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土地利用变化研穷t8.1 ̄及展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刘虹 [摘要]本文综合叙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以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土地变 化科学研究。 [关键词]土地利用 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重点。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历史时期土地覆被变化 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驱动因子,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趋势有助 于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 1国内外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早在20世纪9O年代以前,开展了一些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例如 利用Markov随机过程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分析,对农业土 地利用方式转化的分析等。这一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着眼于土地 利用本身的规划和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逐 渐深化,着眼于土地动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引起科学界的重 视,分别被“全球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 (IHDP)列入核心研究区域(冷疏影等,1999),其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与其它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是核心问题,而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因 子——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系统的机制是研 究重点(李秀彬,1996)。1995年,上述两组织发布了《土地利用/土地覆 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针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该计划提出了 三个研究重点: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土地覆被的变化机制、区域和全球 模型。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 NDP)启动了以东南亚为研究区的“土地 覆被评价和模拟”(LCAM)项目;1995年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开展了“欧 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研究;1996年美国开展北美洲 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同年,欧盟也推出了欧洲的LUCC计划。此外,日 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诸如“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研究” 等一系列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项目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李秀彬,1996)。这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特点是 注重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尤其对气 候变化和痕量气体排放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解土 地覆被变化机制和建立全球动态模型提供依据 l。 1.2国内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我国进行了许多LUCC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要是为 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在土地利用调查、规划、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图件编 制和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尤其是“八五”以来, 农业部、林业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单位在土地利 用调查和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例如建立了 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分类体系;完成了全国l:100万的土地利用、土 地资源、草场资源等系列图件;在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资 源和环境的动态变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中国资源环境宏 观遥感研究、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等。近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 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 国外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即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 际研究动向的阐述以及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模型研究方法的总 结;第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 被的建模研究;第三、利用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监测分析 研究;第四、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数据库的构建;第五、土地 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研 究侧重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刘 纪远等(1996)在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国家资源环境遥感 宏观调查与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和 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南京大学顾朝林教 授与地理所甘国辉研究员(1999)结合城市地理的研究,探讨了城市边 缘xE+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岳大祥研究 员采用景观动态原理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等(2000)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农业 生态系统影响机理及陆地表层人地系统动力学方面进行了研究;陈佑 启等(2ooo)探讨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生态群落的变化等在很 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空间格局,人类的需求及其活动 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影响则是广泛而深刻的;北京大学蔡运龙教 授(2OO1)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研究,对土地利 用,土地覆被变化所引起的社会经济领域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土地利用 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李秀彬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 傅伯杰研究员(2002)通过对土地质量的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土地 覆被变化的机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这些研究活动对于推动 我国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促使我国的土地利用研究工作与世界全 球变化研究相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 。 2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2.1 LUCC动态信息的获取方法研究 , LUCC研究目前面l临的最大困难是数据问题。具有多光谱与多时相 特征的遥感(Rs)是当前获取LUCC信息的工具。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 定误差,使得对常用资源卫星影像(中、小比例尺)判读结果不尽如人意; 另外,Rs无法正确反映因权属划拨所引起的用地类型改变(该地块物理 波谱未变)。基于此,人们发展了面向工程目标并借助3s集成技术的土 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首先遵循“同物同谱”原理解释不同时期资源卫 星影像或与以前土地利用图等进行比较;在发现变化区域后运用后处 理差分GPS技术实地获取该区域空间位置,与此同时人为记录当地土 地利用,覆被状况,以备属性数据处理之需,然后利用GIS进行空间数 据组织、管理、分析与可视化。因而,该集成系统面向多源数据、多结构 数据、多坐标系统数据,而且监测结果明显优于当前常规方法,体现了 “系统总体最优”原则。 2.2 LUCC驱动力研究与模型建立 在驱动力机制研究方面,目前颇受重视的内容是社会经济机制及 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包括:①体制怎样影响到具体的土地利用行为。 ②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的改变怎样作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 过程。③在大区域范围内,越来越重视国际性协定国家的环境与国土政 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回答这些区域性的政策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方式、 方法、时间、地点等问题。在区域LUCC主要驱动力比较方面,目前较为 致的意见是:自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原、山地等自然条件复 杂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政策等是影响人类扰 动强烈、开发历史悠久而较少受自然条件约束地区的主要因素。 2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与区域问题研究 无论是土地利用还是土地覆盖的分类,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 地区均存在着不同的分类系统。不同的区域,其分类往往具有不同的含 义。因此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又必须与所研究的区域规模联系起 来,在不同的空间规模尺度上进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建模与变 化的预测。有关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区域方面的研究,目前的一个 重要的内容是“热点地区”、脆弱区与典型地区研究。 3国内研究展望 跟踪国际LUCC研究动向,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 LUCC的驱动力、生态效应和LUCC区域模型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研 究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国的 LUCC研究应重点在以下领域着手工作:①要完善LUCC研究理论体 系,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研究工作才能做得更深入。而完善LUcc 研究理论体系,不仅是国内LUCC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国际 LUCC研究面临的挑战[63。②要展开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尺度的LUCC研 究,并且加强尺度问题上的综合,既要弄清LUCC的演变趋势和驱动力 因子,又要搞清LUCC对生态环境产生作用的驱动机制。③要努力构建 可在不同研究尺度和更多区域案例研究中普适性的LUCC模型。根据 不同的区域LUCC模型作出的LUCC预测,缺乏区域可比性。构建综合 性、普适性的LUCC模型,对于区域间LUCC研究成果的衔接和对比都 是非常必要的。 一参考文献 [1]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 [2]于兴修,杨桂山.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 经济地理,2001,21(1):95-100 展,2002,21(1):51-57 [3]史培军,宫鹏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吴传钧,郭焕成主编.中国土地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0-70 [5]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o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 学报,2000,55(6):698—706 [6]罗湘华,倪晋仁.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展[J].基础应 用与工程科学学报。2000,8(3):26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