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呈现出较多新的特征,
且从电视新闻整体发展看面临较多的机遇与挑战。本次研究将对当代电视新闻传播的新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新闻传播创新的主要策略。
媒介技术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态势,由以往的机械时代、光电子【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新特征;分析;创新策略;发展
时代转至数字化时代,这种演变下也使电视新闻传播呈现出较多新的特征。而如何运用这些特征,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要求新闻媒体在正确认识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工作。因此,本文对当代电视新闻传播特征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即时化特征,可被理解为电子媒介技术支持下,电视新闻传播可(一)新闻传播即时化
一、当代电视新闻传播新特征分析
将信息内容零时差的采录并传递,信息终端、信息源保持零距离,以当前电视新闻中常见的“直播”或“现场直播”等形态,实质为即时化的一种表现。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中能够发现,很大程度停留在录播阶段,受众接收信息均为延时或差时状态,新闻传播时效性极差。而近年来新媒体时代下,受网络媒体等冲击,电视新闻传播不断在更新调整,注重为受众带来即时化体验,从这种即时化特征看,主要体现在:第一,新闻时效变化。传统新闻传播中,倾向于采用“TNT”模式,即今日新闻今日报(TodayNewsToday),而当代新闻注重“NNN”模式,即现场新闻现在报(NowNewsNow),以近年来每年召开的“两会”为例,均通过现场直播形式,受众可第一时间了解到与自身相关的问题。第二,信息损耗最小化。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一般为经过剪辑、筛选
与处理后的镜头,观众在收看中往往有选择性地放弃不感兴趣的画面,致使其中部分新闻信息内容价值降低。而在即时传播中,受众几乎如同亲至现场,从头至尾关注 变化,极大程度上提高新闻传播公信力,报道真实性不被质疑[1]。
互动化特征,表现为多向非线性模式 以往单向线性模式。由单向(二)新闻传播互动化
线性模式看,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过程处于封闭性、静止状态,而多向非线性模式,强调在传播中加入互动性元素,整个传播过程呈现开放性、运动性特征。具体剖析这种互动化特征表现,首先体现在传递信息方、信息接收方可进行即时互动,受众参与度加强,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中直接向受众灌输信息的局面,传播效果提高。其次,互动中的“对话机制”,如部分电视谈话节目中,尽管传播过程隐藏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因有固定的主题,所以传播效果可被保证。特别近年来媒介技术发展下,更为即时互动提供可能,如与场外观众间的对话。以部分电视新闻播放中的户外连线为例,演播厅内主持人可直接同场外主持人互动,场外主持人可直接还原 原貌,或与现场
群众沟通,而整个过程均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展现出来。通过这种互动模式,更有助于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忠诚度,特别近年来网络媒体发展下,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特征,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
当代电视新闻传播中,过程化特征较为明显,可被理解为新闻传(三)新闻传播过程化
播中全方位展示 的全过程,而非采取直接传达 结果并加以评论的形式。正如麦克卢汉的观点,认为“电视不适合包装整洁的产品,而更适合过程。”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视新闻传播的特征,这种特征完全与印刷媒介相区别,印刷媒介往往在传递 信息中通过静态符号实现,而电视展现的则是整个动态过程,注重调动受众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等。具体分析过程化特征表现,主要表现为:第一,外在脉络的选择,电视新闻传播将 发展变化整个过程作为主要脉络,若缺少这一外在脉络,整个新闻将如同“形式外壳”一般。第二,互动性元素的加入,新闻传播中不仅停留在画面的展示层面,也有与场外观众互动、主持人与嘉宾互动等形式,这些均是新闻传播中互动性元素加入的重要体现。以部分新闻直播间中“评论员”角色为例,便是互
动性元素的重要体现,再如新闻报道中对现场群众的访问,受访群众也成为互动性元素。尽管互动性元素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色彩,但对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有积极作用[2]..5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业界探讨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受到的冲击极为明显,如许多(四)新闻传播多媒体化
