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 - 2 - 2.主要工程量 ............................................................................................................................... - 2 - 3.组织机构 ................................................................................................................................... - 2 - 4.混凝土质量控制 ....................................................................................................................... - 3 -
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 - 3 - 4.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 - 5 - 4.3 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 - 6 - 4.4 混凝土质量的组织保证措施 ..................................................................................... - 9 -
- 1 -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G206怀远县涡河五桥及接线工程位于怀远县城北侧,连接乳泉大道跨越涡河,接怀远县规划中的环城路。全线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双向六车道,航道等级Ⅳ级。工程桩号为K0+490~K01+987.169,全长约1497米,其中桥长1030m,共22跨,桥梁断面宽40米。主桥采用(65m+110m+65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共3跨;跨堤引桥采用(50m+80m+5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共6跨;堤外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西引桥组合跨径(4×35)+(2×35+20)米,东引桥组合跨径(2×30+4×35)米,共13跨。 接线工程长467米,其中东岸接线工程长282.23米,西岸接线工程长184.77米
2.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主要混凝土数量见下表:
表2.1 混凝土设计数量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材 料 名 称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规 格 型 号 C15混凝土 C20混凝土 C25混凝土 C30混凝土 C30水下混凝土 C40防水砼(厚10cm) C40防水砼(厚8cm) C40混凝土 C50钢纤维砼 单位 m³ m³ m³ m³ m³ m³ m³ m³ m³ 设计数量 4423.4 26.1 246.2 10135.78 30622.5 1655.8 1848 5960.9 67.74 10 混凝土 C50混凝土 m³ 35411.68 3.组织机构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混凝土搅拌站规模及现场混凝土方量及施工生产进
- 2 -
度情况,搅拌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调度1名,实验员1名,材料员1名,操作手1名。其余司机等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置。具体见图3-1搅拌站管理组织机构图:
搅拌站站长:XXX
副站长:XXX
调 度 XX X 试 验 XX X
材 料 XX X 操 作 XXX
运输班
图3-1搅拌站管理组织机构图
4.混凝土质量控制 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
混凝土用水泥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早强水泥,任何早强水泥都不利于结构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
为使桥梁外观颜色一致,要求采用同厂家、同品种水泥,不得中途更换水泥。 检验频率: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编号的袋装每200t为一批,散装:每500t为一批次。
- 3 -
(2)碎石
石质优先使用玄武岩或花岗岩,堆积密度≥1500kg/m3,吸水率≤1%,采用二级以上破碎工艺加工,最后一级采用反击式破碎或锤式破碎,规格合理,能以较好的比例配制5-31.5和5-25连续级配,上部箱梁用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25mm。碎石在生产、采集、运输、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装卸及储存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检验频率为同产地、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400m为一批次,其检验技术指标见表1。对于标号为C50及以上的高强混凝土,碎石除了进行压碎指标试验外,同一料源进行一次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不小于要求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5倍。
表1 碎石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 项 目 C55-C40 压碎值% 针片状%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小于2.36mm含量% ≤12 —— —— —— ≤C35 ≤16 —— —— —— ≤5 ≥C30 —— ≤15 ≤1.0 ≤0.5 采用级配良好、颗粒洁净、质地坚硬、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粒径小于4.75mm的中砂。检验频率:同产地、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200m3为一批次,其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砂的技术要求 项 目 级 配 含泥量% ≥C30的混凝土 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及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符合现行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使用前复验其效果,在满足减水率和工作性能的同时,还应满足缓凝时间、坍落度损失等多项指标的要求。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JTJ041-2000相应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 (5)粉煤灰 粉煤灰采用Ⅰ级磨细低钙粉煤灰。在使用前应进行产品检验,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标准GB 196-2005《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规定(粉煤灰技术指标见表3)。粉煤灰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谨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表3 粉煤灰技术指标 混合砂浆活性指数 粉煤灰等级 细度 烧失量 需水量比 SO3含量 7d I 12≤% ≤4% ≤95% ≤3% ≥75 28d ≥85 (6)水采用饮用水。 4.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的要求,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本工程处于一般冻融温热地区,结构构件受汽车尾气等的空气污染,环境作用等级为C级。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溶氯离子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1%,预应力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溶氯离子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06%。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应不小于70%。混凝土中碱含量应不大于0.3kg/m³。 ①各级别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及最大水泥用量严格按照下表进行控制。 最低强度等级 C30 C40 C50 最大水胶比 0.55 0.45 0.36 最小用量(kg/m³) 280 320 360 最大用量(kg/m³) 450 480 - 5 - ②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侵入性、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尽量采用水化热偏低的水泥,控制水泥细度及C3S含量,以避免早期强度较高和较大的水化热导致的早期开裂,任何提高早强的措施都不利于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建议不掺加早强剂。宜采用低碱含量的水泥以克服碱骨料反应,最大碱含量不超过3.0kg/m³,水泥中氯离子总量不应超过胶结材料重量的0.06%,不采用超量掺有火山灰或粉煤灰的硅酸盐水泥。应选择洁净、质地坚硬、级配和粒径形状良好的骨料,以保证达到最小的吸水率和孔隙率。 ③各构件截面尺寸变化处均采用渐变,尽量避免刚度突变、减少应力集中。保证主梁通风孔通畅和数量,避免水汽在混凝土表面积聚。在主梁表面与铺装之间设置性能可靠的防水层,保证防水层施工质量,泄水管出口远离混凝土面,要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④在正式施工前混凝土的试配中,进行混凝土和胶凝抗裂性能对比试验,从中优选抗裂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施工中注意避免在桥墩浪溅区、水位变动区以及干湿交替区分段,以便混凝土接缝位置避开不利的局部环境。