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中医诊断的认识

对中医诊断的认识

2021-07-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医诊断望诊之我见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在这里笔者要说的就是四诊中望诊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大家对四诊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中医大夫把脉把的好医术才高名,其实不然,把脉把的好说明他医术高明,经验丰富,但是对脉诊有精深的研究,虽可赞许,但是忽视其他诊法则不可取,这样医生不能全面的了解病情,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的收集病情资料。笔者在这里也是在四诊合参的框架下论述的。

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喻嘉言在《医学法律》说到:“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复溺,卤莽粗疏,医之过也。”望诊分为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和望小儿指纹等五个部分。

全身望诊,又称整体望诊,是医生在诊查病人时整体表现进行扼要的观察,能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首先要望神,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测病情的轻重,判断预后。望神的重点在两目,一个人有神没神一眼就可以在眼神看出。还有望色,常色病色,五色主病等等,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

儿科常常被称为“哑科”,古人云“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尤显使儿科望诊重要性。《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曰:“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衍,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寒热……”,小儿发育尚未成熟,气血未充,加之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气息和脉象,难以闻诊和脉诊;又因精神意识发育未完善,不能表达病情,故主要凭医生观察面色来了解疾病的转归。 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一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断的特色之一。它就像内脏的一面镜子,凡是脏腑的虚实 、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虚病位深浅等,都能客观的表现出来。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提到:“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于外”,这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综上,笔者认为在中医临床,望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望诊的重点在望神、望面色和舌诊。掌握望神、望色和望舌,并结合形态、头面五官、皮肤等望诊方法,可对脏腑病变的诊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当然还要四诊合参,更多的搜集病情资料,更一步的确定病人的疾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