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证高级音乐模拟题(二)答案

教师资格证高级音乐模拟题(二)答案

2022-03-2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此旋律应句模仿起句时,其节奏按比例加以缩小,形成旋律句法长度上的变化,故为缩小模仿。2.【答案】B。解析:两个和弦连接时,任何两个相同的声部由一个八度进行到另一个八度,叫平行八度。3.【答案】A。解析:以♭E为根音向上构成增三度的音是♯G,音数为24.【答案】D。解析:小调主音上方小三度为其关系大调。5.【答案】B。解析: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在乐句中不同位置加上不同拍号,称之为变化拍子。此旋律片段正体现了此特征。6.【答案】B。解析:说唱俑是中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7.【答案】B。解析: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吕剧起源于山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评剧发源于唐山。8.【答案】C。解析:《一无所有》是一首1986年的摇滚歌曲,由崔健演唱,被广泛地认为是崔健最知名且最重要的作品,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歌曲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摇滚乐的开山之作。9.【答案】B。解析: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10.【答案】C。解析:长鼓舞,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11.【答案】C。解析:《海青拿天鹅》在元代已出现,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琵琶曲。12.【答案】D。解析: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一举成名。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多达一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1

。2

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还首演了许多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为中国作品演奏风格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3.【答案】B。解析:《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选自歌剧《刘胡兰》中的第一幕,《数儿寒天下大雪》《情比汾河流水长》同是选自《刘胡兰》,而《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14.【答案】A。解析:《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15.【答案】A。解析:亨德尔与巴赫同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巨匠。16.【答案】B。解析:舒曼在1834年创建了《新音乐杂志》和“大卫同盟”组织,以此作为宣扬浪漫主义观念的平台,抨击艺术上墨守成规、庸俗无味的观点,并向公众推荐了许多“千里马”如肖邦、勃拉姆斯等,他是乐坛上独具慧眼的“伯乐”。17.【答案】D。解析:前三个选项是舒伯特的三大声乐套曲。《菩提树》是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18.【答案】D。解析:三大安魂曲是莫扎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19.【答案】C。解析:该旋律片段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格里格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德沃夏克与斯美塔那同属于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自新大陆交响曲》也叫作《第九交响曲》,但题目中的旋律片段不属于此作品。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是芬兰民族乐派的优秀代表。20.【答案】B。解析:亨德尔被誉为“清唱剧大师”,清唱剧代表作有《弥赛业》《以色列人在埃及》《犹太·麦克白》,管乐组曲《水上音乐》《皇家焰火》。谱例选自亨德尔清唱剧作品的第二乐章,叫作《哈利路亚》。21.【答案】C。解析:复调音乐是指将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的规则加以结合的一种多声音乐,这几条旋律线都具有独立意义,注重各自的横向发展,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与复调音乐相对应的另一种多声音乐是主调音乐,主调音乐中的几个声部注重纵向结合,其中只有一条具有独立意义的主要旋律线,其他声部是和声性伴奏,起到陪衬主旋律的作用。22.【答案】C。解析:以声音组合方式为依据的合唱类别有童声合唱、同声合唱、混声合唱。23.【答案】D。解析:音乐与舞蹈能够结合在于两者具有时间性、节奏性和抒情性上的共性特点,舞蹈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是一种时空艺术,但音乐却只是在时间中展开,不具有空间性,所以是一种时间艺术。24.【答案】B。解析:综合性艺术形式是指综合了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较为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包括戏曲、歌剧、音乐剧、电影。绘画属于空间艺术,舞蹈属于时空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25.【答案】A。解析:《青春舞曲》为4/4拍,只有A选项是四拍子的指挥手势。B选项是三拍子指挥手势。C选项是二拍子指挥手势。D选项是六拍子指挥手势。26.【答案】A。解析: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与“技能移植”的过程,而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环境、师生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27.【答案】B。解析:黑姆尔霍茨用系统观察法研究了乐音与感觉的关系,其著作《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音感觉论》(1863)是最先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音乐的著作。28.【答案】A。解析:音乐课程任何学段都需要将情感目标放在第一位。故A选项正确。29.【答案】B。解析:形象性原则就是将枯燥的、抽象的理论概念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中。刘老师真是将抽象的梅派唱腔的华丽让同学们自己学唱模仿来感受理解,所以最能体现形象性原则。30.【答案】C。解析:王老师让学生们自由创编演出的过程体现了创造意识和实践精神,所以体现了高中课程基本理念当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二、音乐编创题

