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Luo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33 No1
Feb2018
论《雪赋》《月赋》的空间诗美
王 玉 林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雪赋》《月赋》是《文选·赋》“物色”类中的精品。从空间诗学的角度,通过比较二赋所蕴含的空间幅度与空间之势的异同,分析雪在空间延展中的动态美与月在空间定势的静态美。根据两赋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两赋差异化的精神境界及不同的情感基调,其反映出刘宋时期士人审慎处世的忧惧心态。关键词:《雪赋》;《月赋》;空间幅度;空间张势;忧惧心理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8.01.010
中图分类号:I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35(2018)01-0060-05
《雪赋》《月赋》是南朝抒情小赋中的名篇,一直为士人所关注。《南史·谢惠连传》称《雪
[1]537
赋》“以高丽见奇”,清人鲍桂星称《月赋》
太虚之体”,“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
[4]88
,寥寥数笔,满纸江湖,烟波无尽。以色貌色”
同样,空间感在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在空间构造的层次与朴素的写意之中,《雪赋》《月赋》虽然具有各自的特性,但两赋刻画的空间幅度相似。纵观《雪赋》《月赋》,两赋对空间幅度的描绘主要体现在上下相生、远近相对两个方面。
从上下相生的空间转换看,《雪赋》主要呈现由上到下的空间视域转换,《月赋》主要呈现由下到上的空间变化。李善引《释名》曰:“雪,綼
[5]591
也。水下遇寒而凝,綼綼然下也。”这一下落的
“神韵凄婉,风调高秀,其中佳句,真乃一字一
[2]203
。关于此二赋,学界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二珠”
类:一是对《雪赋》《月赋》的整体艺术风貌的研究①;二是对《雪赋》《月赋》所代表的文风及赋雪体特征流变的研究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赋》《月赋》进行审美研究,而对两赋所体现的空间美学研究相对较少。空间范畴体现着中国古人的宇宙哲学观,这在两赋中的表现非常明显。笔者将从空间美学的角度入手,分析《雪赋》《月赋》所呈现的自然空间幅度与心理空间张势,感知元嘉士人的生命意识与元嘉文风,探讨两赋的美学与文学价值。
状态,使赋中原本混沌一体的空间形成层次性的结构,从而廓清空间的轮廓,分化出空间的形态。
[5]591
《雪赋》开篇写“寒风急,愁云繁”,把人们
的视域拉到高远的天空,接着写“俄而微霰零,密
[5]592雪下”,先是小雪粒飘落下来,继而大雪漫天
一、空间幅度的相似性
空间幅度指空间变动的范围,空间体验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尸子》曰:“天地四方
[3]27
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是人类空间感的最
飞扬,视域由上到下。在《雪赋》中,作者借助司马相如之口将整个雪景描写分为雪前、雪时、雪后等三层,根据雪的动态移动建构诗赋中的空间转换。雪前,作者将“雪”的生成归因于“寒气上
[5]593
升”,接着写,“河海生云,朔漠飞沙”,由于
初体验。中国的绘画艺术,讲求“以一管之笔,拟
气的流动为河海、朔漠注入动力。作者以气的流动
收稿日期:2017-12-05
作者简介:王玉林(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在读硕士,主
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为依托,根据气流的变化表现出气体由下往上的空间位移。雪时,“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鏵鏵
第1期王玉林:论《雪赋》《月赋》的空间诗美61
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
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
[5]594
。雪花从高空散乱飘洒,顺着屋脊翩跹而下,回旋于帷席之间。作者以房屋为参照,随着雪花的飞舞情态描绘由上到下的空间变换。雪后,“既因方而为皀,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
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5]594
。远处原野
万顷缟素、山岭银装素裹,近处楼台如璧、路如络玉。由高处的险峻山岩到低处的亭台楼阁,作者从高空俯瞰大地,呈现由上到下的空间转换与视觉移动。
同样,在《月赋》中,月所处的位置也不是一维空间,而是多维空间。《月赋》写“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
白露暧空,素月流天”[5]599
。“临深谷”“登高峰”,
由低到高的空间转换,转换的不是空间,而是作者由“怨”到“伤”的情感。这样,赋便由简单空间的描述升华到情感的抒发。赋中,作者按照时间的变化,视线由下到上描写月的静态之美,“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
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5]601
