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 2.诵读课文,了解内容。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4.诵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打好基础→诵读课文,熟悉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语句意思→再次诵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总结学习重点。
【作业设计】
1.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下者飘转沉塘坳( ) 俄顷风定云墨色( ) ..布衾多年冷似铁(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2.填空:
(1) 飞 江 江 ,高者挂 长林 ,下者 转沉塘 。 (2)唇焦口 呼不得,归来倚 自叹息。 (3) 风定云墨色,秋天 向昏黑。
(4)布 多年冷似铁, 儿恶 踏里裂。 (5)安得广 千万间,大 天下寒士 欢颜! (6)何时眼前突 见此屋,吾 独破受 死亦足! 3.请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参考答案】
1. ào qĭng qīn sāng shà bì wù 2.(1)茅 渡 洒 郊 罥 梢 (2)燥 杖
(3)俄 顷 漠 漠 (4)衾 娇 卧 (5)厦 庇 俱 (6)兀 庐 冻 3. 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诗人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
2.理解杜甫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学习他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学习准备】
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学习各段具体内容→探究主旨→深度理解杜甫→总结。
【作业设计】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有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唐代 杜甫
2.示例 1: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儿子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 2: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
示例 3: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3.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爱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