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书写要求与示例
一、书写要求
住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患者,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
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出生地、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供史者(注明与患者关系)、入院时间、记录日期、主诉、入院情况(简要病史及体检)、入院诊断、诊治经过、出院时间、出院情况、出院诊断、出院医嘱、医师签全名等。如在病人出院之前已完成入院病史、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则也可按照一般住院病人的病历书写格式记录。
二、示例
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
姓名:××× 家庭地址:西藏拉萨市××县××乡
性别:男 职业:农民
年龄:68岁 病情陈述者:本人陈述
民族:藏 可靠程度:可靠
籍贯:西藏××× 入院日期:2007年10月5日11:30
婚姻:已婚 记录日期:2007年10月5日16:00
1
主诉:慢性咳嗽、咳痰16年,加重伴发热2天;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余。
入院情况:体温38.5℃,脉搏10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8.6/8.0kPa(140/6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急性病容,查体合作,自动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瘀斑,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对称无畸形,发稀疏,五官端正,巩膜未见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鼻通气畅,副鼻窦区无压痛耳廓无畸形,听力可,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发绀,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口腔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无声嘶。颈软,活动灵活,颈静脉轻度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呈桶状胸,两侧对称,呼吸运动尚可,双侧语颤音一致,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稍低,两侧肩胛下区可闻及散在干鸣音和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左锁骨中线第Ⅴ肋间,搏动无弥散,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脏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40次/分,节律规整,P2﹤A2,心尖区及肺动脉瓣区闻及2/6收缩中期吹风样杂音,杂音向腋下传导。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触之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腹部叩之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区无叩击痛,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Ⅴ肋间,肠鸣音6次/分,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肋脊点及肋腰点无压痛。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胸骨轻压痛,其他部位骨骼无压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挠动脉脉率104次/分,律齐,无奇脉或短绌脉,无股动脉及肱动脉枪击音,无毛细血管异常波动。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62g/L,WBC 12.4×109/L,N 0.89,L 0.11。X线胸透:两肺透亮度增加,纹理增加,主动脉弓突出,心影不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2
入院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劳累性心绞痛(稳定型),窦性心动过速,心脏不大,心功能Ⅱ级
诊疗经过:青霉素240万U,静脉滴注,每6小时静注1次;氧氟沙星200mg/日;急支糖浆、
氨茶碱控释片、镇咳、祛痰、止喘,硝苯地平扩冠等综合处理。患者感症状稍减轻,精神及饮食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再三要求回内地进一步治疗,劝解无效。出院时体温35.4℃,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4/8.8kPa(138/66mmHg),心肺体征与入院时比较无明显变化。
出院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劳累性心绞痛(稳定型),窦性心动过速,心脏不大,心功能Ⅱ级
出院医嘱:继续抗炎、镇咳、祛痰、止喘、防治心绞痛、改善功能等,必要时再次住院治疗。
医师:刘××
3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书写要求与示例
一、书写要求
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患者,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出生地、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供史者(注明与患者关系)、入院时问、诊治经过(抢救经过)、死亡时间(具体到时、分)、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医师签全名等。
二、示例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姓名:××× 家庭地址:西藏拉萨市××县××乡
性别:男 职业:退休干部
年龄:68岁 病情陈述者:患者本人陈述
民族:藏 可靠程度:可靠
籍贯:西藏××× 入院日期:2002年10月6日10:00
婚姻:已婚 记录日期:2002年10月7日5:30
主诉:发作性胸骨后闷痛5年余,加重4小时。
4
入院情况:患者于2002年10月6日11:00时急诊入院,lO月7日5时抢救无效死亡。患者于5年前时感劳累后心前区及胸骨后闷痛,伴心悸、气短,曾就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入院前4小时前在晨练中突感剧烈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压痛,向左肩放射,伴气急、大汗、恶心、呕吐,遂来我院经急诊科送人病房。
入院时查体:T 36.5℃,P 108次/分,R 34次/分,BP 10.6/6.7kPa(80/50mmHg)。急性痛苦面容,端坐体位,神清合作,口唇轻度紫绀,头颈部无其他异常。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呼吸音明显增粗,双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散在哮鸣音。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108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15~20次/分,心尖区第一音明显减弱,P2亢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无压痛,肝脾未扪及,其它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62g/L,WBC 12.4×109/L;N 0.89,L 0.11。心电图: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2.心脏室壁瘤破裂
诊疗经过:人院后即刻予以抢救,措施如下:
① 持续低流量吸氧;
② 持续心电监护;
5
③ 绝对卧床休息;
④ 硝酸甘油10~100ug/分持续扩冠治疗;
⑤ 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治疗;
⑥ 多巴胺等升压治疗。
经过以上处治,患者病情一度平稳,胸痛缓解,心悸、气短症状减轻,心率92次/分,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早搏消失,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血压恢复至96/72mmHg。听诊双肺底啰音明显减少。于10月7日4时30分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提示为窦性心动过缓-结性心律-心电波消失。立即行心包穿刺抽出心包积血,并补充血容量等措施,至5时无效而终止抢救。
死亡时间:2002年10月7日5:00。
死亡原因:心脏室壁瘤破裂。
死亡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2.心脏室壁瘤破裂
王××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