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3期 )i.28N0.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5月 May 2006 Journal of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沈从文的翻作独特性新探 吴投文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在沈从文的全部创作中,存在着一个生命诗学的基本构架,从中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于生命问题的独 特思考及其独特的艺术掌握方式。沈从文从自我的生命体验出发,通过艺术世界的建构,指向生命的终极意义与 终极存在,由此构成其独特的生命诗学,其创作独特性根源于此。 关键词:生命;生命诗学;创作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I20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3-00014)4 沈从义的创作风格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其全部创作呈现 }iJ非常复杂的艺术格局。长期以来.他要么被看作“空虚的 作家”、“没有思想的作家”,要么被誉为“抒情诗人”、“乡 土作家”、“水墨画家”、“文体专家”和“文字魔术师”。不 地影响到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其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 全部独特性都根源于此,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生命诗学。 生命诗学在这里足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大致的涵义是 指直接指向人的深层生命状态.以生命观照为核心内涵,展 示生命形式,同时赋予生命以审美关怀,以文学的形式展 用说前一种说法已经破产,后一种说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仍然代表人们对沈从文创作的基本看法。确实,这些称誉就 沈从文创作题材与风格的某一方面来说,是育其道理的.但 出来的艺术世界。生命诗学强调文学与生命的内在关联性, 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关怀.文学形式 是主体生命扩张、情感外化的的生命形式.也是对生命本体 也表明人们对沈从文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着误区。这些称誉几乎都足针对沈从文的湘西题材作品而 苦.由此造成对沈从文都市题材作品的遮蔽,在人们看来, 沈从文只是一个典型的牧歌型作家,从而进一步造成对沈从 进行审美观照的物化形式。文学对人的关怀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方面,作家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通过文学创作 实现自我拯救,这使创作成为其一种不可缺少的生命需要。 真正意义上的作家都执著十探询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完 美与至善,生命对其具有最高意义,因此,真正的作家都 会把创作当作一种求取生存的职业,而是当作追问人生完善 生命的事业。另一方面.真正的作家又通过创作取得与世界 文作品现实感的遮蔽,沈从文强烈的人生悲悯感与现实参与 感在这种误读中被消解尢余。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学沈 从文只学其风习描写,不过得其皮毛。读沈从文而读不出现 实感,现代文学思想魅力所在的使命感.也终不能读懂沈从 文。”【l】正足这种双重遮蔽,导敛沈从文的奉来面日~直模 糊小清,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他作更为全面向深入的理解,也 一的沟通,实现文学由关怀自身到关怀他人、关怀普遍生命的 拯救功能。文学由此通过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本体的审美 定程度L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准确定位,这也表明进一 观照实现其审美功能,在文学中实现普遍的生命升华和融 合。从这一意义上说,生命诗学不仅具有人道主义的哲学内 涵,而且是一种艺=术化的生命价值系统和生命化的艺术世界 步深化沈从文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在某种意义l:,沈从文全部创作的主题几乎都可归结为 生命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此集中地以艺术的形式 去表现“生命的复杂多方”,并且不管足从其深度和广度, 的有机融合。生命诗学连结着创作的方方面面,既反映比作 家整体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尤其足居于其核心位置的生命 观,又反映出作家从其生命体验出发且基于其自身生命观而 形成的创作个性,从而显示出作家在思想和艺术上所蕴涵的 独特性。对艺术创作来说,生命诗学具有普遍意义,代表艺 还是就其看取生命的独特角度来说.沈从文都堪称首屈一 指。