。月升之前,作者描绘了地面的水波、落叶、菊花、大雁等景物,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视线处于下层。月升之后,“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
映”[5]601
,月亮的清辉洒遍大地,空中星月互相掩
映,此时,天地之间幽静详和。作者的视线由地面的景物,慢慢过渡到高空的星宿银河,由月升高空普照大地,再到夜空璀璨,星河灿烂,作者的整体视线由下及上。
从远近相对的空间维度看,《雪赋》呈现由南到北、由远及近的空间转换,多维空间相互交错。《雪赋》中描写雪前之景:“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觤扉,
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5]593
“焦溪”“汤谷”根据《水经注》及《荆州记》的记载均位于北方地区,“炎风”“裸壤”均是南方炎热地区独有风貌,“河海”南方偏多,“朔漠”北方特有。作者写出雪前积势之态,空间范围由北及
南,再由南及北,不断展转,不断凝集力量,为雪花的飘洒造势。同时,作者将自己隐藏在雪景的高处一隅,由远及近观察万物,“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
冶,玉颜掩篳”
[5]594
。“隰”“山”二字不仅点出视野由下到上的变化,同时写出远处低洼湿地尤如素丝,高处千山一片洁白的壮景。赋中物象如瑶阶、琼树、皓鹤、白鹇、美人等,衬托雪的洁白,这些均为视力范围之近景。远处万物皆白,所写之景给人模糊朦胧之感,近处通过细节的刻画衬托雪白的程度,通过一笼统一细化的对比,侧面表现出作者由远及近的视觉转变。
相对《雪赋》而言,谢庄的《月赋》则呈现由近到远的空间位移。《月赋》写“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
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
[5]598-599
。作者借曹植之口描绘绿苔、阁楼、水榭等近处景观,描写夜间的寒山、深谷、山峰等远处之景,遥看夜晚的繁星、素月,构造出远近交错的时空,呈现出高低互映的空间。月升之前地面之景,“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
哀于江濑”[5]601
。谢庄对周围景物的描写采用近景
观察法,由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水,到悠闲飘洒的落叶,再到散发清香的野菊以及江边哀鸣的飞雁,视觉、嗅觉、听觉同构,使景物触目可见,触手可及。月升之后,“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列宿掩缛,长河韬映”
[5]601
,清辉月光从高处播撒,银河星光交相辉映。从月升之前到月升之后,根据时间的变化,作者的视觉呈现由近及远、由下到上的转换。从《月赋》所构造的整体景色看,近景可爱可触,远景则给人清高孤远之感,一暖一冷,一近一远,使感官与空间完美结合。
《雪赋》写雪前寒气凝结,南北自然情状的动态变化,使人产生紧张之感。下雪时雪花时而任意翻飞,时而狂欢劲舞,调人心弦。雪后万物静美,
62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
使人情感趋于和缓宁静,呈现一种壮美之感。《月赋》写月升前后万事万物始终处于宁静氛围之中,和谐悠静之美是其主调。《雪赋》《月赋》上下、远近空间的转换,不是单纯的地理方位,而是有意蕴的符号,空间展开的同时也是情感的流动。
二、空间之势的相异性
中国诗画艺术中,存在“势”的空间体验,由空间意识的张势与敛势共同构合而成,而“势”以其与情感的微妙关系始终与士人内心开合之态密切相关。《文心雕龙·物色》云:“春秋代序,阴
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6]693
外界自然景物
的变化反射到内心,人的情感也自然随之变动。《雪赋》《月赋》所描摹雪、月的动静之态始终蕴含作者的人生情感,使自然状态下的雪、月情态,借助空间的转换,投射到人的内心。两赋由外界广阔的自然空间,到个人内心狭小的情感空间,再升华为更大的人生境界,始终体现一种空间的诗性之美。从“势”的角度分析《雪赋》《月赋》可知,谢惠连以其豁达的心境使《雪赋》呈现空间张势,谢庄以其幽微难解的心境使《月赋》呈现空间敛势。
《
雪赋》由客观空间的张势伸展为心理的张势是其美学特点。张势,即由一个大空间的伸张、亢
进到更大的空间[
7]207
。《雪赋》集中体现了这种张势。在《雪赋》中,作者假托司马相如、邹阳、枚乘之口说出自己所咏之雪的本义,借司马相如之口用华美的文辞从宏观、微观、声色、静动等多角度、多方位铺叙描摹,极尽雪之情态。其中,“既
因方而为皀,亦遇圆而成璧”
[5]594
一句,在对雪随物附形之姿的描写中显露出作者对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对庭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
而同归”
[5]595
。用“庭双舞”与“野雁孤飞”“枝叶相离”进行对比,以乐衬哀,作者内心的孤哀之情溢于言表。邹阳的《积雪》之歌和《白雪》之歌同样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积雪》之歌对佳人、重幄、绮衾、明烛、桂酒、芳缛、熏炉、清曲
等美好意象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安闲自适的欢愉心绪。《白雪》之歌一转感情基调,由“思自亲”到“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再到“君宁见
阶上之白雪,岂解耀于阳春”
[5]596
