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沈从文小说的女性视角及其美学意义

沈从文小说的女性视角及其美学意义

2024-05-1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l2卷第1期 2012年2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Feb.2O12 lI12 No.1 沈从文小说的女性视角及其美学意义 陈莉灵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沈从文塑造了复杂的女性形象,其女性观集赞美与批判于一体。这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心理有关。这种矛 盾性不仅导致其女性观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其小说美学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沈从文以城乡互为视角来结构小说, 矛盾的女性观使他对乡村的赞美是矛盾的,作品的张力使他在批评都市时的态度是犹豫的,这也造成了他小说叙事 维度的单一性。 关键词:-k-性视角;女性观;矛盾;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699(2012)01—0089—04 DOI:10.3969 ̄.issn.1671—3699.2012.02.02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作品被评价 情的天真纯粹时,作者并不忽略女性所特有的美。 为散发着“泥土的香气”的“真正的中国”[1]的作品。 比如翠翠“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翠翠爱上傩送并 无论是描写美丽的湘西世界还是空虚的都市生 非由于他是富有船总的儿子.在两兄弟中选择傩送 活,沈从文的作品大都围绕与女性相关的恋爱、婚 只是出于爱情。至于沈从文塑造的农村世俗女性形 姻和家庭问题展开,对女性命运的探讨是沈从文 象,她们与少女一样美丽而多情。相比之下更多地 作品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他的女性观集崇拜与 具有人情味。这典型地体现在娼妓形象上。如即使 漠视、赞美与批判于一体,这样的矛盾性使其成功 是一向被传统男人所轻视的娼妓。沈从文也是以尊 地塑造了复杂的女性形象.也使其小说呈现出多 重的态度塑造的。“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 层次的美学意义。 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 中人还更可信任。”[3 这些青年男女“生命原则与 自然的神意合一,显示出自由自在的生命本色。”删 沈从文一直致力于营造“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虽久居繁华都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昀。在作品中把希望寄 市,但始终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都市生活,都市 托在了女性身上。他热情地赞颂爱与美化身的少 文明掩盖下的道德沦落弓!发了他对故乡淳朴民风 女,却无法摆脱男权思想的局限。一再地让这些女 的怀念。正如沈从文在自传中所说:“现在还有许多 性在男权话语世界陷于“失语”.被动地接受悲剧的 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 命运。在《边城》里,傩送想方设法向翠翠表明心迹, 去给我的印象里。”【2】因而,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 可翠翠不是“抿着小嘴笑笑”[3]422便是“脸还发着烧 多是构筑在过去对湘西女子的美好印象之上,她们 不便作声”[3]428。翠翠矜持、沉默的“美德”让她纤弱的 是美丽、善良和淳朴的。沈从文把女性,尤其是湘西 心得不到理解,连爱情都时刻有失去的危险。沈从 女性作为道德理想的承担者,作为自然界中美好的 文着意刻画农村世俗女性的善良与淳朴,却在无意 客观存在呈现读者面前,以女性形象间接地表现出 间将她们置于男权世界的附属地位,忽略了她们的 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偏爱和崇拜。 主体性。《丈夫》里妻子老七甘愿做娼妓养活丈夫, 沈从文热情地赞颂湘西风物所滋养的小儿 当没有时间侍奉丈夫时她痛苦地自责并一再地弥 女——他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是毫无功利、 补过错,最后为维护男人可笑的尊严回到乡下。老 纯属天性的,充满了“生命的本色”。在写小儿女性 七美丽、善良,不乏世上好女子应有的优点,但同时 收稿日期:2011-12—01 作者简介:陈莉灵(1988一),女,浙江丽水人,浙江师范大学2010级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研究。 89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又是原始愚昧、逆来顺受,她唯夫命是从。