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仲伟东 摘要:介绍了犁耕深翻秸秆还田的技术路线、技术 规范和作业要求,总结了宝应县推广应用犁耕深翻 秸秆还田技术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 一时收获水稻、稻秸秆切碎匀抛一增施氮肥或基肥 一铧式犁耕翻一旋耕机碎垡平整一机械播种一机 械开沟一镇压、窨水。 步推广应用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的建议和对 (2)稻田控水降渍一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水 稻、稻秸秆切碎匀抛一铧式犁耕翻一旋耕施肥播 策。 关键词: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路线;作业要 求 种一一体机作业一机械开沟一镇压、窨水。 1.2.2麦秸秆还田 联合收割机适时收割小麦并适当留茬、麦秸 秆切碎匀抛一增施氮肥或基肥一铧式犁耕翻一旋 耕机碎垡(或重型耙碎垡)一放水泡田一水田平 整一水稻机插秧。 1.3技术要求 犁耕深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生产耕作 方式,它可以实现对土壤的深耕细作,能有效地 增加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使耕作层增厚和 疏松,加大土壤间隙度和通透性,提高土壤中的 含水量和有效养分,有利于后茬农作物的根系生 长发育及营养吸收,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大 大减少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防止或减少空气污 染,保护大气环境_1]。同时,犁耕深翻能将病虫 和杂草深埋,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率和杂草 量。 (1)犁耕前置条件。前茬作物的收割机械 必须配备秸秆切碎、匀抛机具,秸秆切碎长度 应≤1 5 Cm;联合收割机收获时,留茬高度应 ≤20 cm;秸秆抛撒均匀率应>/60%。 (2)土壤适耕性。通常用土壤含水量表示 土壤的适耕性。含水量在1O%~25%时,土壤的适 1 犁耕深翻还田技术要点 1.1技术方法 犁耕深翻就是利用铧式犁等农业机 械,对地表土壤进行适当深度的翻耕, 疏松和增厚耕作层,并将作物残茬深埋 于地表之下。经犁耕后的田块要求表面 无稻麦秸秆等作物残茬,无明显犁沟或 土包,地中地头无漏耕现象[ 。 1.2技术路线 1.2.1稻秸秆还田 (1)稻田控水降渍一联合收割机适 18江苏农机化201 7.3 耕性为适宜;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犁耕作 业。犁耕深度应控制在18 ̄20 ctn,过浅起不到增 加耕作层的作用。耕翻时间最好选在稻麦收获后 立即进行,这样可及时将稻麦秸秆和杂草翻入土 中,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 的病虫害。 (3)肥料运筹。实施犁耕深翻田块,要加大 有机肥的配施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 壤肥力的恢复。犁耕深翻作业不必每年进行,一 般每隔3~5年在秋季深耕1次。 2犁耕深翻还田作业要求 2.1作业要求 联合收割机应安装相应的秸秆切碎抛撒机 具,根据田间土壤情况和铧式犁的数量配置相应 的动力机械,一般应配备≥62.5 kW的四轮驱动拖 拉机。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高度≤20 cm,秸秆切 碎长度≤15 cm,均匀抛撒于田面,首次耕翻深度 在18 ̄20 cm。 2.2作业质量 作业质量应符合“深、平、透、直、齐、 无、小”七字要求。深:耕深一般在18 ̄20 cm, 深浅基本一致,稳定性大于85%;平:耕后地表 平整,犁底平稳;透:开墒无生埂,翻垡碎土 好,立垡、回垡率<5%,碎土率>80%,覆盖率≥ 80%;直:开墒要直,耕幅一致,耕得整齐;齐: 犁到头,耕到边,地头、地边整齐;无:无重 耕、漏耕,无斜子,无三角,无桃形;小:墒沟 小,伏脊小。 3宝应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现状 3.1取得的成效 (1)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近年 来,宝应县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l6 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8.36万kW,Lk20l1 年增2n31%。全县62.5 kW以上拖拉机保有量1 1O0 多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 600多台;与大拖配套 的秸秆还田机械保有量2 500多台套。该县积极推 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年稻麦秸秆机械化 还田面积达8万hmz,秸秆处理能力达85%,还田率 在70%以上。该县计划用3~5年时间将全县所有耕 地实施犁耕深翻,为促进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打 下良好基础。 (2)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该县农机部门在汜 水镇、泾河镇分别建立了犁耕深翻试验示范点, 每个示范点面积为2O hm。。试验结果表明,实施 犁耕深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是能够有效疏 松、熟化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提高 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和含水量,促进小麦的根系发 育;二是由于深埋杂草和病虫,能有效减少来年 杂草量和病虫害的发生率:三是可以减少肥料投 入l0%~l5%(可节省l50 ̄225元/hmz),减少1次 病虫害防治(可节省375元/hmz),小麦产量比周 边田块增产l0%左右(可增收1 350元/hmz),扣 除增加的作业成本600元/hmz,可实现节本增收 l 275~l 350元/hrn2。 