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巡礼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巡礼

2024-06-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巡礼

作者:钟 雨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6年第04期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已经揭晓,获奖的5部作品题材风格各异,无论是钩沉历史,还是记录现实,都是沉甸甸的厚重之作,都是力图在文学品格上有所突破的艺术佳品,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期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2005年4月9日至11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它们是:熊召政的《张居正》,张洁的《无字》,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宗璞的《东藏记》。现将获奖作者及其作品简介如下:

一、熊召政与《张居正》

熊召政,1953年生,湖北英山人,著名作家,湖北万象文化传播公司总裁。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69年赴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湖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副主席,湖北省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诗歌《制止,请举起你森林般的手》,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

历史题材历来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热点,在创作中基本上有两个支脉,一派偏重宗正史,一派偏重宗野史。前者往往因拘泥于史实而损害了文学性;后者又常常因对历史的随意性而招致批评。而历史小说的创作正是在这两种倾向的争论和竞争中不断前行。

本届获奖的《张居正》可能是争议最少、最众望所归的一部作品,其原因就在于熊召政对用文学表现历史已经有了清醒的自觉性,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叙事策略,他以史为体,以文为用,使作品既有扎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又有灵动飞扬的文学品性。作品既注意了典章制度和风俗民情的真实,又注意了文化的真实,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上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张居正柄政十年,整饬吏治,梳理财政,把大厦将倾的朱明王朝推向中兴。小说中既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事件,如胡椒苏木折俸、龙袍织造、守边将士棉衣事件等,又有推行一条鞭法、测量全国田亩、对官员进行京察等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事件中刻画的张居正、高拱、李贵妃、万历皇帝、玉娘等一系列人物个个生动鲜活;在历史事件中则展现明代中期社会的全景式画面,从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廷官府到茶楼酒肆,从寺庙到妓院,从京城到地方,诸如白云观燕九节的盛况,鳌山灯会的声势,具有浓郁历史氛围的环境成为人物活动的有力依托。事件与人物、事件与环境、环境与人物水乳交融、互相映衬,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在这有机的艺术整体中,小说凸显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政治改革家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当他手握权柄之时,他能够实现其强国富民一匡天下的雄心壮志,声威显赫、圣眷优渥;而当他一朝弃世,他所推行的改革和由改革带来的成果便化为乌有,他自己则家产尽抄、爵封尽夺,亲人或死或谪。小说不仅刻画了张居正作为一个政治改革家“铁面宰相”的一面,而且通过他与玉娘的关系刻画了他“柔情丈夫”的一面,使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

二、张洁与《无字》

张洁,1937年生,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她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无字》可以说是张洁的呕心沥血之作。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生活为主线,通过她及其家族四代女性的爱情婚姻经历,在中国近百年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深刻揭示了女性生存之痛、生命之痛和心灵之痛。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大量问世的家族史小说不同,张洁的《无字》虽然描写了四代女性,其着力点却既不在张扬家族伟业,也不在探寻血脉渊源,而是要在两性之间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中,深入思索生存、生命与心灵的重大问题。作为男人,顾秋水和胡秉宸无论在人品上还是学识上都相差甚远。一个是在社会环境的挤压下把人性中的卑劣和无耻发展到极致的衣冠禽兽,一个是社会潮流涌托起来的学识深、风度佳,能力智慧兼备,品位情调优雅的男性佼佼者。但他们同样把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女人叶莲子和吴为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张洁就是如此尖锐地把两性关系的矛盾推到了读者的面前。究其根底,两个男人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人性中的自私,特别是在与女性关系中的自私。在一个男性中心文化深厚牢固的国度,男性对女性的索取直至榨取都被视为天经地义,而女性则以奉献、依附为美德,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特别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为这种性别歧视、性别压迫罩上一道道温情脉脉的青纱。《无字》的贡献就在于,它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性在这种不平等关系中的锥心切肤之痛,以无畏的姿态向传统文化思维和社会习惯中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说不。它更深刻的意义则在于,它清醒地向世人宣告,女性的生命苦难是她们自己与男性一起共同铸造的,女性对男性在文化心理上的敬畏和依赖是她们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最大障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徐贵祥与《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笔名楚春秋,1959年生,安徽霍邱人,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连长,集团军组织处干事、师宣传科科长,解放军出版社总编室主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仰角》、《历史的天空》,中短篇小说集《弹道无痕》、《天下》等。

