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研究

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G甘肃金融ANSUFINANCE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研究◎孙桂红

【内容简介】

文章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及监管现状,结合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

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国、欧盟第三方支付监管机制的异同,指出我国第三方支付存在资金安全风险、洗钱风险、客户备付金管理风险、信息泄露风险,提出了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加强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监管、完善备付金管理制度、健全国家的信用体系、明确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支付风险;监管机制

2013年以前,主要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使第三方支付业务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以后,随着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红包、微信小额转账、生活缴费、线下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外卖等支付方式的产生,使得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在国际上达到了发展前列的水平。

我国支付行业发展的主要背景

(一)第三方支付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1.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第三方支付最早来源于美国的独立销售组织制度(IndependentSalesOrganization,ISO),它是指交易处理商和收单机构为了获得对小商户进行长期的发展、管理以及服务,委托ISO来做此项工作。而在我国,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商业信誉的独立支付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订合同的方式,通过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对接而促成双方进行交易的一种网络支付模式。

2.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美国于1996诞生了第三方支付机构,该机构不仅仅是全球的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又相继产生了AmazonPayments、Yahoo!PayDirect、PayPal等一批第三方支付公司。其中在1998年成立的PayPal公司最为典型。美国的发展历程不仅代表了北美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而且在21世纪,美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再一次推动了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产生了eBay、Amazon、谷歌等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交易商,并且随着这些电子商务交易商的产生,使PayPal、AmazonPayment、GoogleCheckout等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得到了促进和繁荣发展。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历程基本与与国外类似,主要依次经历了三个支付阶段:一是以货币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第一方支付阶段;二是以银行支付为主要方式的第二方支付阶段;三是以电子设备、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阶段。1999年,我国首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支付)成立,一直到2013年以后,第三方支付的行业才正式得到关注。我国在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二)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规模

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支付行业的不断完善和普及,第三方支付业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是目前主流的网络支付方式。如图1、图2中以2018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作为的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为例,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进行分析。

search)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

1.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根据艾瑞咨询(iRe⁃

到了190.5万亿元(2017年为120.3万亿元),同比增涨58.4%,相较2017年104.7%的同比增涨有所回落。从交易规模数据表明,快速增涨期已结束,进入到稳步增涨阶段。从市场份额看,支付宝、财付通依然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里的“双寡头”。作为第一梯队的支付宝仍然占据着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最大份额,以54.3%市场份额高居第一。支付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包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一样都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第一梯队,是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39.2%的市场份额。作为第二梯队排名第三的壹钱包,是中国平安保险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1.8%的市场份额。在520、920两大营销活动的支持下,使壹钱包整体支付交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34/2019年第11期

FINANCIALPRACTICE排名第四的联动优势,占据0.8%的市场份额,采用国际化、智能化、平台化等战略方式,使交易持续增长。京东支付和快钱并列排名第五,占据0.7%的市场份额,京东支付是京东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挥线下支付的优势,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快钱是万达收购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以购物中心、院线、文化旅游等场景方面快速扩展。易宝支付以0.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七,和包支付占据0.5%的市场份额、银联商务占据0.4%、苏宁支付占据0.2%,其他的支付公司如拉卡拉、宝付、连连等共占据0.8%的市场份额。

金融实务

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以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我国科技市场飞速发展。由于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增多以及创新产品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第三方支付面临的风险情况也愈发严重。因此,第三方支付业务在创新和监管政策缺失等问题上对其监管提出了挑战。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现状

1.法律地位、准入和存续期管理。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不仅使第三方支付机构地位得到明确,而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监督、管理和问责上进行了明确规范。《办法》的出台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使得27个支付机构获得了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入审核、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iResearch)。

得到进一步规范,使第三方支付向健康、规范和可持续的方向推进。2012年、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要求支付机构建立监管报告制度,2016年,非现场监管系统上线,进一步完善了产品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2015年出台了《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通知,2016年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了分类评级管理,使监管措施具有弹性和灵活性。

2.技术系统规范。一是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该文件使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网上支付、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得到了规范;二是2012年对业务系统测试和支付服务设施的技术认证进行了标准化和更新;三是鉴于支付业务网路的特殊性,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对报文结构和要素技术进行了管理和要求;四是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系统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全面升级,对技术产品进一步细化,对第三方支付条码和受理终端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3.客户备付金管理。一是自2010年起,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进行了规范,最初于2011年11月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13年3

图1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2.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2018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了29.1万亿元(2017年为28.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9%,相较2017年40.8%的同比增速有所回落。数据表明,虽然互联网支付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在逐年放缓。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占比逐渐下滑,但从市场份额来看,互联网支付市场仍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分别以30.4%、18.6%、13.9%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的前三位。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iResearch)。

月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该办法对客户备付金账户以及不同性质的账户使用进行了要求和规范,并对客户备

GansuFinance/甘肃金融/35

图22018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G甘肃金融ANSUFINANCE付金的存管活动作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在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等方面;二是2017年初,人民银行发布了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的通知,建立了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要按照一定比例交存到指定的专用存款账户;三是2018年要求从2月至4月,支付机构交存比率由20%提高到50%,同年7月起,再次按月逐步提高交存比率,直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2018年11月29日,人民银行支付司发布《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的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对备付金集中交存提出要求,规定支付机构应在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客户备付金实现全面交存后,有效地防止了资金被占用、挪用以及其他非法使用的可能,切实保障了资金的安全,使支付市场得到了稳定。

