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词成为写作的源泉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墨 鐾 : . 让古典诗词成为写作的源泉 陈燕珍 (南安市康美中学,福建南安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作文教学中.有 362300) 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 效指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厚 学生的文化底蕴。中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古典诗词,学生一直在 学、在背诵。但这种学习大多停留在古典诗词这一层面,本文 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让古典诗词成为写作的源泉。 关键词:古典诗词考场写作引用 借鉴 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的璀璨 明珠。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每一篇诗词都是 作者心血的结晶,无论是从诗词的语言、内容,还是结构上,都 有很多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尤其是中学生,如果 在考试作文中引用或借鉴古典诗文。就会使文章增色很多。妙 用古诗词不仅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还可以使文 章散发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无疑是使考场作文“出彩”、 “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但是,古典诗词浩如烟海,每 一篇文章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何在作文中引 用和借鉴优秀的古典诗词呢? 一、引用古诗词内容 这主要体现为引用古诗词名句。学生牙牙学语时就开始 背诵优秀的古典诗歌,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已经积淀了很多古 典名句,可以说他们大脑的仓库里已经储备了很多的材料,现 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材料拿出来,在合适的时间放到合 适的位置上应用。引用古诗词名句是古词今用最便捷的一种 方式,可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词名句。特别是在文 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处。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 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词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 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效。“好的开头是 成功的一半”。文章也是这样。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谈 写作,把好的开头比喻为“凤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 果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不仅能够使语言 凝练精辟,更能让阅读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 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词,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 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 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 典诗词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引用,将大大提高 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丰厚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如: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 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 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 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 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 答。”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 的载体,让“寂寞”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 的色彩,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 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局部引用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运用的一种方式,而全篇 引用则是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才可以运用的。 二、借鉴古诗词结构和语言特点 古人写诗作词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诗词都有其完整的 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词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 谐,借鉴古诗词结构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 分明、结构清晰.而且能给予人典雅优美的感觉.在最短时间 内打动读者。 1.模仿古典诗词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作文的语言除了要根据文章需 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要尽量体现个性的色彩。如果文言 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词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 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是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但是如果 全篇采用文言笔法写考场作文,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冒险 性,没有十足把握的人最好不要尝试。借鉴古诗词语言比较便 捷的一种方式是在作文中运用对偶和排比句式。另外,古典诗 文是我们借鉴的一个好地方,古典诗文中有骈体文和散文,骈 体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以四、六字句为主,讲究平仄,在 用词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古典散文中也有很多对偶旬式。对偶 和排比句式可以使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尤其是能够加强气势. 凸显文章主旨。 2.改写古诗词内容 好的古典诗词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 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古诗词的改写。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能让自己的高 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 古诗词的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词的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 鉴赏。改写可以化用意境。再现古诗词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 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造。 实际上,以上两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且妙用古诗词“出 彩”的方法也不止这两种。在写作文时,如果将古诗词和作文 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就一定能写出 一篇很“出彩”的考场作文。 参考文献: [1]赵明.我这样教写作.开明出版社,2007.6. [2]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6. [3]肖干田,傅嵩,陈曦.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4]吴志强.写作教学漫笔[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2). [5]曹韧.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山西出版集团,2008.2. [6]吕宇天.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写作教学的思考[J].语文 教学与研究,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