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谈仄韵古体诗(古风)的押韵规范

谈谈仄韵古体诗(古风)的押韵规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谈谈仄韵古体诗(古风)的押韵规范

——伦炳宣诗文并赏之十一 古体诗(古风),虽不像近体诗那样格律严谨,却也有他特定的规则。今人谈论古体诗,往往只强调不求对仗、不讲平仄和用韵自由等宽泛的优点,却很少提到古体诗的格律。更有人在做不成或不愿遵律时,把那些四句、八句随意标上“古风”以求省力而完事大吉。古体诗不像近体诗那样必须一韵到底押平韵,也不是只选同一韵部中的字,而是既可以押平声,也可以押仄声,还可以邻韵通押、平仄互换。 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但这并不是说用韵没有讲究。尤其是在押仄韵时,不像押平韵那样简单。不少人认为,押仄韵就是仄声字之间都可以通押,其实不然。在古体诗中,上、去、入三声虽都是仄声,却不能通押(上去偶见)。也就是说,这三声只能在各自的韵部中或者邻韵韵部中相互押韵。通俗地讲,就是上声押上声、去声押去声、入声押入声。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通篇十句五个韵,都是押上声“二十二养” ;又如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之一: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十六句八个韵,用的都是去声“四寘”; 再如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八句四韵,押的都是入声“陌韵”;再如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全诗十句,用的是入声陌、锡邻韵通押。 古体诗的这一用韵特征,在古体仄调绝句中也十分突出,而且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律。在汤林尧、籍东平编著的《唐人仄调古绝》中,共收录了422篇仄韵古绝,其中押上声韵的159首(含邻韵通押4首),押去声韵的98首(含邻韵通押4首),押入声韵的161首(含邻韵通押7首),合计占

总篇数的99.1%,仅有三首入、去混押和一首上、去通押,只占总篇数的0.9%。可见,“古风”二字并不是随便能用的。话又说回来,在当今诗韵改革的形势下,若使用新韵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人愚见:按照“求正容变”的原则,既要遵循古体诗的规则,又要考虑到新韵没有入声字、没有邻韵等具体情况,在使用仄韵时应尽量避免上、去通押。

谈谈仄韵古体诗(古风)的押韵规范 ——伦炳宣诗文并赏之十一

山阳诗翁 诗词家俱乐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