百分点,意味着2013年大约有1 570万人由乡村地区进入城市。
②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90.5%,城镇人口仅增长52.96%,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是1.71。2000~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达1.85,均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12的合理阈值。
③《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2010年)规定,居住区居民小汽车停车场(库)按以下标准配置车位:每户建筑面积大于144 m2的按照1.5~ 2.0车位/户配置,每户建筑面积在90~144 m2的按照0.8~1.5车位/户配置,
每户建筑面积小于90 m2的按照0.5~1.0车位/户配置;新建居住区内的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小汽车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可按10%~15%控制,地下停车位面积按30~35 m2/个控制。④在相关的新规范颁布之前,本文暂以《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作参考:人口在50万~100万的Ⅰ类大城市、100万~200万的Ⅱ类大城市、大于200万的Ⅲ类大城市的城市公共设施人均规划用地面积分别为9.1~12.4 m2、9.5~12.8 m2和10.0~23.2 m2。地下公共设施建筑面积参照日本新宿、巴黎德方斯、纽约曼哈顿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和苏州的经验,规划近似值取地面公共设施建筑面积的20%。[参考文献]
[1]宿晨鹏,艾英爽.地下空间与城市地上空
间的区位整合[J].低温建筑技术,2009 (1):22-23.
[2]石晓冬.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策
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5(6):23.
[3]杨天姣,吕海虹,苏云龙,等.北京中关
村丰台科技园地下空间精细化设计[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246-251.
[4]陈志龙,刘宏.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5]彭芳乐,赵景伟,柳昆,等.基于控规层
面下的CBD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探讨—以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1):78-84.[6]董丕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规模
预测[J].上海建设科技,2006(2):34-37.
[7]刘琮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评价与原则
[J].国外建材科技,2004(3):96-97.[8]茹文,陈红,徐良英.钱江新城核心区
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与思考—浅谈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5):712-717.[9]赵毅,黄富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3(1):89-92.[收稿日期]2015-01-24
2.4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标的确定
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地下步行道系统与地下快速轨道系统、地下道路系统的结合,地下综合体与地下交通换乘枢纽的结合,以及地上、地下空间功能的相互结合[9]。青岛中德生态园商务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反映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控制,不但严格控制了各地块地下空间利用的功能及规模,而且还控制了各地块之间的地下连通性,并对地下交通设施和地下公共设施的位置、规模等进行了明确的指标规定。其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控制要素及指标如图6所示,部分需要在规划图则中明确的要素及指标不在该图中详述。 第31卷2015年第8期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