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 归雁洛阳边。
1. 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为哪一项〔 A 〕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酒店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此后的情况,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
的视野也因此而广阔。
D 颈联显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立刻天亮的情况。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合适 的一项为哪一项〔
C 〕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土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显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特别优秀。诗正是经过这一小景,表现了平野广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 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减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没有逝去,江上已展现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特别欢乐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例:江水浩淼, 春潮涌涨, 放眼望去, 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 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挂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 之大景的风范,为后辈所称道。
两岸阔 ( 或平野广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 5.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土 〕
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素来获取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 很多于 20 字 )(4 分 )
①显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显出乐观、积极、 向上的感情。③把“日〞 、
“春〞作为再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地址加以重申。④“生〞 、“人〞用拟人手法,更有情味。 ( 答任
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 7. 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
〔王湾〕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D 〕〔 3 分〕
...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情况描述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特别热爱江南山川和思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 “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 ,显得恢宏阔大,令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打破破晓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但意象美好,还包括一种生活
真谛,突现了新惹祸物的富强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
8.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梦归故土。与前面六句所写明朗的江南景色形成鲜亮的反差。
的思想感情。〔 2 分〕〔思念故土〕
9. 诗中的“海日〞和“江春〞不但写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还赐予了某种真谛,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新意思。〔 2 分〕
答:宣告春天的来临,或新旧更替,此消彼长。
10.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早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1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
思念故土。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12.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况,若是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觉?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忧如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广阔。
“悬〞是
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说明顺风,同时又是细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1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素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解析。 〔 1〕在描述光景、节令之中,包括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 2〕表现了光阴赶忙,光阴荏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