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zhù)______藏 繁(yǎn)_____ 浮想(lián)_____翩 分道扬(biāo)_____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也露出半边红艳的脸庞。此时,一道弯弯如带的七彩虹,也伴随着夕阳遥挂在天迹,相互辉印。此刻,天色和协,就这么边数边赞美地送走了一轮夕阳,满天晚霞与那道梦幻似的彩虹。这虽然只是宇宙间短暂的停留,但在我心中却名刻成永恒的回忆。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①)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②月黑雁飞高, 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
③晓战随金鼓, 。愿为腰下剑,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⑤借第令毋斩, 。且壮士不死即已, , !司马迁 )
4.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2分)
当京剧遇到比基尼,它们会擦出什么火花?在第37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启动仪式上,脚蹬高跟鞋的模特们以比基尼+京剧的装束亮相T台,引来一片惊叹声。网友在大呼惊艳的同时也吐槽不断。@浅浅微笑:“那些模特有几人懂得京剧真谛,实在是糟蹋国粹。”@悄悄来:“经那些无聊的设计师和选手们一折腾,戏服不再是戏服,比基尼也不像比基尼了。” @月半子林:“创新其实是好事,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这是一种进步。不过怎么看怎么不伦不类。”@许薇:“只要改造适宜、嫁接成功,说不定过些年,‘京剧比基尼’会成为新的时尚。不是有句广告语吗?一切皆有可能!”
拥护者的观点: 反对者的观点: 5.名著阅读。(5分)
①在飞岛国的“设计家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三个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小人国,皇帝也曾向“我”展示过宫廷里两种选拔和奖赏官员的荒唐游戏,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两种游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6-10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2分) ( )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A. B. 反归取之(《郑人买履》) 负势竞上 ..
急湍甚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D.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7.下面句中加点字与“互相轩邈”中的“轩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猛浪若奔 B. 将军身披坚持锐 ..C. 风烟俱净。 D. 尉果笞广 ..
8.选文中写水极具特色,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水的特点描摹出来的?(3分) 9. .选文着力描绘富春江奇异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句子。(4分)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②,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③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④公议而出之。
(《宋人轶事汇编》)
注释:知举:主持科举考试。上:皇上。致:招致。协:符合 ①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
②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10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
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1.文段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山中听到的泉声,轻重缓急,高低婉转,但首句却说“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是否相互矛盾,为什么?(2分)
12.“泉声浸着月光”为什么“听起来格外清晰”?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13.“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4.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8分)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15.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的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7.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14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
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8.试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9.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父母刚离家时, ——父母离家五年,忧郁漠然——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20.请结合上下文,品味“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句中“晃”和“昂”的表达效果。(3分)
21.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三、作文(60分)
22.盘点过去的十几年的日子,这一路,和家人一起走过琐碎的温馨,和老师一起走过求索的艰辛,和伙伴一起走过青涩的青春,和书籍一起走过墨香的惬意„„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书写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贮 衍 联 镳 2.
错别字 改 正 迹 际 印 映 协 谐 名 铭 3.略(一空一分) 4. 拥护者:是一种创新,是对国粹的新传承,只要改造适宜、嫁接成功会成为新的时尚。 反对者:是糟蹋国粹,是一次哗众取宠的炒作。(合理即可。2分) 5. ①答:(1)收集黄瓜中的阳光(2)把冰烧成粉末变作火药(3)建房,先从屋顶造,然后依次往下,最后再筑地基(4)如何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5)一套利用猪耕地的方法可以节省用牛耕地的费用。(6)用蜘蛛丝织布。等等 ②绳上跳舞、横杆爬跳(2分,达意即可) 6.C 7.D
8.运用的是正侧面相结合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直接写出了水的清澈,(1分)又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烘托谁的清澈。(1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湍急,与前文形成动静呼应的效果。(1分)
9.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2分,意思对即可。)
10.①于是宋白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 ②宋白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单贴了出来。 11.不矛盾。(1分)文章采用了以声衬静的艺术手法,山中静寂的环境更好的烘托出泉声的婉转。(1分)
12.“泉声浸着月光”即月色中传递着清脆悦耳的泉水声;(1分)“听来格外清晰”,这里“清晰”既点名听觉上泉声清脆,又指明视觉上月光照在鼎湖山上,景物分明。由于在月光下看得分明,从而使人感觉到“格外清晰”。(2分)
13.①万般泉声,如一曲奇妙的交响乐。②听出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长、繁衍、死亡的人生感悟。③有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遐思。(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14.是鼎湖山的泉水,滋润了葱茏的树木,给了鼎湖山以生命的活力;(1分)是鼎湖山的泉水,孕育了鼎湖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著名的佛教福地;(1分)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感受到生命演进的旋律,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有一种心灵洗涤的感悟。(1分) 15.不动笔墨不读书(2分)
16.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2分),通过列举金圣叹读《水浒》的实例,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动笔墨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的分论点,极具说服力和可信度。(2分)
17.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2分) 18.属于环境描写(1分),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又渲染了一种忧伤、低迷的氛围,
为下文描写留守儿童久失亲情的孤单漠然做铺垫。(2分) 19.伤心难过;无动于衷(每空2分,意对即可)
20.“晃\"和“昂”形象地写出了李想强忍泪水、绝不低头的情景(2分,“晃”“昂”两字分别回答,意对也可);表现了他的倔强和坚强(故作坚强)(1分)。
21.第一种:原题更好,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且形象生动。第二种:“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更好,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思考。(任选一种,意对即可)
22.略,建议设3分书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