他曾经这样明确地表白过自己对于生命的信仰,认为自 己足个“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人”,同时声称“我 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对他来说, 生命居于一切之上,对生命的信仰乃是最高的信仰,这深刻 术创作的一种商级形态,因此,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达到的。 就杰出作家而言,生命诗学的建构足其创作的一个显著特 收稿U期:2006.O1.17 作者简介:吴投文(1968.),男,湖南郴州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征,在他们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总是或隐或现地显现其主体 独特性的生命诗学。 具体到沈从义,因其对十生命的看取和理解以及相应的 于此。因此,如果偏离生命视角,偏离沈从文的生命诗学, 就无以真正把握沈从文的创作独特性。也正是在这一意义 上,本文提出沈从文生命诗学的构想,试图为研究沈从文的 创作独特性探索又一条途径,藉此还原一个独特的沈从文, 还原沈从文的独特性。 在笔者看来,沈从文生命诗学的提出,并不只是一个简 单的方法论问题,而是一个能够切入沈从文创作独特性的根 艺术表现,都呈现出独特的形态,这决定着其生命诗学的内 涵及其表现形态,也必然足独具一格的,具有其鲜明的个性 色彩。在沈从文关注的所有问题中,生命问题足最为核心的 问题,他所谈及的问题往往最终总要归结到生命问题上来, 而他在直接谈到生命问题时,则又连结着与生命相关的种种 问题。沈从文一再感叹生命的复杂,他在复杂的生命现象面 本性问题,其意义在于:其一、从沈从文的生命观来看。正 如他在《水云》中所宣称的,他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对生 前,也小无困惑乃全矛盾,然而对他这样一个对生命现象极 其倾心的人来说,这只能深化他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检视他 的义论和杂论, 难发现他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 高蹈于世的人,而足一个入世甚深的人。 过他的入世并不 足从社会政治出发,也/卜是从伦理道德出发,而是从生命出 发,从对生命的体验和关怀出发,因此,他所关注的社会政 治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都口』归结到生命问题上来,或者说, 他是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社会政治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的, 这就导致他思想上的独特性。沈从文自、认为是个“对政治无 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并决心要“用一支笔来好好地 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21,就根 源于这种思想上的独特性。这种思想上的独特性,反映到他 的创作中来,就足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构筑一个 独特的艺术世界,一个生命化的艺术世界。他所建构的湘西 世界和与之相对立的都市世界,实质上就足两个呈现出对立 形态的生命世界。前者代表一种理想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形 式,足沈从文视之为生命寄托的精神家园,可以看作是民族 生命精神的一种象征;后者则是一种堕落的处于枯竭状态的 生命形式,在沈从文看来,这种生命形式 仅导致个体生命 精神的沦落,“培养成一种阉宦似的I;Ij性人格”,而且使“整 个民族向卜发展即受妨碍”[】】,因而是一种应该“趋避”的 生命形式。这两种对立形态的生命形式,成为沈从文生命诗 学的挂奉构架,从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对十生命问题的独特思 考及其独特的艺术掌握方式。 独特性足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作家区别于他 人而获得独立创作品格的标记。长期以来,对沈从文的创作 存让着种种争议,究其根源,在很人程度上足对其创作独特 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较多地局限于对外部因素的研究,因此, 需要突破政治性因素的限制,进一步深入到沈从文独特的创 作格局及其深层心理结构中去,需要深入到其独创性的生命 诗学中去。沈从文对生命的独特看取与理解,是形成其创作 独特性的核心内涵所在,其全部创作立足于对生命的终极关 怀, 足于艺术世界的建构。从根本上说,他所创造的艺术 世界足一个主体情感对象化的生命世界,他足从自我的生命 体验出发,通过艺术世界的建构,指向生命的终极意义与终 极存 ,由此构成其独特的生命诗学,其创作独特性就根源 .2. 命的信仰深刻地影响到他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不町避 免地影响到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念。