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1-02-1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孙惠芳

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1期

【摘要】:体态律动是指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教学方法,此方法是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感,提高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低段 音乐教学 运用 引言

从事低年级音乐教学有一段时间了,特别是每接手一届新生,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环境变了,老师变了,周围的同学也变了,他们呈现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弱,但想象力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成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重点。

一、借助体态律动,积累音乐经验 (一)在律动中感受节奏节拍

如何把握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低年段音乐教材中的节奏相对简单,采取节奏与体态律动相结合的方式,让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变为感性的音乐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更积极地融入音乐课堂。

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与节奏节拍相关的律动动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拍感。例如,可以将跑这个动作分为快跑,慢跑,走三种形式,快跑表示轻快的节奏,慢跑表示沉稳的节奏,走表示缓慢的节奏,学生根据音乐的节拍,调整自己的走路速度,联系久了,就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脚步走出旋律的节奏。欣赏《玩具兵进行曲》,在复听音乐的时候,让孩子们在教室里跟着音乐模仿解放军的脚步随着音乐走走。当听到音乐结尾出现的快速下滑音的时候,轻手轻脚走回自己的位置。另外一种方法是我用电子琴打出恒拍节奏,一边念歌词,学生也跟着节拍念,这种节奏游戏看似简单却非常有趣,能大大提高学生们上课时的注意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学生一定会大大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二)在律动中树立音高的概念

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小,领悟力和理解力还不成熟,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知、表现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薄弱,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建立音高音准的意识普遍是难点,只通过跟他们讲解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很难实现的。结合体态律动的理念,借助柯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手势来教学,让学生通过手势变化,将无形的音高具体化,从而有形的展现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在具体操作中,将不同的音根据音高手势由低到高依次上升并配上顺口溜,“Do是一个小拳头,Re是一座小滑梯,Mi是一个小平台,Fa是你真棒呀倒过来,Sol是小门关起来,La是快把门打开,Si是食指向天空,后面跟着高音Do.”通过身体位置高低变化加上手势变化,让学生对于音阶音高的感受,变得简单、直观和有趣。在柯尔文手势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模唱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同时也巩固了柯尔文手势,让学生逐步提高对音高的准确度。 二、借助体态律动,品鉴音乐之美

新课标强调和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音乐欣赏课也是大多数音乐老师公认有难度的课型。在带领学生品鉴音乐时,仅仅让学生聆听是不够的,应该尝试通过动作来展示听到的旋律,将音乐表现和鉴赏结合起来进行指导,通过律动,鼓励学生将对于音乐的感受用肢体语言展现出来,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例如,单一的欣赏聆听管弦乐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同时也比较枯燥。在学生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随着音乐旋律自由发挥,可以根据小猫的形态即兴模仿小猫,也可以模仿音乐结束部分小狗慌忙出场的场景,借助体态律动,以及通过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情绪,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律动参与便已经获得了自己独特且深入的感受。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跳一段傣族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子所表現的意境。体态律动教学的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通过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体会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尽可能地将自身理解融入到音乐表现中。 三、借助体态律动,掌握“表达情感的语言”

要让学生掌握“音乐情感的语言”,就是要以歌唱为先,然后借助体态律动把内心情感呈现出来。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歌唱教学,可以先从童谣、儿歌等简单音乐元素(稳定恒拍)和简单音乐情绪、音乐情感入手,逐渐过渡到名曲、民歌等情绪更丰富、审美深度较复杂的乐曲。教师可以先清唱旋律;然后教师边颤膝边演唱,学生跟做;教师一边演唱歌词一边加入拍手拍腿,学生跟做;学生继续拍手、拍腿、拍恒、拍节奏,教师用手拍歌词节奏;教师示范用手拍出歌词节奏,学生跟做;师生合作,学生随音乐拍恒拍节奏,教师随音乐拍歌词节奏,第二遍交换。在教学中把律动体验融入到歌曲教学当中来,学生通过多次反复聆听、演唱且加入律动活动,再到从演唱中获得感性经验,直至掌握“表达情感的语言”,整个过程充分唤起了学生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在律动中演唱得更动听。比如在欣赏现代京剧经典剧目《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可以先让学生模仿京剧表演时的样子,迈着圆场步踩着鼓点围着教室走一圈,找到舞台表演的感觉,再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选段视频,边观看边向学生介绍京剧常见的“亮相”动作。学生通过对视频中的“亮相”进行模仿表演,能真切感受到京剧国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京剧曲目的鉴赏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态律动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律动教学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歌曲教学三个教学板块的试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联觉能力(联感觉、联知觉、联想象),让学生真正掌握音乐情感体验和表达的基本经验,并从体态律动中发散音乐学习思维,促使学生更加用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低年段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杨立梅蔡觉民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音乐教育策略》郑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