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凯瑟琳和艾米莉的爱恨悲剧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凯瑟琳和艾米莉的爱恨悲剧

2021-04-2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凯瑟琳和艾米莉的爱恨悲剧

作者:周巍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1年第05期

[摘要]《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呼啸山庄》两部以悲剧结尾的爱情题材作品描写的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为了爱而变成恨最后走向死亡的两个年轻人。本文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女性主人公进行对比败的爱情进行更深层次的建构和理解,对爱情的悲剧进行感慨和总结,去品后的深刻意蕴和作者所寄托的情思。 [关键词]艾米莉;凯瑟琳;女性主义;父权主义:爱恨悲剧 一、引言

1.《呼啸山庄》

19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传世杰作《呼啸山庄》让无数读者为之书中主人公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那种超越生死的爱情悲剧更是给人留下了灭的印象。而学术界对这场爱情悲剧根源的分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艾米莉透过凯瑟琳的婚姻暗示了她的女性意识:婚姻是父权制(以埃德加·林为吞噬女性自我(以凯瑟琳为代表)的重要途径(邓志辉,2000)。艾米莉在《庄》中勾勒一幅父权制社会的畸形图景:“在父权制等级观念和性别观念的,人们的思想被束缚了,人类的自由与解放停滞不前,同处于社会边缘的无女性受尽凌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都扭曲人性,种恐怖的事情”(计艳辉,2009)。 2.《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善于描写美国南部的风土人情,因此也被看作是南方文学派的代表人物。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正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一部分,小于1930年,讲述了南方没落贵族格里尔森家族中艾米莉小姐一生的经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归根到底,是人与自我的脱节才是凯瑟琳和艾米莉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当正常找不到宣泄的渠道,凯瑟琳和艾米莉都选择了对自我进行逃避。当人和自我应有的契合点,凯瑟琳和艾米莉的自我只能在这种里应外合下被牺牲掉。”,曹盛,2008)

事实上,艾米莉在很大程度上,作为福克纳的代言人,宣告着作家本人对南部文明一切的挽留和执着的依恋,以及与剥夺南部文明的北方工业文明的殊死抗争,显出福克纳本人灵魂深处那份割舍不掉的南方情结。而艾米丽的悲剧命运因了福克纳对业已逝去的南部文明的献祭(聂庆娟,范杰,2006)。

二、人物解读

1.艾米莉与凯瑟琳的悲剧成因

《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她贪图物质享受,向往着资产阶级那种舒适生活。她背叛了自己的感情,背叛了自己的灵魂,从而陷入了自己织就的罗并一直挣扎到死。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一位美丽少女在社会道德和男下,异化成为疯女人,并以疯狂的报复对这种压制进行了反抗。两部作品看似何事实上的联系,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对比研究,从中归结出正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些人类最基本的定了跨越时空的女性悲剧的不断上演。 2.艾米莉与凯瑟琳的性格分析

如果“将女主人公受难的全部原因推卸给社会、历史和他人,这样就完全忽视和对女主人公自主选择和行动的注视。从而也放弃了对女性形象心理上,性格上的剖析”(刘慧英:1996)。艾米莉和凯瑟琳作为女人的悲剧还在于她们在了旁人的同时,也“劈杀”了自己。

凯瑟琳因贪图物质享受造成了悲剧。她的躯壳想要过富贵的生活,而内心真正确实希斯克利夫,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对现实生活的依附,把她的灵魂撕成。

艾米莉选择了比凯瑟琳更惨烈的方式,她毒杀了荷默,并与他的尸体长期共存,这种极端的方式永远地留住她的情人。她封闭自己,凝固时间,守护着自己幻的永恒王国。艾米莉苍白的面容,虚浮臃肿的身体,呆滞的眼神以及她那犹如里传出来的冷冷的干涩的声音,无不散发着死亡的气息,因为当她和荷默的尸同处一室时,她的心也已死去。

归根到底,是人与自我的脱节才是凯瑟琳和艾米莉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当正常找不到宣泄的渠道,凯瑟琳和艾米莉都选择了对自我进行逃避。当人和自我应有的契合点,凯瑟琳和艾米莉的自我只能在这种里应外合下被牺牲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艾米莉与凯瑟琳的爱情

当艾米莉从丧父之痛中挣扎出来,准备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时,荷默出现并走入莉的情感世界。艾米莉不顾一切爱上了他。一个格尔生家的小姐居然爱上“方佬,一个拿日工资的人”。这对于恪守南方道德的镇民们来说是绝对不能容他们对此议论纷纷,甚至找来艾米莉顽固狂傲的堂姐对艾米莉横加指责,但艾爱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动摇,所以这时的她要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在为他付出所有之后,荷默拒绝了艾米丽,将她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浓烈的情感,就正如凯瑟琳自己所说:“我对希的感地下的岩层,是不变的,如果希死了,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这样的表白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世界,她不能像简爱一样执着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的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就已经决定了她悲剧的命运。而在现实世界中,两个灵的人却不能在一起,因此只有死亡。凯瑟琳选择死亡来达到身体和灵魂的彻,重回呼啸山庄和荒原的世界——她与希斯克里夫的世界。而希斯克里夫也瑟琳死后十八年重新找到自己灵魂的另一半,永恒的死亡中,才从复仇中走现了灵魂的真正合一。两种对待爱情不同的态度,一个执着,一个犹豫;一世俗的困扰而奋不顾身的去爱,结果爱错了对象,浪费了感情而难以自拔;为爱慕虚荣而经不起诱惑而迷失了自我,放弃了一段本该属于自己的美好生若假设将两者互换一下,是否是个圆满的结果呢?倘若艾米丽遇到了一个爱人,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对于爱情,女人一旦爱了就是傻子,真爱是建立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的,女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面对挫折,女性多一点自我反一点自我独立的意识,或许就没有那么多悲惨的爱情了! 三、结论

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些人类最基本的关系决定了跨越时空的女性悲剧上演,让这些女性深陷在“被食”、“食人”和“自食”的轮回里无法自拔。告别了,武器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坚强和淡定的女性,也应该包括男性,都应该明白:尽管人在世界上是微不足道的,无自己的命运,但不能因此而悲观绝望,而应该积极地去面对现实,保持自己。凯瑟琳和艾米莉是做了抵死反抗的,但是她们的反抗“实际上不过是确信命种彻底的惨败”,但是这两部作品促使对女性命运的深入思考将会一直继续下

参考文献:

[1]陈惠良,杨毅华,一曲旧传统的挽歌——解读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06,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邓志辉,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悲剧的女性主解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3]计艳辉,爱恨交织的痛楚——《呼啸山庄》中的女性爱情悲剧,吉林广播电视大,2009 [4]石子娟,艾米丽的三重悲剧——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邵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周安菊,论《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