。从对亲友的思念,到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良辰难再的感慨,再到一切如时光、白雪一样转瞬即逝,谢庄内心由个人私情逐步递进到对时间及人生的思考。最后,当谢惠连从痛苦挣扎之中脱离出来时,心境发生了变化。在《雪赋》末尾,枚乘起而为乱曰: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5]596
谢惠连借枚乘之口,将白雪与“白羽”“白玉”相比,突出白雪“因时兴灭”,随物附形、充满韧性、自由飘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纵心自由,不媚世俗,无欲无求的隐逸情怀。钱钟书评价道:“判心迹为二,迹之污洁,于心无著,任运随遇,得大自在,已是释老之余绪流
风。”
[8]2029
《雪赋》所呈现的释老超脱之势正是谢惠连心灵空间张势由小转大的体现。由于释老思想的介入,作者内心空间从此前矛盾、拘束的挤压感中挣脱而出,伸展到一个开阔自由的空间,获得无穷的精神空间。
谢庄《月赋》对月景宏观勾勒的背后,是作者内心空间不断收敛的过程。张势的反面是敛势的空间体验,它不是把人的精神情感、生命力量,漫天铺地地向外铺洒、向上提扬,而是深深地封闭起来,向内坎陷、凹入,用心灵、性情,去浸润、滋
养一片自得其乐的乐园[7]210
。《月赋》与《雪赋》
相比,情感空间较为收敛,由外放空灵澄澈的广阔空间转向内心深入的细微之境。《月赋》云:“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悬。去烛房,
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5]601
“厌”“收”“即”
这些动作,把外界宏大世界与自己的内心世界隔离,通过“月殿”这一空间的角落从而否定整个宇宙,只关注自己内心一隅。“若乃凉夜自凄,风
第1期王玉林:论《雪赋》《月赋》的空间诗美63
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
朔管之秋引”
[5]601
,在“自凄”“羁孤”等心理变化中,谢庄通过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尽情抒发亲友莫从的羁旅孤寂之情。“情纡轸其何托,訫皓月而长歌”。谢庄内心伤感之情无法排遣,只能对月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惶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
人衣!
[5]602
《月赋》以歌作结,悲歌当哭,在一咏一叹中孤寂凄凉、失落彷徨又无可奈何之感深陷心底。清人许琏认为,“以歌总结全局,与怨遥伤远相应。
深情婉致,有味外味”
[9]151
。《月赋》以“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不怡中夜”[5]598
开始,奠定
了全赋深沉的感情基调,结尾以情调凄凉的歌相呼应。在对月的描绘中,作者以“清冷”为主色,描绘月光洁白如雪如冰,直射内心深入骨髓,给人透心凄冷之感。在对月色的绘写中,其实暗藏作者对人世寒凉的切身感受。谢庄一生深陷官场漩涡,内心的无可奈何与感伤忧惧始终伴随着他。这种“孤独忧惧”之感反映到《月赋》中,便表现为谢庄对月色的宏大勾勒与其内心不断紧缩的矛盾。在这种矛盾背后,是谢庄内心空间的逐渐收敛。
《雪赋》《月赋》由对雪、月的外部描绘向人的内部情感转换,二赋借物咏怀,但二者达到的精神境界不同。谢惠连最终找到内心苦难的解脱之法,情感空间不断向上伸展;而谢庄则始终无法摆脱精神的羁绊,走向心灵痛苦的深渊。一乐一悲,一张一收,共同构成空间情感的内在之势。
三、《雪赋》《月赋》与元嘉士人心态
中国古人的时空观,客观与主观往往相伴而生,在对日、月、雪、风等客观事物描绘的背后,是士人主观时空的人生思考。魏晋时期社会动乱,佛、道思想盛行,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士人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影响士人心态转变的原因,有政局变
化、社会思潮,以及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学修养的作
用[
10]5
。笔者从政治原因入手,探讨元嘉时期的士人心态。众所周知,在刘宋王朝,以刘裕为代表的寒门素族掌握政权,门阀高族逐渐被排除到权力中心之外。在这种政治环境的变化中,门阀世族知识分子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要不断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变化。在复杂心态的交织中,焦虑无耐与审慎忧惧贯穿于每个士人心中,这也是《雪赋》《月赋》所体现的情感主旋律。
《雪赋》《月赋》所体现的阔大的宏观世界与渺小微观的个人世界,一大一小的对比,更显个人的孤寂与微弱。这种对个人在世间所居之位的思考投射到政治氛围中,体现了士人内心的孤寂、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奈以及忧思恐惧的心态。谢惠连之父谢方明,一生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宋书·谢方明传》载:“方明严恪,善自居遇,虽处暗室,未
尝有惰容。”
[11]1523
但谢方明最后还是死于孙恩之乱。谢惠连同族谢晦在义熙年间依附刘裕,忠心不二,刘裕死后成为朝廷重臣,手握重兵,由于卷入刘宋王室内部争权斗争而被杀,临终前发出“功遂侔昔
人,保退无智力”
[1]525