3.2存在的问题 (1)耕作深度较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该 县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方式仍属浅耕作业,耕作 深度一般在12 cm左右,长此以往会使土壤耕作层 逐渐变浅,犁底层厚度增加,土壤板结加剧,蓄 水保墒能力变差,土壤肥力明显下降,难以满足 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影响粮食稳产 高产。 (2)农机具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目前,该县62.5 kw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实际保有量 为1 100多台,其中犁耕深翻机械实际保有量在250 台左右,考虑到秋季农机作业时间较长,按照每台 机具年作业量46.7 hm2计算,要完成全县1.7万hmz 犁耕深翻任务需要犁耕深翻机近360台。因此,该 县还需增加机具投入以满足犁耕深翻秸秆还田工 作的需要。 (3)深翻埋茬技术要求提高,作业难度加 大。随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产量 提高,残茬量增多,对深翻埋茬秸秆切碎和抛撒 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若达不到作业技术要求,会 出现秸秆残茬与土壤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导致秸 秆悬浮于土壤中。夏季插秧时,会出现漂秧率增 大的现象,影响秧苗根系生长发育;秋季小麦播 种时,会降低小麦的出芽率,加大农作物种植成 江苏农机化201 7.3 19 本。 指导,确保实施主体按照技术规范实施犁耕深翻 (4)秸秆腐蚀时间长,农艺技术要求高。 作业。 4.4加快示范推广 该县水稻秋季收获后,接茬种植小麦,耕作方式 由水栽改为旱作,加之入秋后气温不断下降,导 (1)发挥示范作用。农机部门利用自身优 势,在每个镇选择l42个点,率先进行犁耕深翻 作业,做好示范。综合考虑实施犁耕深翻成本、 效果等因素,将实施犁耕深翻的主体主要集中在 家庭农场、种田大户、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农机 合作社等经营实体,引导他们率先推广应用犁耕 深翻技术l3_。 致秸秆腐蚀过程延长,秸秆腐蚀过程中吸氮时间 的延长和吸氮量的增加,对小麦的生长带来一些 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增加翻耕深度,减少土壤 中混合的秸秆比例,并采取其他农艺措施,减少 秸秆与农作物争氮的现象,确保小麦健康生长发 育,为高产和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4对策建议 4.1增加农机购置财政补贴,落实犁耕机械作业 机具 (2)实行整村整组推进。积极动员经济基础 好、群众认知度和土地流转程度高的村组实行整 村整组推进,扩大规模连片作业区域,集中建设 一批示范方和示范点。同时,把推进犁耕深翻工 目前,该县铧式犁保有量较少,难以满足作 作与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土地整理开发、合作 业要求。建议在中央和地方农机购置财政补贴目 组织及家庭农场财政扶持项目等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项目叠加效应。 录中增加四铧犁、五铧犁等农业机械,扩大购机 财政补贴项目和范围,调动广大农民和村集体购 置农机的积极性,为全面实施犁耕深翻作业提供 装备保障和支持。为组织好犁耕深翻机械,除了 鼓励农机手继续添置大功率拖拉机外,还要动员 拥有大功率拖拉机的农机户积极购买犁耕深翻机 械。要及早与周边县市、镇区联系,做好机具引 进工作,确保犁耕深翻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不断 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龙.机械化麦子秸秆还田几种方式对比 试验效果的分析和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 备,201 3(10):58-62. 【2]马涛.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推广技术【J].现代衣业 科技,2O1O(14):91-94. [3]张正斌,徐萍。科学深翻土地保障粮食安全[N】. 中国科学报,2012-07-21(A3). 4.2抓好宣传引导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对田块的耕翻往往采用 大拖旋耕作业方式,加快推进犁耕深翻工作,关 键在于抓好犁耕深翻技术的宣传引导。要利 用各种媒体以及组织召开现场会、开展农机 科技入户和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实施犁耕深翻技术对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 壤有效养分、减少来年杂草量和病虫害发生 (作者单位:宝应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率、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防止空气污染等方 面的作用,为推广犁耕深翻技术营造浓厚氛 围。 4.3加强犁耕深翻技术培训 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强化犁耕深翻 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重点对农机服务组 织、家庭农场主、农机大户开展操作培训和 2O江苏农祝化201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