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收集的作文题
22.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及相关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湖南师大附中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成熟,在广东、山东等地已有不少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记者了解到,当前“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
看了以上材料,你对教育问题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1.根据所给的词语通过联想进行描写,力求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不超过150字。(5分)吉林市
树 河(江) 朝阳 雪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韩非子
②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
——王小波
③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梁启超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⑥尽管2016年7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了一起因游客随意下车而遭老虎攻击事件,全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园处还是时常有人不愿意花钱购买门票而冒险逃票入园。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1.(5分,通过联想进行描写:树、河或江、朝阳、雪,准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接近150字——格中有提示,可以满分;表达准确但没有修辞,有想象,字数接近,可以3分)
22.(60分)一般在42—52分之间。
话题立意—— 可两条组合,可多条组合;一条不宜,首先总体降低档次。可灵活引用(化用)所给材料,但要注意条理清楚、合理;无明显引用(化用)原材料的,整体扣去3分。
参考:①懂规矩,守规矩 ②有知识,辨是非 ③有担当,担责任 ④老有志,可学习 ⑤舍小我,为大“家”⑥守文明,爱生命(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
四、写作(60分)重庆9校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对联一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
对联二
下联: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
上面两副对联的内容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60分)审题提示:重点抓“撇”“捺”“戒”“悟”四个动词。“撇”即撇开,丢开,“若不撇开终是苦”,字面上讲“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而此处是说能丢得开、放得下、舍得了一些利益纠葛就会不“苦”了。“捺”就是按捺,就是约束、控制、管理。“各自捺住即成名”,字面意思是说“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此处是讲万事应懂得约束、收敛、控制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心态情绪方能功成名就。第二副对联的上联讲人生困境,下联讲消解的法门。其中的“戒”就是讲防止、戒除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过失,也就是讲要戒止、控制、管理好自己。而“悟”的内容是“空”,也就是要懂得丢下、抛开一切,不为
外物所累。综上分析,第一副对联中的撇利捺己与第二副对联中的戒失悟空是同一之理:懂得放下,学会控制方能赢得精彩人生。只要从这一角度去立意行文都行。如果有学生只谈管理、控制,或者只谈放下、舍得之理亦算切题,不去细究。
【答案】懂得放下,成就自我
卢梭说:“一个懂得放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放下一切欲望,欲望好似毒药,侵袭你的灵魂;放下一切的虚荣,虚荣好比罂粟,腐蚀你的思想;放下一切多余的束缚,束缚若似蚕茧,禁锢你的脚步。放下一切的多余,一切的阻隔,甩掉多余的顾虑。成就真真正正的自我,让成功之路没有自己所设下的羁绊。
放下一切,安之若素。近几年来有多少市级,省级的领导因贪污受贿,最后东窗事发,落得阶下囚的下场。这一切正因为他们放不下,放不下自己内心的私欲,放不下现代社会的红灯酒绿,纸醉金迷。他们没有做到“无所恃”。最后因为自己的一失足,成了千古恨。
从前有一个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向禅师诉说自己苦恼,阐释听了之后什么也没说,阐释拿起茶壶各他倒茶,只倒茶水溢了出来,茶水太烫年,那个人人松开了手。杯子落到了地上,那人不解的问禅师。禅师微微一笑说:“痛了,就知道放下了”。或许那些一时被利益蒙蔽的人,经过这次的“痛”就会放下,舍弃欲望,重拾自己的灵魂。
淡然处之,成就平淡中的非凡。在人海中奋斗,挣扎。希望站在顶峰,而是像让人佩服让其他人仰望,最后一路走来之是满足自己心中的一丝虚荣。着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让自己的两个女儿把自己的奖章和奖牌当玩具玩耍,居里夫人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这情景时惊呼,居里夫人说:“那些荣誉只不过代表过去……
荣誉,我们应该放下荣誉。荣誉代表过去的一切汗水付出,,而现在更值得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努力。去拼搏。放下虚荣。放下荣誉。让我们学会了虚心。低调。淡定。坦然。
甩掉束缚,夺得前进的“优先券”。甩掉多余的束缚,让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扎实。毛毛虫化作茧,最后依靠自己的努力挣脱茧的束缚,成为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放下外界的束缚,努力最一个真正的自
己,张先自己优点,得到人生舞台上演出之后,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舍下多余的顾虑,坚守自己的一片净土,放下那些浅薄的欲望,放下那些卑微的虚荣。挣脱外界的“茧”。知道放下什么,最后命运天平就会给予你最公平的砝码,与之相衡。得到一颗赤诚的心,最高人格,成为你一生的财富,让你不后悔所放下的那些……
【解析】试题分析:审题提示:重点抓“撇”“捺”“戒”“悟”四个动词。“撇”即撇开,丢开,“若不撇开终是苦”,字面上讲“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而此处是说能丢得开、放得下、舍得了一些利益纠葛就会不“苦”了。“捺”就是按捺,就是约束、控制、管理。“ 各自捺住即成名”,字面意思是说“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此处是讲万事应懂得约束、收敛、控制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心态情绪方能功成名就。第二副对联的上联讲人生困境,下联讲消解的法门。其中的“戒”就是讲防止、戒除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过失,也就是讲要戒止、控制、管理好自己。而“悟”的内容是“空”,也就是要懂得丢下、抛开一切,不为外物所累。综上分析,第一副对联中的撇利捺己与第二副对联中的戒失悟空是同一之理:懂得放下,学会控制方能赢得精彩人生。只要从这一角度去立意行文都行。如果有学生只谈管理、控制,或者只谈放下、舍得之理亦算切题 ,不去细究。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兰州一中
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升入高中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在一个新环境中感觉与同学很难相处,导致自己情绪有些失落。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顾虑的施加给别人,这是不道德的。
这句话往往出现在古文中,这是古代大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听起来是多么有道理,多么正义。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也很需要这样的胸襟,但我们谁能做到这点,谁能无私的为人民服务而从不抱怨呢?
