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者城市”,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ZHONGZHOU CONSTRUCTION ‘‘ 步行者城市 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 ,”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驱车向 着‘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让人文与 东南约28千米,便可到达比利时知 自然完美结合’的‘花园城市’理念。 名的大学城——新鲁汶市。汽车从市 在新鲁汶的中心城区周围建设居民 中心的“地下”停车场出来,记者发 区,设计居住人数为5万。设计和施 现,整个市中心广场搭建在水泥平台 工时,新鲁汶还同步兴建了商业街、 之上。 健身运动馆、电影院等一系列居住配 “沿着山谷走向新鲁汶市中心, 套设施,以吸引更多非学生人口的入 广场用水泥柱支撑起来,这样既能为 住,减小了大学城在周末和节假日变 作为市中心的广场建造一个平台,又 成空城的可能。今天的新鲁汶常住居 能形成人车分流:火车从广场地下经 民人数已达到3.1万,包括150家企 过,机动车或走广场地下,或走城市 业和300多户商家。”比利时鲁汶大 周围的环线,而广场上面只走行人, 学规划处罗杰教授对记者说。 这样,新鲁汶便形成了一座‘步行者 一般说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 城市’。”在比利时从事多年建筑学研 都会制定严格的城市总体规划,根据 究和设计的鲁汶大学客座教授阎安 该规划来界定城市主干道、建筑物的 对记者介绍说。 布局。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不能使城 1970年,比利时百年名校鲁汶 市的各部分有机协调,更无法使其相 大学“分家”,形成了天主教鲁汶大学 互融合。 (佛拉芒语)(简称佛拉芒语鲁汶或 新鲁汶则采用弹性的城市规划 “老鲁汶”)与天主教鲁汶大学(法语) 方法。罗杰说:“在充分考虑街道和地 (简称法语鲁汶或“新鲁汶”)。前者留 形的具体特征后,对街道、城市景观 在原址,后者绝大部分迁往现在的新 以及建筑物布局采取非对称方法。” 鲁汶市,其中,只有医学院迁往了布 这种弹性的城市规划,便于城市在未 鲁塞尔。因此,可以说,有了新鲁汶这 来的发展中根据社会和环境的变化 所大学,才有了新鲁汶市。 及时进行调整。此外,在新鲁汶,土地 新鲁汶究竟是一座城市还是一 使用权的释放也是逐步进行的,这 座校园?其实,新鲁汶大学的学校功 样,可以根据城市不同阶段的发展需 能与社区功能已经很好地相互结合。 要,控制城市发展的速度与尺度。目 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围墙与校门, 前,新鲁汶的900公顷面积中,400 校园完善的公共设施都对所有市民 公顷必须为绿地,这是很多年都不能 开放。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大学,整座 突破的红线。 太学也是一座城市。 新鲁汶的人行道设计也十分用 “在规划设计初期,新鲁汶秉持 心。 它始于市中心的火车站,向四面 文/吴 刚 八方伸展开来,最终延伸到城市的每 一个角落。人行道连接着众多大大小 小的广场,将整个城市连接成一个整 体。 罗杰告诉记者,新鲁汶大学城的 设计和建造遵循了一些总体指导方 针:“这座城市不是一座高楼大厦林 立的特大城市,必须能够与外部自然 环境很好地融合;要因地制宜,适应 而不是改变原有的地形;城市规模应 与规划中的人口数量相适应,不是越 大越好。” 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的 城镇化进程得以快速发展。作为欧洲 第二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比利时的 城镇化程度在欧洲始终保持领先。到 2010年,比利时的城市人口已占其 人口总数的97%,是欧洲最高的。 在欧洲,新鲁汶并不是个例。总 体而言,欧洲的城镇化成功之处还在 于有着三方面保障:在法律上,保障 土地长期租借合约,保障城市从规划 到施工过程的科学性,例如在计划申 报阶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公示阶 段,若有居民反对,则必须作出相应 修改;在金融上,积极鼓励金融机构 的参与,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资金支 持,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金融机构 参与城市管理的路子;在行政上,政 府严格控制城市其他建设项目许可 的审批与发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