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023-07-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概况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1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进度

2013—2014学年度

第一周

第1课——我种的植物(2课时)

第二周

第2课——蔬菜(一)(1课时) 第3课——蔬菜(二)(1课时)

第三、四周

第4课——买菜(1课时) 第5课——蔬菜的联想(2课时)

第六、七周

第6课——综合版画 (3课时)

第七周

第7课——木版画 (2课时)

第八周

第8课——印花布 (1课时)

第八、九周

第9课——向动物朋友学习(2课时)

第十周

第10课——画人物(2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

第11课——人物装饰画(1课时) 第12课——水墨人物(2课时)

第十三周

3

第13课——表现动态(一)(1课时) 第14课——表现动态(二)(1课时)

第十四周

第15课——我爱运动(2课时)

第十五周

第16课——爸爸妈妈(一)(1课时) 第17课——爸爸妈妈(二)(1课时)

第十六周

第18课——瞧这一家子(1课时) 第19课——中国青铜艺术(1课时)

第十七周

第20课——实物标识(一)(1课时) 第21课——实物标识(二)(1课时)

第十八周

第22课——木版年画(1课时)

以上总计35课时,其余课时留作校本课程创作、班级文化活动等其他安排。

4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①回忆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体会它带来的感受。②运用不同绘画材料来表现经历和感受。③完成一幅记忆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多种绘画材料,如水彩笔、水彩颜料、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及相关用具。

导入:教师假以《拔虫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动讲述“那次”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讲述要真切。

欣赏:出示儿童画《拔虫牙》(放大图),画面与故事对照,欣赏画面是如何表现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的。

讲述与感受:指名(或同桌之间)各讲述一件自己曾经历的难忘事,体验当时感受:欣喜的、惊讶的、孤单的、热闹的等。

师生合作:以某一学生所讲述的难忘故事为内容,师生板演合作一幅记忆画。注意:在合作中教师要以儿童心理和稚拙笔法经营画面,着意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创作中来。

创作表现:在教师的创作启发下,学生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现成有主题的画面。注意:自由选用不同绘画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评述:同学互相赏评习作。有没有在习作中大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画面有没有感染人的地方(即表达出习作者的思想感情)。

5

第二,三课 蔬菜(一),(二)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与蔬菜相似的颜色。

2、学习蜡笔涂色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力度。 课前准备:蜡笔、图画纸、示范画、各种蔬菜。 教学过程: 1、观察与演示。

(1)请同学们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

指导语: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人人吃了身体棒!今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菜?

(2)看图片,都有哪些菜?说说这些菜新鲜不新鲜?为什么?师幼总结:新鲜的菜水分多,颜色鲜艳。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涂色应该有一定的力度,着色均匀。

(3)教师示范,在画好的轮廓的边上涂上一圈,再在里面涂满涂浓,才是漂亮新鲜的蔬菜。 2、提出作画的创作要求。

着色均匀、掌握一定的力度。大胆表现丰富画面。 3、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的要点。

(1)画的蔬菜要大,画的品种要多。鼓励同学们大胆画各种图像。 (2)画的蔬菜要新鲜,颜色涂满,涂浓。

4、同学们自由评价同伴作品,引导说出作品的色彩是否准确,涂色是否均匀,鼓励鼓励着色均匀,有力度。

6

第四课 买菜 教学目标

1、 通过仔细欣赏图片,提高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2、 通过练习说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

(一) 重点:根据图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二) 难点:怎样把买菜的场景现象的具体丰富. (三) 训练点:分步仔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看录像,说说这是哪儿?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 课堂指导。 1、 整体观察。

仔细看图片,说说菜场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部分观察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菜场的菜很多?具体的说一说。 (2)从哪儿又能体现菜场的人很多? 3、看录像回忆上次买菜的情景 4、 说说你是怎么买的? 5、选一个主题进行描绘. 6、生创作师巡视制导. 7.评一评,议一议

7

第五课.蔬菜的联想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蔬菜的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征,巧妙运用摆放、拼接、组合、切挖等方法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数码相机、蔬菜实物、纸盒、牙签、小刀、美术工具、小纪念品等。 学具准备:

蔬菜实物、绘画工具、牙签、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大家看过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表演吗?他的表演怎么样?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魔术师,大家想看吗?