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近年来成绩斐然,其中不少作品着力于塑造我军高级将领极富个性的形象,尤为引人注目,像邓一光的《我是太阳》、都梁的《亮剑》都曾经是很有实力角逐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没能获奖多少有些遗憾。本届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获奖,应该看作是对这一类作品的肯定。《历史的天空》以战争和政治中各种关系的激烈碰撞和微妙变化为背景与温床,塑造了一个富于性格光彩,棱角异常分明,连缺陷都令人赏心悦目,极为个性化的我军高级将领的形象。小说从乡村青年梁大牙(后更名为梁必达)误入革命阵营写起,让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多次政治运动中经受锤炼,最后成长为身居高位而且睿智高尚的我军高级将领。小说没有回避梁大牙革命之初的种种非革命的动机和非革命的行为,不给人物人为地设置“高起点”,从而使人物的命运在真实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人物的性格在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一步步展现。梁大牙来自底层民间,他的性格中既有民间英雄那些极富魅力的品质(如超凡智慧、过人胆量、敢作敢当),也有底层民间的杂质(如粗鲁、蛮横、不文明)。如果说梁必达本来是一块未经冶炼的矿石,那么,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大环境就是炉膛,坚持原则、斗争性强的张普景等人则是击打矿石的铁锤。张普景永不妥协的斗争,正是梁必达的政治智慧得以提高和成熟的先决条件。他正是在向张普景、窦玉泉这些具有相当性格质量的人物的接近乃至超越过程中,逐渐显示出这个人物所达到的素质高度。在他与李文彬、杜预道这类人物的对照中,显示出了他磊落和坦荡的襟怀,而在他与东方闻音两人之间别具风格、别具情趣的爱情故事中,他对东方闻音表面蛮横霸道、内心深沉细腻的爱情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梁大牙的感情世界,使这个人物的个性色彩更加丰富厚重。

四、柳建伟与《英雄时代》

柳建伟,笔名柳盛元,1963年生,河南南阳人,先后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获工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委员。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有各类作品600余万字问世,主要有:长篇小说《北方城郭》、《突出重围》、《英雄时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SARS危机》,中篇小说集《苍茫冬日》,报告文学《红太阳白太阳》、《日出东方》,电影《惊涛骇浪》和《夏季无风》,电视剧《突出重围》和《英雄时代》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长篇小说《北方城郭》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突出重围》被评为向建国50周年献礼书,《英雄时代》被评为向建党80周年献礼书。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受到诟病最多的一直是现实题材的作品。其实,不同题材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难点。有人说过,小说就是“往小里说”。但现实题材的作品关注的常常是关系到国家兴败、民族盛衰、人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往小里说,这就不免会影响到这一类小说的艺术品质。而柳建伟的《英雄时代》的突出贡献就是基本上做到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提高了重大主题小说的艺术品位。这部小说所关注的是,在我国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如何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这一问题不仅题材重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对这一重大主题进行艺术处理时,小说由小角度切入,没有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力量作为矛盾对立的双方,而是设计了两个成长道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的人物,让他们以不同的目的和方式进入私营经济领域同台竞技,并试图以他们的不同结局对小说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史天雄和陆承伟各自在家庭和社会或中心或边缘的地位处境,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情感关系,以及由他们可能联结起来的社会关系,具有极其丰富的可能性,这样就为进入大问题铺设了自由通道。小说还尽可能采用小冲突,没有把重大的社会冲突置于中心地位,而是设计了夫妻、朋友、兄弟间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这些关系层层纠缠、彼此制约,不断影响并推进着事件的发展。而且,小说自始至终没有致力于重大事件的铺排和描述,而是选取了小事件。小说中最大的事件是红太阳和天宇的合并,而这一事件的全部进展几乎都被安排到了幕后。在前台上演的则是诸如过生日、看房子,拍电视剧、卖下岗面,夫妻情仇、情侣聚散,至亲兄弟心存戒备、重逢战友志同道合。这些小事件汇成了一股事件的洪流,推动着并反映着大事件的进程,使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水到渠成。用小角度、小冲突、小事件完成了一个重大主题,《英雄时代》也算难能可贵。

五、宗璞与《东藏记》

宗璞,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家。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

宗璞的《东藏记》是在平实中见境界的一部佳作。这部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即小说中的明仑大学的生活为背景,以孟樾(弗之)教授一家为核心,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难临头、颠沛流离的生存境遇中所表现出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小说中没有惊天动地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没有呼天抢地的巨大感情波澜,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它只是几个教授及其周围亲友同事日常生活的平实叙述。然而在战争的岁月里,在苦难的中国大地上,本应安坐书斋钻研学问的教授们,在炮火的驱赶下,不得不从北平南渡到昆明,又从昆明逃到乡下。逃难、轰炸、疾病、贫苦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他们正是在日复一日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处变不惊,坦然面对。正像书中人物仉欣雷说的那样:“照说,人都受环境影响,可你们无论环境怎样坏,总有一种清气,或说有一种清贵之气。”这种清贵之气就是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坚持做人的原则,保持自尊,关爱他人,守职敬业。当客居的家园在轰炸中变为废墟,孟弗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书稿;庄卣辰被轰炸倒塌的土墙压住了半截身子,手里还紧紧抱着光谱仪的光栅;孟嵋面对殴打青环的几个壮汉敢于挺身而出;孟弗之一家对来中国避难的犹太夫妇的理解与同情;澹台玮一旦把殷大士看作自己的朋友,就不避嫌疑地维护她;就连小小年纪的小娃也立志造飞机、强国力......。宗璞凭着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似乎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对人物性格和事件意义的揭示,彰显了知识分子的社会道义与责任。 (资料来源:中国作家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