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院 章霞 0811020643
【摘要】
九岭山是位于中国江西省西北部的山脉,九岭山主峰九岭尖位于武宁靖安的边界,海拔1794米。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11-6-13至2011-6-16,参加了九岭山为期四天的动物实习。本次实习采用走样线的方法,考察的对象主要有鸟类、两栖动物以及昆虫,重点探讨了九岭山鸟类的多样性及各种鸟类的特征和鉴定。
【关键词】 九岭山 走样线 鸟类 多样性 鉴定 【前言】
动物野外实习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习体系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本次动物实习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我们了解了动物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熟悉了各种不同类群动物的分类特征,并能从外形、颜色、声音等判断一些鸟类,在将所学动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本次实习在重点探讨鸟类种类、数量、特征(居留型,分布型)的同时,学习了昆虫捕捉、鉴定及昆虫标本制作的方法,以及两栖动物的鉴定。
1.结果与分析
1.1鸟类
我们主要采取走样线法,步行于九岭山几条主要路线,通过望远镜观察鸟类特征(有时也结合声音及肉眼观察到的颜色),运用了解的知识或借助鸟类图谱鉴定所观察的鸟,并对各种鸟类进行数据统计。查找相关资料,找出各种鸟类所属目科,对应的居留型和分布型,结果如表1-1-1。 序中文名号 称 1 普通翠
鸟 2
斑鱼狗 3 蓝喉蜂
虎 4 珠颈斑
鸠
表1-1-1 九岭山鸟类数量与分布
居留
拉丁名 目、科 型
佛法僧目翠鸟
Alcedo atthis 科 留
佛法僧目翠鸟
Ceryle rudis 科 留
佛法僧目蜂虎
Merops viridis 科 夏
分布
型 广 广 东 东
生数境 量 水 水 山 平
1 3 4 17
Streptopelia chinensis 鸽形目斑鸠科 留
1
5
牛背鹭 6
池鹭 7
白鹭 8
绿鹭 Butorides striatus 鹳形目鹭科 9 红脚苦
恶鸟 Amaurornis akool 鹤形目秧鸡科 1白胸苦Amaurornis 0 恶鸟 phoenicurus 鹤形目秧鸡科 1
1 黑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 鹤形目秧鸡科 1灰头麦2 鸡 Vanellus cinereus 鸻形目鸻科 1
3 环颈雉 Phasianus coichicus 鸡形目雉科 1灰胸竹Bambusicola 4 鸡 thoracica 鸡形目雉科 1星头啄Dendrocopos 鴷形目啄木鸟5 木鸟 canicapillus 科 1Trachybaptus 6 小鸊鷉 ruficollis 鸊鷉目鸊鷉科 1领雀嘴 Spizixos 7 鹎 semitorques 雀形目鹎科 1 Pycnonotus 8 白头鹎 sinensis 雀形目鹎科 1红尾伯9 劳 Lanius cristatus 雀形目伯劳科 2棕背伯0 劳 Lanius schach 雀形目伯劳科 2
1 鹊鸲 Copsycnus saularis 雀形目鸫科 2
2 乌鸫 Turdus merula 雀形目鸫科 2虎斑地3 鸫 Zoothera dauma 雀形目鸫科 2
4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雀形目鹡鸰科 2Dicrurus 5 灰卷尾 leucophaeus 雀形目卷尾科 2发冠卷Dicrurus 6 尾 hottentottus 雀形目卷尾科
留 夏 夏 留 夏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夏 夏
东 广 古 东 东 广 东 东 古 东 东
水 水 水 水 平 平 平 山 水 山 平 山 平 平
1 2 1 1 1 1 1 1 2 28 28 1 6 11 15 1 4 6 2
Bubulcus ibis Ardeola bacchus Egretta garzetta 鹳形目鹭科 鹳形目鹭科 鹳形目鹭科
夏 夏 夏
广 广 广
水 水 水
14 3 2
广 山 平 广 东 东
平 平 平
2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灰喉山椒鸟
黑卷尾 雀形目卷尾科 黑领椋鸟 雀形目椋鸟科 丝光椋鸟 Sturnus sericeus 雀形目椋鸟科 八哥 灰山椒鸟 红头长尾山雀
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Dicrurus macrocercus Gracupica nigricollis 雀形目卷尾科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冬 留 冬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留