二、教师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让学生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打开纸盒,取出里面所装的蔬菜实物。

三、教师:这些蔬菜大家认识吗?请你挑选其中的几种说说它的外形、大小、色彩、气味以及触摸上去的感觉等。

四、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进行“表演”了,请大家注意观察,老师要把这些普通的蔬菜变成什么。

五、教师创作,并简要介绍拼摆、插接等创作技法,利用所带的蔬菜,制作一条“金鱼”的造型。

六、教师:“老师的表演精彩吗?如果精彩的话,请同学们来点鼓励的掌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术第十一课:蔬菜的联想。(教师

8

利用多媒体出示课题)接下来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台,也来当回“小魔术师”,看看他把这些蔬菜又能变成什么。”

七、学生上台进行创作,其余学生做文明小观众,认真观看。 八、学生创作完,教师请他说说创作的构思。

九、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教育学生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切割蔬菜时,注意安全。鼓励学生要有创新,不要简易抄袭课本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将完成较快较好的作品,教师利用数码相机把它拍摄下来。

十、评选各种奖项,颁发各奖项纪念品。

9

第六课、综合版画 教学目标:

1、了解综合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2、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综合版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重点 :是综合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难点: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②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③想一想为什么回出现这种纹理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2、制版 3、印刷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10

第七课: 木版画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版画艺术的情感2、了解版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木版画基本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木版画 二、讲授新课

1、版画是绘画的重要品类之一。它以板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以及其它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进行刻画,通过印刷可复印多份原作。后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即现代涵义的版画创作。

2、版画作品精炼、独物,易于保存和收藏、传播,深受人们喜爱。 3、版画创作极为重视工具和材料的处理,不同板材、技法的处理,创作出的版画风格也各有不同。

4、版画的种类(1)木刻版画(2)铜版画、石版画(3)纸版画 5、木版画 (1)木版画知识

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木版画,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 (2)木版画作品欣赏

A《风景》水印套色木刻 B《痛苦的呼号》黑白木刻 C《祖孙俩》黑白木刻。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和处理。 (3)学生制作:在较软的木板上进行版画作业。教师指导 (4)作业评价

11

第八课:印花布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学习印染花布。2、感知色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2、干了的湿巾纸若干。3、以前同学们的作品。 重点:染色;难点:将染好的纸打开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教师示范讲解——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欣赏评价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出示用印染的花布做的衣服、裤子及白布做的衣服裤子引导幼儿欣赏比较;请同学们比较后说出喜欢哪一种?大家都喜欢花衣服,我们今天就来学做花布好吗?(好) 二、教师示范讲解

先将白布对折4次,然后将一手的食指与拇指捏住纸的中间,给纸的4只 角穿上好看的衣服,将要穿衣服的角转到朝下的地方轻轻地染上颜料,再换一只角转到朝下的位置染色,直到4个角全都染好色后放在桌上按刚才折的顺序把纸打开晾干,一块花手帕就染好了。 三、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1、引导同学们先折再染。

2、鼓励同学们大胆染色,多印染几块手帕。 3、帮助个别同学们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评价

1、同学们欣赏同伴作品。

2、教师讲评,并引导同学们说说将花布做什么?送给谁。

12

第九课:向动物朋友学习 一、教学目标

1、情感领域: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究它们。

2、知识领域:接触一点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与动物相关的人类发明,引发学生趣味盎然地创造。

3、操作领域:将前人的创造或自己的发现变成合理、有趣又奇特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图片、录像带(介绍仿生学生发明的资料)等。 学具:学生喜欢用的绘画工具。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出示飞鹰和滑翔机的图片,请学生寻找两者有哪些地方相似。引出“仿生学”一词,让学生自己来给它下一个“定义”。 教学新授:

(1)打开书本,看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各种发明创造的启示来源。 (2)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其了解的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 (3)分组讨论未来人类所要解决的诸如交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把问题板放到讲台上供各小组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

(5)各小组可提出异议、方案进行答辩。 布置作业:

13

每位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发明方案画出来。 作业画法提示:

(1)铅笔、钢笔淡彩法。

(2)综合法。(可用蜡笔、彩色铅笔结合水彩颜料进行作业)。 作业展示评价:

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授予“发明奖”。给表现效果较好的同学授予“小小设计奖”。

14

第十课 画人物

教学目标:

1、 学习画人物的方法,能用简洁的线条迅速表现出人手的动态特征及神态,画出人物形象。

2、 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瞬间记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绘画能力。