也许有这样的人,但只是这12亿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记得初中的政治课上老师曾说过:“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人与人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关系愈来愈远,愈来愈陌生。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乖女儿,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女,从小都是在他们的手掌上长大,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也为干过任何粗活,从而养成了娇惯、自私的个性,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在学校里,我们都很自私的,除了学习和自己应做的事之外,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我们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给别人,但与我们同龄的人有谁会这样默默地承担呢?在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的人,就会有无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担下来的人。
如果在我们周围多一些承担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这样疏远了,人们自私欲也会减弱,大家都无私的为人们服务从不计较,那世界该多么和平!我觉得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这句话为做人的标准,国与国之间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会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满。例如在当今之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利益确实应该是每个国家的首要考虑。益”。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以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为借口,美国强化了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对其可能给世界安全带来的后果不管不顾。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谈自己的国家利益之时,是否也应考虑和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而不应以损害别国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呢?当年林肯总统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同制造“两个美国”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斗争中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
族大家庭的家园’,不能够作为两个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今天,美国某些人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满。
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边人们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来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担者吧!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长辈给的一些建议,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通过分析可以立意“对人以诚相待”“要求仁爱之心”“学会宽容”“学会拒绝”“善于放下”等,从中选取其中的一个立意行文,行文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论证,如写“敢于说不”,论证时可以从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拒绝现实的诱惑、对他人负责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敢于说不,然后强调“敢于说不”的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这样使本章的内容富有理性,最后再强调观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刘是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今年他在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照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他准备从中拿出3000元购买一台电脑,用于专业课学习。但在审批时,学校却以“能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他发补助款。而学校依据的《高等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为2007年制定,至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
你怎么看待学校的做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①政策的执行要与时俱进;
②贫困生认定工作既要制定硬杠杠,也要软倾斜;
③凡事“一刀切”是懒政思维,应该摒弃。
【解析】①学校的依据已经是10年前的文件,这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笔记本电脑早已从“高档”物品,成为“经济适用”物品。再拿是否拥有笔记本电脑作为贫困生认定的硬杠杠,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②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而其中的难中之难就在于,贫困线上下浮动同学的认定。所以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解析】①学校的依据已经是10年前的文件,这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笔记本电脑早已从“高档”物品,成为“经济适用”物品。再拿是否拥有笔记本电脑作为贫困生认定的硬杠杠,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②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而其中的难中之难就在于,贫困线上下浮动同学的认定。所以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贫困生认定需要什么样的“套路”?
22岁的小刘是西安思源学院大四学生,今年他在陕北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照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但暑假他持《高等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情况证明表》在村子里盖章后,回到学校审批时,却被学校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款。(9月21日《华商报》)
客观地说,小刘质疑贫困标准“陈旧”,有一定的道理。在2007年,笔记本电脑尚属于“高档”物品,而如今早就遍地开花,成为“经济适用”物品。再拿是否拥有笔记本电脑作为贫困生认定的硬杠杠,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但问题是,若学校“收回成命”,将小刘认定为贫困生,让拥有笔记本的小刘与家庭更贫困,连每月生活费都凑不齐的同学一样享受6000元助学补贴,是否同样不合时宜?
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而其中的难中之难就在于,贫困线上下浮动同学的认定,而小刘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家庭很难独自承受学费之重,又明显好于最困难家庭。为了鉴别这些家庭,高校往往会设一些硬杠杠,加以区分。比如有没有电脑、手机,每天用餐多少钱。划出硬杠杠,当然有助于简化操作,减少
贫困生认定中的人为因素。但一刀切也容易产生误伤。基于此,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硬杠杠备受争议。
有人会说,标准是一条线,不论是拉高还是降低,线上下都会形成巨大差异。但这不会影响贫困生认定整体的公平性,而且便于操作,是当前最合理的选择。的确,划出贫困生认定硬杠杠,确实是保证总体公平,但却与精准帮扶相差甚远。试想,最贫困的学生,与“中等贫困户”享受相同的补贴公平么?家庭条件相差不大,一个享受6000元补贴,另一个什么都没有公平么?可见,给贫困生认定标准要有硬杠杠,也要有软倾斜。
那么,贫困生认定需要什么样的“套路”呢?首先,要改变贫困生补贴一刀切的做法,多设贫困补贴档次。比如,将贫困补贴分为8000、6000、4000、2000等几个档次,这样的话既让贫困生之间更公平,也让贫困生认定硬杠杠更具柔性。其次大学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依据学生的信息,综合评定贫困生。比如同学在食堂的消费信息,班干部、同学的反应,平时的消费状况等。
总之,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既要制定硬杠杠,也要软倾斜。只有做到软硬兼施,才能做到科学扶贫、精准帮扶。否则,“有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之类的问题,就会永远是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未竟之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