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2023-07-0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育教课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基础

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互相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限制作用

(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系统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育所需要的人材 (2) 教育能够促进民主

(3)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4、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

( 1)教育拥有挑选、整理、传达和保留文化的作用 ( 2)教育拥有流传、沟通和交融文化的作用 ( 3)教育拥有选择和提高文化的作用 ( 4)教育拥有更新和创建文化的作用 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构造

(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育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 2)各级各种学校的培育目标:培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详细化,是联合教育目的、社会要乞降受教育者的特色拟订的各级各种教育的培育要求

( 3)教师的教课目的: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课的过程中, 在达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6、拟订教育目的的依照(教育目的影响要素) (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素

(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色与需要 ( 3)拟订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 4)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是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照 10、教育制度的影响要素(拟订教育制度的依照) ( 1)生产力发展水平易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 2)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 ( 3)青少年少儿身心发展规律

(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1、简述新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主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 (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 2) 表现课程改革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3) 亲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 4) 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

( 5) 成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论与考试制度 ( 6) 推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议的学生观

优选

( 1)学生是发展的人 ( 2)学生是独到的人

( 3)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人 13、简述你对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学生独立地剖析、研究、实践、怀疑、创建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帮性学习。 ( 3)研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加的前提下,依据自己的猜想或假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取创新实践能力、 获取思想发展、自主建立知识系统的一种学习方式。14、教师职业角色的特色(多样化) ( 1)传道者的角色 (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 3)示范者的角色(楷模角色)

( 4)教育教课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 5)朋友的角色 ( 6)研究者的角色

17、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构造:

教育报告的一般构造包含报告的题目、前言、正文、结论以及参照资料和附录 18、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 1)课程计划:是依据教育目的和不一样种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拟订的有关教课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2)课程标准:是国家依据课程计划以大纲的形式编订的有关部门学科内容及其实行、评论的指导性文件

(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课活动的资料 19、小学教师的劳动特色 ( 1)复杂性和创建性 ( 2)主体性和示范性

( 3)劳动时间的持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 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就的集体性 2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色

( 1)教师劳动拥有复杂性和创建性 ( 2)教师劳动拥有连续性和广延性 ( 3)教师劳动拥有长久性和间接性 ( 4)教师劳动拥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就的集体性 二、学生指导

2、简述怎样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 2)理解学习资料记忆

( 3)对资料进行精美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资料

(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办理的质量

优选

( 6)着重复习方法,防备知识忘记 4、 简述怎样培育小学生的创建性

(1) 创建有益于创建性产生的适合环境 (2) 注意创建性个性的塑造

(3) 开设培育创建性的课程,进行创建性思想训练 5、简述意志的基本特色

第一,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意志对活动有调理作用

第三,战胜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色 第四, 意志以任意动作为基础 6、简述怎样培育学生优秀的性格 ( 1)建立效仿的楷模 ( 2)供给实质锻炼的时机 ( 3)实时进行个别指导 ( 4)创建优秀的集体氛围 ( 5)鼓舞学生自我教育

7、、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要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要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 (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 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供给了可能性

(2)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供给了多种可能,使遗传供给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3)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4)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8、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次序性( 2)阶段性( 3)不均衡性(互补性( 5)个体差别性

9、简述少儿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启迪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此刻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一样的年纪阶段是不均衡的; 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一样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均衡。

教育启迪:教育要按照少儿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要合时而教, 即要在少儿发展的重点期或最正确期实时的进行教育。 11、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 1)存心注意渐渐发展,无心注意仍起作用 ( 2)注意的范围依旧有限

( 3)注意的集中性质和稳固性较差 ( 4)注意的分派和转移能力较弱 12、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色 ( 1)社会性动机日趋显然

(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转变 ( 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 ( 4)认知兴趣不停发展

14、简述试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桑代克)

(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从前,学生做好的与相应的学习活动有关的预备性反应

优选

4)

( 2)练习律:对学生已形成的某种联络,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类反响会有效地增强这类联络

( 3)成效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样正或负的反应建议会增强或减弱学生在脑筋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络。 16、怎样激发和培育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 1) 成立踊跃的心理准备状态

( 2)充足利用本学科的特色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改良教课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应,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梦想 1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1)德育过程是拥有多种初步的对学生知情义行的培育的提高 (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久的、频频的、不停行进的过程。 18、简述皮亚杰的少儿道德发展阶段论 ( 1)自我中心阶段( 2-5 岁)

这一阶段是从少儿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这期间少儿还不可以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差别开来,而把外在坏境看作是他自己的延长。 规则对他来说不拥有拘束力。皮亚杰以为少儿在 5 岁从前仍是“无律期” ,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

( 2) 威望阶段( 5-8 岁)

这一阶段也称“他律期” 。该期间少儿听从外面规则,接受威望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行更改的、并且只依据行为结果判断对错。 ( 3) 可逆性阶段( 8-10 岁)

这一阶段的少儿已不把准则当作是不行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伙伴间共同商定的。这一期间也称作自律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期间,不再无条件的听从威望。 ( 4) 公正阶段( 10-12 岁)

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偏向于主持公正、同等。公正的赏罚不可以是一模一样的,应依据个人的详细状况进行。 19、简述小学德育实行的门路 ( 1)思想道德课与其余学科教课 ( 2)课外、校外活动 ( 3)劳动