重点:训练学生观察对象的能力和用简单的线条迅速勾勒出对象主要特征的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难点:画人物方法的掌握(坚持课后多练)。 准备:人物动态线条图(范画或黑板演示)。 教学过程

1、 欣赏课本范画,出示范画(人物动态线条图),讲解人物的动态、比例。

2、 讲讲速写的特点,画种比较 画种 艺术特色 作画时间

油画 形象*真,色彩鲜明 可长数月,数年 素描 形象*真,明暗丰富 数天~数周 速写 形象概括,线条简洁流畅 几分钟

3、 示范、指导速写的方法(把握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请一个学生摆一个姿势,先引导观察,再示范速写方法、步骤。 4、 指导学生速写练习——观察、瞬态记忆、默画(多练几次) 5、 指导学生自己如何动手做一本速写本,进行速写练习。 6、 学生完成速写作业一幅或二幅,进行作品评析。布置课后观察劳动中的人物动态并试速写一幅人物劳动动态图。

15

第11课 : 人物装饰画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在人物装饰画上的表现手法。

2、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3、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激发学生联想,创作出有个性的人物装饰画。能巧妙的把点、线、面的知识运用到人物装饰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人物写生的内容,揭示人物装饰画的课题。 二、欣赏分析,找出不同 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两幅作品。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初步了解人物装饰画的特点 三、学习借鉴创新

欣赏古老岩石,汉代画像砖,民间绣品,剪纸中的人物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把点、线、面的装饰方法运用到人物装饰中。 1、古老岩石:岩石上的人物,用点、线、面作了装饰性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

2、汉代画像砖:人物造型古朴,简练,讲究对称。 3、民间绣品:图案秀丽,造型可爱,形象传神,绣工细致。 4、剪纸: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浑厚中有细腻。 四、创作实践,合作交流

根据上节课人物写生的作业或者图片资料进行人物装饰画练习。 五、提倡平等,师生互评

16

第12课: 水墨人物 教学目标:1.培养审美能力 2.掌握水墨人物画的绘制和方法

重点:能把想到的水墨人物用各种手法表现出来 难点:能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创作工笔人物、写意人物等 教具:范例实物、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人

水墨画在我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画水墨人物写生时,你的眼光就是水墨的:五官是勾线还是用点?头发是干擦还是湿墨?衣服一遍画成,还是既擦又染,加工多少遍? 二、出示多媒体

老师在网上的画廊里看到许多特别的水墨人物画,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

谁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你为什么喜欢它?

观察这些画,试着说一说这些画的画法、色彩、特点和皴法的独到之处。

三、如果让你绘画你会画出什么样的水墨人物呢? 画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吧。 四、作业设计

1、可以用水墨工具写生人物头像。 2、也可以画半身或全身像。

17

第13课 :表现动态(一)

教学目标:

1、从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中的人物姿态并说出各种姿势特征。 2、善于合理利用铅丝、废纸、黏土等各种媒材塑造运动中的人物姿态或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姿态。 教学重点:

观察人的各种动态,运用多种媒材进行生动表现。 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人体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2、注意掌握各种不同媒材特性。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视频欣赏

看一看人类的各类体育运动多么优美呀!

看看刘翔跨栏的姿态多帅啊!你能说说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吗? 看一看奔床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我们人类的所有运动,其实都是靠人体各个关节和肌肉完成的。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跑步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舞蹈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打球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优美的动态?请你也来找一找。如果你能及时把他们抓拍下来或画下来,相信你发现的画面更精彩!

这种陶舞俑身着绕襟深衣,身姿娇柔,身体随着舞步的变化呈现出“S”形。

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绕襟衣陶舞俑)

18

(陶舞俑) 二、操作技巧 操作提示

1、通过欣赏分析资料图文,在第一节课练习画动态,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2、接下来的课可以用黏土等各种材料表现动态。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设计要求:

1、在生活中观察人的各种动态,也可对看镜子观察自己的动态。 2、表现人物动态时,注意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3、第一节课画动态,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4、接下来的课可以用黏土等各种材料表现动态。

19

第14课 :表现动态(二) 教学目标:

1、发现和欣赏动物动态造型之美。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表现具有动态的动物造型。

3、鼓励学生探究事物的热情,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在表现动物的具体特征之外,更要表现出动物的运动姿态。 2、将动物的灵敏、矫健等特点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把握动物动态的具体特征,如头、躯干、四肢等产生的变化,重视对动物运动时的速度感、力量感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动物和人一样它们也有多姿多彩的运动 二、操作技巧: 操作提示

