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姓 封
: 号 学 : 业 线
专 : 院 学
饲草生产学 试卷(A卷)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 分 阅卷人 一、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牧草
2、间作
3、青贮饲料 4、混播
5、上繁草
6、饲料轮作
7、硬实种子
8、根瘤菌接种
9、青贮二次发酵
10、秸秆氨化
第1页(共 5 页)
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2、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包括 、 、外界气候条件、贮藏条件等。
3、调制优良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是: 、 、厌氧条件和适宜温度。
4、在调制青干草时,综合考虑牧草的产量、营养价值和来年的产草量,认为豆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是 ,禾本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是 。
5、苜蓿在放牧中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反刍动物在单播苜蓿草地上放牧时,放牧时间过长易得 (病),牛较羊易发生,泌乳母牛和带羔母羊又较一般牛和羊易发生。原因是苜蓿青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 ,它们能在瘤胃中形成大量的持久性的泡沫,这种泡沫产生后妨碍了瘤胃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排出,因而引起牛羊死亡或产乳力下降。牛羊放牧前喂一些 ;露水未干前暂缓放牧;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种均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6、与豆科牧草相比,禾本科牧草含有较多的 ,易于调制成品质优良的青贮料。
7、建植人工草地时,对种子品质的要求包括 、 、 、无病虫害、含水量低五个方面。
8、饲喂水生饲料时,应注意进行 ,并将其和多种饲料搭配,以防传播寄生虫病 以及满足畜禽对营养的全面需要。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打×)
1、一般豆科牧草寿命比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的利用年限愈长,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应愈低,以免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丛生。( )
2、一般而言,牧草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随发育阶段的延迟逐渐降低;无氮浸出物和纤维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延迟逐渐增多。( )
3、不易青贮的原料不用与其他易于青贮的原料混贮,也不用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便能青贮成功。( )
第2页(共 5 页)
4、苜蓿适宜在温暖湿润地区种植,其抗寒抗旱能力都较弱,不适合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 ) 5、一般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耐牧性,虽经践踏仍不易受损,再生性强。在调制干草时叶片不易脱落,茎叶干燥均匀。( )
6、鸭茅,也叫鸡脚草,耐荫蔽,常栽培于果园间隙地,对于提高果园土壤肥力,预防杂草滋生,有效利用土地,实行林牧结合均有着重要意义。( )
7、调制青贮饲料时,为了避免空隙存有空气而腐败,任何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施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而且压的越实越好,尤其是靠近壁和角的地方不能留有空隙,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生存。( ) 8、首次种植豆科牧草的土地不用进行根瘤菌接种便可直接播种。( )
9、由于青贮饲料含有大量有机酸,具有轻泻作用,因此母畜妊娠后期不宜多喂,产前15d停止饲喂。( )
10、黄花苜蓿也叫野苜蓿、南苜蓿,由于其植物体内含有香豆素,因此青饲时家畜易得臌胀病,青饲时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饲喂,可防止此病发生。( )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建植人工草地时,草种的选择十分重要,试简述选择适宜草种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简述牧草混播的优越性。
第3页(共 5 页)
3、简述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
4、简述复种技术的增产措施。
5、简要阐述草田轮作对饲草生产及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第4页(共 5 页)
五、计算题(6分)
水葫芦和小麦秸秆粉混合青贮时,水葫芦摊晒1天后含水量为85%,小麦秸秆粉含水量为10%,混合青贮的的理想含水量为75%。问经摊晒1天后,每1000公斤水葫芦青贮时,需添加小麦秸秆粉多少公斤?
六、论述题(共16分) 1、试论牧草混播的原理。
第5页(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牧草:
广义的牧草泛指一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
狭义的牧草专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栽培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2、间作:是指2种或2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的种植方式。
3、青贮饲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或新鲜的、萎蔫的或者是半干的青绿饲料,在密闭条件下利用青贮原料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或者在外来添加剂的作用下促进或抑制微生物发酵,使青贮pH值下降而保存的饲料叫青贮饲料。3、青干草:由青绿牧草及饲用作物干燥而成,水分15~18%以下的牧草。
4、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5、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分枝较少,适合刈割利用的牧草。 6、饲料轮作:以生产饲草饲料为主的轮作。又称为草料轮作。
7、硬实种子:在豆科等牧草种子中,有一部分种子由于种皮结构致密和具有角质层,导致其种皮不透水,从而造成这部分种子休眠。此类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8、根瘤菌接种:是指播前将特定根瘤菌菌种转嫁到与其有共生关系的豆科植物种子上的方法。 9、青贮二次发酵:指经过乳酸发酵后的青贮料,在开窖后,由于酵母菌、霉菌及其他好氧性细菌大量生长而引起的腐败现象。
10、秸秆氨化:指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液氨)、尿素、碳铵、硫酸铵溶液,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光;温;水;气。
2、原料的种类和收获时期;调制方法。 3、适当含糖量;适当含水量。 4、现蕾期;抽穗期。
5、臌胀病;皂甙;干草或粗饲料。 6、糖类物质。
7、纯净度高;籽粒饱满匀称;生活力强