缺乏主体 意识的觉醒。沈从文从生命的审美高度给予女性热 情的赞美,却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赋予她们掌握自己 命运的权力。 在塑造都市女性时.沈从文持的是一种挑剔的 眼光.以“乡下人”的身份和标准来揭露都市文明掩 盖下的丑恶。小说《绅士的太太》的开头这样写道: “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你们石头打他的妇人,我是 为你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旧一个“你们”表明沈从 文坚守“乡下人”立场,自觉地与城市上流社会保持 距离,并通过这面“镜子”无情地揭露城市上流社会 的沉落。这些都市女性每天的生活就是打牌与做 客,她们享受着男人的虚情假意,过着自欺欺人、醉 生梦死的生活。在沈从文看来,她们具有虚伪、矫 情、自私与势利的特点,“除了色欲意识和个人得失 以外,别的感觉官能都有点麻木不仁。”I7J对于这样 的病态女性,沈从文对她们予以无情的嘲弄与批 判。 无论是处于自在状态的翠翠、萧萧.还是主动 追求爱情的如蕤、薄寒。她们都不自主地陷人了男 性中心的世界,她们的情绪时时受到男性的牵制。 翠翠的“喜”是因为知道傩送心里有她,“忧”是因为 听到碾坊的传言担心傩送不要她,第一次偶遇时她 就被傩送大方的言谈和放肆的笑惹得心神不宁。另 外,女性命运无常,总是被男性主宰。萧萧命运先是 受夫权主宰,后则和儿子联系在一起。如蕤这样的 都市新女性似乎是自由的,“她们逃避了中国女性 挣扎了数千年的传统宿命婚姻——那种由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与个人爱欲冲突所造成的毁灭。”[81然 而,她们还是烙印很深的“旧女人”,她们把全部精 力都用在挑选男人上,她们内心的恐惧来自男权社 会强加给她们的阴影,她们的矛盾也彰显着作者的 两难选择。 沈从文复杂、矛盾的女性观的产生有着深远的 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探讨、分析这种原因和心理 过程,对了解其特殊的女性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沈从文出身在湘西一个有着苗、汉、土家族血 统的家庭。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氛围对沈从文的性 格气质、审美倾向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 90 他在男女婚恋观、性爱观等方面持较自由、开放的 态度,往往置汉族传统道德观于不顾 。在他的湘西 小说中,很多都反映湘西女性对爱情的追求.男女 恋爱自由少有礼教的束缚。连寡妇也享有再婚的宽 容。 沈从文的成长道路中,“女性情结”一直伴随着 他。他出身于军人世家,但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一 直是母亲在家中主持家业,因此沈从文的性格与教 育多受母亲影响。他的母亲出身于一个新式的书香 家庭,不仅“极小就认字读书”,还“懂医方,会照 相”。沈从文在自传中讲到,“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 不少,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决断——做 男子极不可少的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 少,得于妈妈的似较多。”【 明这个有文化的新潮母亲, 使沈从文对女性的崇拜意识从小就存于心中。说到 沈从文的家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他的九 妹沈岳荫。她是沈家最小的一个孩子,聪明漂亮,富 有灵性。沈从文与九妹关系非常好,他写的许多乡 村少女得益于九妹给予他的灵感和现实感觉。他塑 造的乡村女性形象在语言、神态、动作上都有这个 调皮、机灵而又带有一点忧郁的九妹的影子IS]。优秀 的母亲和姐妹使沈从文对湘西女性温和善良的品 性有了最直接的感知。这也使得他带有不少女性特 有的温和、纤细、敏感的气质。因此,沈从文性格形 成的这种女性影响,为“女性美”在他心中引起共鸣 莫定了基础。正是这种特殊的地域背景、文化个性、 心理素质,使他能够从与传统男性作家不同的角度 看待女性,形成他女性崇拜的创作 13,理。 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的作家,沈从文不可 避免地受到传统男权思想、伦理道德的制约.他所 描写的女性及熔铸在女性形象中的女性观不可避 免地受其影响。沈从文对女性的热烈赞美是基于男 性中心的。他不遗余力地刻画女性的美丽,集中于 对她们的外部特征——第二性征的描述。“美貌和 年轻便成为千古不变的男权文化传统中男性对女 性形象的千古不变的追求”㈣,可见沈从文对女性美 的欣赏是站在男性审美视角下进行的。如前所述。 沈从文虽然很少贬斥女性,但他的女性观仍未摆脱 男权中心的传统.在叙述方式上不可避免地采用男 性叙述话语。比如在《丈夫》中写道:妻子为了平息 闹场的士兵,主动陪睡,事后还和老鸨谈笑士兵的 醉态。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丈夫面对妻子卖淫时的 失落感与受辱感,却无视妻子的辛酸和她痛苦挣扎 第1期 陈莉灵:沈从文小说的女性视角及其美学意义 的心理。