网络媒体均处于快速发展步伐,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分流电视新闻媒体的受众。对此情况,电视新闻近年来不断创新改革,在传播过程中更注重兼容各种媒体功能。事实上,由媒体技术发展进程看,本身为媒介形态递进变化的过程,所以传统媒体将被逐渐 ,这便使当代电视新闻传播呈现出明显的多媒体化特征。从目前电视新闻传播形态看,既可通过广播或报纸界面形式呈现,也可利用电视或电脑终端呈现,甚至有 的客户端,如央视新闻客户端。这些传播媒介形态或传播形式,均能使新闻报道更具立体式特征,赢得大众的认可。仍选择“两会”新闻报道为例,传播过程中受众无需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可直接通过网页搜索央视客户端,或直接通过微博等平台第一时间了
解新闻内容,所体现的媒体化特征极为明显。事实上,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下,如卫星电视、手机电视、互动电视、宽频电视、移动电视以及数字电视等均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推动电视新闻媒体化的进程。
新闻传播中的感性化特征亦可称之为情感化特征,侧重于将人类(五)新闻传播感性化
的情感价值观描述出来。这种感性化并非体现在 报道层面,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无冲突,更注重的是传递大众心声。同时,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感性化特征与传统印刷媒介所体现的特征不同,其中印刷媒介更注重以图文形式阐述信息内容、还原 原貌,受众所接收的是一种视觉抽象,比较之下,电视新闻报道则通过对受众多个感官的调动,引起受众共鸣。以2016年“山东辱母案”为例,央视新闻进行传播报道过程中,选择多种公开报道形式,包括现场采访、庭审直播报道等, 全程公开,同时解说员从客观角度评价判决处理结果,认为既符合大众心理诉求,同时与法理吻合,这种传播形式下,很大程度引起受众的共鸣,有情感上的冲击,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大多电视新闻传播中,受其自身公信力、真实性等约束,往往将报
道停留在“呆板僵化”的形式上,反映出电视新闻传播在感性化特征运用上较为困难。对此情况,如何在传播中将感性化特征展现出来,成为目前电视新闻业务发展需关注的主要问题[3]。
近年来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中,不仅有广泛的信息来源,且可通过(一)信息整合的加强 二、当代电视新闻传播创新策略
多种传播渠道完成传播报道过程。不可否认这种形式下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较多的信息,但也有一定的限制,原因归结于信息范围的扩大为筛选工作带来难题。因此,电视新闻媒体发展中,应注意从信息整合上强化,保证新闻节目的有效性。对于其中海量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要求节目组在重组能力上加强。如对于部分零散新闻报道,应根据新闻 时间先后整合,确保在有效时间内播出,这是保证新闻传播即时性特征的关键所在。另外,信息整合中,不应将传播报道内容局限于
本身,应注重结合多方观点,包括现场群众观点、评论员观点等,确保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也是实现传播报道互动性、感性化的基础条件。
除信息整合外,新闻传播中如何在表达方式创新也是当前电视新(二)表达方式的创新
闻媒体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实际创新中,可从短、时、新等三个层次上着手,如在“短”层次上,主要强调通过短新闻实现“大作为”,以央视新闻为例,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一列火车:连接家与远方》,报道仅用一句话实现背景交代,后直接引入到故事人物中,整篇故事讲述控制在3分钟内,简短、易懂,且能够打动人心。而在“时”层次上,强调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尽管相比大多如微博、微信媒体,电视新闻在时效性上为短板,但可考虑通过新技术的运用、设备更新补足。另外,在“新”的层面上,不仅要求内容方面的创新,更注重形式上的创新,仍选择“新春走基层”为例,报道采用平民化表达方式,所体现的特征为感性化、过程化等特征,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目标[4]。
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多种特征表现,包括感性化特结语
征、过程化特征、即时化特征、互动化特征以及媒体化特征等,这些均是电视新闻媒体进步的重要体现。未来发展中,应注意从多方面创新完善,包括信息的整合以及表达方式的创新等,特别在表达方式创新上,应坚持短、时、新策略,以此推动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
[1]莫鹏燕.新媒介环境下传播观念的变革——兼评《重构——“三网参考文献:
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09):8-9.
[2]卫宁.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分析
[J].新媒体研究,2015,1(18):11-13.
[3]朱天,姚婷.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实践中“两种话语”现象辨析[J].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11):156-160.
[4]葛明驷,何志武.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目标与路
径[J].中州学刊,2014,(04):168-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