4.风险处理和反洗钱要求。一是在2009年,人民银行对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规范和要求。2012年出台了《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支付机构对反洗钱应当必须重视和警惕;二是在2014年和2016年期间,对违规开展支付结算业务的处罚事项进行了明确和通知,对违法违规等事项进行防范和处罚;三是10部委多次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提出要求,对一些新型违法犯罪的事项所涉及的账户采取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

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各种监管机制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第三方支付各种监管的共性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在第三方支付各种监管的差异性上也存在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

(一)资金安全风险

根据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特性,第三方支付机构对网上交易双方的身份难以核实,对平台上资金交易、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无法辨别。如果监管不力或缺乏风险预警和控制,会使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系统进行套现、非法转移资金等违规行为,造成资金风险。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洗钱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模逐渐发展壮大,交易中的资金流向更加难以监控,隐藏的洗钱风险也愈发凸显出来。洗钱风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一是平台缺少严谨的监督和监控体系,导致资金的转移渠道不透明;二是由于无法与客户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核实,业务操作是通过网络支付渠道办理,让不法洗钱分子通过虚假账号、匿名、假名等方式进行洗钱。

(三)客户备付金管理风险

客户备付金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机构预收客户的代付货币资金。在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环节中,如果客户在未收到货或者忘记确认收货的情况下,该笔资金就会沉淀在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账户中,形成一定的沉淀资金。虽然法律和相关制度已经明确规

(二)我国与国际上第三方支付监管机制的综合比较

中国、美国、欧盟三者在监管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第三方支付各种监管机制的综合比较

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严禁使用和挪用客户备付金,但其风险的隐患依然存在。

(四)信息泄露风险

网络隐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基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技术性、开放性以及数字化等特点。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用户的个人资料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用户在进行第三方支付之前,要填写许多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如账号注册、进行实名制认证等资料。资料一旦泄露并被不法分子窃取用来牟利,不仅损害了用户的权益,有可能会给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

36/2019年第11期

三方支付机构和监管部门要共同配合,加强对用户信息的监管,有效防范用户信息泄露风险的发生。第三方支付监管建议由于支付新业态的发展和支付行业强监管的信号密集释放,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也逐渐趋严。安全和效率作为支付体系监管的目标,是始终贯穿于支付体系发展的主线。而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业务的创新,但在创新和快速发展中第三方支付会面临和产生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反映出我国监管制度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基于此,加强支付监管是支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完善法律监管体系,保证资金安全一是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会产生诸多的风险,应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经营范围和法律地位纳入到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监管中,设立对应的监管部门,对其监管内容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的发生;二是及时扩大监管范畴,对第三方支付所有从事服务的相关机构都应纳入。由于支付场在运营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应及时修补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利于监管系统的高效运行。(二)加强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监管,建立反洗钱监测系统一是为客户开立虚拟账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采用实名制对客户开展调查,调查是否合法、真实,杜绝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二是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特点,建立并运行反洗钱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支付交易,并严格按照报告程序,对风险度较高的交易及时掌控资金的流向和进行严密地监控,防范洗钱事件的发生。(三)进一步完善备付金管理制度,保证沉淀资金的安全一是建立客户备付金支付制度,该制度应建立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制定沉淀资金支取准备金的提取比例,用于防范投资失败或资金缺乏的风险;二是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监管,禁止挪用沉淀资金,对沉淀资金进行跟踪,设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制定管措施,以保证客户资金安全;三是修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建议由“网联”“银联”承接相关职责,包括账户对账、交易检测等。FINANCIALPRACTICE金融实务(四)健全国家信用体系,实现共同监管一是健全的国家信用体系不仅能够让用户之间、用户和企业之间得到认可,使他们之间的交易得到保证,而且能够降低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在第三方支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二是建立第三方综合评价机构。第三方综合评价机构能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财务状况、内控机制、以及业务的合规和操作规范进行全面综合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监管范围和监管措施。这样不仅能约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行为,也能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自律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实现全面监督。(五)明确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统一监管体系一是建立技术监管部门,该部门能够有效防范和监测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技术风险和信息技术安全;二是由于人民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具有监管的义务。因此,在监管主体的建立上应该以人民银行为主,并且加强与银保监会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对第三方支付实行统一监管,并建立第三方支付服务动态监控中心,以保证支付体系的安全运行;三是创新和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手段,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公司治理”的一体化监管体系。F参考文献:[1]倪利.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以第三方支付为例[J].时代金融,2019(3).[2]庄玮,张晓峰.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3]周森.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研究与建议[J].中国市场,2019(12).[4]张子怡.浅析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机遇及挑战[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5]陈谙忆.刍议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及监管[J].福建金融,2018(11).[6]吉海芳.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监督管理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11).[7]艾瑞咨询.中国第三方支付年度数据报告[R].2018.(编审:荆勤忠编辑:宋亚校对:王亚群)GansuFinance/甘肃金融/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