由此可见,沈从文的小说对女性的解读常 显得过于片面,忽视了复杂的女性心理,尤其是灾 难性的女性心理感受。而表象化的描写又容易使读 者对其笔下的女性人物产生误解。这也是沈从文在 无形中对女性产生轻视的原因.使得他的女性观呈 现矛盾与复杂。 沈从文怀着对五四新思潮的热忱从湘西来到 北京,或者说是为了追求新生活逃离了湘西。沈从 文初到北京时曾说,“趁此机会极力摆脱那个环境 ……不管什么事,只要能混下去,总比那成天杀人 的地方混强得多。”【13]都市生存的艰辛和都市人性的 堕落,加上情感危机的影n向,让他倍感失望,“乡下 人”的性格显现并影响着他的女性观与创作。“在这 篇沈从文自己极为看重的序(即《习作选集代序》) 中反复十多次将自己定位于‘乡下人II'【 ,可见沈从 文非常明确地坚定“乡下人”的立场,这种“乡下人” 的心理特征在他的女性观中鲜明地反映出来。沈从 文以人性为价值标准来确立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 感情基调,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城乡世界,以湘西世 界的自然之女和都市社会的知识女性相互对照,试 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世界,但在创作中,两类女 性却走向了两个极端。他对翠翠健康美丽的形象推 崇备至,也对吊脚楼里做皮肉生意的妓女报以尊 重.却对生活在病态都市里的绅士太太进行无情地 批判。“乡下人”的自我意识建构和身份认同.与城 市的疏离和对乡村的依恋使得沈从文在处理都市 与乡村女性时表现出了鲜明的立场,他在看到都市 女性的问题时却忽视了乡村女性的苦难。 沈从文矛盾女性观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历 史文化背景,这种矛盾性不仅导致沈从文女性观的 复杂性,也带来了沈从文小说美学的复杂性。 首先,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沈从文以乡村和 都市互为视角来结构小说。他以“乡下人”的眼光看 待城市,在作品中极力构建一个美好、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湘西世界,而与人性沉沦、充满“病相”的 都市形成对照。沈从文颂扬散发着生命本色的湘西 儿女,对他们怀有“不可言说的温爱”[313鹂,希望用乡 下人朴素善良的优秀素质重铸灵魂。他赞美湘西, 但却无法避免湘西世界的残忍与愚昧,偏偏让笔下 那些可爱的乡下人具有元法克服的缺点。萧萧是最 让沈从文心痛的人物之一.她受骗失身,幸运地免 于“沉潭”,但却没有醒悟,麻木了一世,让后代重复 着童养媳的悲剧。 沈从文的“乡下人”眼光是身在城市的投射,当 他不遗余力地嘲讽都市的堕落时。有时也显得不自 信。沈从文批判都市的病态,但对积极向上的都市 女性的态度是肯定的。在《三个女性》中,沈从文用 心地描绘女子姣好的面容,让她们拥有良好的品 德,用文中人物仪青之口赞美黑凤是“人类最完美 的典型”。这赞誉甚至可以与对翠翠、三三这样的湘 西小儿女的赞誉比肩。更有如蕤、《都市一妇人》里 偏执的都市妇人,她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阿黑、 黑猫这样的乡村女子有精神上的共通性。她们同样 真挚而热烈,渴望摆脱社会庸俗的人生形式。 其次,沈从文矛盾的女性观使得沈从文对乡村 的赞美也是矛盾的。伴随着“乡下人”身份意识认同 的逐渐完成.他对都市社会进行着尖锐而深刻的批 判。“但他不是笼统地批判现代都市文明,而是批判 现代都市文明的‘病相’或病态,主要限制在精神的 层面。”旧也就是说,沈从文对都市物质生活的繁华 与优越并不排斥。在小说创作中,沈从文直接描写 都市生活的“病相”,又以健康的湘西世界来反衬。 然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与现实的湘西并不相 符,他笔下美好的湘西实际上是以空间概念置换了 时间概念,作为批判现实都市的工具。因此,他对乡 村的美好赞美也只能是虚幻和矛盾的。沈从文在批 判现代商业化社会以及金钱关系对人精神的腐蚀 时,却无法回避原始的湘西社会的愚昧,而所谓的 “文明”不仅毁坏了城市,也毁坏了乡村,他对乡村 的赞美与对都市的批判一样,不仅仅是矛盾的,态 度上也是犹豫和不坚定的。 再次,沈从文矛盾的女性观在作品中形成的张 力使得他在批评都市时的态度是犹豫的。如前所 述,尽管沈从文采取了女性视角,但其叙述话语是 男性的。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沈从文不可避免地使 用男权中心话语来叙述女性。在城乡互观的叙事 中,我们还应看到,沈从文的反思及叙述是将女性 作为视角的出发点。“爱与美的化身”翠翠这样的湘 西少女一向被认为是完美人性的典范,是沈从文推 崇的理想道德的承担者。其大多数作品正是以女性 作为主角。都市题材小说中,沈从文常常把男性知 识分子描绘成“阉鸡”模样,同样是用女性的视角去 批判城市知识分子,表现他们“仿佛细腻,其实庸 9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1 2年 俗”,“仿佛和平,其实阴险”,“仿佛清高,其实鬼祟”[16] 的丑陋相。表面上看,沈从文是以对女性的赞美来 实现对男性的批判,这一表象与传统的男性话语是 相反的。但细细品味之后,我们发现,沈从文女性视 的最为娴熟也是最为成功的叙事策略之一。但它也 造成了沈从文小说美学的单一性。综观沈从文的小 说创作,乡村往往寄托着沈从文的理想,都市则是 其批判人性堕落的标靶,而采取的视角却多为女性 视角。