8、消毒处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Χ)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 任何一种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对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是由其基因特性所决定的。因此选用的草种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1.5分)
(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①生产饲草;②养田肥地;③环境保护。(1.5分)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选择适宜的草种 一般豆科牧草寿命比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的利用年限愈长,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应愈低,以免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丛生。(1.5分)
(4)混播在一起的牧草应具有种间相容性。(1.5分) 2、
(1)单位面积产量高而稳定 良好的混播组合,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高而稳定,不仅体现在年内各段时间,而且也体现在年际之间。(1分)
(2)混播牧草品质改善,营养完全 (1分)
(3)混播牧草易于收获调制 匍匐或缠绕性牧草与直立性牧草混种可防止倒状,便于收获,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1分)
(4)减轻杂草病虫为害 混播草地茎叶繁茂,稠密的草层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细弱,分枝分蘖减少。(1分)
(5)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豆科牧草根系较深,可以吸收大量的钙,禾本科牧草有大量须根,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两者混播后在土壤中遗留大量的残根,这些根系死亡后,能在土壤中遗留多量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腐殖质,从而增加土壤团粒,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提高土壤肥力。(2分)
3、
(1)原料的适时收割 良质青贮原料是调制优良青贮料的物质基础。根据青贮品质、营养价值、采食量和产量等综合考虑。(1.5分)
(2)调节水分 适时收割时其原料含水量通常为75%~80%或更高。可以采用晾晒、混合青贮的方法进行水分调节。(1.5分)
(3)切碎和装填 原料的切断和压裂是促进青贮发酵的重要措施。切碎的程度取决于原料的粗细、软硬程度、含水量、饲喂家畜的种类和铡切的工具等。(1分)
(4)压实 避免空隙存有空气而腐败,任何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施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生存。(1分)
(5)密封与管理 原料装填压实之后立即密封和覆盖,其目的是隔绝空气与原料接触,并防止雨水进入。密封后,还需经常检查,发现裂缝应及时处理,以保证高度密封。(1分)
4、
(1)力争早播 早播是复种增产的基本措施。抢时播种是增产手段,如下茬作物生长期紧迫时,可用提前育苗移栽的办法去弥补时间不足。也可采用套作复种。(2分)
(2)促进丰产早熟的措施 施足基肥和磷肥可促进上,下茬作物早出苗,早成熟。下茬作物以追施化肥为主,生长后期要减少氮肥施入量以防徒长晚熟。密植作物可适合播种量,减少灌溉次数以促进早熟抑制无效分蘖。对下茬要采用早间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等方法来提高土温促进早熟。(3分)
总之,复种要以抢时播种和促进丰产早熟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确保高产优质和高效。(1分)
5、
(1)饲草的主要来源之一,畜牧业的必要物质基础,有利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1.5分) (2)在获得可用畜产品的同时,产生廉价而数量客观的有机肥,有利于恢复和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粮食生产。(1.5分)
(3)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1.5分)
(4)环境保护与农业环境资源利用相结合,形成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5分)
五、计算题(6分)
根据公式X=(A—B)/(B—C)计算每青贮1公斤水葫芦需要添加的小麦秸秆粉的重量。(式中:X为添加料量;A为原料含水量,为85%;B为理想含水量,为75%;C为添加料含水量,为10%。)(2分)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X=0.1537公斤,既每青贮1公斤水葫芦需要添加的小麦秸秆粉0.1537公斤。进一步计算得到每青贮1000公斤水葫芦需添加麦秆粉的重量为0.1537×1000=153.7公斤(3分)
答:经摊晒1天后,每1000公斤水葫芦青贮时,需添加麦秆粉153.7公斤。(1分)
六、论述题(16分) (1)形态学互补原理
混播牧草的组合属于人工植物群落中的混合群体,各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部混播成员构成了人工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主要指植物分层现象)。豆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显著差别,其地上部分叶片和枝条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光照;其地下部分根系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将多个在分枝、叶分布、株高、根系分布、矿物吸收等形态上相反的牧草种类混播在一起,可比单播牧草更能有效地利用整个环境资源,从而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4分)
(2)生长发育特性原理
牧草的幼苗活力、生长发育强度、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表现在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混播组合中的各类植株均要求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例如:紫花苜蓿主要从根颈长出侧枝,而禾草不仅可从割去的叶片处长出再生草,也可从基部分蘖再生。因此,不同草种混播,由于生长特性各异,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效益而增产。
牧草种类不同,其生长年限长短、发育速度快慢、高产年份迟早也各不同。因此,不同草种混播能较快地形成草层,每年都有较高额而稳定的产量,且能防止杂草侵入,延长草地利用年限。 (4分)
(3)营养互补原理
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营养生理特点是不同的,豆科牧草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钙、磷、镁;禾草吸收较多的硅和氮。豆、禾混播后减轻了对土壤矿物营养元素的竞争,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豆科牧草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除供自身的生长发育外,尚有25%通过地上地下组织的分解转移到禾草中,使得禾草CP含量提高。同时,由于禾本科牧草对固N产物的利用,促使豆科牧草的固N作用增强。 (4分)
(4)生态学原理
一种牧草之所以能够成为某一草地植物群落中的固定成员,是因为它能够在该群落中获得自我存在所必需的生态条件。每种牧草都对光、温、水、气和养分有一定要求。因此,可通过选择对这5个生态因子要求各异的草种进行组合,组合的群落对空间、时间、资源利用都较充分,产草量也就
较高。(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