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卷共12页,22题。全卷总分值150分。考试历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并非陌生,而没有取得学术界的关注,主如果因为它一直被作为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从政治角度加以对待。“游民〞这一概念最先出此刻?礼记·王制?中:“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成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这个“游民〞是指离开其特定土地的居住地域,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们,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称呼,指代那些离开土地的人。把离开土地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民的观点几乎支配了整个皇权专制社会的主导舆论。到明太祖朱元璋时还说:“假设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那么批捕之。〞到了清朝,统治者对“游民〞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开场把流民和游民区分开。严寄湘的?救荒六十策?中说:“平日居民有不农不商不工不庸者,令绅查早保甲册时,于姓名下添注‘游民’两字。〞从这里看出,清朝统治者是把游民看做了社会上的不良和非法分子。很明显,又把游民的概念狭小化了。这种理解一直延伸到了建国后,建国初期,“游民改造〞的对象就是从事“乞讨、诈骗、偷窃、抢劫、聚赌〞等活动的人们。
以上都是在政治范围中对游民进展概念,所以多是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来肯定的。这样进展的概念划分老是或宽或窄,清朝之前把流民和游民统称,清朝以后却又将游民等同于流氓了。直到近代,杜亚泉在?中国政治革命不成绩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中,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给予游民以正面意义。许多学者开场在学术范围中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展区分,从而使游民的概念得以标准化。
王家范在?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一书中提出了“流民〞的概念,即“离开了社会整合,丧失其原有的职业社会角色,游离于法定的户籍管理之外的人口。〞在中国主如果自然灾害和战乱原因会造成大量农人离开自己的土地,迁移到富庶的地域。陆德阳在?流民史?中也概念:“流民为因遭遇自然灾害、社会厄难或其他的各种原因,为了避难、求生而背井离乡、流向异乡的人。〞在流民的流动进程中,许多人是整个家族或宗族大规模迁移的,像福建客家人,但他们没有一直维持流动的状态,而是换了一个地方稳定下来,继续按原来的秩序生存。固然,
在这其中,有一局部人完全离开土地成为“游民〞。池子华在?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中区分游民和流民说:“流民可以说是游民的前身,其转化条件是流民没有寻到营生的门径。〞所以游民就不能简单归纳为天灾人祸的客观原因,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政治、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深层原因,游民的主要特点在于“游〞,代表一种离开那时社会秩序的状态,换言之,“游〞是有目的的,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游于社会——无论这种理想是好是坏。游民虽然离开了土地和那时的社会秩序,但并非意味着就沦落成了非法分子,即流氓。关于流氓,完颜绍元在?流氓的变迁?一书中有很系统的论述,他以为“氓〞原指“流亡之民〞,后特指离开生产游手好闲而在社会上游荡,并以背离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社会秩序为特征的不良分子,所以流氓是涵盖在游民中的一局部。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最先出此刻?礼记·王制?中,这里指离开其特定土地的居住地域,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们。
B.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仍是清朝统治者都把离开土地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民,清朝更是把游民看做为了社会上的不良和非法分子
C.杜亚泉是第一个给予游民以正面意义的近代学者,他开场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展区分,从而使游民的概念得以标准化。
D.王家范的?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和陆德阳的?流民史?都提出了“流民〞的概念,其一路的地方都包括有指离开自己的土地之人。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游民〞一词受皇权专制社会的主导舆论影响,一直被作为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因此没有取得学术界的关注。
B. 建国初期,从“游民改造〞的对象来看,这是将“游民〞等同于“流氓〞了,这是对“游民〞的概念划分过窄的表达。
C. 封建统治者对“游民〞的概念多是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来肯定的。直到近代,游民的概念才得以标准化。
D. 池子华在?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以为流民与游民有很大的关联,流民都是因为天灾人祸
没有寻到营生而转化为游民的。〞
3.按照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清朝之前尚未“流民〞的概念,而是将流民和游民统称为“游民〞,到了清朝,开场把流民和游民区分开。
B. 在中国,流民主如果指由自然灾害和战乱原因的造成的,而游民的形成却更多地融入了政治、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深层原因。
C.“游民〞指完全离开土地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目的而游于社会的人。游民的主要特点在于“游〞,他们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歧视与迫害。
D. 流氓只是“游民〞中的一局部,是指那些离开了土地和那时的社会秩序,沦落成为非法分子的“游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窍 门 [前苏联]左琴科
此刻住旅馆可真难哪,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我一到了南方,当即就深有感触。
一下轮船,我就快步直奔旅馆。旅馆的守门人对我说:“此刻的旅客可真奇怪,一下轮船,就都朝咱们这儿奔,可是咱们这里已没有闲房间了,全都客满。〞
没有别的方式,我只好耍个把戏,再碰碰运气吧。离开旅馆,我一边走一边琢磨方式。
我手里拿着两件东西:一件是普通的提篮,另一件确实是个挺漂亮的钢板手提箱——其实就是个三合板箱子。 我把提篮暂存在卖报人那儿,然后把身上穿的那件从外国入口的大衣反穿了起来,大衣的方格里子就成为大衣面。我又把便帽低低地压在鼻梁上,买了支雪茄烟叼在嘴上。我就这么个打扮,提着那只出口的钢板手提箱,大模大样地再次闯进了那家旅馆。守门人对我说:“先生!您不用进去了,里面没有空屋间。〞
我没理他,走近一个效劳员的眼前,操起半通不通的外国话说:“一个、房间的、有?〞
效劳员喃喃自语地说:“我的上帝啊!外国佬来啦!〞
接着,他也用半通不通的外国话回答说:“是,是的,一个、屋子的、可以的、有,有。请,请。我这就给您腾房间,尽可能找个好房间,臭虫少一些的。〞外表上我装得神气十足,其实两条腿却在哆嗦着。
这个效劳员挺爱扯外国话,于是他又问:“对不起,先生!请原谅。您是德国人,仍是别的哪国人呢?〞 我心中暗想:真糟糕,万一这个效劳员懂德国话可咋办呢?于是,我对他说:“我是西班牙。一个、房间的、明白吗?你的。西班牙,西班牙的。〞啊哈,这一下这个效劳员可惊呆了。
“我的上帝呀!是来了个西班牙人!请您等一等,固然,我已经明白,方才您说的是西班牙,西班牙人。〞 显然,他说话时,身子在战栗。我的手一直在哆嗦,他的手也在打战。咱们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在不断地战栗。
这时,我用似通非通的西班牙语对他说:“对的,对的。请您把我的箱子送到我的房间去,其他以后再说。〞 效劳员回答说:“好,好的。不用您嘱咐。〞
一点也没有错,这个效劳员想赚钱的干劲来了。他又 问道:“先生,您付什么钱呢?是给外国钱,仍是给咱们的钱?〞
为了让我明白他的意思,他用手指头比划着杠杠和圆圈。
我心中嘀咕着:我可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真讨厌,快点提箱子算了。 我一心想弄一个房间,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
效劳员用手提箱子,由于殷勤过度,使劲太猛,箱子盖啪的一声绷开了。
箱子一掀开,里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掉了出来:破衬衫、短裤衩、“吉尔〞牌香皂,还有其他的国货。 效劳员一看,脸都气白了。他当即明白是上了当,气呼呼地说:“啊,好你个西班牙流氓,快点拿出证件来!〞 “我不明白,〞我为难地说,“如果没有房间的话,我就走。〞 “您看!〞效劳员对守门人说,“他竟然冒充外国人混进来!〞