东 东 古 东 东 古 东 广 东 广 东 广 广 东 古 东 东 广 古 东 东
平 山 平 平 平 平 山 山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山
2 6 3 14 9 1 5 5 1 35 70 2 2 1 2 7 1 5 22 1 9 2
3
Acridotheres istatellus 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Aegithalos concinnus 雀形目椋鸟科 雀形目山椒鸟科
雀形目山雀科
大山雀 Parus major 雀形目山雀科 黄腹鹪雀形目扇尾莺莺 Prinia flaviventris 科 麻雀 Passer montanus 雀形目文鸟科 白腰文鸟 Lonchura striata 雀形目文鸟科 棕头鸦 Paradoxornis 雀 webbianus 雀形目鹟科 褐头鹪莺 Prinia subflava 雀形目鹟科
雀形目鹟科画
画眉 Garrulax canorus 眉亚科 松鸦 Garrulus glandarius 雀形目鸦科 红嘴蓝Urocissa 鹊 erythrorhyncha 雀形目鸦科 寿带
Terpsiphone paradisi 雀形目鸦科 雀形目燕科 雀形目燕科
金腰燕 Hirundo daurica 家燕 灰眶雀鹛 白颊噪鹛 黑脸噪鹛
Hirundo rustica Alcippe morrisonia 雀形目莺科 Garrulax sannio Garrulax perspicillatus 雀形目莺科 雀形目莺科
东 山
4
9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隼形目隼科 5
0 赤腹鹰 Accipiter soloensis 隼形目鹰科 5黑冠鹃1 隼 Aviceda leuphotes 隼形目鹰科 5 Anas 2 斑嘴鸭 poecilorhyncha 雁形目鸭科 5
3 鸳鸯 Aix galericulata 雁形目鸭科
留 夏 留 夏 冬
平 东 东 广 古
山 山 水 水
1 1 1 1 2
注:“留”表示留鸟,“夏”表示夏候鸟,“冬”表示冬候鸟;“东”表示东洋界种,“广”表示广布种,“古”表示古北界种;“水”表示沼泽水域,“平”表示平原田野,“山”表示山地林区。
1.1.1 鸟类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此次实习共记录到54种鸟类,分别隶属11目26科,其中雀形目鸟类共14科,共32种,占总种数的60.3%,非雀形目鸟类共12科21种,占总种数的39.7% 。这与雀形目鸟类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是一致的。在非雀形目中,鹳形目种类最多,占7.5% ,其次是隼形目、鹤形目和佛法僧目鸟类,均占5.7% 。
表1-1-2 九岭山鸟类调查统计表 雀隼佛鹤鸻鸡鴷鹳雁鸊鸽总形形法形形形形形形鷉形数 目 目 僧目 目 目 目 目 目 目 目
目
科数 14 2 2 1 1 1 1 1 1 1 1 26 种数 32 3 3 3 1 2 1 4 2 1 1 53 百分60.3 5.67 5.67 5.67 1.89 3.77 1.89 7.54 3.77 1.89 1.89 100 比(%)
1.1.2 居留型分析
依据鸟类的季节居留及迁徙活动情况,可分为留鸟、候鸟、旅鸟等季节性生态类型。由表1-1可知,九岭山鸟类以留鸟为主,共有39种,占总数的72.2% ,主要因为宜春地区处于中热带,气候稳定,环境变化较少。其次是夏侯鸟,共12种,占总数的22.2% (图1-1)。
4
80706072.22百分比(%)50403020100夏留图1-1九岭山鸟类居留型数据冬5.5622.22
1.1.3 地理型分析
记录到的九岭山鸟类地理型以东洋界为主,共32种,占总数的59.2% ,本区鸟类具有明显东洋界特征。另外,记录到的广布型占27.8%,古北界占13.0% (图1-2)
706059.26百分比(%)50403020100广古图1-2 九岭山鸟类地理型数据东
27.7812.96
1.1.4 常见鸟类特征描述
1) 白鹭
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
5
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2) 白头鹎
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白头鹎是我国常见鸟类,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
甚大。
3)白腰文鸟
上体灰褐色,具白色羽干纹,腰白色,尾上羽暗褐,飞羽及尾羽黑褐色。额、眼先、眼周、颏、喉黑褐色,胸部褐色具浅黄色羽干纹,腹与两胁近白,尾下覆羽栗色。白腰文鸟体形小巧,羽色淡雅,形似麻雀,体长约8厘米,上体以深栗色为主,下背转为灰白色,背部中央有一黑褐色斑纹,形如\"文\"字,故而得名。又因其常全家十余只一起群居活动,形影不离,故有\"十姐妹\"
之称。分布于华南各省、云南西部和南部、广东、海南岛等地,为留鸟。
4)大山雀
体大(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