这一选择带来了作品描写的独特性。使得沈 从文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女性及女性心理较为 成功的男性作家之一。但也牺牲了沈从文小说美学 角的外衣下裹胁的仍是传统男性话语的言说方式。 从女性角度来批判男性,这本是作品一个独特的角 度,但传统男性话语的言说方式却使得沈从文的批 判多少显得犹豫不决。 最后.矛盾的女性观造成了沈从文小说叙事维 的多样性。而男性的萎靡和缺席不仅仅是男性作为 小说人物构成上的缺憾,更使得男性在参与小说的 度的单一性。女性视角是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运用 建构时缺少了应有的审美纬度。 参考文献: f1]津守阳,何培忠.沈从文女性形象中蕴藏的“乡土”c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2):58—64. 『2]沈从文.沈从文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8. f31沈从文.沈从文集:边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4】吴投文.沈从文的生命诗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68. 【5]凌字.从边城走向世界[M].长沙:岳麓书店,2006:225. 【6]沈从文.沈从文集:萧萧[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215. 【7]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M]//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44. [8】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文学评论,1986(6):52—68. [9】刘洪涛,杨瑞仁.沈从文研究资料:上[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412—413. [10]沈从文.从文自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8. [11】刘洪涛.沈从文与九妹fJ].报刊荟萃,2003(5):15—17. 【12]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18. 【l3】沈从文.沈从文自述【M1.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59. [14]罗宗宇.沈从文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33. [15】高玉.论都市“病相”对沈从文“湘西世界”的建构意义【J].文学评论,2007(2):143—147. [16]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6册[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324—325. The Female View and Aesthetic Signiifcance of Shen Congwen S Novels CHEN Li——ling (ZhejiangNormal University, ̄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Shen Congwen shaped complex images of women.His female perspective was a combination of praise and criticism,which was related with his family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psychology.The contradiction brought out the complexity of both his female perspective and his novel aesthetics.It is mainly that Shen's novel was built from the reciprocal perspectives of village and city, the contradictory praise on village WaS resulted from the contradictory female views,it in the novels led to the hesitate attitude when he criticized the city,it also caused the oneness of narrative in his novels. Key words:female perspective,views of women,contradiction,aesthetic 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洪琴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