这时,我真想快点溜走,可是,守门人反倒说:“哎,我说同志,请到这边来,您甭害怕。您真是急等着要房间吗?〞
“我是刚下船的,有些晕船,这会儿连站都站不稳当。请您行个好,快给我弄个房间,我好躺下歇歇。我可
以多给你们点钱!〞我请求着说。
“咱们是不受贿的。若是您真是急着要房间,我可以给您找一个,也不用什么酬谢。〞效劳员说,“只不过这个房间没有钥匙。房间锁着,钥匙弄丢了。您得再付十五卢布给钳工,让他给您掀开房门,再从旧钥匙中找一把配上。〞
我乖乖地付了钱,算是弄到了一个房间。
到了晚上,隔壁旅客告知我说,这个房间的钥匙根本没有丢,不过让他们敲去了十五卢布竹杠算了,那位旅客为自己房间的钥匙付了十卢布。我因冒充西班牙人,又被他们多弄去五卢布。无论怎么说,我仍是挺知足的,因为到底有房间住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3期)
4.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虽然被敲诈了十五个卢布,但“我〞仍是“挺知足〞的,既表达了一种“我〞的宽慰和无奈,也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对丑恶现象的不满。
B. 文章以“我〞的语气表达故事,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故事,让故事显得更为真实。
C. 文章用夸大的细节,如效劳员和假装成外国人的“我〞交谈时,“身子在战栗〞,“我〞的手在“哆嗦〞,凸显挖苦的特色。
D. 文中的效劳员发现真相,欲赶“我〞出去,守门人却让“我〞留了下来,同是唯利是图,守门人显得略微仁慈一点。
5.小说的题目“窍门〞有何深刻内涵?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
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21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类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21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别离较2021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那么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21年至今已经持续七年稳步上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观察,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21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别离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21年相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21年增加了0.13本。与2021年相较,传统纸质媒介中,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电话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加趋势,其中,通过电话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21年的29.2%相较,增加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偏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偏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偏向于“电话阅读〞,超过更偏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散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21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初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21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念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天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念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知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一路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念书报?2021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念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 有识之士即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慨中国人念书太少,并非乏数据证明,例如 人均念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万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21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以为, 人们不是不阅读, 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 电话、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庞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 ,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高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21年4月25日〕
7.以下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以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
B. 材料一说明中国人主要偏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网络浅阅读的现象,并非是很严重。
C. 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是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
D. 三者都试图踊跃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而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愈来愈好。
8.以下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或其前后日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
B. 相对而言,?中华念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仍是显得不够专业。
C. 对于同一阅读现象,“电话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偏向。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效劳全民。
E. 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此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一样。
“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以为电子工具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没必要纠结于阅读的载体,念书才是最重要的。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不合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对待浅阅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
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假设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切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浅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
不克攻
C.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场有年号,尔后每一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 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路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 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D. 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很多时候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还既扬善又不讳恶。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兵变,刻功鹿头山。