施工中要对混凝土浇筑温度、施工缝的划分、混凝土浇筑的高度进行控制,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要搅拌均匀,振捣要到位、密实。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并确保充分的养护时间,尤其是结构表层混凝土要注意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然变化。混凝土浇筑以避开高温和阳光直晒环境,尽可能安排在晚间浇筑,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考虑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该考虑拆模时因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避免拆模后混凝土接触空气后急剧温度变化,此时严禁浇凉水养护。 4.3 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1)计量 ①在计量过程中,整个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下表4的规定。 - 6 - 表4 各种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组成材料 水泥、掺合料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允许偏差 ±1% ±2% ±1% ②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③生产过程中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④计量器具定期检定,经中修、大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也要进行检定。 (2)搅拌 ①在正式施工混凝土之前,项目部会同监理检查计量系统是否进行标定,其试拌结果是否与批准的配合比设计相符,材料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生产过程中,检查是否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对配合比进行了调整,拌和时间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在搅拌过程中,要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②混凝土搅拌完毕后要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观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每车一次,并填写混凝土出场单,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检测由现场负责。坍落度不合格的混凝土,坚决退回。评定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3)运输 ①在运输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 ②运送混凝土全部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混凝土搅拌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的积水排净,装料完毕,允许用不超过3-5kg的水清洗接料口,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5转/分的慢速转动,向料斗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20-30秒,使混凝土拌和物均匀,当拌筒停稳后,方可反转卸料,当遇特殊情况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保持慢速拌和混凝土,喂料结束后,及时冲洗拌筒及溜槽等,并排净积水。 ③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要对混凝土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 - 7 - ④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⑤混凝土出场时,需提供坍落度检测证明、车号及出场时间。 (4)浇筑 ①混泥土浇筑准备工作,首先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捣棒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同时配有专职修理工,随时检修。其次,要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水、电、照明不中断;进一步核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 ②混凝土浇筑之前,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及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认真检查模板缝隙,发现缝隙大时要及时修补,保证模板缝隙严密;木模板要充分浇水湿润;钢模板要清除干净表面灰浆等脏物,并刷好脱模剂。 ③混泥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及时处理。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出现混凝土拌和物离析或分层现象,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④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⑤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 ⑥柱、墩等结构竖向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浇筑混凝土;超过10m时应采用减速装置。串筒或溜槽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混凝土浇筑是分层下料浇筑,浇筑分层厚度控制不能超过振捣器的振捣半径,且要保证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至少50mm,使上下层结合成一体。混凝土采用插入振捣器,每一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s~30s;振捣器要快插 - 8 - 慢拔,待出现泛浆后,混凝土不下沉即可停止振捣。 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构件内钢筋的疏密程度,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石子粒径。对于配筋密集的构件或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保护层部位的混凝土要特别注意振捣,防止出现漏振或振捣不密实。 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时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时或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采用连续供料,间歇时间控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防止出现冷缝。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混凝土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5)养护 ①由于混凝土中加入了大量粉煤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比水泥要小,在混凝土浇筑时,粉煤灰掺合料就易于浮在混凝土的表面,而致使表层混凝土的水泥含量相对要少,粉煤灰较多,导致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较慢。当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随水分的蒸发,混凝土收缩,而表面有细小裂缝产生。因此,结构混凝土待表面抹平收浆后针对结构部位、气候条件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保持表面湿润,促进混凝土水化,防止微小裂缝产生;如若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立即养护,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只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主要作用有三:①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的塑性裂缝;②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③是表层密实度提高后,减缓了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②混泥土的养护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进行,养护时间一般为14d~28d。主要采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③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 4.4 混凝土质量的组织保证措施 混凝土从开始拌和、运输、现场浇筑、振捣直至养护等全过程,需要双方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造成 - 9 - 影响。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专门成立了商品混凝土管理小组,由双方分管领导各1名、试验负责人各1名、施工单位质检人员1名和拌和站调度1名组成,具体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讨论前期混凝土质量情况,针对前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探索下一部解决的办法及预防措施,保证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