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6个亚种略有差别,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亚种 kapustini下体偏黄而背偏绿。
6
此亚种易与绿背山雀混淆,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 成年大山雀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头部的黑色在颌下汇聚成一条黑线,这条黑线沿着胸腹的中线一直延伸到下腹部的尾下覆羽,是辨识大山雀的一个重要特征。
5)红嘴蓝鹊
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 羽色最美的一种。头、颈、胸部暗黑色,头顶羽尖缀白,犹似戴上一个灰色帽盔;枕、颈部羽端白色;背、肩及腰部羽色为紫灰色;翅羽以暗紫色为主并衬以紫蓝色;中央尾羽紫蓝色,末端有一宽阔的带状白斑;其余尾羽均为紫蓝色,末端具有黑白相间的带状斑;中央尾羽甚长,外侧尾羽依次渐短,因而构成梯状;下体为极淡的蓝灰色,有时近于灰白色。嘴壳朱红色,足趾红橙色。
6)家燕
家燕雌雄羽色相似。前额深栗色,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两翼小覆羽、内侧覆羽和内侧飞羽亦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微具蓝色光泽,飞羽狭长。尾长、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特形延长,其余尾羽由两侧向中央依次递减,除中央一对尾羽外,所有尾羽内翈均具一大型白斑,飞行 时尾平展,其内翈上的白斑相互连成‘V’字形。颏、喉和上胸栗色或棕栗色,其后有一黑色环带,有的黑环在中段被侵入的栗色中断,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棕白色,也有呈淡棕色和淡赭桂色的,随亚种而不同,但均无斑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黑色。 幼鸟和成
鸟相似,但尾较短,羽色亦较暗淡。 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7)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为体大(23厘米)的偏绿色鹎。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颈背灰色。特征为喉
7
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 额、头顶黑色(台湾亚种灰色),额基近鼻孔处和下嘴基部各有一小束白羽,颊和耳羽黑色具白色细纹。头两侧略杂以灰白色,后头和颈部逐渐转为深灰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尾上覆羽稍浅淡,尾橄榄黄色具宽阔的暗褐至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与背相似,外表呈褐绿色或暗橄榄黄色,飞羽暗褐色,外翈橄榄黄绿色。颏、喉黑色,其后围以半环状白环,延伸至颈的两侧到耳后,胸和两胁橄榄绿色,腹和尾下覆羽鲜黄色。有的在下胸两侧和腹侧有不明显的纵纹。 虹膜灰褐或红褐色,嘴粗短,上嘴略向下弯曲,灰黄色或肉黄色,脚淡灰褐或褐色。分布于台湾、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四川、云南、陕西、东抵河南、长江以南的华南大陆等地。
丝光椋鸟 丝光椋鸟,雀形目 ,椋鸟科 ,中国特产鸟类,在海南属于候鸟,也 有部分留鸟。 全长225-235毫米。头、颈白色沾棕灰,上体银灰,尾黑色具绿紫色金属光泽。颈下有一不明显的灰色环。翼角及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在辉黑的翼上形成翼斑。胸灰褐,腹以下白色。雌鸟羽色染褐,黑羽少光泽。已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 乌鸫
乌鸫身长24- 25 cm,翼展34-38.5 cm,体重
80 -110 g,寿命16 年。[1]雄鸟全身大致黑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是黑色。下体黑褐,色稍淡,颏缀以棕色羽缘,喉亦微染棕色。嘴黄,眼珠呈橘黄色,羽毛不易脱落,脚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黄色。雌鸟较雄鸟色淡,喉、胸有暗色纵纹。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10)珠颈斑鸠
小型鸟类,体长27-34cm。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下体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尾甚长,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暗褐色,脚红色。 前额淡蓝灰色,到头顶逐渐变为淡粉红灰色;枕、头侧和颈粉红色,后颈有一大块黑色领斑,其上布满白色或黄白色珠状似的细小斑点,上体余部褐色,羽缘较淡。中央尾羽与背同色,但较深些;外侧尾羽黑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翼缘、外侧
