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及自我暗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暗示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的介绍,分析暗示及自我暗示对人的行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科学分析并且合理运用暗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暗示 自我暗示 生活
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尔伯特小时候曾经历过一次意外。一天她和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是个很小的事,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她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因为牙病会引发心脏病,而她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心脏病,妈妈的死使她从来不敢去看牙医。也许她从来没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更没有想过要看心理医生,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尔伯特已经死去。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的一句话: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一、心理暗示简介
(一)定义
从狭义上说,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
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二)产生原因
人为何容易接受暗示呢?关于“自我”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的论述中谈到: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自我”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但是,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只是暗示成功的一个条件。另外一个条件,也是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须存在着对外来的暗示的自卑,即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应该向其讨教、自己必须接受他的判断、自己必须接受暗示者的影响。
其实,这样的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自己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受暗示者的自卑、自贬,以及对于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识到,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中。而且,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三)种类
心理暗示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总的来说暗示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1.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直接暗示指有意识地向对方直截了当地发出信息,使其迅速地不加考虑地接受,以达到预期的反应为目的而不会引起反抗。如菜市场的叫卖声、上课的铃声、街头的各种标语口号等等都是直接向受暗示者发出信息,这些都属于直接暗示。暗示者向他人发出比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显尽动机,也不指明意义,而是让受暗示者自己去理解暗示的内容,从而接受其暗示,这种暗示称为间接暗示。这种暗示往往含意深刻、委婉自然。
2.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对人的身心健康发生积极作用的暗示为积极暗示;对人的心理行为和生理功能发生消极作用的暗示为消极暗示。
3.物的暗示和人的暗示:顾名思义,由事物和情境提供线索的暗示称为物的暗示。如人到中年回到曾经的母校,看到当年的校园不禁感怀往事;会议室里紧张的氛围会影响每一个成员的精神状态;看恐怖片不禁让人毛骨慷然等等,这些都属于物的暗示。
4.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利用一些心理语言来说服自己去接受某种观念.使情绪与意志发生改变。他人暗示是指暗示内容来自于他人,但却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暗示无所不在,它就像人类的影子,只要有思维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暗示的存在,吉尔伯特四十年来一直在对自己进行直接的消极的物的自我暗示。这样的暗示是最可怕的,因为这种思维的消极影响你无法第一时间意识到,而它却一直根深蒂固的在你心中,如果没有人及时提醒你这是你这是一种的错误思维,那类似吉尔伯特这样的悲剧就会不停地发生……
二、生活中的暗示
你相信吗?不管你是否相信心理咨询这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数的小声音在诉说着有关你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自我暗示。“我不美,外表上一点也不吸引异性。”“好像那种有些娘娘腔的男子,会喜欢上我这种STYLE。”“我不需要爱情”“我最怕狗了”“只要我厂定决心的事清,定会实现!”……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的一生,是被暗示的一生,自我预言的一生。这些“小声音”在你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各种各样:有的让你更加勇敢自信;有的让你值在异险面前无法绽放自己;有的让你错过与小动物的美妙体验。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竟然意识不到内心的这些“小声音”,无意识地被这些“小声音”牵扯着往前走,就像是个醉汉,胡乱舞动着却不自知。
