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良好家风

良好家风

2021-05-3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让良好家风传承文明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寻找本土先烈遗迹,名达故居,巨贾足印,总结先贤家风家训,以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传承社会精神文明。在当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淳厚质朴的乡土文化气息。

家风,亦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生活传承中长期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风范、传统习惯和道德风貌。纵观历史,从东汉“四知太守”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的言行,到北宋包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训诫;从家喻户晓的《朱子家训》到享受千秋盛名的《颜氏家训》;从广为人知的诸葛亮《诫子书》到备受社会推崇的《曾国藩家书》;从南宋诗人陆放翁的《示儿》到清朝安徽桐城人张文瑞的《六尺巷》;从傅雷家书到当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无不教化人们秉持操守、修身齐家,为后世子孙立规立矩,使其不可乱行。家风已成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地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约束作用。家风教我们如何处世立身,治国持家,且日益成为整个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举凡德高望重的家庭和家族,皆以良好家风而备受社会推崇。曾子杀彘,示儿不欺;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等无不展示了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如此等等家风中流传的质朴语言,业已成为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德谋政等思想的基石。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社会物质高度发展,追求精神文明的今天,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的发展更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重德重道,以人间大义立身,让家庭和家族长期享受道德的滋润,纵然子孙后代深陷困境也能“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反之,不良家风,则以得私利为欲求,无视人间大义,其家庭和家族必然不能重贤尚能,苟且终身,而最

终成社会之患,为世人所不齿,为社会所不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但凡心怀美好理想、肩担道义之人,始终以崇尚良好家风为荣,以家风浑浊为耻。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一项宝贵的社会财富,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源泉。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几乎都源于一个个良好的家风。其实,摈弃良好家风去追求幸福生活,犹如冰雕昙花,终不可持久;而忽略良好家风去追求人生理想,犹如缘木求鱼,必然劳而无功。因此,一个人抑或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真正的人生价值又何从谈起?倘使家人、族人消极堕落,自己的幸福生活又从何而来?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正不怕影子斜。也许良好家风并非源自礼义廉耻等内容的说教,也并非源自一句句空洞的“家教”,但一定来源于家长和先辈的各种道德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欲躬行。“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良好家风绝非是一句句空洞的道德说辞,而是一个个包含着孝义、忠诚、勤勉、节俭等良好美德的行为。良好的家风在经年累月的家庭生活中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每一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而且也是每一个有思想有抱负之人的理想追求。只要有理想、有行动,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就能得以实现。而自己的修行势必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和族人,唯有形成良好的家风方能荫妻护子,子孙后代才能受益无穷。

《家风传承》为我们送来好榜样

什么是一个家?有妈、有爸、有娃,这才是一个家。”8年里,呼和浩特儿童福利院用爱撑起了一个特殊大家庭;“不搞特殊化,俺爹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父亲的光环是他的,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53年里,焦裕禄女儿焦守凤始终坚守父亲的嘱托;“我没什么别的本事,就会一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老玩意儿,现在全家人和我一起发扬传承。”15年里,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鲁立清一家人用家训守护“匠心”。央视网微视频工作室公益短片《家风传承》,通过三个故事告诉观众如何传

承“家风”。(2月23日央视网)

家风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传家宝,是无形的精神财富。要让这笔财富传承下去,不能光写在条条框框里,或者只留在家训里,要让好家风得以有效传承,就要博采众长,只有将那些家风传承取得成效的家庭作为标杆进行播放展示,才会对其他家庭传承好家风大有启发。

传承好家风离不开好榜样。公益短片《家风传承》通过三个不同家庭,共同讲述对于“家庭、家教、家风”的理解。景凤英家庭的好家风是用无私的大爱编织,在这样的好家风熏陶下,那些原本没有血缘的孩子学会了爱的接力和传承;焦守凤家庭的好家风,告诉我们路要自己走,父母的光环只能当成激励而不能用作索取的资本,如此好家风,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却又是那么富有韧劲;鲁立清家庭的好家风,告诉我们言胜于行,好家风必须要将社会责任同时扛在肩上。三个风格不同的家庭,三种朴实无华的好家风,让更多人明白:家风传承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小家”,更关系到国家这个“大家”。

在社会上,为什么有的家庭能将好家风代代相传?为什么有的家庭却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却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关键还是在传承中链接出了问题。假如我们的后人也能像公益短片《家风传承》中的这三个家庭一样,牢记传承好家风要靠后人不懈的努力,才会将好家风在我们的手中不断发扬光大,这样,才能让好家风不断与时俱进,自觉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传承好家风才会不断向前。

有好家风作为家庭的爱的链接,才有更多景凤英的“我没想到,他会和孩子们一样称呼我为‘妈妈’”;有好家风作为家庭的正气源泉,才有焦守凤的“我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一直记着我父亲”;有好家风作为家庭诠释家国情的动力,才有鲁立清的“我没想到,我们家做的这点儿小事,居然能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正是这些让人没有想到,再次生动有力地说明,传承好家风,要重视传,更要重视开创性、丰富性地传,家风中的“家”才会巍然屹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是普通的家庭,还是英模的后代、名人世家,只有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有效地传承,每个家庭才能在好家风的推动下,将兴家旺国代代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