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谈

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特别关注 广西岑溪市教育局教研室(543200) 罗永贞 当前,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农村留守儿 童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社会各界人士特 别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2006年,由我们教研室牵头, 全市所有的小学几乎都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诵 读经典诗文,提高双文素养”的研究与实验。几年来,按照 总课题组的要求,我们有计划地按年级组织学生读《弟子 规》《三字经》等经典篇章。其中,《弟子规》对学生的影响最 大,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更甚。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 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一、行为习惯的变化 1.在家懂得孝敬老人 现在,农村里大多数都是老人(祖辈)带着小孩在家。受 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意识都比较薄弱, 而且时间、精力和能力也有限,他们对留守儿童所起的教育 影响很微弱,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 性、自私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不仅不懂得体谅老人的艰 辛,还与老人对着干,令老人们无可奈何。 自从读了《弟子规》中“入则孝”后,学生的行为改变了 很多。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 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了每一个学生在家必,贞要做到的 最基本的事情。我们要求学生读后要学会体谅父母,体谅 长辈,并帮着长辈千点家务活,帮父母或爷爷奶奶捶捶背、 捏捏脖子,以让家长消去一天的劳累,还要自觉完成作业, 好好学习,让家长“省点心”。很多学生在身体力行中都变 好了。 2.在校勤学守纪 留守儿童由于情感的缺失,很容易形成任性、自卑、心 胸狭窄等性格。情绪容易失控。读了一段时间《弟子规》后, 他们在校的表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家住南渡镇夹宝村昌干9组的苏同学,在他很小的时 候母亲就病逝了,为了生计,爸爸外出打工,他和七十岁的 爷爷及大他l岁的哥哥在家。由于从小缺乏爱,爸爸长年 不在家,爷爷的隔代管教又是严格不足溺爱有余,做什么 事情都顺从他,时间一长,就造成了他任性、自尊心强、心胸 狭窄的个性。他还容易情绪失控、易怒,同学们一句无意的 话就很容易激怒他,经常不是和别人闹矛盾就是在课堂上 捣乱,搅得别人不得安宁,不仅全班同学怕他,甚至许多老 师也拿他没办法。 2011年秋,他来到南渡镇盘古中心小学寄宿部就读五 年级。当时盘古中心小学正蓬勃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读书活动,倡导全校师生诵读《弟子规》。该班语文教师特别 找来苏同学,要求他一周内背下总序以及译文,然后再来和 老师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天,他来到办公室,把《弟子规》的总序部分和译文 背诵了出来。语文教师听后高兴地对他说:“很好啊,给你一 周时间,你三天就背诵下来了!对照‘泛爱众,而亲仁’的意 —_——1啊阿啊啊 、1_ 、 /-2)/ 思,你觉得自己过去的做法好吗?”他惭愧地低着头说:“不 好。我过去对同学不友好,不谦让,还在课堂上捣乱,影响 全班同学上课。老师,今后我一定改正,再也不会那样对待 同学了。”从那以后,教师经常要求他诵读、背诵《弟子规》里 的内容,引导他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他慢慢地变了,和 同学相处得融洽了,对老师特别有礼貌,也能认真听课了。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 那些外出务工的家长,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 往会有愧疚,往往会以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孩子要什么都满足其要求,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 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里逐渐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 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 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取 向。解决这一问题,《弟子规》不愧为一剂“良药”。 1.帮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 《弟子规》提出“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提倡 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 而不实,虚浮佞巧。在人格培养中,《弟子规》强调要“见贤思 齐,见不善而内自省”,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 评,勇于承认错误。如诚谏镇中心小学学生粱光城,父母在 广东打工,都是技术工,工资较高,经济上对他几乎有求必 应。他有时候会对教师编一些理由请假,教师以为他在家, 其实他是进了网吧。他每天放学时间准时回家,爷爷奶奶 就以为他上学了。他把教师和家长都骗了。随着对《弟子规》 的不断诵读,他认识了许多道理,一改过去的学习态度,懂 得讲诚信了,不再欺骗家长和教师了,还能珍惜时间,把精 力放在学习上,也认识到了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不再乱花 钱了,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弟子规》的学习可以确立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正 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并能教给学生一些具体可行的为人处 世之道。比如,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凡是人,皆须爱,天同 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 大,人所服,非言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仁爱与平等,对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建 立自信有很好的作用。 现在,我们全市小学生都在读国学经典,都在读《弟子 规》,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使“育人”教育达到了高效。我想 说,如果留守儿童的心田是一块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 的沐浴与滋润,那么,《弟子规》就是阳光雨露,“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我们不求急功近利,但求植根心灵;不只 口上背诵,更在身体力行。《弟子规》正在慢慢地改善着留守 儿童与教师间、祖辈间的紧张关系,为建立和谐校园、和谐 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刘宇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