1.最可畏的潜意识暗示
当爸妈以爱的名义,告诉你……(女27岁自由撰稿人巨蟹座)
记得小时候,爸爸总是皱着眉头看我,说:“你走路怎么这样?很难看,你知道吗?”“龇牙咧嘴的干什么,女孩子家的!”“记住,男孩子.的东西不要随便拿!”这些话对我的影响,那时候的自己并不会意识到,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自己总很自卑,不敢肆意在操场上奔跑,因为他说很难看;我不敢大声笑,因为他说这不成体统;我不敢接受男生的礼物也不敢和他玩的太近,因为他说这不好。说实话现在的我看过去的经历,会心疼那时候小心翼翼的自己,会觉得很遗憾,甚至对那个过于焦虑和严厉的爸爸有一点恨。
最近几年我相继发现了两个真相:关于我不擅长跑步,平衡性也差,原来:小时候常在乡卫生医院打的-种针,会让肌肉萎缩并影响身体的平衡性和运动性。那时候常感冒的我经常光顾医院,直到有一天右侧臀上有块肉陷进去了当时爸妈并不在意只是请求医生换另一边打针,年幼的我突然一改以往勇敢的样子看到针就哭个不停……
关于爸爸认定的男女间“隔阂遥远”的相处之道,原来:爸爸和奶奶的关系十分疏离,与妈妈是相亲半年后做了一个直到今天还会叹息的决定,爱情对他只是一种奢求。他说,他不相信爱情。
家,是你人生至少十几年的时光里面对的“小社会”,这个社会里对你有最深远暗示的人是:父母。大多数的他们给你温暖和疼爱,盼着你健康平安地成长,为此他们可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给你很多暗示:外面很危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女孩子一定要保护自己(却又不敢很详细地说如何防止身体受侵犯),所以别和男生玩得太疯;乖,听话,这才是好孩子……
这些是很多孩子,最熟悉的话了吧。从动机而言看:害怕孩子吃亏、孩子被拐骗、孩子受伤害,以爱的名义,他们可能每天都在说着这些话,暗示着、催眠着孩子。
爸妈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不是带着自己恐惧焦虑的“劝诫”,而是你自身的生活姿态:快乐、自信而勇敢,并鼓励孩子寻找自己对外在世界,对世俗世间,对内在自我的探索。
2.最普遍的他人暗示
——都是投射啊,投射……(蕾蕾 女 25岁 从事贸易工作 金牛座)
我是个容易被暗示的人,记得有一次收到一条高中好友发来的短信:你这人总那么复杂和世俗。我愣住了,震惊了,她在说我吗?一整天我都郁郁的,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还是在想着这条短信,我复杂吗?我世俗吗了?辗转反侧,我想不通,写了条短信群发给7位朋友:在你眼中,我是个复杂而世俗的人吗?可能想做抽样调查吧!呵呵,现在想起来挺可笑的。后来,我收到她们的回复:有人坚决反对这个说法,我听了好欣慰开心;有人含糊其辞没有正
面回答;更多的还是对我说二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大概两年后在网上遇到这位高中好友,不知谁提起了这件事情,她说:“那段日子经历了很多事清,觉得自己变得复杂和世俗,你是个生活在幻想和理想世界里的人,可叹这世间男子都太俗了”看到她的话,我哑然失笑,转变这么决,她究竟在说我呢,还是说自己?
心理学中,有个现象叫“投射效应”。它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险、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他往往以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别人的心理,认为别人也应该有和自己同样的特征。它有另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读心术”。
相信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比如看到街角有对恋人在吵架,有人会想:“真是欢喜冤家啊,磨合着感倩就加深了爱情真是人生最珍贵的体验!”有人会想:“爱情真可怕啊!陷人爱河里那么地耗费精力,还让原本相互喜爱的人可以反目成仇。爱情,真的存在吗?
那对情侣当然对彼此关系有自己的判断,只是,当这些话是他们非常在意而亲近的人说的,还能清醒地意识到那些话不竟然的,说话者正受着某种程度的“投射”吗?你会倾听内在的声音,坚定而勇敢地做出自己的决定吗?
3如影随形而可控的自我暗示
我觉得自己……(清水鸟女21岁护士万师子座)
从小到大我的异性关系都很好,初中的时候我和他们打成月几遇到喜欢欺负的男生我也会和他打架。高中和大学,几乎班里都会有几个男生同时喜欢我。我不是那种长相十分
出众的女生,但是我觉得自己比较了解自己,我喜欢和自己呆在一起,我也很清楚自己在乎什么。记得有一个男生对我说:“看着你坚定而倔强的眼神,觉得你就像个渴望飞翔却要守候着某个人的小鸟,让人想捧在手心呵护。”我觉得他读懂了我的一部分。我喜欢和他们呆在一起,会被照顾、被疼爱,他们喜欢我,我也很用心对待每段经历。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作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作出忧愁的反应。”当你习惯性的去构思什么样的事情时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令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同时还要排除他人对你的暗示。
三、暗示对人的影响
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有位教师上课时遇有学生迟到,他就这样认为: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威严,穿着也不怎么讲究,学生们一定是看不起我才这样,这种自我评价,弄得这位教师很窝火,其实这个学生只是家里有事耽搁了时间而已。这位教师如果经常的习惯性地用诸如:“同学们一定瞧不起我”,“我的课他们肯定不欢迎”,“我这个人是不是很老土”来形容自己,可想而知,后果会怎样。曾见到过这样的一个咨询案例:一位温和秀气的女孩,她成绩优异,人际关系良好,但就是每每临到考试前夕就会烦躁,心神不定,自感记忆力减退,担心考试不能过关。在自述其成长经历时,无意中流露出对母亲无知的不屑和父亲漠不关心的伤感,潜意识中有很深的自卑感,她始终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聪明,自己就必定不聪明,可是她自尊心又极强,做事从不服输。自卑和争强好胜两种意识冲突于内心,导致她情绪烦乱。由于经常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和复杂而又恶劣的情绪影响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化解,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情绪消极,学习工作效率降低,自卑心理进一步加剧。
