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阈下跨文化交际中的沉默现象
王 洁
摘要:沉默是无声的却能够传达丰富的或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不同的人对文化持有不同的态度,这些差异通常会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通过比较中西文化之间沉默现象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成功提供参考。
关键字:沉默;跨文化交际;文化维度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仅有语言方式的交流,还出现非语言交际行为。据统计,日常交流中多数信息都来源于非言语交际,非语言交际是指对信息发出者或接收者具有潜在价值的非语言因素[1]。本文首先阐明了沉默的本质,然后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分析中西文化中的沉默现象,旨在研究两种文化对沉默的态度和理解不同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可行和有效的建议。
一、沉默的类型与功能
沉默的本质是一种非语言符号。此外,沉默也是一种深层的心理现象,为特定群体的文化信仰和活动提供了非语言暗示,还可传达行为者的各种思想情绪和心理状况[2-3]。根据语音形式和语用功能,沉默可以分为话轮内沉默、话轮间沉默和话轮沉默[4]。从狭义上讲,沉默是指无声的言语行为,也可称为“静默语”,具有合分作用、情感作用、启示作用、判断作用和思想表现作用[5]。除此之外,沉默还具有文化功能,西方人将语言视为探和表达真理、自我提高和影响他人的工具,通常认为沉默是消极的。
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任何意思,并认为沉默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表达。
4.男性气概和女性气概
男性气概代表传统社会对与男人的成就和偏爱,并希望女性表现出顺从和温柔。正如在中国古代社会,男性期望于献身事业,而女性则要相夫教子。女性在重要事项抉择时总是保持沉默。而美国,一直奉行男女平等的观念,女性和男性拥有同样的话语权。但是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男性和女性对沉默有不同的态度和解释。
5.长期趋向和短期趋向
中国社会提倡集体主义,喜欢用沉默来保持和谐,避免分歧。当遇到争吵时,人们会劝导双方暂停交流,而美国人可能会使用恰当的言语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担心破坏长期的和谐关系而选择隐忍和退让。换句话说,当中西方发生冲突时,不能盲目地选择沉默的方式,这会使西方人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尊重,此时沉默便失去了意义。
总结
沉默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障碍。“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国人的对话方式通常是间接的和委婉的,大多数信息存在于语境和交谈双方的隐含意义中。而在西方国家的低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语言直接传递的。
总之,对于沉默,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只有理解不同国家对于沉默的态度,才能避免误解。在交流中沉默和语言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补和相互联系的,想要取得跨文化交际思维成功,我们不仅要听懂语言,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化合理地使用沉默策略,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79.
[2]Hall, E.The Silent Language. Greenwich: Fawcett, 1959.
[3]Wardhaugh, R. An Introdue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UK : Basil Blackwell, 1986.
[4]Levinson,S.C.Pragmatics.Cambridge: Cambridg University Press, 1983.
[5]Jensen,V.Communictive functions for silence.ETC:A Review of General Semantics. Tubingen:Stauffenburg Verl,1973,30:259-263.(王洁,1994年生,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责任编辑】 孙明明
二、中外沉默现象分析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中外文化交际
中的沉默现象进行分析,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对沉默的态度有所不同。
1.权力距离
中国文化中,权力无处不在,长辈说话时,晚辈不能随意打断,应保持沉默以示尊重。职工也总是保持沉默,并听从领导的命令。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默不做声是对讲话人不礼貌或不尊敬的表现。
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沉默有时比言语更有说服力,是一种积极的和适当的方式,但当我们想要传递信息或交流情感时,沉默是消极的和不适当的。集体主义者善于通过沉默来维护彼此的“面子”,给予对方最大的尊重,个人主义者喜欢通过言语直接表达思想避免误解的产生。
3.不确定性的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可分为低不确定性规避和高不确定性规避。前者是指能够容忍发生的变化,后者表明抵抗发生改变。像中国这样的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沉默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人们喜欢稳定的生活,而对外部变化常感到无能为力。对于低不确定性规避的西方国家,则崇尚变化,新颖、刺激和挑战,直接
7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