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 ) 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 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 ) A、三改两化 B、一化三改 C、三化一D、一化两改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 ) A、统购包销 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
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 E.全行业公私合营
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
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6、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E、个体经济
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产阶级 C、合作社经济 D、国营经济 答案: 三、简答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3、什么是和平赎买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5、我国实现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有哪些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三个步骤 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10、我国为什么能够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三大改造坚持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针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有什么启发 5、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同学们怎么看 6、当年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异同 五、材料分析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使我们的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这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第二,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不但有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因此,为了改造旧经济,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需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逐步进行,需要时间。 ——《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206页。
请回答: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 材料2:辉煌的成就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和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国全面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人口众多,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开始了她新的航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下面我们通过不同时期的数据,以及和同期国外经济发展数据的比较,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改造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 1.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相比 表1 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年份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78年 工农业总产值 466 810 1241 5634 农业总产值 326 461 537 1567 工业总产值 140 349 704 4067 (参见柳随年、吴群敢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页)
从上表中可见:第一,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农业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02%,1978年比1957年增长477%;而农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978年
比1957年增长192%。第二,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工农业总产值的30%,农业为70%,1952年分别为43%和57%, 1957年为57%和43%,1978年为72%和28%。
表2 主要产品产量
粮食/ 年份 亿斤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78年 亿斤 亿斤 亿斤 亿度 43 73 193 2566 万吨 135 535 3178 万吨 66 286 686 6524 棉花/ 油料/ 原煤/ 发电量/ 钢/ 水泥/ 从上表中可见:1952~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倍;棉花产量增长倍;油料产量增长倍;煤产量增长倍;发电量增长倍;钢产量增长倍;水泥产量增长倍。 2.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相比 同印度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25%,农业生产增长%。中国“一五”期间工农业增长见表1。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印度1951~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倍,棉花产量增长倍,油料产量增长倍,煤产量增长倍,发电量增长16倍,钢产量增长倍,水泥产量增长6倍。中国情况见表2。(2)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49~1989年中国为%,印度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印度为%(参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7页)。 同发达国家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中国为18%,美国为%,英国为%。(2)1949~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国为%,美国为%,日本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美国为%,日本为%。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总的来说,它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请回答:
(1)社会主义改革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习题答案
三、简答题参考答案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它有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 3、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
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6、(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主要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 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 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2答案要点:、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家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国际上东西方正在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中国与西方本来就很紧张的关系更趋紧张。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获得什么援助,而且连正常的贸易交往都不可能。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为独立而战的民族国
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援助中国。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也别无选择。当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又与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新中国仍然面临严重的战争威胁,这要求我们必须争取时间,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化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同时,在两大制度对比方面,20世纪5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却正生机勃勃,从一个国家到一个阵营,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成功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客观上具有巨大的示范和鼓舞作用。这也是推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促使中国人民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
3、答案要点:(1)改造取得的成就: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改造的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3)正确认识:成就第一,失误和偏差第二,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4、答案要点: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五、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一、答案要点:1、(1)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既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要完成恢复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起码的物质基础的任务;其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以奠定社会主义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任务,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具有一定革命性,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与我们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在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下,我党完全有条件实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
2、答案要点: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二、1答案要点:(1)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2、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