( 4)少先队活动

(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 6)班主任工作

20、小学德育的方法:

( 1)说服教育法,即经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看法的方法

( 2)楷模示范法,即用楷模人物的崇高思想、典范行为、优秀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方法

( 3)陶冶教育法,即教师利用崇高的感情。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优选

( 4)指导实践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样实践活动, 以形成必定的道德质量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 5)道德评论法,即经过对学生道德进行必定或否认的评论而予以鼓舞或克制,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 6)道德涵养指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自我反思,以实现思想转变及行为控制

21、简述小学生心理指导常用的行为疗法

( 1)增强法( 2)代币奖赏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临时隔绝法( 6)自我控制法( 7)处罚法( 8)系统脱敏法( 9)憎恶疗法( 10)放松疗法 23、简述小学教课的基本任务

( 1)指引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 2)发展学生智力,培育学生的创建能力和实践能力 (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 4)培育小学生崇高的审美情味,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秀的个性心理质量。

24、简述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色

( 1)小学生逐渐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论和调理道道德为的能力 ( 2)小学期间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渐分化

(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少儿道德发展中据有相当明显的地位

( 4)小学阶段的道德发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色,少儿的道德发展存在“重点年 龄

25、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敬学生与严格要修业生相联合原则的要求

尊敬学生与严格要修业生相联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敬和信

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联合起来, 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变成学生的道德

( 1)爱惜、尊敬和信任学生

(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详细和严宽适量

(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仔细履行,坚韧不拔地贯彻究竟,敦促学生确实做到。

三、班级管理

2、 简述优秀班集体的基本特色

( 1) 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构成的共同活动 ( 2)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毅的领导核心 ( 3)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 4) 健康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 ( 5) 学生个性的充足发展 3、 班级管理的原则

( 1) 方向性原则 ( 2) 全面管理原则 ( 3) 自主参加原则 ( 4) 教管联合原则 ( 5) 全员激励原则 ( 6) 平行管理原则

优选

4、 班级突发时间办理原则

( 1) 教育性原则 ( 2) 客观性原则 ( 3) 有效性原则 ( 4) 可接受原则 ( 5) 冷办理原则

5、小学班主任的基本修养:( 1)责任意识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研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5、 简述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

( 1)认识和研究学生

( 2)组织和培育优秀的班集体 ( 3)成立学生档案 ( 4)个别教育工作 ( 5)展开班会活动 ( 6)协调各样教育影响 ( 7)操行评定

(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8、先进生的教育:(1)严格要求,防备自满( 2)不停激进,填补过失( 3)除去妒忌,公正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的教育:( 1)关怀爱惜后进生,尊敬他们的人品( 2)培育和激发学习动机( 3)供给典范,增强是非看法( 4)依据个别差别,采纳不一样的教育举措6、 简述形成优秀班风的基本举措 第一、发挥班主任的楷模作用 第二、发挥身旁楷模的作用

第三、充足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第四、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10、简述班级管理的方法

( 1)检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情形感染法( 4)规范限制法( 5)舆论影响法( 6)心理劝导法( 7)行为训练法 11、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 1)班主任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引着

( 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课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13、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色

( 1)活动性质拥有自发性和选择性 ( 2)活动内容拥有伸缩性 ( 3)活动形式拥有多样性 ( 4)活动组织拥有自主性 ( 5)活动方法拥有实践性 ( 6)活动评论拥有综合性。

14、简述小学生形成优秀学习习惯的策略。

( 1)发挥讲堂主渠道作用,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 ( 2)讲堂中正确指导

( 3)着重激励与夸奖,对学生进行正增强教育

优选

( 4)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

(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育学生学习习惯的协力 ( 6)分层渐进,着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7)成立小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评论系统 15、上好一节课的详细要求:

(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适当( 4)构造合理( 5)语音艺术( 6)氛围热情( 7)板书有序( 8)态度冷静 四、教课实行

1、简述教课过程的基本规律

(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一致的规律 (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一致的规律 (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一致的规律 ( 4)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规律 2、简述我国小学教课原则

(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联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迪性原则

( 4)稳固性原则( 5)顺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质原则 ( 8)量力性原则

3、简述运用讲解法的基本要求

( 1)讲解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 2)教授应着重培育学生的学科思想 ( 3)讲解应拥有启迪性 ( 4)讲解要讲究语言艺术

4、简述启迪性教课原则的实行要求

( 1)调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迪的首要原则 ( 2)启迪学生独立思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 3)让学生着手,培育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4)弘扬教课民主

5、班级讲课制的优胜性:

第一,有益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育人材 第二,有益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第三,有益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 有益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重申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 2)学习的互动性。

学习者经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参加某种社会文化, 从而内化有关的知识和 技术、掌握有关的工具 ( 3)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详细、 情形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 人的学习应当与情形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同, 经过参加某种社会实践而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 工具、活动程序等,以形式相应的知识。

10、简述教师的专业能力构造

优选

( 1)教课方案能力 ( 2)教课语言能力 ( 3)教育教课交往能力 ( 4)组织和调控讲堂的能力 ( 5)教课研究能力 ( 6)创新能力

11、简述保持讲堂纪律的策略 ( 1)成立有效的讲堂规则 ( 2)合理组织讲堂教课 ( 3)做好讲堂监控

( 4)培育学生的自律质量

优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