暗示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古今医案》中也曾有过记载:有一位秀才,姓朱名洪元,自幼熟读诗书,但就是考举不中,这一年考试落第后他独自
饮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半夜口渴起床,见院中石槽内有水,就猛喝一气。天明以后才发现石槽的水里有很多红色小虫,心想自己喝下不少,从此日日怀疑,总认为虫已进肚繁殖,逐渐患上“萎膈”症,接连请几个医生都未能治愈。后来听说有位道士医术神奇,就请来为其诊治,道士知其病由疑心所致,即把一条红线剪成小虫一样长短,再用巴豆两粒与饭同煮,做成药丸让病人吃下,病人腹泻,排泄之物内有许多“小红虫”,道士告诉他,小虫已全部泄出,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病人疑心顿消,症状便开始缓解,后渐渐痊愈。
其实,暗示是一种对于自主判断部分放弃的行为,但这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比如对专家和自己心中欣赏之人的认同,作为对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不过,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
四、有效心理暗示的实施
潜意识就像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上面播下积极意识的良种,就会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心理暗示即播撒种子的控制媒介。一个人可以经由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把正面的或创造性的思想灌输到潜意识的大片沃土上。相反,也可以注输消极的或破坏性的思想.使得潜意识这块肥沃的土地杂草丛生,那么我们该如何给自己输入正面的心理暗示呢?
1.心理暗示的语言必须是简明积极
因为潜意识是没有是非感的,所以向它输入信息时.应该使用简明有力的语言。如连云港师专的校训是“师表八荒”,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它简洁有力地向人们展示了教师的神圣,这本身就是一个暗示的过程。如果把这四个字改成“我们全体师生要勤奋刻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这么长的语句不仅潜意识接受不了,人的记忆也相对有些困难
了。暗示的语言还必须是积极的,这一点也极为重要。如“我很快乐”,“我越来越自信了”,这些积极的话语都会给自己正面的暗示。但是需要注愈的是,有些语言虽然也有正面的含义,但却使用了负面词汇,这些负面词汇仍然会印在潜惫识里,造成负面效果。如“我不要受穷”,这里的“穷”字就会造成消极的自我暗示,把这句话改成“我一定会富有”就可以了。
2.心理暗示的语言要反复强化
潜意识像是一个原始的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伦理观念,也分不清逻辑规则。所以为了让潜意识记住我们的“指示”,就不能只进行一两次的心理暗示,而要不断反复强化这种心理暗示。许多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对顾客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大战,比如说第一次看到某种饮料的广告我们可能想不起来去买,但电视、报纸、广播都不断地进行报导,满街的招牌上也都是这种饮料的宜传,重复的次数多了,这个产品的形象印在我们的脑海,有一天当我们口渴时,走进商店,情不自禁就会挑出这种饮料,这就是心理暗示得到强化的结果。我们的潜意识一且接受某种信息,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3.进行想象练习
美国哲学家哈利·爱默生说:“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或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甚至可以说,在这些人的潜意识中,就存在着接受暗示、接受控制、接受操纵的渴望和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所以,要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而个人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
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那么,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就应该注意接受外界暗示对“自我”的补充作用,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丰富自己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人格,来避免暗示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Ⅰ.谢莹.谈心理暗示.心理咨询热线.
Ⅱ.张涵华.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帮自己.心理特护.
Ⅲ. 白洁,马惠霞.对暗示的心理学分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2月第29卷第1期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Ⅳ. 张春枝.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10卷第4期.
Ⅴ.王寅.自我暗示疗法是法宝.现代养身.2004年1月.
Ⅵ.刘平细,闻锦玉.你被暗示了吗.中国女性关注心灵.2010年4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