的悔恨之言。谢惠连族叔谢混于义熙年间官至尚书仆射,由于在刘裕与刘毅的争权斗争中党附刘毅,而为刘裕所杀。谢晦、谢混之死给谢氏家族带来巨大打击,高门世族走向衰败之势明显,反映在士人心中便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琅琊王氏一族在这矛盾斗争中也经历了痛苦的心路历程。王氏家族中的王僧达自恃门第高贵、才华卓绝,对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失势很不甘心,在诗中委婉地表达了不满与反抗,但都无济于事的失望和伤感。此时,高门世族的心愿便只有自保家门而已。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影响了士人对政治及人生的心态,面对一直以来维系世族生存门第的衰落,道统思想的动摇,政权之间的更迭变换,士人在精神上无所依傍,在政治选择上无所适从,唯有寄情山水寻找解脱。但这只是一时的逃避,无法根除内心的漂泊无依之感。
四、结 语
汉魏六朝时期,士人经常将自己的历史认识、
64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
政治抱负、人生思考投射到自然景观、地理幅度中,使空间事物不仅具有纯审美的功能,同时也是士人思想、心态变化的体现。从空间的角度看《雪赋》《月赋》,两赋的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得以充分展现,雪之流动飞舞,给人带来生命向上超越的张力;月之宁静清辉,给人带来生命无限紧缩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雪赋》《月赋》所体现的空间感的差异对比,让人体会到两赋所具有的时空之美,深入挖掘其内涵也可一窥元嘉时期士人投射在文学作品中焦虑无奈、审慎忧惧的心态,看到元嘉文风由哲理向抒情的新变。此时,士人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空间感不仅仅是这个时代所独有的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空间与生命意识的思考。
注 释:
形似与神似朗健与悲怆———谢惠连①相关文章见陈庆元的《
〈雪赋〉谢庄〈月赋〉对赏》,载《名作欣赏》2002年第1期第100-101页;王德华的《风花雪月 物色人情———谢惠连2011年第1〈雪赋〉谢庄〈月赋〉解读》,载《古典文学知识》期第81-87页;乔晓慧的《论〈雪赋〉谢庄〈月赋〉的情态叙写》,载《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第8-11页.从〈雪赋〉〈月赋〉看南朝文风之流②相关文章见曹道衡的《
变》,载《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第1-7页;钟其鹏的《从〈雪赋〉〈月赋〉看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文选·赋〉“物色”类研究之四》,载《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第126-129页;张慧的《〈雪赋〉〈月赋〉与元嘉文学新2017年第1期第53-57页.变》,载《哈尔滨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1]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王冠辑.赋话广聚[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尸佼.尸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胡晓月.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
社,2001.
[8]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2001.店,
[9]许琏.六朝文薭笺注[M].黎经诰,笺注.上海:上海古籍
2002.出版社,
[10]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
局,2016.
[11]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DiscussionontheBeautyofSpaceRhymedProseofXueFuandYueFu
WANGYulin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Abstract:XueFu,meaningtherhymedproseofsnow,andYueFu,therhymedproseofmoon,arethebestofthesameclassofscenerydescriptionofAnthologyofLiterary.Thispaper,fromtheperspectiveofspacepoeticsandbycomparingthedifferencesbetweenthespacescopeoftwopiecesofprose,analyzesthedynamicbeautyinspacestretchingofXueFuandthestaticbeautyofYueFu.Basedonthesocialandpoliticalbackgroundwherethetwopieceswerecomposed,thetwodifferentmentalstatesanddifferentemotionaltones,thecautiousattitudeofthescholarsintheperiodofLIUSongcanbereflected.
Keywords:XueFu;YueFu;Spatialamplitude;Spacetensor;Scholarsmentality
(责任编辑 闫丽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