8
小覆羽和中覆羽蓝灰色,其余覆羽较背为淡。飞羽深褐色,羽缘较淡。颏白色,头侧、喉、胸及腹粉红色;两胁、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灰色。雄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不如雄鸟辉亮、较少光泽。虹膜褐色,嘴深角褐色,脚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
11)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也具有伯劳的普遍特征,头大,喙短而强壮有力,上喙具凹刻,
先端向下弯曲成利钩,能很牢靠地捉住动物,使其不易自嘴里脱逃,脚短而强健。体长达24厘米左右,体重70~90克。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 部位白色。头及
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劳”在香港及广东并不罕见,也偶见于分布区内其他地点。栖息于开阔的平原与低山一带,常在田园、果园及树丛间活动。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喙的咬合力较大,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袭击或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体型较小的鹰常被它追逐。国内分布于云南以及西藏昌 都地区(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泰国,缅甸,印度等地(繁殖鸟、冬候鸟);指名亚种(L.s schach Linnaeus)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北至甘肃兰州、陕西秦岭,西至四川、云南(留鸟),偶见于山东。
1.2昆虫
1.2.1 常见昆虫分类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很多,可依翅的有无、变态类型、口器构造、触角类型、附节特征等进行。通常依翅的有无分为无翅亚纲和。无翅亚纲体型小,其下有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有翅亚纲为本次实习重点研究对象,以下表格为有翅亚纲中几个重点目。(物种栏中为本次实习捕捉并鉴定种)
9
目
等翅目
半翅目
膜翅目
直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蜻蜓目
同翅目
表1-2-1 有翅亚纲中重点目 科 物种 白蚁科 鼻白蚁科 蝽科 黾蝽科 水黾Aquarlus elongatus 蜜蜂科 蚁科 蝗科 蟋蟀科 瓢虫科 叶甲科 天牛科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粪金龟科 芜菁科 红头豆芜菁Epicauta ruficeps llliger 卷蛾科 鹿蛾科 红带新鹿蛾Caeneressa rubrozonata 蛱蝶科 斐豹蛱蝶Argyreus hyperbius 眼蝶科 拟四眼Ypthima imitans 矍眼蝶Ypthima motschulskyi 风蝶科 碧凤蝶Achillides bianor(Cramer) 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粉蝶科 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 珍蝶科 苎麻珍蝶Acraea issoria Hubner 丽蝇科 食蚜蝇科 长尾管蚜蝇Eristalis tenax(Linnaeus) 细腹食蚜蝇Sphaerophoria scripta 腹鳃蟌科 豆娘Ischnura heterosticta 蜻科 赤褐灰蜻Orthetrum pruinosum 沫蝉科 紫胸丽沫蝉Cosmoscarta exultans
Walker
1.2.2 昆虫的捕捉及昆虫标本的制作和鉴定 1)昆虫的捕捉
工具:捕网(用来捕捉昆虫)、毒瓶(用来毒死捕捉到的昆虫)、桶(用来装捕捉到的昆虫)
昆虫捕捉方法包括:捕虫网捕、巴氏罐诱、灯诱、振落法、搜集法等。 本次实习主要采用捕虫网捕法,用捕虫网捕时不可操之过急,摸清昆虫飞动的规律、包括飞动的高度速度方向等,等其飞临,手握网柄瞄准方位,待其进入有效距离后顺势举网一挥。一旦虫入网,要立刻翻转网袋,把网底甩向网口,封住网口。用手捏紧网口,摇晃网袋(让虫晃晕),鳞翅目的捏住虫胸使其致死,其余的可用毒瓶套住,隔网盖盖子或用手捂住,死亡后即可。注意鞘翅目的一些虫子
10
不要和其他有翅膀的。
2)昆虫标本的制作
关于还软
从野外采集的昆虫,在制成干燥标本以前,常己存放了一段时间,其虫 体己干硬发脆,在制成标本前必须经过还软,才不致折断破碎。建议用还软器还软,简单方便,也不会损坏标本。 关于昆虫针
