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丹曼
来源:《参花》2016年第12期
摘要;儿童画是儿童表达情感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引领我们走进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该如何引导幼师重视儿童画的教学并注重其教学方式,使当前儿童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儿童画 学前教育 教学
对于儿童的学习成长来说,儿童画十分重要,其是儿童心灵的世界,是大多数儿童的精神支柱。儿童画是一种独特的个人表达,可以折射出不同孩子的许多不同特点,也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
一、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画的局限性
第一,对学前儿童画还不够重视。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们经常用同一个物体来作为创作的模板。这样,创作出来的儿童画没有了儿童该有的独特气息,过于沉稳老练。而简笔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绘画丧失了儿童画本应具备的纯真和质朴的特点,极大地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让他们的画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而是更加地“规范化”,成为合乎成人标准的儿童画。
第二,教师热衷于插手孩子的绘画观察过程,喜欢将自己的绘画观察经验告诉儿童,让儿童跟着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观察,甚至是去画画。他们常常告诉儿童;应该整体把握全局,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不要遗忘。嘴巴怎么会那么大呢?头发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去画等。其实,学前年龄段的孩子更乐于表现自己感兴趣的、认为最好表达的身体的某一部位,老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去引导孩子按成人的方式和标准去观察,必然会影响儿童的表达,甚至会干扰到儿童从自我出发去认知世界的能力。
第三,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绘画审美能力的培养仍然欠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喜爱程度差异较大,对于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多差异,这也就造成了未来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各个老师自身的审美取向和偏差,他们很容易以符不符合客观规律、像不像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儿童绘画。 二、學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儿童画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学会听“画外音”
孩子们的绘画是有自我情绪的,是一种重要的自身情感宣泄的方式。作为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外,还应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性格和喜好,以及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更应去了解画背后的故事。不同的孩子对于同一物体用画面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他们的画却是那么的美好,在欣赏他们的绘画作品前,仔细听听他们的故事,让成人感受他们的纯真世界,可以带我们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去理解儿童内心真实的想法,与他们分享儿童画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二)学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师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可以激起学生的绘画表现欲望。如果教师总是说“你真棒!”“画得真好,太好了!”这样千篇一律的话语,其实作用不大,我们应多去与孩子们交流,去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为什么这么去表达画面。如果能再细致一点,和孩子们一起探讨画中的细节,比如说;我认为这个地方画得最棒,运用的色彩最漂亮;这个地方表现得很到位,夸张了它的特点,但又恰到好处等。这样孩子不但从你的赞美中受到了激励,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激情。 (三)学会尊重儿童的自我感受
儿童绘画与成人画完全不一样,儿童不会像成人那样去追求画面的美感,他们更多考虑的是怎么表现自己的体会和情绪,是一个很自我的绘画体验和体现的过程。儿童的作品可能没有成人作品来得写实,但是他们有着比成人更敏锐的感觉,这就是很多美术大师提倡绘画应向孩子学习的原因。所以说,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儿童画的真谛,才能更好地去欣赏和评论儿童画。 (四)把创作教学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把握实习的机会,在幼儿园多向一线教师请教,学习教学经验。有机会多下到幼儿园去听幼儿园老师是如何给学生上课的,多去了解幼儿园美术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这样,未来的幼师们把这些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课堂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画的创作,并对学生的儿童画创作进行方向正确的指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