沈从文一生对政治都 表现出极为复杂与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有意识地远离群 体性的政治活动,不加入任何党派,反对滥用权力残害无辜, 在权力与真理、知识的取舍之间,他信奉真理与知识,拒斥 权力, 他一再声言“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 放下权力。”【4】这表现出他在主观意识上超脱政治的一面: 另一方面,他实际上涉及政治之深,又是他始料 及的,这 与他超脱于政治的主观意识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总是近乎 本能地以文学的方式介入政治,以文学的思维方式和“乡下 人”的道德标准判断政治问题,这使他把自己置于一个极其 尴尬的位置上,用一个比方的说法,他是一只脚踩在文学的 “船”上,一只脚又踩在政治的“船”上,这两只“船”的 方向却并不一致,因此,他很难在两只“船”之间保持平衡, 结果他只有掉到水中去。在沈从文矛盾性的政治态度后面, 隐藏着一种内发性的深层心理动因,这就是他一生不曾移易 的生命信仰。对沈从文来说,生命信仰已经内化到他的深层 心理结构中,成为一种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潜在地制约着 他的行为方式与社会政治观念。这使沈从文在理性意识上对 政治取“趋避”态度,因此从显性层面上看,他对现实政治 似乎表现出一种超然性姿态,但来自深层的潜意识驱动力又 使他对政治保持一种出乎本能的警觉。沈从文从自身经历出 发,清醒地意识到在现代中国,政治最直接地关乎生命个体 与社会群体的生死存亡,关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这又使他 不自觉地以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去涉入政治,这种行动的深 层心理动力出自生命至上的信仰与立场。沈从文政治上的矛 盾性深刻地影响到他的创作,并通过他的作品表现出来,形 成其创作中一些特有的矛盾现象,其创作独特性也与此不无 关系,同时这形成沈从文生命诗学的一些独特性质,使其文 学观念与创作风格呈现出独异的色彩。 其二、从沈从文的文学观来看。沈从文不仅强调对生命 的信仰,而且强调对文学的信仰,在他看来,两者具有内在 的联系。他曾这样告诫文学青年:“你们在过去总说对文学 有‘兴趣’,我意见却要你们有‘信仰’。”“对文学有信仰, 需要的足一点宗教情绪。”[51对生命的信仰和对文学的信仰, 构成其文学观的两个重要维度。出于对生命的信仰,沈从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吴投文:沈从文的创作独特性新探 总是以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去注视生命与生活,他一再慨叹 “人生町悯”,这种慨叹贯穿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成为其创 作一种独有的基调,这使他的作品往往浸润着一种深沉的人 生悲悯感与苍凉感,同时混合着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无可奈何 感,乃至虚尢感。这使他的作品往往在表面上呈现出一种融 和着诗意的暖人色调,形成其独具一格且为人所津津乐道的 牧歌情调,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在深层里却是一曲交织着 悲凉与沉痛的歌吟,发人深思,显示出一种思想上与情感上 他的文学观是一种生命文学观,一种不合时宜的文学救世 观,这必然造成他在现实政治中进退维谷的困境。政治需璺 文学成为一种工具,必然璺消解文学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 下,坚守文学的独立性就成为“不识时务”之举,不用说这 种坚守本身就意味着对政治的对抗,其真正的要害在于,要 向政治挽回文学的独立性,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政治发生冲 突,这样就小可能像沈从文所想望的那样能超脱于政治之 外。政治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牢笼,在政治功利性与文学独立 性的冲突与对峙中,结果总是文学被关进政治的牢笼,受到政 的双重穿透力。沈从文的这种创作追求与风格色调, 其生 命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源于他对生命的深情关注与深度透 视。征沈从文的文学观中表现出来,就是对人生悲悯感的强 调,在他看来,人生悲悯感不仅是构成文学经典的一种重要 质素,而且是他用来评价作家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指出:“写 作足要有信心,有热诚,不计功利,不问成败,正义感特别 强,对人生充满悲悯博大情怀,而又能坚持到死去干的一分 庄严工作。”【6】他在论及鲁迅时,曾多次指出鲁迅作品中的 人生悲悯感及其所蕴涵的深刻的诗意,认为这是鲁迅作品得 到盛誉的一个重要因 】。在他的许多评论中,都 难发现 这种重人生悲悯感的倾向,从中表现出沈从文对生命执着不 移的信仰。另一方面,出于对文学的信仰,沈从文的文学观 美学 想也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主体独特性。沈从文文学观 的核心足标举文学的独立性,强调文学的本体性,这代表他 在文学上的基本立场,一种文学本体论立场。从这一基本立 场出发,沈从文对文学的政治化和文学的商业化两种不良倾 向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认为文学一旦与政治结缘,与商业 合流,就会导致取消文学的独立性,文学的本体性则被政治 性与商业性所取代,作家的主体性由此消解在背离艺术规律 的非创造性活动中。