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唐代的官方美术教育

浅谈唐代的官方美术教育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唐代的官方美术教育

作者:石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1期

摘 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美术教育得到空前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唐代以宫廷画家为主流的重“艺”的美术教育,以及唐代的宗教美术,归纳分析唐代官方美术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美术教育;宫廷绘画;宗教美术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3-0064-01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美术教育有了重大发展。唐明皇创置了我国最早的翰林院,广招艺术人才奉于宫廷并授予官职,同时集中一些画家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宫廷绘画力量。

画家一起观摩、临摹宫廷珍藏名画,营造出互教互学的氛围。画学所教科目有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和屋木等6科。此外,还设有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科目。其中说文包括篆书和音训,画学考试多以古诗名为题,考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颖悟程度,以及通过巧妙的绘画构思构图创造出意境隽永,令人回味的创作能力。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踏花归去马蹄香”等这些佳言妙句就曾被用作试题。可见,这种教学很重视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而并非简单的技术教育。

这一时期的美术关注到了美术欣赏的意义,打破了单纯追求美术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功能,在美术教育中提出了“师法自然”的主张,使师承学习不再是唯一的方式。“自然”成为了“师”外之“师”,为关注人的自身感受提供了契机,同时造就了许多绘画大师。

唐代画家多被安置于朝廷中不重要的司局里,一则可挂名领俸,二可随时召为宫廷效劳。初唐画家阎立本即是如此。“画师”一职在唐代地位卑微,阎立本曾告诫其子“勿习此艺”,以免沦为画师一流,受人轻视。阎立本后虽贵为宰相,却遭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嘲,言并非宰相器,可见他一生虽然仕途顺利,但终不能得到时人认可。还有一些画家在朝中担任武官职位,如曹霸开元年间因画得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韦无忝,官至左武卫将军;韩干少时受王维赏识,唐宗天宝年间被征召入内廷供奉,历任太府寺丞、左武卫大将军。玄宗时期画家担任武官职位原因可能有二:(1)玄宗对禁军加倍谨防,任用大宦官高力士为左监门将军,把一些并无帅才的亲信安置于其中;(2)唐代绘画强调写生,韩干就常以马写生,将他们安置于禁卫军中也算特殊照顾。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多注重师承关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说过:“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并对从晋明帝到唐代阎立本这段时间画家的师资传授做了一定程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探讨。他在《历代名画记》卷二“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中指出:“至如晋明帝师于王滇,卫协师于曹不兴,顾恺之、张墨、荀员师于卫协,史道硕、王微师于荀昂,……各有师资递相仿效,或自开户牖,或未及门墙,或青出于蓝,或冰寒于水……”。师承关系具体表现为直接师承和间接师承两种形式。直接师承即师从某人,耳提面命,亲聆教诲。间接师承,即择取某一画法和风格予以效仿。

宗教美术是人民群众用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对于宗教解释的结果。由于宗教是直接以人民群众为宣传对象的,作品多产生于平民艺术家,所以对美术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唐代为这样的时代提供了社会条件。唐代的宗教美术发挥了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如西方净土变,维摩变、涅槃变、降魔变等都是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复杂的作品。西方净土变中对天国的欢乐,维摩变中对真理之追求,涅槃变中对经历的痛苦,降魔变中对坚定的信念,通过宗教的主题用淋漓尽致的想象概括对于生活的理解。

唐代美术教育在发展的大河中,形成了学校与“世业”并存的局面,构成了古代美术教育的一大特征。由此,我国古代美术教育形成了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重“艺”,后者重“技”。重“艺”的美术教育浮于上层社会及文人中,如:宫廷画家、文人士大夫,美术教育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特点是重美术的娱乐消遣,抒情达意,技术只是为此服务,并强调通过诗书棋琴、自然山川的熏陶形成整体学习氛围。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学习形式是师徒式和学校式。美术创作的内容多以统治者或文人士大夫自身的审美情趣为中心,重视美术教育服务政治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功能,重视美术创作者、欣赏者的感受。重“艺”的美术教育是培养专业美术创作者的教育,其师承性和学习的方式相对开放,在教学思想、内容、方法上,值得借鉴。重“艺”的美术教育影响了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少林.唐代文化大观[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4]金维诺.中国壁画全集·藏传佛教寺院壁画(1-2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