建议购买专业的昆虫针,有5种型号和粗细,1号最细,5号最粗,视虫子大小而选择针,大虫用粗针,小虫用细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天蛾等大蛾类用4号针或5号针。盲椿象、叶蝉、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整型时可用大头针固定。 关于展翅
蛾蝶、蜻蜓、蜂等昆虫,针插后还需展翅。展翅用展翅板,是用较软的木料制成,长约1尺,两边的木条宽3寸,略微向内倾斜,其中一条可活动,以便调节板间缝的宽度。两板间的槽沟底部装软木条。展翅时,把已插针的标本插在槽底软木板上,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相适应,然后用小号昆虫针,插在较粗的翅脉上,将左右前翅向前拉。鳞翅目,使两翅后缘稍向前倾。蝇类和蜂类以前翅的尖端与头相齐为准。把前翅暂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拉后翅,蛾堞类的后翅前缘压在前翅后缘下,左右对称,充分展平。最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经大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微小昆虫如飞虱、米象、寄生蜂等,一般用三角纸点胶法来作。是以卡片纸剪成长5.5mm的小角纸片,尖端沾少许白乳胶或万能胶贴在虫体的中足与前足间,再用普通昆虫针从小三角形的底边插入,使它达到与昆虫一样的高度。小三角纸的尖端向左,虫体的前端向前。 关于插针位置
翅目、蜻蜓目、双翅目昆虫,要将针向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些插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来。鞘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右侧鞘翅的左上角,使昆虫针正好穿过腹面的中后足之间,这样就不会破坏鞘翅目昆虫分类特征的基节窝。
半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小盾片的中央偏右方,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腹面的口器槽。
螳螂目和直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中胸基部土方偏右侧的位置上。 膜翅目昆虫则要插在中胸的正中央部位插针高度:虫到针的顶端约占针长的1/3。
插针和整型可在泡沫板上完成,用大头针固定好位置,待标本变硬后取下,放标本盒里保存。
3)昆虫的鉴定
首先观察昆虫外形特征,判断属于蛾类还是碟类,碟类和蛾类的最大区别是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进一步观察,看属于哪一目,再翻阅相关资料核对。
1.2.3 常见昆虫特征描述 1)菜粉蝶
11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翅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卵竖立呈瓶状,高约1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幼虫共5龄,体长28~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
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体色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背部有3条纵隆线和3个角状突起。头部前端
中央有1个短而直的管状突起;腹部两侧也各有1个黄色脊,在第二、三腹节两侧突起成角。体灰黑色,翅白色,鳞粉细密。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黑色;后翅前缘有一个不规则的黑斑,后翅底面淡粉黄色。
2)星天牛
此虫体长约4厘米,体型壮硕黑亮,翅鞘上有白色斑点,十分醒目。本种与光肩星天牛的区别就在于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而后者鞘翅基部光滑。触角呈丝状,黑白相间,长约10厘米。
成虫:漆黑色具光泽,雄虫触角倍长于体,雌虫稍过体长。
3)豆娘
豆娘 (Damsel Fly) ,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科。体形娇小,种类多,眼向两侧突出,翅具柄。
翅狭窄,膜质,翅脉网状,静止时翅沿身体纵轴垂直地立于背上,而不像差翅亚目(Anisoptera)的蜻蜓那样平展。体纤细,飞行力弱。若虫生活于水中,腹部末端有3片叶状的结构,称为鳃,用以呼吸,又有鱼尾似的作用。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交配时,通常会一前一后地飞行。它们将卵产在水中,而幼虫会有鳃状构造以利呼吸。
12