1、通过欣赏分析资料图文,展示各种表现方法,提问学生最喜欢哪种表现方法。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 3、在表现动物动态时要对它们的内部结构等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准确的表现它们的动态。

4、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可大胆进行变形。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设计要求:

1、欣赏影视或图片中动物的运动姿态,把它们表现出来。 2、在作业表现手法上,除了绘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剪贴、纸版、泥塑、废旧材料等多种表现方法。

20

第15课 :我爱运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体育运动中的姿态,体会力量、柔韧、节奏等美感。 2、学习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运动的美或运动场上的热烈气氛。 教学重、难点:

运用生动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表现出运动姿态的动感、力度和热闹的运动场面。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动漫欣赏:小小舞蹈有趣吗?欣赏一组卡通运动形象,它们是否能激发你的灵感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操作技巧 1、以美激趣

(1)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小小舞蹈》 (2)揭示课题“我爱运动”。 2、以美启智 (1)体验破难 (2)欣赏提升

①引导学生依次从大师到学生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作品,从绘画到综合材料的运用体验不同种材料表现出的不同美感及人物动态的夸张表现。②引导学生从构图到色彩,体验构图的形式美感,色彩的大胆运用,画面的气氛渲染。 3、以美升华 学生作业练习 (1)作业设计要求:

21

①把你最喜欢的运动或认为最美的运动项目和场面表现出来。 ②注意表现运动场上的热烈气氛。 ③可以画也可以用其它材料来表现。

④还可以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如:锡纸、旧画报、布边角料、瓶盖等进行装饰美化,并小组合作成主题雕塑。 (2)师巡回指导

(3)作业评价:展示并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指导学生主要从构图、色彩、材料及动态的表达等方面去评价)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设计要求:

1、把你最喜欢的运动或认为最美的运动项目和场面表现出来。 2、注意表现运动场上的热烈气氛。

3、可以画也可以用其它材料来表现,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如:锡纸、旧画报、布边角料、瓶盖等进行装饰美化,并小组合作成主题雕塑。

22

第16课: 爸爸妈妈(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人物肖像的比例结构,表现人物特征。 2、尝试用各种绘画方法生动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

3、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善于发现平常忽略的细节和特点,提高观察、概括、表现人物的能力。

4、通过画父母的肖像,培养、加深亲情,从而激发关心他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

启发情感,充分回忆家长的音容笑貌、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特点的,用多样的手法表现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

物特征、表情、服饰的综合表现。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部分图片说明)

小时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最开心!从这两幅画中你看得出他们的爸爸有什么喜欢和爱好吗? 二、技巧操作

1、画自己熟悉的爸爸妈妈要仔细回忆他们在生活中的习惯和爱好,抓住他们的特征来刻画。

2、画人物脸部时,可以按照“三庭五眼”的规律确定五官位置比例,再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

3、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以头部的长度为标准去估测。 三、、作品展示 (图片说明)

23

《父亲》油画 罗中立 中国当代画家

这幅作品刻画了一位饱经风霜老父亲,他的脸上写满了劳苦人的淳朴与生活艰辛,给人以震撼的冲击力。 《母亲》木刻版画 佟金峰 中国当代画家

画家用对比强烈的黑白效果表现出年迈母亲的沧桑与慈祥。 罗马尼亚 克鲁杨《洗头》油画 四、作业要求:

1、仔细观察爸爸特征,给他们画张肖像。

2、给爸爸妈妈画写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也可以画默写或参考照片画。

3、试着给爸爸妈妈添画不同式样、不同色彩的服饰,也可以改变他们的发型,看看是否还能认出他们。

五、课后拓展

试着给爸爸妈妈设计新形象。

24

第17课: 爸爸妈妈(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观察、概括、表现人物的能力。

2、用泥塑的方法,立体、生动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3、发挥想像,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立体人像。 教学重点:

1、选择黏土或其它材料表现爸爸妈妈。

2、初步学习泥塑的塑造技巧(搓、捏、挖、粘、揉、压等)。 教学难点:

作品具有表现力,把握好动态、神情。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部分图片说明) 二、技巧操作

通过前一课程的学习,继续激发学生对表现人物的热情。 为爸爸妈妈做个雕像,多么亲切、多么难忘啊!

