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怠.慢(dài) 行辈.(xínɡ) 屹.立(yì) 戛.然而止(gá) B、冗.杂(rǒng)晦.暗(huì)嘱.咐(zhǔ)夜深星阑.(lán) C、闭塞.(sāi)撺.掇(cuān)幽悄.(qiǎo)装模.作样(mú) D、糜.子(mí)眼眶.(kuànɡ)蓦.然(mò)大彻.大悟(chè) 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

A、行辈 凫水 弄潮 大失所望B、明淅 严峻 斡旋 兴高彩烈 C、亢奋 蓦然 羁拌 惊心动魄D、诱惑 燥热 辨论 人情事故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B、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防不胜防。 D、近年来,许多开发商纷纷以“绿色住宅”为招牌,但对绿色住宅的内涵却不甚..了然..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十九大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体验了一次中国“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

B、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中,张一山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在重阳节期间,我市开展并进行了“民风民俗游”的休闲旅游活动。 D、当地时间凌晨左右,墨西哥发生大约里氏7.1级左右的地震,首都墨西哥城也有强烈震感。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中国的民族乐器,浩瀚如烟海,灿烂如繁星,数不胜数。

②筝是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雁柱、出音孔构成的。 ③你是不是对古筝有了更深的了解呢?赶紧也来探索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吧!

④古筝音乐含蓄柔美,韵味无穷,时而浑厚深沉,时而优雅抒情,时而慷慨急促。

⑤古筝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A.①⑤④③②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②④③ D.⑤②④①③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悠哉悠哉,。(《关雎》) (4),君子好逑。(《关雎》) (5)蒹葭萋萋,。(《蒹葭》)

(6)《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有:

,,。

(7)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胡为乎中露《式微》 8.名着阅读(6分)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1)上面文段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的一部分,选自《》。(2分) (2)傅雷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4分)

二、阅读(50分) (一).桃花源记(15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异:()(2)、便要.还家要:()(3)、无论..魏晋无论:()(4)、寻.

病终寻:()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

3、渔人在这时看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这里环境,生活,民风。(3分)

4、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桃花源出现前,作者描写桃花林的美景,作用是暗示将有“奇景”出现,为下文桃花源的隐蔽幽深和美好作铺垫。

B、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林一一进入桃花源一一离开桃花源一一再寻桃花源。

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花源,结尾却又写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前后矛盾。

D、文章借写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5—8题。(12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

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同“休”,止息。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民桥.其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2分)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分)

8.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9.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都表达了什么情感(4)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社戏》选段,完成9-12题(共14分)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⑩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0.简要概述选文的主要情节内容。(2分)

11.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2.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13“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此句话从描写角度看是,说明了。(2分)

14.从选文看,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六一公公有哪些性格特点(3分)

15.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2分) 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主要内容的叙写的。

B.第⑥小节“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鬼”。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所以显得很真切。(四).阅读《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完成13-16题。(共9分)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

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

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写的两件事。(2分) 17.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2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分)

19.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的( 3分)

三.写作(40分) 1.根据要求作文。

“酿”字,有这样一个解释:渐积而成。学习上,日积月累,有所收获;工作中,认真勤恳,必有回报;生活中,用心感悟,品味万千。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用心、用情,定能酿造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请以“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真情实感;(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于“×××”代替。(3)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