31.【参考答案】三、音乐作品分析题

32.【参考答案】(1)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是E大调,3/4拍。为单一部非方整性四句体结构。(2)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表现了主人公玛依拉热情活泼、多才多艺的形象。A句音域较高,以缓慢的速度似吟似唱,表现了玛依拉的自豪感,接下来重复了A句,承接稳定了音乐主题,A’句重复主题乐句的前半部分,下半部分旋律偏向下行,落在属音。B句中衬词的使用使欢快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四、教学设计题

33.【参考设计】“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非洲音乐,总结出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产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在讨论、组织的学习形式中,认识并学习非洲鼓乐的节奏形态。【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非洲音乐的特殊表现形式,掌握非洲节奏的两种主要形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非洲音乐特征的感受与分析,对非洲音乐文化的理解。【难点】对非洲鼓乐复杂的节奏形态的认知、练习和掌握。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首先播放电影片段《我是谁》。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导入,感受非洲人民的风俗习惯,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环节二:新课教授(一)非洲概况介绍学唱《非洲赞歌》,直接进入课题。1.地理概况(出示地图)2.“非洲音乐”概念的界定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它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所说的黑非洲,这是由于北非与西亚同属于阿拉伯地区,无论从历史、民族、语言、宗教,还是从文化方面来讲,北非与西亚的联系要比与南部非洲更为密切,因此非洲音乐通常是界定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二)作品欣赏1.演唱2.欣赏作品《非洲赞歌》(1)出示欣赏提示:①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②尝试比较该歌曲节奏与语言的关系。③注意感受该歌曲的伴奏乐器的音色特点。(2)听《非洲赞歌》三个片段,分别解决三个问题。(3)知识小结。非洲的声乐与语言:非洲是世界上语言最多样化的大陆,语言总数近700种。在非洲,音乐与语言关系非常密切。许多非洲语言和中文类似,都属于有音调的语言,音乐传递语言讯息在非洲十分普遍。此特征的运用,最有趣的现象是所谓的“说话鼓”。鼓声的节奏及高低抑扬,完全根据语言而来,因此听众能立刻了解其含义。(三)认识器乐1.出示图片,介绍马林巴2.欣赏作品:马林巴琴二重奏——《门库尔雅》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3.非洲音乐之魂——非洲鼓(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非洲鼓及其功能。(2)欣赏《鼓舞》——布隆迪圣鼓。欣赏提升:注意歌曲演唱的形式,提炼音乐中不断重复的节奏型,并用手拍出来。(3)讲解非洲音乐的主要节奏形态及节奏的练习体验。单线条节奏形态:多线条节奏形态:(四)欣赏非洲歌舞欣赏视频《门库尔雅》片段,请学生简要概括非洲歌舞的特点。1.知识小结请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评价并总结:(1)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般分为单线条和多线条两种复节奏形态。(2)偏爱敲击乐器,鼓和马林巴是应用最多的乐器。(3)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歌曲中旋律、节奏常重复。(4)在多数情况下音乐表演都与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2.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介绍:非洲音乐活动大多都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音乐在许多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性质。无论男女老少、业余还是专业,都可以参加都合唱、合奏、舞蹈中去。在非洲,音乐已经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以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总之,音乐活动已成为非洲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五)拓展与探究欣赏非洲歌手郝歌演唱的《千万次的问》,请学生回答郝歌的演唱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1.对北美洲音乐的影响:促成了蓝调音乐、爵士音乐等新的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2.对世界现代音乐的影响:非洲音乐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是从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和启示。(六)课堂小结通过欣赏《非洲赞歌》和《鼓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案例分析题

34.【参考答案】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艺术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地理、历史等领域的问题,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音乐教学内容成了点缀和陪衬。具体来说,该课综合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喧宾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没有注意音乐并使用音乐,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围绕音乐的要素,课堂活动因此也就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是在非音乐内容上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基础教育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征作为其存在的支撑点,音乐课必须以音乐为载体,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和音乐表现形式及相关的音乐文化作为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六、课例点评题

35.【参考答案】该教学过程虽然完整,但在一些方面没有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1)导入环节,老师在学生走进班级的时候,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这一点遵循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但在此之后,老师没有任何引导,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诉了学生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这一做法忽视了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2)在新课教学环节中,老师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这种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但教学方式不恰当,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在之后赏析两首歌曲时,老师都是采用先让学生听,再给学生讲授音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仍然忽视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此课例在导入环节播放《生命之杯》后,老师可引导学习分组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特点,从而引出拉丁美洲的音乐。在新课教学环节时,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前搜集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在鉴赏歌曲时,可先播放歌曲,通过歌曲,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