1、确定给父母泥塑的内容和形式:是单人的、双人的,是站的、坐的还是运动的。

2、泥土刚采来时是“生”的,要在手上反复的搓揉拍打,和匀水分、粘性加强变“熟”后才能使用。

3、先用大块黏土做出概括性动态形象,然后用各种塑造技巧(搓、捏、挖、粘、揉、压等)加工细部。

4、也可以将头部、身体、四肢分开做,再用泥浆把它们黏合起来。 5、五官制作要符合人物表情,刻画要精致。 6、添加饰物,使雕塑更加生动。 三、作品展示

25

四、作业设计要求 1、仔细观察爸爸特征。

2、先用大块黏土做出大概动态形象,然后用各种塑造技巧(搓、捏、挖、粘、揉、压等)加工细部。

3、也可以将头部、身体、四肢分开做,再用泥浆把它们黏合起来。 4、在接下来的课上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父母。 五、课后拓展

课后同学们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发挥创意来制作有趣的人物。

26

第18课 :瞧这一家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和温暖,并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2、学会表现群像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关系。 教学重点:

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表达出丰富和的群像。 教学难点:

表现出一家子成员的亲密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女儿最喜欢这样轻松的假日。雪再大也不冷,因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快乐的一家子。黑天鹅父母呵护着自己的宝宝,多么安详和谐的一家子!温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确定表现对象,仔细观察对象的特征。

2、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对象的轮廓,注意对象之间的大小、高矮关系。

3、逐步进行细节刻画,注意对象之间年龄、神态的差异。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要求:

1、可以默写也可以参考照片,可以表现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现其他家庭甚至动物朋友的快乐一家子。

2、表现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小、高矮,年龄、神态的差异。 3、采用绘画、泥工等形式来表现快乐的

27

第19课 :中国青铜艺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了解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发展变换及时代特征,理解青铜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从青铜器所处历史阶段、造型、纹饰等方面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本课欣赏

考考你:1、你知道人类历史进程的三个重要时代吗?2、你了解中国青铜发展的历史吗? 二、操作技巧

1、将黏土揉熟,制作一些备用的泥板、泥团、泥条。 2、将制作好的泥板或泥团做成需要的形状。 3、将做好的形状进行组合。

4、用准备好的泥条粘贴在组合好形体上,用浮雕的手法进行装饰。 5、也可以用刻画的方法进行装饰。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设计要求:

1、用黏土仿制或改做青铜器,并能在创作过程中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体现在作品中。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可以在做好器具上刻出花纹或其他图形,或用泥条粘出各种形象。

28

第20课: 实物标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街头实物标识的商业价值与审美价值,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欣赏与思考,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设计创作欲望。 3、认识实物标识的基本特点,大胆表现,设计或改造一个标识物。 教学重点:

了解街头标识物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内涵和实用价值。 教学难点:

设计造型独特,立意贴切。 教学过程; 一、本课欣赏

街头标识的起源:从古至今,街头标识就倍受关注,它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人们从维苏威火山熔岩下发掘的古罗马城镇史迹表明,为招徕顾客,卖葡萄酒的店铺,门前挂着常青藤枝;牛厂前画着牛;饮料店前挂着水罐的把手。而异曲同工的中国古代,幌子可以说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街头标识物。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现代的街头标识物更是丰富多彩,花色繁多。有保持传统的,有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有的标识代表一条街或一个地区,有的标识早已深入人心。 实物标识应具备什么特点?造型——与商店风格保持一致,创意独特 色彩——明丽,醒目。 公共场所有公益性的标志,交通通道有交通标志,商品有商标,而一个店家为了体现自己的特色,装饰门面,也会为自己制作一个醒目的标识物,这些就组成了丰富多彩的街头标识物。你能猜出这里经营什么吗?

