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
我和________过一天
教学目标:
1.要明确自己喜欢的神话和童话中的人物,能运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
2.能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写清与自己喜欢的人物过的一天中一起去了哪儿,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学会抓住题眼,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4.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完整。
教学难点:
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童话和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修改,领会修改方法
1.激发修改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习作初稿,可是,你们知道吗?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修改自己的习作,好吗?
2.出示修改要求:想不想给自己打分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请看大屏幕:
习作自评要求:
(1)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2)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3.教师示范修改。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习作例文。
(2)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依次当面进行修改。
二、修改作文,分享成功的喜悦
1.“文章不厌百回改。”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好的习作按照习作提示检查一下,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进行独立修改,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
2.自主修改习作,培养修改能力。
3.把自己的习作跟你的学习伙伴交换一下,或者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互相提一提修改意见。
4.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情节是否具体等方面评改。)
5.班级交流。
三、教师激励学生,继续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在原文上修改。
2.自主交流习作修改体会。
3.教师面批面改,提高效率。
4.誊写习作。(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5.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板书
我和________过一天
神奇的主人公
↓
有趣的故事
↓
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习作”安排的是“我和——过一天”,要求展开想象,如果有机会和神话或童话中人物过上一天,你们会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巧妙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导入这一阶段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提到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词语或事物时,我引导他们把想象说具体,为学生下一步的习作作好铺垫。 2. 放飞想象,拓展想象空间。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学生完全沉浸在想象的世界当中。每个学生均有了一次口述想象的机会,为下一步习作又搭了一个台阶。 3.张扬个性,自悟习作要求。同桌互说后,学生迫切地想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象。当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想象时,我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或表达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尽可能说得具体些;随后请学生评价,说出最欣赏的地方,让生自悟习作要求。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多元参与,评价促进发展。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亦是如此。在习作讲评时,我改变了“老师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的传统形式,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热情。我让学生先自评自赏习作,重新感受了一次写作的过程。学生不但在自我欣赏好词好句中提升了写作的信心,同时,在查缺补漏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作文。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互评互改环节中,学生年龄相仿,相互之间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同伴之间的赏识让学生增强了习作的信心,同时,同伴的建议可能会更中肯,更利于彼此接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