B. 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当即斩片示众。
C. 高崇文保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 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洗功蜀地国库且拥民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疑,不敢入朝觐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期,惧罪,请深切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5分〕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5题〔11分〕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4.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适当的两项是〔 〕〔 〕(5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朝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看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碰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情感。
B. 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路,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开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 诗的首联利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当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 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转变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5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家若是“ , 〞,往往会走向衰亡。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议论,“ ,那么秦就可以从三世传下去,乃至可以传至万世都称君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利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方才,我向大家分享了一些我个人念书治学的心得,假设有不妥的地方,敬请列位不吝赐教。 ....②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航母在自己的领海范围内活动固然无可厚非。 ....
③两位阔别十年的老朋友竟在一条小巷里冤家路窄,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快乐了。 ....④虽然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希望微乎其微,中国男足的队员们仍然准备做最后一搏。 ....⑤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致富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⑤ 18.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不是利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那么,这样才能保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B.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群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误差。
C.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D. 中美两国别离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兴旺国家,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诸多全世界和地域事务中拥有普遍影响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组是〔 〕(3分)
__①__时期的阶级的限制,贾宝玉__②__在封建传统思想中左冲右突,__③__在他的头脑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封建观念的顽固影响。__④__,贾宝玉的反封建偏向不能不显得软弱和不成熟,常常是愤慨大于行动。__⑤__,贾宝玉身上所存在的这些弱点,__ ⑥__没有减弱?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过 仍是 而且 进而 / 仍然 B. 由于 / 而且 固然 总之 终究 C. 由于 虽然 可是 因此 不过 并 D. 因为 所以 于是 而且 因此 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周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般来讲,① ,技术那么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何〞的问题,提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熟悉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知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② 。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那么具有物化形态 。科学上的冲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那么叫创造。总之,二者③ 。
21. 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鼓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归纳表述这种鼓励模式。〔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出头的姑娘小李,是某偏僻乡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大学本科毕业时,小李犯难了:因为家境贫困,他的父母亲很希望她本科毕业后还乡找份适宜的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父母亲的经济压力,又能比拟方便地照顾父母。而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她很想考研继续深造,以便未来更好地开展。她的想法也取得了大学教师和同窗的支持。
对于小李的两难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说明你的态度,论述你的观点。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2021年长汀一中高中毕业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1.C〔“他开场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展区分〞与原文不符,是许多学者进展区分才使游民的概念得以标准化〕
2.D〔“流民都是因为天灾人祸而转化成游民的。〞错。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客观原因。〕 3.C〔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歧视与迫害。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D〔守门人和效劳员是以唱双簧的形式抵达目的的。〕
5.“窍门〞是指“我〞为了能够在旅馆弄到一个房间耍的一个把戏,(1分)也是指看门人和效劳员敲顾客竹杠骗取钱财的方式。(2分)作者用这样的题目来提示主旨,有力地挖苦了他们这种唯利是图、虚假狡诈的行为。(2分)
6.①情节一波三折(或行文有波澜)。“我〞得知旅馆没有房间,通过一番假装,巧妙地骗过了效劳员,接着骗局被揭穿,最后终于弄到了房间,结果又发现自己比别的旅客多付了五卢布。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戏剧性。
②结尾出人意料。小说结尾“我〞弄到了房间,却多花了五卢布。深化了文章的挖苦主题,提示了文中人物市侩、唯利是图的嘴脸。