29

文具店标识物(德国)几支粗大的铅笔悬挂上方,不是文具店,还会是什么? 服装商店标识物(英国)连裤子都上墙了,一定是卖裤子的没错了! 酒吧标识物(日本)对,一个大大的啤酒杯冒着白白的泡沫,这个酒吧的啤酒一定很好喝。

标识物可以放置在哪些位置?竖立在门口。装饰于挂牌上。装饰于墙面上。

(这些设计简洁明确、新奇强烈的标识物是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也给商业注入了艺术气息。) 二、操作步骤:

1、欣赏实物标识的图片。

2、欣赏了很多有意思的实物标识后,大家是不是很想表现一下?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创意。

3、我们在制作之前要发挥想像、大胆构思心中的标识物,可以先将构思的形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选择各种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实物。 三、作品展示

街头标识物欣赏

30

第21课 :实物标识(二) 教学目标

1、体验街头实物标识的商业价值与审美价值,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通过欣赏与思考,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设计创作欲望。3、用手工的形式大胆表现,设计制作一个标识物。 教学重点:运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有趣的商店标识物。 教学难点:设计造型独特,立意贴切。能否活用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找一找 都用了哪些材料来制作? ——有皱纹纸、手帕、纸盒、药盒、剪刀等。有瓦楞纸、绒线、彩纸等。有彩纸的边边角角,还画了不少背景。制作技巧:(材料的运用提示)

可以用一些表面原本就有纹路质地的材料来制作,正如图中瓦楞纸的妙用一样。 二、操作技巧

步骤:(以手工表现形式为例)

1、构思,确定主体物。2、选择好适当的纸质、废旧材料。3、制作、组合,注意色彩的搭配。4、调整,完成。5、欣赏,评价。 运用材料技巧:可以用一些表面原本就有纹路质地的材料来制作。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设计要求:

1、将构思的形象设计制作一个有趣的实物标识。2、色彩新奇强烈,引人注目。3、以手工的形式完成,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 五、课后拓展

把大家各自做的商铺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热闹的商业街。

31

第22课木板年画

教学目标

1、从年画的色彩、构图以及寓意等方面初步了解年画的艺术特点。 2、在年画的欣赏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年画艺术特点的感受。

3、通过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年画,感受年画独特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对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年画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年画的艺术魅力。

2、了解年画的基本表现方法以及步骤,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年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想一想:1、你看见过这样的画吗?在哪儿见过的? 2、它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平常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相传中国之年画,始于唐朝,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刚才我们看的图就是门神图。 问一问:1、我国的“年画四大家”是指的是什么吗?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2、它们分别有什么艺术特点?

32

3、你能说说年画的艺术特点吗?

四川绵竹年画:构图讲究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火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流畅、刚柔结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使艺术形象生动感人。

江苏桃花坞年画:色彩为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桃花坞年画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民美好的意愿。

《钟馗》以桃红、大红为主,构图饱满。图中钟馗官袍朝靴,跨下小花驴,身后小鬼执伞。上方悬蝙蝠、蜘蛛。“蝠”谐音“福”,“蜘蛛”南方称“喜珠”,寓“福兮来临,喜从天降”。

天津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年年有鱼》画面上颜色以红、淡蓝色为主,娃娃的头部、脸部以桃红色晕染,构图饱满且图中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构图对称饱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构图饱满,主题突出。通过象征、寓意、夸张等表现手法,表现了农民祁福、吉祥的美好生活愿望。 《欢乐新年》以蓝、红、黄为主,画面对称。图中妇女怀抱男童,男童手捧花盆,面带微笑,象征吉祥、和美的幸福生活。 二、操作步骤:(以绘画表现形式为例)

33

1、构思

(1)准备画什么风格的年画(2)确定年画的题材内容 2、画稿抓住年画的特点,进行构图 3、调整加入自己的主观创造,丰富画面

4、涂色根据所表现年画的艺术特点,力求色彩鲜艳 三、作品展示 (清)仁义寨大交兵

画面以橙、绿、桃红为主,简洁明快。构图丰满,内容 取自于民间故事,人物造型生动、简练,使人身临其境。 (清)庄稼忙

画面以红、黄为主色调,色彩明快。构图饱满、繁密。题材来 源于真实生活,人物造型丰富、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强烈、艳丽的色彩,构图饱满,人物造型朴实、稚拙,突出表现了年画色彩和人物造型特点。

简洁明快的线条,艳丽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小作者大胆、夸张的造型,丰富的想像力,使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现代的色彩。 四、作业设计要求:

1、通过欣赏、分析年画的艺术特点,临摹或创造一幅年画作品。要求从色彩、构图、人物造型、寓意等方面特点进行表现。

2、作业的表现手法,除了绘画之外,还可以用木版画的方法来制作年画。 五、课后拓展

1、请同学们课后通过多种途径去欣赏各种年画,并说说它们的艺术特点。

2、思考怎样才能将木版年画这个优秀的民间艺术继承和发扬下去。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