沈从文一贯反对作家清客化,反对作家 参 政治活动,反对将文学创作作为谋取商业利益的手段, 都川‘以从他的文学奉体论中找到根源。但是,沈从文又 是 一个纯艺术论者,他对文学的社会政治功利性有非常清醒的 认识,在不损害文学审荚性的前提下,他给文学的功利性以 应有的地位。他多次谈到文学的政治功利价值,认为“文学 可以修正这个社会制度的错误,纠正这个民族若干人的生活 观念的错误”IS],“好的文学作品应当具有教育第一流政治 家的能 ”【91,但需要指出的是,他看取文学功利性的视角 却又 是从社会政治立场出发,而足从其独特的生命 场出 发,这就必然构成 社会政治奉身的冲突。沈从文的矛盾性 也在这里表现出米,一方面,他从文学独立性的立场出发, 超然十政治之外,没有参与任何集团性的政治活动,另一方 血,为维护文学的独立性,抵抗现实政治对文学的强力侵扰, 他义常常小由自主地涉入带有政治性的义学论争之中,尤其 是枉四 年代后期,他介入现实政治之深,除对民族前途的 忧虑之外,与其文学规和生命观也具有内在的联系。从本质 l:说,沈从文足一个悲剧诗人,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 治的强力控制或潜在规约。毫无疑问,在现代中国面临政治重 大转型的时期,这一状况造成许多作家的悲剧性境遇,沈从文 当然也不例外。对沈从文来说,对生命的信仰与对文学的信仰 交织为一体,形成其独特的生命文学观,并深刻地影响到其 创作中,赋予其生命诗学以特异的性质,其全部的创作独特 性都可以从这种具有主体独特性的生命诗学中找到根源。 其三、从沈从文的创作实践来看。生命信仰不仅足沈从 文文学观的一种统摄性因素,而且也是其全部创作的一种统 摄性因素。沈从文的早期创作具有爆发性的特征,作品不仅 多而杂,而且流于一种 面化的日常生活叙事,给人以慌 择言的感觉,这固然与他对文字的掌握程度和艺术积累有 关,其深层原因却在于对人生苦闷与生命焦虑的宣泄式表 达,创作成为他的一种生命寄托方式,通过创作町以缓解生 存压力和提高生命品格,因此,他的早期作品虽在艺术上存 在着致命的弱点,但都毫无例外地是从生命深处流出来的音 符,是生命之诗,具有生命的原色,可谓自然天成,绝假纯 真,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标一格,初显沈从文创作上的独特性。 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作品则趋向一种内敛式的沉静与抒情 性的平和,在艺术上臻于化境,鲜明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主体 独特性,这并不仅仅表明沈从文在艺术风格上的成熟,更重 要的是表明沈从文表达生命体验方式的转化。如果说,他早 期创作所表达出来的生命体验呈现出外发性特征,在形式上 表现为自内向外的生命力喷发,那么,他在创作成熟期的生 命体验则呈现出内敛性特征,是一种深度生命体验,在创作 观念上表现为和谐与节制的美学原则。这时期沈从文的创 作,尽管数量上明显减少,但在艺术上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代表性作品多产生在这一时期。需要注意的足,尽管沈从 文的成熟期创作与其早期创作呈现出重大的差异 变化,但 仍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对生命的关注与抒写仍是其创作的核 心,沈从文的创作内驱力仍在很人程度上根源于生命焦虑, 不过其生命焦虑的性质已发生变化。沈从文创作早期的生命 焦虑主要表现为一种个体生命焦虑,而其创作成熟期的生命 焦虑则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文化焦虑,换占之,足一种社会 群体化的生命焦虑,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民族文化心态。沈从 文的后期创作发生重大变异,情况较为复杂,他在1940年 前后开始的创作“向内转”,表现出“抽象的抒情”性质,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追求向生命的更深处迈进,追求对生命的神性抒写,具有浓 厚的弗洛伊德色彩j 尼采式的超人意识, 管表现出极其町 中国文学史上确乎足“最后一首抒情诗”,具有终结性意味, 他的生命文学观与独特的创作风格显示出 异的品格与美 学追求,称之为“沈从文范式”并不为过,对2O世纪中国 文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尽管在沈从文的整个创作过程中 贵的探索意识和艺术创新精神,但从总体上看,得失参半, 并没有 艺术上取得多少新的突破,倒是从中 ‘以看出沈从 义的创作后继乏力,已经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这足沈从文 创作的尾声。这时期支配沈从文进行创作的是一种土导性的 文化焦虑,其创作格局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小说创作火幅度 减少,散文、杂论与文论显著增多。他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 生命重造 义化重造,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重造、民族重造 不断出现新的变异,但生命信仰作为其全部创作的统摄性因 素并没有改变,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显现出一个整体性的生 命诗学构架,这足其创作最为显著的标志,也足其创作独特 性的根源所在。