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婕,郝玲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10期
张婕,郝玲
【教材解读】
《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朗读本文,不能不为这些人美好的心灵而感动。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 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设计思路】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以“先学后导”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通过课前的“先学”,做好“交流收获—质疑问难—明确目标”的学文准备,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地进行有效的“后导”,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读懂、读透课文,通过领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
2. 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学”导入,交流预习收获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呢?
生:我了解到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酷爱读书,可是因为家里比较贫穷,没有钱去看书。酷爱读书的“我”在即将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师:非常好,你基本上把课文的内容概述清楚了,其他同学呢?
生:我感受到作者的父亲是
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因为他的孩子在残疾青年那儿白看书,而父亲不想让那位青年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蒙受经济损失,所以偷偷地把几张毛票夹在书里作为一点补偿,所以我认为他很正直。
师:你也很会读书,收获也不小。
生:我的收获是,一个人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带给别人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多去帮助别人吧,因为我们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
师:预习时除了有收获,是否还产生了什么困惑呢?说出来咱们一起探讨、解决。
生:课文的第13自然段说道:“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这时,这个残疾青年在想什么?
生:我的问题是,课文的题目是《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题目能不能换?若能换,换个什么题目更好?若不能换,为什么?
生:课文的题目是《别饿坏了那匹马》,可是课文的前半部分却没有提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只是在课文的后面才提到,那么课文前半部分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我的问题是:课文中三次提到了“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何在?有什么联系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位残
疾青年愿意让“我”白看书?
生:我想知道文章的写作方
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
故事写得这么感人。
师: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
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相信随着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评析:“先学”中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初读课文时“质疑问难”,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思路,做到“以学定教”。】
师:通过分析这一单元的导读和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你能梳理出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吗?
生:我从单元导读中梳理出
两个学习目标:一是“学习本组课文,让我们读懂课文,体会情感”;二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
生:通过阅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我也梳理出两个学习目标:一个是“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是“课文几次提到了‘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何在”。
(通过学生的梳理,教师整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几次写“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何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评析:在课前引导学生自己
梳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来师生都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二来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箭双雕。】
二、教师“后导”,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都知道“别饿坏了那匹马”明明就是一个“谎言”,(板书“谎言”)课文是在什么地方直接告诉了我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生:在课文的第24自然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了他家的后院,看见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直接点明了这是一个谎言。
师:其实在课文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早都让我们发现了“说谎”的痕迹。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寻一寻这“谎言”的蛛丝马迹,找到后勾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评析:寻找“蛛丝马迹”,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方法。】
生:请大家看课文的第2自
然段。“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了残疾青年的慌张,因为如果“我”走进他家的后院,那么“谎言”就会被揭穿。
师:这一段应当怎样读,就能读出这焦急的心情来?
(生自由练读,个别展示,齐读。)
生:还有课文的第15自然
段:“‘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快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我从这句话的“茫然”一词中体会到,姑娘当时在想:“我们家并没有马,为什么哥哥要我把马草提进去?”姑娘的这个表情早就让我
知道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个
谎言。
生:我也想说一说,这一段从残疾青年和她妹妹的神态描写上,我找到了三个关键词:“盯着”“茫然”“命令”。从“茫然”可以看出,姑娘对“咱家的那匹马”是一无所知的,
而“盯着”和“命令”表现出残疾青年非常想让他的妹妹来配合自己,来圆这个谎,这让我感到这个青年十分的善良。
生:我找到的是在课文的第
13自然段:“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
师:这一段课前有同学质疑
过的,请大家留心听一听。
生:“青年一愣”,“愣”是青年明白了,一连好几天小作者都不去看书的原因是“马草不好卖,没钱来看书”,“继而眼睛一亮”是因为他想到帮助这个孩子的办法了。
师:是啊,这“一愣”“一亮”,亮出了青年闪光的心灵。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让你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生:我找到的语句在第17自
然段:“他叮嘱我说,以后马草就卖给我了,别饿坏了那匹马。”从“叮嘱”一词,可以看出,青年特别想让“我”来继续看书。
【评析: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在“读文—悟情—再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继而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这里是文中第一次出现
“别饿坏了那匹马”,那你知道这次出现用意何在?
生:我认为这句话出现在这
儿,表面上看是青年对自家马的关心,但实则是在关心“我”,想让“我”安心看书,是话里有话呢。
师:第二次“别饿坏了那匹马”出现在哪里?
生:出现在第18自然段,这句话表面上看是说给妹妹听的,让妹妹继续把这个谎言维系下去,也是说给“我”听的,让“我”心安理得地去看书。
生:我认为“别饿坏了那匹马”还暗喻着“我”,“我”十分想看书,就跟马十分想吃马草一样,青年多关心“我”呀!
师:第三次“别饿坏了那匹马”出现在哪儿?用意何在?
生:第三次出现就跟前两次不同了,这次“别饿坏了那匹马”是“我”说的,这是对人物进行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我”对马的关心,而关心马就是在关心青年,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
【评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目标二,学生明白了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
生:我觉得第三次提到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更体现出“我”酷爱读书。
师:你们觉得“我”爱看书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课文的第1自然段可以看出。特别是从“流连忘返”一词,让我感受到“我”对知识的渴望,我想这种表现也让残疾青年感受到“我”热爱读书,所以残疾青年才会想尽办法来帮助“我”。
……
师:是啊,就是因为“我”酷爱读书,才有了这样一句谎言——“别饿坏了那匹马”,而青年就是为了圆“我”的读书梦,所以才有了这美丽的谎言,才愿意让“我”天天来他的书摊“白看书”。而这一切“我”明白吗?不明白。而是一直被蒙在鼓里,一直心安理得地天天去看书。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并没有那样一匹马,有的只是“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当“我”看到那堆马草时,什么都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原来根本没有什么马,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谎言,此时“我”的心里闪出了一丝失望,“我”的心仿佛也跟这堆马草一样,变得枯蔫焦黄了。
师:哦,你的心情也变得灰暗了,原来我牵肠挂肚的马,只是一个谎言。但是,在这失望的背后,你更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更深地感受到的是作者内心的那种震惊与感激,“我”彻底地明白了,那残疾青年是在想方设法地让自己来读书,编造出了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
师:是的,这就是爱,这是来自于陌生人的爱,这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我们知道了,这虽然是一句谎言,却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板书:善意的)其实,在文中除了这青年有着闪光的心灵,其他人物也有着美好的品质,你感受到了吗?
生:我认为他的父亲也很善
良,他知道残疾青年是靠摆书摊来维持生活的,所以他阻止“我”去那儿白看书。
师:除了父亲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他人呢?
生:还有碧云也很善良,她也帮着哥哥一起来圆“我”的读书梦。
师: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在这节课上都是收获颇丰的,真好!回头看看咱们课前的质疑,都解决了吗?课文前半部分的描写,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生:铺垫的作用。
师:题目能换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是不能换的,因为虽然“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用意,完整地体现出了文章的内涵——“爱的奉献”。
【评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细心揣摩,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
三、小结收获,拓展升华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交流到这儿,谁愿意来说说在这节课上,你收获了些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在课的尾声,老师向你们推荐几篇同类型的文章:《天使的吻痕》《最后的一片叶子》《善意的谎言》《高贵的施舍》。同学们可以在咱们班的博客上找到,请大家阅读后,写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评析: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透彻,设计这样的拓展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良苦用心,让学生明白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甘肃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