③伏笔照顾,前后照顾。“漂亮的钢板手提箱——其实就是个三合板箱子〞为后面的箱子中的东西散落埋下伏笔。让文章构造严谨,情节开展更合理。〔每点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C。〔3分〕〔A并非都以为“造成了危机〞;B。不组成因果关系;D材料二没有暗示情况可能愈来愈好。〕 8.A D。〔5分,对一个给3分,对两个给5分〕〔A材料三不是在“世界念书日〞发布新闻的;B“显得不够专业〞太武断;C应该是“立场偏向〞而非利益偏向,材料一就很客观;E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不全面,材料二与三就很相似。〕
9.答:根本不合是网络阅读是不是仅仅是浅阅读,而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们能不能领略经典高作的深刻之美。〔1分〕观点〔观点〕:既要有浅阅读,也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1分〕①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开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快速取得信息,扩大知识面。②浅阅读也有短处,它容易令人们把念书当紫一种休闲方式或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③对于青少年来讲,阅读是提高个人素养、完善知识构造和塑造安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两种念书方式兼用。〔2分〕〔单纯同意浅阅读或纸质图书阅读,并能具体分析,言之有理,也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C〔“觐谒〞原文标点:鹿头山由跆成郎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粜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兑攻〕
11.C〔“觐谒〞专指宫员拜见帝王〕
12.D〔高崇文厌烦处置公亊文书,请求捍卫边塞,没有拥兵自重〕
13.〔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人敌军建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賊军运输粮草的道路。〔得分点:“后〞、“军〞各1分,句意3分〕
〔2〕士医生受胁迫而兵变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舴保住了性命〔得分点:“衣冠胁污者〞的被动句式、“活〞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先人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侍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出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去救援,两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敗,朝延封他为渤海君王。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那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录用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展训练。到这时,卯时经受命令,辰时军队已经动身了,武器装备精巧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通过兴元,士卒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当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动身.打退剑门的戍卒.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洗退守梓州,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场在城下打敗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两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场动榣.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切敌军建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超级震惊,其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順,仇良辅带着鹿头城两万人馬投降.官军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順,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生擒,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
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至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洗投降后
又有他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医生受胁迫而兵变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绩。
高崇文不通文字,以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何况蜀地优越富裕无所事事,请求捍卫边塞来效劳,于是皇上下诏录用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八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去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归天,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徙,谥号“成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D E〔对一个得3分〕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1五、〔6分〕〔每点2分〕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不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心里无穷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光阴易逝。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出那么无敌国外祸者 (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①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利用正确。②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度责备。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的地方,应予谅解。利用错误。③冤家路窄:在很窄的路上相遇,不容易让开。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难以相容。利用错误。④微乎其微:形容超级小或超级少。利用正确。⑤改头换面:谓只在外表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仍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含贬义)。利用错误。〕
18.D(A.搭配不妥。“保护……合理要求〞动宾搭配不妥,可把“和合理要求〞去掉。B.成份残缺。去掉“由于〞。C.构造混乱,“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句式杂糅,正确格式是“围绕着现 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这一核心命题〞或“以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
19.C(文段总共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组成因果关系,故第④空填“因此〞更适宜。第二句和第三句,组成转折关系,故第⑤空填“不过〞更适宜。据此,可初步肯定选C。最后,再把“由于〞“虽然〞“可是〞“并〞等代入语段中,进展核查,确认无误。故肯定选C。)
20.①科学解决理论问题(1分) ②目的在于改造自然(2分) ③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2分) 21.用鼓励来激发尽力,若是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术,必将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令人感到知足,进而形成自觉的尽力。〔内容完整2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1分。〕
四、写作〔60分〕 22.提示:
只要理由充分,能够深切分析说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小李的想法支持与否,都可。 参看2021年全国高三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