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借鉴
作者:康晨
来源:《人文杂志》2012年第04期
内容提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现于欧洲国家,在现代西方国家中出现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思潮,他的主张区别于“苏联式”(“列宁式”和“斯大林式”),从学术流派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早期的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以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等为代表形成的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它的不同流派在研究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政治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激烈批判。它的一些方法、结论对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流派评析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4-0177-04
20世纪20年代,在现代西方国家中出现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思潮。德国哲学家柯尔施称其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视界不仅关注无产阶级及其革命运动,还关注到现代人的生存境遇问题。并尝试着按照新的历史条件制定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1955年,梅洛-庞蒂在《 辩证法的历险 》中称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他的观点同列宁主义的不同。本文通过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产生的兴起理论根据、社会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分析其存在的基本状况和对当下中国的时代意蕴。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理论根据及历史背景 (一)理论根据
在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争论中,有两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一是关于“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争议,另一个是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差异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显现出人们对马克思的理解。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48页。对于这两个十分敏感而又十分关系重大的问题,不应当简单的用“是”或“否”来回答,而应该做一些深入具体分析。对于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差异性和马克思内在思想的差异性问题做出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而且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兴起的理论背景。正因为如此,无论对这两个问题作何种解释,以及这两种问题是否存在,这一争论本身就是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内在理论根据。 王凤才:《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存在及其争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从不同侧面切入到现代人和现代世界的实质性问题。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正是现代文化和现代人性的自我冲突和对立。科学主义思潮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反映,人本主义思潮主旨在于对技术世界中面临的文化困境的批判。它们的存在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的外在理论原因。与此相对应,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分为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科学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潮。 (二)历史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这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据,而且有着现实的文化和历史原因。从时间上来看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上半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问题和革命策略问题;20世纪中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则是人类普遍的生存问题,他们试图寻找现代人摆脱普遍的异化或物化的文化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新途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兴起都源于是对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应答。 以俊卿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第一,20世纪初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经历的不同命运。
首先是在俄国十月革命,首次通过实践成功验证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观,1918-1922年期间,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和地区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但均失败。怎么认识这一社会现象。传统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来解释,而另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则从东西方社会结构的比较分析或者通过对无产阶级的自身状况和文化模式的分析,以卢卡奇和葛兰西为代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提出质疑,并提出了新的革命观。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即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更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是各种马克思主义广泛交流、交锋的时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在交锋中逐渐增大,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不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现代人经历的西方文化、历史困境成为当时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围绕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困境,马克思主义众多流派在讨论与争论中分化、形成,他们超越了阶级、革命的视域,转而文化层面分析,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即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西方科学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构成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多样化格局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在近90年的发展历史中,按照研究思潮的侧重点不同来分,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与多元化时期。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20世纪20-30年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18年10月,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匈牙利暴发了无产阶级的武装革命,卢卡奇加入匈牙利共产党投身革命。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革命失败后,卢卡奇同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思考、寻找革命失败原因,1923年,卢卡奇出版了《历史和阶级意识》, 以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5页。认为当资本主义最终的经济危机爆发时,革命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将依赖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成熟,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年。对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管提出了很大的修正。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时期。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30-60年代末)
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时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为代表,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霍克海默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希望以存在主义的部分补充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代表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想用精神分析学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结合;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结构主义则是科学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应该和结构主义结合,才能明确理解人类现实;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把目光投向现实的层面,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辩证法,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解释成一门经验科学。这些流派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重点寻找 “哲学家的马克思”,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侧重从心理层面剖析法西斯主义,通过现代人经历的文化-历史困境来争论,批判工业文明,补充、阐释马克思主义。④ 以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5页。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多元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 年代,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种注重将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致力于非教条式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学派;还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来解读,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着的所谓“理论空场”;以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代表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多元化,这些学派讨论涉及到了科技的应用、生态问题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从现代人面临的文化、历史困境问题转向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生活的问题;研究重心转向市场社会主义。
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的研究各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同一学派内部也有争论。因此,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但在有些方面存在共性,例如:开放性、现代化、多元化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从总体上看,很难说清楚到底有多少种理论自称或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我们只能就其在理论上和现实历史进程中的影响而枚举其中一些主要立派和学说,从而尽可能的准确地展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从类型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
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是其中影响最大、代表人物最多的一股思潮。其代表人物与学派也众多,比如:以卢卡奇等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赖希德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第一,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都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立场,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实践哲学,构建了人本学和本体论。 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第二,他们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出发,以人本主义为尺度,全方位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等。批判现存政治、大众文化等社会力量。并由此指出对现存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批判的必要性。
第三,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哲学出发,把革命理解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历史活动,突破了传统的认为革命就是夺取政权和经济变革。提出了包括意识革命、心理革命等在内的“总体革命”的设想。
第四,依据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特点,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具体方案。比如:“工人委员会”“自治社会主义”“非压抑的生存方式”等,关注人类社会的民主化,超越现存社会。④ (二)西方科学马克思主义
西方科学马克思主义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意大利理论家德拉-沃尔佩、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为代表人物,它是作为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力图按照现代科学的精神重建马克思主义。
第一,西方科学马克思主义各流派都试图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实证的科学体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具有继承性的论断是错误的,主张二人的对立。以此为出发点,他们进一步从唯科学主义的立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学说。德拉-沃尔佩把马克思理解为一种“科学辩证法”,其实质是从具体出发,经过理论抽象后,再回到可实证的具体性的科学方法。阿尔都塞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多元决定论”。
第二,运用实证科学的思维理解社会活动和历史进程,反对人本主义立场。其结果否认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创造本性,这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东欧马克思主义兴起于从1948年“苏南冲突”到1968年“布拉格之春”这一历史进程。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捷克存在人类学派等,从理论上讲,它延续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和卢卡奇等人所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它与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有相近或者相同的立场,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以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书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以独特的方式确立了人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超越传统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现代人面临的技术理性等异化社会力量进行批判,关注人类的普遍困境。 第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跟进东欧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一方面,通过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点和阶级观点的扬弃,打破斯大林模式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旗帜,通过关注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主题,特别是政治哲学的主题,对社会进行总体批判。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蕴
(一)理论意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当代社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寻求西方革命的道路,批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但在20世纪50-60年代,斯大林的错误被揭露;在20世纪80-90年代,苏东剧变的历史关头,它们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并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正确对待。
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资本主义的象征,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问题与弊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的现实意义。
第三、他们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新世纪人们生活前进的路标,是推动社会的发展前进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当代意义。 (二)现实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可资借鉴的领域
哲学研究领域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全面认识、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并将其运用于当下中国哲学发展的创造活动当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为我们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构建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途径。
第三,通过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端正了我们构建中国哲学的态度,从而正确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问题解决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把现代性的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归罪于现代性本身,而是深入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困难与问题的根源。趋利避害,通过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目前的社会体制不完善的现实出发,推进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体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也是中国在现代性的进程中趋利避害的最好印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