李健吾在评论《边城》时颇具创见性地指出, 小说家依据“性质的不同”町分为两种,一种足“人的小说 和义学运动的重造,他把中国现代政治的症结归结为民族生 家”,一种足“艺术家的小说家”,“前者足天真的,后者是 命 的篓缩_Jj.文化精神的沦丧,认为实现国家重造与民族重 自觉的。”他认为“沈从文先生便足这样一个渐渐走向自觉 造的前提条件足生命重造与文化重造,这与他的政治态度是 的艺术的小说家”,“他热情地崇拜美。在他艺术的制作里, 相一致的,与他的文学观和生命观也是相一敏的,在其创作 他表现一段具体的生命,而这生命是美化了的,经过他的热 中表现出来,成为其后期创作中的“生命重造”主题。 情再现的。”【l uJ沈从文确实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出于对艺 沈从文的创作道路具有强烈的悲剧性意味,说到底,他 术本质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对“具体的生命”的艺术表现成 足一个义学的殉道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足“用一支笔 为他最高的创作追求,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正足基于这种 柬好好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2O世纪生命取 的形式”, 自觉的创作追求,沈从文的创作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和意义时,来谨谨 显示出其主体独特性。沈从文生命诗学的提出,其意义就在 慎慎写最后一首抒情诗”1 1。就其创作的全部独特性和一种 于为揭示其创作独特性探索又一条途径,同时,对探讨沈从 特定的文学形态而占,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创作在2O世纪 文在2O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影响与地位也不无意义。 参考文献: 【l】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A】.论小说十家[C1.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169. 【2】沈从文.水 【A】.沈从文文集(第lO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294. 【3】沈从文.长庚【A】.沈从文文集(第ll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291. 【4】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转机【A】.沈从文文集(第9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221. 【5】沈从文.给志在写作者【A】.沈从文文集(第l2卷)I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109. 【6】沈从义.职业与事业【A】.沈从文文集(第ll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360. 【7】沈从文.论中国创作小说【A】.沈从文文集(第ll卷)【c】.广州:花城出版他1984.1l6. 【8】沈从文.兀旦U致《文艺》读者【A】.沈从文文集(第ll卷)【C1.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332. 【9】沈从文.给一个军人【A】.沈从文文集(第ll卷)【C】.广州:诧城出版社,1984.353. 【lO】李健吾.李健吾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53.54. 注:本文为湖南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A New Exploration into the Uniqueness of ShenCongwen’S Creation of Literary Lltera WorksWo 、 U T0U.wen (School ofHumane Studies,University ofScience nad Technology ofHtman,Hunan Xinagtan 41 1201,China) Abstract:There existed all essential frame ofli ̄poetry in all the works ofChenCongwen from which we can sense his unique thinking and mastery of artistic way about life・concerned problems.Starting from his self experience of life,he aimed to pOint out the ultimate meaning and existence of life by building all artistic regime.Thus came his unique poetry of lfe which indicatde the root of hisuniquenessin creatinglietraryworks. Key words:liE;life poetry;uniqueness of creation 责任编辑、校对:张东焱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