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浅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2023-11-1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I百家纵横l 【心声】 浅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苏小萍 摘要:机械类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枯燥乏味,是不吸引 了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具有情节的故事的描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引发学生 学生的主要原因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启发学生思维,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每个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 亲身教学经验,介绍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不同方法和具体 事例。 进一步思考,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2.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学生不仅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而且还对自己熟悉的、亲身经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知识构建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其主体是教师和学 生。实质是通过信息交流达到共识,最终完成知识构建。 机械类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枯燥乏味,是不吸引学生的 主要原因。 历的事物感兴趣。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或他们熟悉的自然现象 创设情境,也能够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 在差速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熟悉的 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之所以能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以及白天 和黑夜,是因为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有围绕太阳的公转。行星齿 轮差速器中的行星轮的运转和地球绕太阳的运转相似,既有围绕 太阳轮的公转,又有自转。 情境创设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 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用已知事物说明未知事物;用熟悉事物说 明生疏事物,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 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使呆板的课堂活跃起 来。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生动鲜活起来。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 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l通过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能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产生积 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在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教学中,可 圈1 图2 师:如果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将会发生什么? 以通过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 北京八达岭高瘟公路是北京至张家口1 1O国道主干线的一 部分,全长82公里,而奇怪的是在进京方向55公里一50公里这 一生:一半永远是白天,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当行星轮只有公转。没有自转(n=0)时。将会发生什么呢? 如图1所示,当与行星轮啮合的两个太阳轮的转速相同时, nl=n2,汽车就无法转弯,只能直线行驶。 师:汽车是如何转弯的呢? 当汽车转弯时.外侧车轮的行程大于内侧车轮,而内侧车轮所 受的阻力大于外侧车轮,所形成的方向相反的力矩迫使行星齿轮 既公转又自转(n≠O),实现差速(如图2所示),使汽车顺利转弯。 短短的路段,从1998年11月开通到2003年9月,共发生重特 大交通事故32起,导致了62人受伤,49人死亡。平均每公里就死 亡1O人。难道这真是司机们所说的北京“百慕大”吗?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短短的5公里路程事故频发昵? 生:坡道太长了,坡道太陡了。车速太快了…… 按照设计要求,连续下坡的坡段坡度超过4%时,坡长不得超 过1 500米,而该段实际坡长为1 600米,超过了设计规范要求。 对事故车辆的刹车装置进行解体之后发现,在轮毂和刹车片 上留下有黑色粉末,这些细细的粉末是在刹车制动的过程中,刹车 片与轮毂高速摩擦后掉下来的。随着粉末的增多.它会在刹车片与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再进行对比讲解,使抽象的理 论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使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起来。 3通过小制作创设情境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 学生兴趣,我们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 方法。” 刹车毂之间形成一种润滑的作用,这样就造成刹车失效。 而司机在连续下坡过程中为了控制车速。长时间踩刹车。使得 在曲柄连杆机构(制图与机械常识)教学中,通过小制作创设 情境: 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 ,既 崇高的威望。 制动装置发热炭化.不能保持恒定的制动效能,在刹车失灵后导致 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 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 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 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 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又把你当做好朋友,从而树立起班主任 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 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五、与家长建立必要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家长配合教育学生 只有当老师与家长步调一致时,教育学生才会做到事半功倍。 老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是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教育好 孩子,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的重要保证。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的班集体是学 生成才的重要保证。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还需要教师不断地 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使工作更上一 层楼!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 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 切工作的基础。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 (水强县枣强镇膝村校 老照小学) 80...一2009.7 【心声】 l百家纵横I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袁海红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时时思考的问 题。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这些新思 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 学的教学质量。 一深刻地理解、掌握概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数学教学中创 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 情境,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激发学 生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去探究,在自主的 活动中发展思维,获得知识。如在讲授“圆、角、分”的计算时,在教 室设计“商店一角”的幻灯片,标出商品的各种价格,并准备各种纸 币,导入新课时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店吗?”同学们一定会 说:“喜欢!”教师顺势引入正题:“今天老师就来满足大家的要求。”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 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只用贫乏的讲解,学生难 于接受枯燥乏味的知识,会导致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创设生活 接着。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商品的价格,然后分别叫学生到讲 情境。在教学一些概念、法则、方法时,可通过演示、实验动手操作、 台上任意买两种物品.并付出事先准备好的人民币,看共多少钱 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和体验,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轻松而 ……学生通过买物品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 材料:彩色塑料吸管、大头针;工具:剪刀、尖嘴钳。 表所示: 垂直方向  ̄'-7-方向 制作步骤: 截面A o35 345 o35 265 截面B 中35 28O 中35 248 (1)每个学生分发塑料吸管4根(不同颜色)、大头针4个。 截面C 中35 263 中35 238 (2)将吸管分别裁剪至尺寸24cm、22cm、20cm、17cm。(3)按图 比较: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两直径差值 3所示.用大头针依次连接(大头针距杆端约1cm o这样,构成 截面A 中35 345 中35 26£ 0080 L1=15cm、L2=22cm、L3=18cm、 截面B 中35 280 中35 2饿 O032 L4:20cm的四杆机构,连接中注 截面C 中35 263 035 23{ .0025 意1、4杆的连接是杆1在上:1、2 分析:所选截面测量的尺寸如图7所示,垂直方向的尺寸和水 杆的连接是杆2在上;2、3杆的 平方向的尺寸均存在误差,说明在截面A、B、C处均不圆,即存在 连接是杆2在上;3、4杆的连接是 圆度误差。其中截面A处的两直径差最大。说明被测工件的圆度 杆3在上,即使得杆1和杆3的 误差在截面A处为最大,其值为: 位置处在杆2和杆4的中间.保证 圆度误差=两直径差值max/2=0.080/2=0.040 运动能顺利进行。 图3  ̄35 280  ̄']5 263 制作完成后。要求学生用左手两个手指捏住杆4,右手拨动杆 3。则杆1能旋转,称为曲柄;杆3只能左右摆动,不能旋转,称为 摇杆;手指捏住不能动的杆4称为机架;杆2连接除机架以外的两 根杆,称为连杆。 再要求学生用左手两个手指捏住杆1,右手拨动杆4,则杆3 截面A 截面B 截面C 和杆4能同时旋转,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 图7 当用左手两个手指捏住杆3时,杆2和杆3均只能左右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能充分调动学 动,称为双摇杆机构。 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能够激发学 通过小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充分调动了 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主动探寻与求索。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5.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4.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多媒体进入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机械类课程有着 了课堂,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具有文本、图形、动画、 得天独厚的优势。 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通过三维造型真实再现零 在圆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中,采用实验的方法创设 件形状、连接方式、工作原理,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给学 情境: 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和认知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 实验用具:外径千分尺、基准平板、V形架、被测工件——轴。 主要工具。 实验步骤:(1)将被测工件放置到V形架上,调整V形架的高 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种,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再赘述。 度,使工件两端等高,如图5所示。(2)选取A、B、C三个截面,如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 图6所示, 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 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A B C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 形架 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参考文献: 图6选取测量截面 图5圆柱度误差测量 [1]周林福.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H].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余文森.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N].中国教育报,2006一l2—1 5. 分另I测量这三个截面上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直径,并记录数据如下 (, 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2009.7-◆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