4)碧凤蝶
碧凤蝶,又叫乌鸦凤蝶 学名Achillides
bianor (Cramer),凤蝶科 Papilionida。 翅展约116mm。翅,体黑色,鳞片金绿色。雄蝶前翅中室后方翅脉上有黑色天鹅绒状鳞毛;反面端部色较淡;后翅基半部鳞片蓝色,后半部绿色,蓝色鳞片沿外线组成半月形斑。雌蝶前翅中室后方翅脉无黑色绒状鳞片;后翅基半部鳞片白色,外缘半月形橘红色。老熟幼虫体浓绿色。
侧面有淡色条纹;后胸有黑色眼状斑;各节背面有1~2对具黑环青色斑。
5)斐豹蛱蝶
斐豹蛱蝶又叫黑端豹斑蝶,学名Argyreus hyperbius (Linnaeus,1763), 鳞翅目 蛱蝶科Nymphalidae雄、雌异形。雄翅面红黄色,有黑色豹斑,前翅中室内有4横纹;)后翅面外缘有两条波纹状线,中间夹有青蓝色新月斑。前翅里顶用暗绿色,有几个小银色斑纹;后翅里有银白色斑和绿色圆斑。
雌前翅面端半部紫黑色,有一条宽的白色斜带。顶角有几个白色小斑(图:141:1,2)。翅长:65一75mm。
6)赤褐灰蜻
学名Orthetrum pruinosum,蜻蜓目,蜻科,头部下唇黄褐色。上颚基部黄色。上唇黄褐色。腹部长约28~36 mm,腹部第一至五节赤褐色,六节至十节褐或黑褐色,无斑纹。后翅长33~39 mm。复眼暗褐色,翅痣黑
色。雄虫胸部呈暗灰蓝色、蓝紫色或紫褐色;腹部则呈红色。雌虫胸腹部均为黄褐色。
13
1.3 两栖类
本次实习观察到的两栖类动物主要是蛙(表1-3-1)。总共统计到两栖类1目7科10种。包括树蛙科,蛙科,雨蛙科,叉舌蛙科,林蛙科,姬蛙科,蟾蜍科七科,其中树蛙科和蛙科共有5个物种,占总物种的50%。从生境方面看,两栖类一般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表1-3-1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数据统计
名称 学名 目,科 生境 大树蛙 Rhacophorusdeunysi 无尾目 树蛙科 树上 斑腿树蛙 Spot-legged Polypedate 无尾目 树蛙科 树上 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无尾目 蛙科 水沟
稻田
阔褶水蛙 Hylarana latouchii 无尾目 蛙科
泽蛙 Rana limnocharis 无尾目 蛙科 水沟 中国雨蛙 Hyla chinensis 无尾目 雨蛙科 稻田
无尾目 叉舌蛙水田
虎纹蛙 Rana rugulosa
科
长肢林蛙 Rana longicrus 无尾目 林蛙科 河沟 饰纹姬蛙 M. ornata Microhyla 无尾目 姬蛙科 草丛、水沟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无尾目 蟾蜍科 草丛
根据老师介绍,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雨蛙(华雨蛙)目前仅发现9种,本次实习恰逢下雨天,但我们只发现2只中国雨蛙,很可能是人为捕捉造成的。为此,提高当地居民的动物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2.结语
经过为期4天的动物实习,我们将课本上学到的抽象知识具体化,直接观察各种鸟类,昆虫,两栖爬本身而非单纯的图片,激发了我们更大的学习乐趣和激情。实习期间,我们丰富了动物学知识,能从鸟类的外形特征、声音等判断鸟的种类,能从昆虫的外形特征判断所属目,借助书籍工具进一步判断其种;在技能操作方面,更加熟练望眼镜的使用,掌握了捕捉昆虫的方法要点,能够正确制作昆虫标本。另外,通过本次实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以及野外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在此感谢几位老师4天来的陪伴和帮助,你们辛苦了。
3.参考文献
[1]戴年华,刘 玮,蔡汝林,等.江西宜春地区鸟类区系初步研究[J].江西
14
科学,1995,13(4):229-240
[2] 杨江锋, 邵明勤, 胡斌华,等. 南山和矶山鸟类多样性初报[J]. 江西科学, 2008, 26(4):650-652.
[3] 李靖,葛晨,李忠秋,等.青藏铁路可可西里区段沿线的夏季鸟类[J]. 四川动物,2009,29(4):657:654
[4] 丁铁明,王作义.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的鸟类区系组成及分析[J]. 四川动物, 1988, (1):27-29
[5] 李小惠, 梁启华.江西南部的鸟类调查[J]. 动物学杂志,1985,20(2):37-41 [6] 黄鹏,欧阳珊,阮禄章,等.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2009,vol.33 No.6:585-586
[7] 邵明勤,章旭日,易智莉,等.江西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 vol.19supp.1:128-131
[8]中国鸟类图库网站.http://www.wwfchina.org/birdgallery/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