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评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语文揭秘 201 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评析 ■周国斌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的命题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的精神。因此 严格遵循和贯彻高考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 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 ABCD四个能力层级。试题基本反映了广东省语文教 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 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的考生,对今后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 言文教学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指挥棒”作用。下面就 试题试作一些评析并对2012年高三文言文阅读备考 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试题评析】 今年文言文阅读设题延续广东课改后的出题路 我们认为,打破史传类散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 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更多样化的文 二、文言文阅读试题详析 言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了解今年文言文阅读题目具体情况,下面依 次对每道试题进行详细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注:以 下只保留每道题的题干,正文和选项从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本题分析】这里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题中所考查的4个 线,相比去年,题型和内容都没大的变化,稳中少 变,整体偏易。具体情况如下: 一实词“苦”“纵”“官”“抵”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命题选材与设题总评 实词,符合高考大纲要求。文言实词解题方法一般有 三种:首先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联 第一,试题平易平稳。这次命题选材方面,依然 保持广东自己的独立和保守路线,没跟随这几年文言 文题材多变的大流,考查的还是人物故事。不过不是 循规蹈矩地出自正史的人物传记,而是从野史类杂书 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运用替代法,把提 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中选出《清代名人轶事》一书的“罗提督”事迹。从 整体风格上看,仍旧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大体适合 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这种文本在历年高考 ……【本题答案】c。c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官。A.为 所苦,苦于……,为……而感到苦恼,为动用 法。例见:初中九年级下册教材的《愚公移山》“何 苦而不平?”和初中九年级上册教材的《陈涉世家》 “天下苦秦久矣”。B.释放;放走。例见:纵虎归山, 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见:抵京,抵临,平安 抵达。 中常见,各校在高三平时备考中也大量训练过,基本 吻合教学实际,学生不会觉得陌生。 第二,试题稳中少变。这次试题从阅读量看,总 体适中,较去年稍有减小,选文篇幅略有缩减。2010 年文言文阅读正文篇幅为569字,包括注释共计599 字。2011的正文篇幅为562字,包括注释共计585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 相同的一组是( )(3分) 【本题分析】这里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题中所考查的四 字。从设题看,本次试题基本上和2010年保持稳定, 试题数量均为5题,分值22分, 测试内容稳定。 总之,今年广东卷的文言文阅读平易平稳、稳中 少变,能力与基础兼顾,既能彰显广东出题特色,又 体现了一定水平,对平时基础扎实的考生有益,但不 会拉开太大的差距。。需要指出的是从2007年以来基 个虚词“其”“以”“之”“且”都在高考大纲列举 的18个虚词之内,符合高考大纲要求。与去年一样, 本题所有例句都选自选文中,这样处理,对选择不同 教科书的考生来说都公平,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 知识迁移能力。这是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文言虚词 解题的方法是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上是人物史传类散文“一统天下”,极其容易造成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模式化和单一化,难以发挥古典作 品的审美熏陶和感染作用,也难以落实新课标“学习 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14 【本题答案】B。B凭,介词;相当于“而”,连 词表承接。A均为代词,他的。C均为代词,他。D 时间副词,将要。 蔼中20 冬鹅7 8 语文揭秘 7.下列各甸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 的一组是( )(3分) 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要翻译的 这两个句子,没有生僻的字,其中的虚词也是考试大 【本题分析】这里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c级。本题也是符合高考大纲要求。在解 答本题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将所给例句 逐句进行分析和推敲,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 最后再对照编组情况结合排除法作出判断选择。 纲中列出的l8个虚词的范围之内O符合高考大纲要 求。翻译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力求文从句顺。文言翻译虽是主观题,但客观成 分较强,答题时一定要忠实原文,尽量直译。这两个 句子长短适中,难度接近;参考答案基本采用了直译 的办法,评分标准中直接得分的关键词1分, “大 【本题答案】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率 兵搜山,虽是决策,但未能咀显显示其足智多谋。④ 叙述他投身行伍。乃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与足智多 意”分2分,和去年一样体现了中学文言文教学中 “字字落实”的要求。 谋没关系。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 这点勉强可算是。用排除法, 正确答案选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本题答案】①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 (让他 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②(罗提 督)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的事情,实在是个 不寻常的男子汉啊。 【本题分析】这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 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在阅读的基础上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出筛选,考生是可以做到 的,本题符合高考大纲要求。解答本题的方法,一般 需要从全文着眼。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往往选 项内容在文中都有,但对它们的分析不一定正确,要 [备考建议】 鉴于以上的评析,我们就2012年文言文阅读备 考提出以下建议: 一’ 、备考战略 可以继续以人物传记散文阅读为训练重点,适当 兼顾其他文体,注意文本多元化。 二、备考战术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以不变应万 变。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内容的概括与评 价,考的都是基本功,做到了养之有素,训练有素, 自然处变不惊,无往不胜。 对于文言实词词义的复习要注意回归课本(包括 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做到“字字落实,一一核 实”,从而辨识选项的正误。 再也不做违法之事”乃无中生有。 9.断句和翻译。(10分) 。 . 【本题答案】D。“让他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本题分析】这里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 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断句题,是主观题 初中课本,如今年的第5题A选项的“苦”就在初 中课本中几次出现),加强积累(包括古今异义、通 型,要求考生用“/”给一个自然段断句,考查目标 明确,能较好地反映考生水平。本题符合高考大纲要 求。这个文段是之前内容的延续,总体难度不大。完 成它,需从三个方面人手:第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 段的思路,把握内容的要点。如果掌握了本文段的大 假字、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等的积累),培养推断能 力(学会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 法位置,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推敲 和断定一词多义或陌生词的语境义)。 对于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复习要结合教材(同 意,断句也就有了保证。第二要确定词在句中的含 义,尤其要注意句式和语义。本题中最应关注的是动 样包括初中课本,如今年的第6题的义项就都在初中 课本中出现),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逐一 突破,充分积累,做到明确区分具体语境中相关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 词,由动词关联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宾语。第三要借 助常用的虚词断句,如文段中的“也”“乃”和 “然”等,即是断句的标志。 对于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要学会定位对照质 (陈述是否无中生有、本末倒置)、量(陈述是否顺序 【本题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 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i)ll/ 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 颠倒、张冠李戴)、度(陈述是否牵强附会、分寸失 当),发现问题,作出判定。 对于断句和翻译,我们在详析前面的第9题时已 清楚说明,就不赘述了。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中学J 责任编校15 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 之律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本题分析】这里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 蕊书20{1年辩7 8 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