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新[发现]:《持摄影机的人》

重新[发现]:《持摄影机的人》

2022-10-2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O一。舌:  学术随笔Ac∞demin Essa s/ 。一 N。。‘4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讲师, 美国俄亥俄大学电影学硕士、 英国林肯大学传播学博士候选人 维尔柱夫以这样一种方式提醒我们:创作者与观实素材之闸……,影片最终所呈现是 这种互动的结果,而并彳二是现实本身。 自1952年起,电影圈内的一件大事,就是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55每隔十年会进行一次“史 上最伟大的十部电影”的评选。在2012年第七届的评选中,出乎所有人预料,榜单上第一次出现了纪 录片的身影。这部作品就是吉加・维尔托夫在1929年创作的《持摄影机的人》。同是该杂志,今年专 门针对纪录片进行了一次调查。历时数月,全世界范围内340名评论家、导演选出了纪录片史上十部 最佳作品。 持摄影机的人》一片获得100票,名列榜首。 荚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1961)曾谈到,历史是“过去的事件跟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的目标之 间的谈话。”此说很有深意。其实,《持摄影机的人》决不是突然闯进人们的视野,长久以来,这部 作品一直都是纪录片史上公认的佳作之・。但这次它能“击败”所有对手,一举拿下这项至高荣誉, 却一定有更深层的现实原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尔托夫的纪录片理念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论是世界第一部 纪录片的创作者罗伯特・弗拉哈迪,还是后来主导英国纪录片发展几十年的约翰・格里尔逊,他们 都相信摄影机就像人的眼睛一样,用观察的方式拍摄而成的纪录片能够为人们传递客观的事实。 但维尔托夫 ̄,Fsg这样看。在《持摄影机的人》中,维尔托夫运用了大量的特技,比如多重曝光、快动 作、慢动作、停格、倒放、分屏、大特写、动画等手段,以此超越那种表面化的客观记录,传递出更 为复杂的主题。他曾解释说:“电影绝T-R是……记录在胶片上的事实……而是一个产品,是一种 由事实搭建成的‘高等数学 。” 维尔托夫在影片中的探索gak于此。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为影片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 持摄影机的人》完整地呈现了这部影片本身的创作过程,其中包括影片如何拍摄、如何剪辑 甚至如何放映等环节。影片中那个持摄影机的人就是本片的摄影师、维尔托夫的弟弟Mikhail Kaufman。影片中出现的剪辑师就是本片的剪辑师、维尔托夫的妻子Yelizaveta Svilova。维尔托夫 以这样一种方式提醒我们,影片的创作过程是创作者与现实素材之间互动的过程,影片最终所呈 现是这种互动的结果,而并不是现实本身。这一结论几乎彻底颠覆了此前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 间里,从格里尔逊学派到后来的直接电影,所有现实主义纪录片所奉行的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信 条。面对如此严重的分歧,维尔托夫和他的《持摄影机的人 怎么被主流纪录片群体所接受呢? 如今时代已变。从1980年代以来,随着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理论界对纪录片真 实性的主张提出了深刻的质疑。特别是近年来随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影像原本那种对真 实性、客观性进行主张的技术基础不复存在了,主流的现实主义纪录片遭遇到了严重的认识论危 机。此时我们应该怎样确认纪录片所应持守的立场呢? 正如布莱恩・温斯顿教授应《视与听55之邀,在所撰写的关于《持摄影机的人》的评论文章中 说道:“实际上,对于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来说,维尔托夫将扮演关键的角色。”没错, 持摄影机的 人》在8O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只是对很多人来说,直到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郭际生 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